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956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docx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定稿)

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集团”)被xx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确定为开展混合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试点单位。

为稳妥推动混改工作,实施核心骨干持股计划,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激发企业活力,夯实企业长期发展驱动力,xx集团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集团成立于19XX年,注册资金XX亿元,截止目前员工总数XXX人,拥有分公司XX家,二级子公司XX家,三级子公司XX家,参股公司XX家(组织结构图见附件1、权属企业及参股企业股权结构表见附件2),形成xx为主体,集物流、旅游、汽车后服务、出租车、港航等关联产业于一体的业务格局。

截止20XX年末,资产总额XX亿元,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利润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所有者权益XX亿元;负债XX亿元,资产负债率XX%,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

一直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体制架构探索的一个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后,我国首先重新确立了对非公有制的正确认识,明确其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补充的地位,进而逐步、持续地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的改革试行工作。

截至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再一次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并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提升国有资产产出效率关键。

通过各类混合所有制的全面推进,可使国有经济脱离行政干预,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从制度上激活国有经济,从而走上高效率运行的市场轨道。

由此可见,研究如何做好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改制工作势在必行。

本文正是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现状,尤其是公司改制中管理者收购(MBO)问题展开分析、阐述,寄希望于此能给当前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改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管理者收购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内部背景

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三阶段和三层次,改革的最初十几年主要是在企业运行层次上做文章,而近期的改革主要在资产管理层面和治理结构层面展开。

2003年成立国资委开始,已进入国企改革的第三阶段,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尚存在诸如国企管理链条长难度大、多头管理格局并存、垄断企业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新一届领导人致力于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提高潜在经济增速,其中国企改革是重要一环,既可以吸收民间资本对冲投资下滑,又可在制度层面提高效率。

三中全会《决定》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混合所有制+管资本为主,现阶段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国企如何进行整合与退出。

这个过程中必须有顶层设计的推动。

大国资+淡马锡模式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偏好。

国企改革可能演绎路径:

国资委--资本运营公司--企业三级管理体系,先地方后中央。

推进这一过程的关键是:

通过有效分类管理,实现国企的整合与退出,达到国民共进结果。

1.1.2外部背景——加入TPP

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内在要求是中国推行混合所有制的大背景,混合所有制是中国为加入美国主导的TPP所做的前奏或准备工作。

按照TPP的要求,加入的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环保、政府采购、国企市场化等方面要符合一系列硬原则。

美国主导下的TPP,正绕过中国与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谈判。

TPP的免税程度、通关的方便性和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胜WTO,而且美国正努力推动TPP,以TPP来代替或边缘化WTO。

中国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外部推动力来自加入WTO。

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只要成本低就能卖掉的情况不复存在,WTO的红利逐渐消失,需要寻找下一波红利——加入TPP。

虽然中国可能会因此被美国等国家附加很多强制性承诺,承担很多与我们发展水平并不十分相称的额外义务,但这几乎是在当今的世界背景下不大可能有太多选择的选择。

现下中国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是想在美国主导的TPP严苛的加入门槛前不那么被动而做的主动的自我变革。

1.1.3目前我国国企的运行状况

现如今,在国资管理部门层面上,国企之间交叉持股,表面上看是混合所有制,实质仍是国有独资。

而目前,实现国退民进、国企改革的途径主要有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和国企管理者收购。

其中,管理者收购即MBO(ManagementBuy-Outs)为很多地方政府和国企管理者所青睐,一方面它顺应目前国退民进、混合所有的大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对所在企业的了解较深也保证改革后经营的延续。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

1.2研究的必要性

MBO在实际运作中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消极影响,为了更好地使之服务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1.1.2.1MBO在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MBO调动了企业管理者释放“企业家才能”的积极性。

企业家作为企业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决策者,他的才能优劣以及能否充分发挥是企业能否发展的前提。

“企业家才能”是一种自信、冒险、竞争意志力、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及对潜在盈利机会的敏感和直觉等诸多素质的合成,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约瑟夫·熊彼特在“创新理论”中指出:

“企业家是那些有冒险意识、担当者创新责任的人”,“他们有眼力、创造力和但是,能在经营管理中成功地引入新产品,能看到潜在市场和潜在利润的存在,并能创造性地作出科学决策”。

只有将企业家的这种创造性才能激发出来,企业家才能够发现市场蕴藏的无数机会,用自己创造性的经营管理把握这些机会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人一筹,使企业赢得竞争的胜利。

然而,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有着天然依附于人的特性,它不像设备等非人力资本,企业买到它就可以随意使用。

对于企业家的才能,企业虽用薪金买到它,却不能随意使用它。

如企业家不愿意释放其依附于自身的才能,企业所有者则无能为力。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家利益与经营成果不直接挂钩的企业制度抑制了企业家释放才能的积极性。

因此激励成为发挥企业家才能的永恒主题。

而MBO正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它通过使企业家利益与企业经营成果达到一致,有力地调动其积极性。

其次,MBO可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实质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成本不仅包括薪金和红利形式支付给管理者的监督费用(暂称它为代理成本一),还包括一大笔隐形的成本,即因管理者错过和忽视企业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损失(暂称它为代理成本二)。

代理成本二的产生除了企业管理者才能所限的客观因素外,还有因激励机制欠缺造成的管理者对挖掘机会、把握机会的努力程度不够等因素。

MBO使管理者确立起利润最大化目标,不放过任何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

这样MBO使代理成本二大大缩小,而代理成本一夜不复存在,变为企业家计算利润时的机会成本。

另外,MBO使企业原所有者丢掉包袱获得资金,致力于更有效的投资。

企业所有者之所以愿将企业出售,或因企业效益不佳想甩掉包袱,或是急于投资其他方面但缺少资金,当然也不排除破产还债的因素。

通过MBO,原所有者可获得流动资金。

同时,经MBO后的企业管理人员变为其所有者,既避免了企业的经济情报外泄,又能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使其持续经营不断创造效益。

但是,这种发源和成熟于西方的MBO模式对于目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弊端,如果处理不好会对改革的正常推进带来很大消极影响,甚至将原有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

1.2.2MBO在改革中的消极影响

首先,企业管理层会隐瞒当期利润,减少净资产,以降低收购成本。

在我国,非流通股协议转让(直接或间接)是实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唯一途径,而定价的基础是每股净资产。

在机会主义的驱使下,部分获得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的经理阶层就可能会采取一系列行动,隐瞒当期利润,降低每股净资产。

常见的行为包括:

改变销售策略或者延期实现销售收入,以降低当期收入;改变会计政策,加快待摊项目的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通过增加当期管理费用,提高经营成本,降低利润水平;加大对投入周期长、回收慢的项目的研发投入,减少当期利润等。

这样一方面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假象,促使大股东转让股权;另一方面,通过隐瞒和减少利润,降低净资产,达到降低收购价格以减少收购成本的目的。

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外部经理人市场和外部监管机制的存在,提高了管理层机会主义的成本。

但在中国经理人市场和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了实施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存在隐瞒利润、降低净资产而实现低价收购的动因。

其次,企业管理层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共同寻租”,侵吞国有资产。

寻租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自己谋取额外好处的行为。

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源是代理人的机会主义。

在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通过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内一些人员的利益联系,相互勾结,共同“寻租”,主要表现为: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部分人员参与管理层收购,或者接受管理层的好处,将一些盈利状况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转让给管理层;在管理层收购中,不考虑国有资产的未来收益,以较低的价格转让国有股;在转让过程中,没有积极引入竞争收购者、“暗箱操作”等。

第三,“内部人控制”引发更加严重的代理风险和管理道德风险。

所谓“内部人控制”,就是管理者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而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利用对自己企业架构的控制权,利用自己职务选择中介机构的方便,利用自己在董事会上的话语权,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企业定价。

然后将企业在缺乏社会监督和竞争机制的情况下,不适当地把资产转移到自己的部门。

在本质上,管理层收购具有反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它将原来相互分离的所有权、经营权重新结合,违背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控股大会、监事会相互监督、制约、激励的基本准则。

在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管理层收购后更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代理风险和管理道德风险,利用拥有的经营权和大股东权利,侵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主要表现有:

制定有利于管理层的薪酬、奖励、福利计划;通过关联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转移利润;从管理层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投资、出售资产、兼并、收购等活动,利用内幕信息,违法进行股票交易等。

另外,企业管理层违规筹集资金、偿债能力不强,隐含的潜在风险融资是可能导致管理层收购失败的导火索。

动辄几十万,甚至几亿元的管理层收购,仅依靠管理层自有资金难以完成。

从公开披露信息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资金大量来自于个人借款、民间贷款。

民间金融资本通过高利息借款,再通过更高的利息贷出,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同时,管理层完成收购后,如果缺乏足够的、新的资金流入,或者当上市公司出现经营困难,就可能因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金融风险。

1.3研究框架

为了能够透彻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MBO实务问题、对当前的国企改革提出有益建议,本文将首先从混合所有制和MBO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单一所有制发展现状、混合所有制公司改制现状和MBO发展现状的分析,继而引导出对MBO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实务探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解析。

据此,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包括内部背景、外部背景和目前我国国企的运行状况,其次提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包括MBO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再者简述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相关的理论综述,包括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和MBO的概念,其中阐述的重点为后者;第三部分为研究环境分析,包括单一所有制的发展状况、混合所有制公司改制现状和MBO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为MBO的实务探索,包括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和解决思路、后MBO操作;最后一部分是案例分析,其中以XX的曲线MBO为例进一步解析了管理者收购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作用和实现路径。

研究背景

绪论必要性

研究框架和方法

理论综述

研究环境分析

MBO实务探索

案例分析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

2.1混合所有制概念

混合所有制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

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而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

我国现在存在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有三大类型:

一种是公有制和私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与外资联合而成的企业,如中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二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同国内私营经济联合组成的企业。

一种是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业职工持有部分股权的企业,以及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中集体所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还有一种是公有制内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城市国有企业与农村乡镇企业或城市集体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这是公有制企业之间的联合。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经营决策、收入分配和融资等方面存在机制上的摩擦,这种摩擦会导致一系列经济参数的扭曲。

市场化改革的趋势要求机制上的统一,这就决定了不同所有制经济寻求联合的内在要求。

改革初期,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基本上是孤立地并存,每一种所有制对应着国民经济的一块,各板块之间相互封闭。

国家也根据不同的板块制定差别性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条例。

但生产要素流动的本性注定会冲击板块之间的壁垒。

我国的混合所有制就是在各所有制追求优势互补的动机支配下形成的,其形成途径有:

组建跨所有制的、由多元投资主体形成的公司和企业集团;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公有制企业出售部分股权或吸收职工入股,等等。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由其控股主体的所有制形式来决定,不能笼统地说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从资产运营的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已突破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界限,因为无论资本来源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都已融合为企业的法人财产。

它是在现代企业中,各利益主体通过治理结构形成的一种混合的、复杂的产权安排。

我国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是不同经济所有制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混合所有制为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资产要做到保值增值,必须同时抓好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资本管理三个环节,其中,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资本管理,是最高级最有效率的环节。

资本运营的过程事实上就是通过资本有目的运动和资本形态规则变化,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

大致说来,资本管理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优化存量资本,即优化存量资本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合理比例和结构。

(2)扩充增量资本,即不断追加新的资本,扩大资本规模。

(3)资本集中,即通过多种形式聚集其它资本,迅速增大资本总量。

(4)资本分散,即把总资本分割成规模较小的资本,实行分立经营。

(5)要素流动,即改变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过程外的形态,使资本在运动中增殖。

以上五个方面归结到一点:

即必须使资产从停滞状态转化为运动状态,以便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实现最优配置,而要如此,资产就必须顺利流通,必须市场化。

其次,混合所有制为实现政企分开创造了产权条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把政企分开作为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

然而时至今日,收效并不显著。

究其原因,是在原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运行的产权基础是单一的国有制,政府是国有企业唯一的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政府作为企业的老板,不可能不关心自己所投资本的回报,在不存在其他利益主体与之制衡的情况下,政府要插手和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决策,也就理所当然;另一方面,企业靠在政府身上也有诸多便利,如企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政府一出面,就能顺顺当当地得到妥善处理,企业亏损,也不用自己承担责任,反正有政府帮助筹集贷款和救济职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乐于躺在政府的怀抱里吃安逸饭。

因此,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都未必真心实意愿意政企分开。

如要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只有一条出路,即必须构建能够实现政企分离的产权基础,在国有经济内部,引入其他形式的所有权,使原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造就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制约的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将打破国有所有权铁板一块的格局,企业不再是单一国有经济的利益载体,而是各种不同经济利益的代表,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衡,在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相互协商,政府作为股权持有人之一,已不可能任意支配和左右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和分配决策,这样,企业一方面不再受政府的操纵,另一方面也不能再依赖于政府,政企分开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变成现实。

再次,混合所有制为资金大规模聚合运作以及生产要素最优配置,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国企业对全球市场的争夺愈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规模和实力的较量,依靠资本的联合和集中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世界潮流,仅1996年,全球企业跨国合并、兼并就达5540起。

230家世界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有的已占据了行业主导权,并吞没了我国不少的国货名牌。

面对跨国公司瓜分中国市场的巨大压力,下决心铸造我国企业的“航空母舰”,以与外国工业巨头相抗衡,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做到这一点,就须打破地区、行业、部门乃至所有制的限制,把全社会分散的资金按市场效率的原则聚合运作,并实现所有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

由于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可动员规模,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所有制形式,即所有权的聚合机制和配置机制。

不同的聚合和配置机制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织形式,而生产要素利用范围和深度不同,其利用效率也不相同。

单一的所有制形式由于不能使不同性质的所有权相互兼容,因此其吸收和调动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便受到种种限制。

只有混合所有制,才能做到使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经济要素自由组合、任意配置,并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达致最优。

在迅速把社会闲散资金吸聚为大规模资本的能力方面,混合所有制具有其它单一所有制不可比拟的优势。

与此同时,混合所有制还造就了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机制,使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遵循市场效率原则,在动态中不断得以优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步发展。

最后,混合所有制为国有企业顺利转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活力的最根本原因,是企业既无外在市场约束,又对内不负盈亏责任,产权不清,权责不明。

要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只有改变现有的经营机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其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

在单一的国有制下,企业的资本所有权归国家,资本的各种权利和职能都由国家一个主体承担和执行,企业只是行政的附属物,产供销由主管部门决定。

这种国家直接占有、经营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人”企业,因此,该所有制形式不仅难以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而且国家也不得不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既不存在有效的外在硬预算约束,也缺乏竞争生成的内在激励机制。

2.2MBO概念综述

MBO为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LBO)的一种,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Wright)于1980年最早提出,专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

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2.1MBO的特征

首先,MBO的发起人或主要投资人是目标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人员。

由于他们本身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比外界更为了解目标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所处的商业环境。

其次,管理人员们往往先要新设立一个公司,以新公司为操作平台来收购目标公司。

成功收购后,他们的身份也就由单纯的经营管理人员转变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集合体。

另外,MBO主要是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的。

管理层自身财力一般有限,需要对外融资进行收购。

因此,要求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有较强的资本运营能力,提供的融资方案需满足贷款者的要求,也必须为权益所有者带来预期的价值。

2.2.2实施MBO的动因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进行MBO的动因主要包括:

(1)摆脱公开上市制度的约束,施展自己的才能。

有些经营者认为证券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制订的法规制度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2)寻求合理回报,获取与业绩相称的报酬。

在由许多部门组成的企业中,出于公司整体发展的需要,部门管理人员的报酬常常与公司总体情况挂钩,而难以如实反映部门的经营业绩。

MBO将部门资产剥离后可以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和提高效率。

(3)防御敌意收购,保住职位。

管理层为了保住职位,往往会采取不同措施,修筑防御壁垒,而MBO可以提供很有效的而又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保护性防御。

管理者以MBO形式购回公司整体,已发展成为一种防御敌意收购的越来越广泛采用的新型金融技术。

2.2.3MBO的作用

(1)将国有企业通过MBO的方式转让给企业经理层及员工,既回收了国有资本,实现了国家“抓大放小”战略,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次制度变革,保证了企业良性持续发展。

(2)通过MBO解决民营企业带红帽子的历史遗留问题。

(3)在中国原有的体制框架下,许多企业家的价值都被严重低估,其对企业的贡献与其所得到的报酬严重不符,通过MBO实现企业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4)股权集中于管理层,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部分统一,从而降低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避免了企业决策的短期效应,有效保证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5)在我国MBO实施过程中经常伴有职工持股现象,即管理层与职工共同收购目标公司,职工参股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保证了企业内部的纵向和横向监督。

(6)MBO属于杠杆收购中的一种,在操作中必然形成管理层债务,偿还债务的压力以及债权人的监督都会对管理层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7)管理层持有本公司股份,并在一定时期内予以锁定,将公司利益与管理层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有助于增强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信心。

2.2.4MBO实施的三个要素

(1)卖者愿意卖

现实产权的所有者有转让该产权的意愿,一般来讲,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转移、当地政府对企业产权明晰的愿望以及企业集团经营方向的转移都会形成卖方意愿。

(2)买者愿意买

企业经营层有受让企业产权的意愿,这一般取决于经营层对企业前景的判断,以及其对企业的长远打算,同时也与管理层能否接受MBO这种先进的观念相关。

(3)买者有能力买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级经理层(特别是国有或集体企业的高级经理层)处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层次,所以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都远低于收购标的的一般价值,因此资金必须通过融资来解决。

2.2.5MBO成功实施的必要因素

(1)适合MBO的收购目标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做MBO,理论上来讲,适合MBO的企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有良好的经营团队,产品具有稳定需求,现金流比较稳定,有较大的管理效率提升空间,拥有高价值资产,拥有高贷款能力等。

(2)国有和集体资产的处置

在我国的MBO操作中,经常涉及国有和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这一方面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同时在当前还有很多的法律法规限制,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