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842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数说十年看工会.docx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数说十年看工会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数说十年看工会①

232万个工会基层组织,近2.6亿工会会员——

中国工会,风景这边独好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工运事业也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本报从今日起特推出“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数说十年看工会”专栏,通过对一组组富有标志性意义的数据解读,展示中国工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基本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并不断在工运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发展历程。

敬请读者关注。

  232.0万个工会基层组织,25885.1万工会会员——这是对当前中国工会最简洁的数字化描述!

  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基层工会达232.0万个,工会会员达25885.1万人。

而在2002年,与之相对应的两个数字则分别为171.3万个与13966.5万人。

  置身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没消去、欧债危机远未解决,并掣肘全球工会运动普遍呈现工会组织率持续下滑、工会会员大量流失颓势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工会在工会组建、会员入会方面不退反进、逆市上扬,而且幅度如此之大,不由地令人刮目相看!

  在近年来一年一度在华举行的“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与会的外国工会领导人每每谈及中国工会组建和会员入会情况时,无不瞪大眼睛,很多人甚至坦率地用“嫉妒”二字表达羡慕之情。

  不过,仅在总量上就工会基层组织数与工会会员数做前后10年的比较,还只是单维度地描述了中国工会在加强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这些年来中国工会把职工“组织起来”的丰富内涵。

  事实上,只要细分232万个工会基层组织、25885.1万工会会员的总量构成,便可发现其“含金量”与10年前相比已大大不同。

  “232万个基层工会,覆盖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则达526.6万个。

”全总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说,与10年前一家企业或单位建一个工会不同,这些年随着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力度加大,工会组织的实际覆盖面“突飞猛进”。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的11.7万个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就覆盖了242万个小企业。

  与此同时,在232万个基层工会中,私营企业的110.9万个,外商投资企业的5.5万个,这意味着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在数量上已占据中国工会的半壁江山。

  “更重要的是,工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郭稳才介绍,目前25885.1万工会会员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会员达14771.9万人。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

农民工会员已达9655.7万人。

  “无论工会组织构成的变化,还是工会会员构成的变化,都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劳动关系的实际需要,也是中国工会顺应时代呼唤,在组建工作上实现理念和实践创新的结果。

  郭稳才说,10年前,中国工会明确了将组建工作的触角向新建企业延伸,但对于怎样才能最快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新建企业工会工作从何处入手、需要打造什么样的工作载体,等等,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今天,我们不能说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但至少对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心里更加有数。

  眼下,全国总工会针对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建会难、工会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正着力推动建立县以下行业工会联合会,并落实行业职代会、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等制度,确保实现“两个普遍”的目标任务。

同时,通过深化“建家”工作和广泛开展“双亮”活动,促进基层工会规范化。

  “不仅要把工会建起来,更要发挥作用。

”郭稳才说。

这,是中国工会“组织起来”的真正内涵,也是中国工会始终保持风景这边独好的关键所在!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特稿㈠]

这条道路,烙着深深的“中国印”

——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开栏的话

  这是披荆斩棘的艰苦奋斗,这是筚路蓝缕的执著追求。

  在对中国工会8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会工作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进入新时期的中国工会逐渐走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基本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工会步入覆盖面不断扩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的科学发展之轨,一次次创造了新的辉煌。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报自今日起开设《科学发展成就辉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专栏,以特稿的形式集中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工会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以近10年来有着重大影响的工运事件为切入点,通过还原历史真实、记录今昔巨变,反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给中国工会事业带来的深刻影响,进一步印证走这条道路的科学性、必然性和重要性。

  这个夏天,伴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的,是全国各地工会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热度。

  上网一搜,相关的海量信息扑面而来。

即便偏远山区、边陲小镇,也可见到工会讲师团的身影,来自方方面面的专家,操着不同的口音,共同宣讲着“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的道理。

  此情此景,让“老工会”们恍若回到8年前的那个夏天——

  全国总工会专门就进一步搞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调研工作在6月份召开座谈会,总结鼓劲、明确要求,很快推动着这场集调查、研究、探索、创新于一体的大调研“席卷”了全国工会。

摸现状、找原因,谈问题、求对策,成为当时最“IN”的事情。

  历史的轮回貌若相似,但实质已然不同。

  同样的紧张和忙碌,同样的充实和激情,当年的调研意在确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今天的宣讲则重在坚定走这条道路的决心信念。

困惑和挑战正在烟消云散,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大调研所激发的责任、信念和热情、勇气,却留存工会干部们心间

  如果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形成寻一个缘由,那么,2004年初启动的全国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大调研,便是最有力的开始。

  全总书记处书记李滨生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年元宵节刚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研究室(办公室)主任和部分省级工会副主席就被召集到北京,参加全总召开的全国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调研工作培训班。

  为一个调研如此郑重其事地进行培训,这在全总的历史上极为少见。

“这让大家从一开始就感觉到,这次调研可能与众不同。

  事实很快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全总书记处研究确定的6大调研课题,全总本级相应成立了6个课题调研组和大调研综合协调组,同时抽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全总机关各部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会的精锐力量加盟其中。

  更让各级工会感受到这次调研“与众不同”的,是全总领导令人惊讶甚至相当一段时间让大家都颇为费解的重视程度。

最为经典的,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当年底调研结束之际,用时整整9个半天,听取各调研课题负责人共48个调研工作汇报,有一次甚至从下午两点开始直至晚上9点。

  这一段经历,如今已化为中国工运史上的一个美谈。

但在当时,它确确实实让很多工会干部“心灵受到震撼”。

  动员全会力量进行的大调研,历时将近一年,在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调查摸底基础上,形成了100余篇调研报告,辑录为五大册汇编。

  这是大调研最直接的成果。

但大调研的实际影响和意义,远不止这些。

  “这次大调研集调查、研究、探索、创新于一体,参与人员之多,调查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探讨问题之深,为多年来工会工作所少见。

大调研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工会工作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当年底召开的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上,全总原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在工作报告中如此总结和评价道。

  事实上,无论是王兆国在庆祝全总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七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还是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或是中国工会十五大上党中央明确“中国工会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这些,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的精辟论断,无一不闪烁着大调研绘就的理论和实践底色。

  站在今天回望,大调研所关注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会组建工作”、“进城务工人员工会组建并切实维护其劳动经济权益问题”、“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的手段、载体和机制,协助党政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等在当时被视为中国工会面临的六大最突出、最紧迫的时代课题,已有了破解之道。

  困惑和挑战正在烟消云散,但这次调研所激发的责任、信念和热情、勇气,却留存工会干部们心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在经历了理论困惑和实践挑战的九浸九泡、九蒸九煮之后才“百炼成钢”的

  历史的节点,常常在不经意间到来。

  2003年12月21日,全总十四届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在京召开。

这是一次安排在一年一度全总执委会议前夕的常规会议。

  会上,王兆国言简意赅地指出,“2004年工会工作的重点是:

加强工会基层建设,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关心职工生产生活,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概括起来,就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这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八个字首次正式亮相。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在日后的岁月流转中,这八个字将如此深刻地影响中国工会的走向。

  一个月后,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为主题的全国工会大调研,由全总统筹部署,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2004年12月21日,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正式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表述为工会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

  工作方针的确立,使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客观规律有了引领的灵魂。

  由“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生发开来,王兆国又先后提出“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以及“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等等。

这些精辟概括和科学论断,不断丰富着党的工运理论,构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躯干。

  任何理论体系,都是在发展更新和反复论证中不断走向成熟的。

尽管有了基本架构,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体系的形成,仍然在经历了理论困惑和实践挑战的九浸九泡、九蒸九煮之后才“百炼成钢”。

  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内涵而言——

  2005年4月25日,王兆国代表党中央在庆祝全总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将其阐述为七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坚持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

  之后,2008年10月17日的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则将其发展为“五个坚持”、“四个必须”;而在转年召开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又进一步提炼为:

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坚持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

  今天,风靡全国工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学习读本》,对其的表述是“八个坚持”,即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坚持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内涵最为权威的阐释。

相较之前的数个“版本”,无论是理论要点还是逻辑顺序,都有不小的变化。

  时任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现任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曾经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和中国工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坚持走这条道路,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可以想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内涵还将在渐进的累积中丰富、发展。

以历史的眼光打量,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绝不只是今年工会工作的主题

  理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为一个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乃至行为方式。

  2012年1月7日,全总十五届六次执委会议在京闭幕,但是,涌动在工会干部胸中的理想信念之潮却更澎湃。

在这次会上,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

  “《决议》出台得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把创新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一定会使工会工作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这是广大工会干部最直接的反映。

  但在中国工会领导者们胸中翻卷的,又岂止这一角风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工会也走上一条没有人走过、需要不断探索和开拓的道路——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动、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国际工运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工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基于这样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意识,中国工会顺潮而动、迎难而上,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体现工会性质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以寻求新时期中国工会事业突破的大胆实践,推动着工会理论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对新时期中国工会运动认识的一次次升华,最终走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基本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烙着深深“中国印”的工会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对中国工会8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会工作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中国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王玉普说,学习好、宣传好、实践好这条道路,是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其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精神实质能否得到准确把握,并越走越宽广,关切的绝不仅仅是工会领域、工运事业。

  当然,处在社会转型期、置身大变革时代、直面多元化思想,要做到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多变中把握准绳,牢牢掌舵中国工会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不容易!

更何况,当前的工会理论研究与新形势下蓬勃发展的工会工作实践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已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确立。

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基因,决定了其必然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丰富、在实践中完善,并必将成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牢牢坚守的政治信仰、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以这样的历史眼光打量,眼下正掀起热潮的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绝不只是今年工会工作的主题。

  正如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溯源“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大调研时所彻悟的——那绝不只是一次声势浩大的调研!

(记者王娇萍)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特稿

(二)]

“攻坚”沃尔玛,工会力量绚丽绽放

——记中国工会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的探索与创新

 

  有的新闻,虽已成为历史,却依然不时闪现于人们的记忆中。

  发生于2006年7月29日凌晨的沃尔玛晋江店建会事件,便是这样的新闻。

  6年之后的今天,当事人对事件的前后细节,记忆犹新。

  6年之后的今天,回味那个盛夏之夜的巨变,更觉隽永。

  因为,这场攻坚战,中国工会不仅展现了坚定的立场,更展现了充满韧性的工作技巧,以及高超的群众发动能力。

  因为,这场攻坚战,标志着中国工会建会思路和方式的突破——把职工作为建会主体,启发职工依法组建和参加工会,跳出“雇主不同意就建不了工会”的怪圈。

  这是中国工会力量的一次绚丽绽放,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组织起来”的一次经典展示。

  以“员工战略”为基点造就的“晋江突破”,终结了沃尔玛40多年不建工会的历史

  在中国工会80多年的发展史上,2006年无疑是值得书写的一年。

  这一年的7月29日,零时40分。

苍茫夜色中,25名身着沃尔玛工装的年轻人走进福建省泉州市总工会的会议室,在一张大圆桌旁坐定。

  此后两个小时中,这些来自沃尔玛福建晋江店的员工,按照中国工会章程,选举产生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选举了工会主席、副主席和经审委员会主任。

  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就是媒体所称的“中国工会的不眠之夜”——中国工会实现了攻坚沃尔玛建会的“晋江突破”。

  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与其出色的经营业绩同等著名的,是其对工会的强硬抵制。

尽管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开了6500家分店,雇员多达160万人,这个被外媒称为“工会之敌”的零售业巨头从未建过工会。

  沃尔玛1991年完成的“劳资关系与你”内部报告,申明了“沃尔玛哲学”:

“沃尔玛反对员工加入工会。

任何以为公司在加入工会问题上态度中立的提法都是不正确的。

  1996年登陆中国以来,沃尔玛一直坚持这一“哲学”:

深圳市总工会主席上门,沃尔玛中国总部避而不见;南京市总工会要求建会,沃尔玛连拒26次;为抗拒建会,沃尔玛甚至放弃进驻上海……

2004年2月,沃尔玛供货商剥夺工人权益的事件被曝光,沃尔玛对工会的强硬态度步入中国公众视野。

  同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工会法执法调研情况汇总》中指出,“部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企业无视我国法律,公开抵制组建工会”,公开点名批评沃尔玛。

  一个月后,沃尔玛改变了正面抵制的态度,发表声明称:

“如果员工要求成立工会,沃尔玛(中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履行工会法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但基层工会并未感觉到阻力的减弱。

此后两年,沃尔玛在华业务规模近乎翻倍,但建会僵局依旧。

  针对沃尔玛提出的“未建立工会是由于没有员工提出相关要求”,中国工会采取了“员工战略”。

  福建省泉州市总工会等基层工会组织,向沃尔玛员工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

员工向工会靠拢的巨大向心力,最终打破僵局——泉州市总收到了沃尔玛晋江店30名员工的入会申请书。

  2006年7月29日,晋江店工会的成立,在沃尔玛各门店点燃了建会的燎原星火——

  8月3日深夜23时30分,沃尔玛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店——位于沃尔玛中国总部的深圳湖景店,42名员工召开了第一次工会会员大会;

  8月5日深夜23时,沃尔玛南京新街口店31名会员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

  ……

  面对这一形势,沃尔玛致函全总希望展开谈判。

  8月中旬,经过全总与沃尔玛行政方高层的会谈,“依法依规、合作和谐地推进沃尔玛职工组建工会”的框架被正式确认。

沃尔玛中国总部发表声明称,将配合全总推进在中国的所有沃尔玛分店建立基层工会组织。

  此后两个月中,分布在全国30个城市62家分店里的6000余名沃尔玛员工,以几乎平均每天一家的速度,组建起工会组织。

  2006年11月8日,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部在深圳高调举行总部工会成立大会。

至此,沃尔玛在华的63家营运单位全部成立了工会。

  “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以此为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中国工会展示出自身的强大力量

  在外界看来,沃尔玛40多年成功抵制工会的纪录,使得“晋江突破”具有了轰动效应。

  但对于中国工会而言,这只是表层上的意义。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建会思路的突破、建会方式的创新——真正把职工作为建会的主体,启发职工依法组建和参加工会,而不是一味地去征得雇主“同意”,陷入“雇主不同意就建不了工会”的怪圈。

  “沃尔玛建会,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建会有启示意义,那就是既要培养职工的工会意识、激发职工的入会愿望,又要敢于和善于依法推进建会,同时还要具备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

”全总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评价说。

正因如此,“攻坚沃尔玛”引发了连锁反应。

  此后两年中,各地工会运用沃尔玛建会经验,推动戴尔、麦当劳等一大批外资企业建立工会,外企建会率从2006年上半年的25.9%上升到2008年上半年的73.4%。

  2008年6月12日,中国工会再度发力,将目标对准了跨国公司。

  此时的中国,利用外资已居世界第二位,世界500强中有483家在华投资。

但是,跨国公司的建会率还不到50%。

  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正迫切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

  2008年6月12日,全总宣布开展推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组建工会集中行动,为期百天左右。

  中国工会态度明确:

“有的跨国公司口口声声讲尊重人权,履行社会责任,在本国也建立工会,但在中国却采用各种手段拖延、阻挠职工建会,这种双重标准决不能允许。

  此后几个月中,中国工会共推动世界500强总部建会149家、法人公司建会1763家、分支机构建会856家,发展会员25.5万名。

  至此,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在华总部累计建会313家,建会率达83%;法人单位累计建会3843家,建会率提高到85%。

  彼时正值金融海啸肆虐全球,世界经济哀鸿遍野,许多外企深陷困境。

  危急时刻,中国工会展示了自身的强大力量——秉承着“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各级工会普遍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发动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最终,中国率先实现了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相对平稳度过和经济的较快复苏。

  “中国工会与美国工会不可同日而语。

”沃尔玛中国总部公共关系总监董玉国表示,在美国,工会站在公司的对立面;而中国工会强调经济发展、保障员工利益,促进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与和谐社会。

在中国市场不能套用美国市场上沃尔玛对工会的“敌意”。

  有此感慨的,又岂止是董玉国?

  中国工会的建会成就不仅在于惊人的总数和增长幅度,更在于其背后工运理论的完善、工作理念的深化、实践路数的拓展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58亿人,工会基层组织覆盖单位数达到520万家。

  如果时光回到十多年前,这样的数据是难以想象的。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国企为主体的原有工会组织体制遭受极大冲击,基层工会组织数和会员数大幅度下滑。

  1999年,这两个数据降至新时期以来的历史低点——全国基层工会组织数不足51万个,会员仅8700万人。

  怎么办?

这是横亘在众多工会人心中的巨大问号。

  这个问号,隐含的不仅是失落,更有深沉的忧虑。

  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的流失,动摇的将是工会得以立身的根本——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基于此,全总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1999年底,全总十三届三次主席团会议要求工会工作“五突破一加强”。

其中,提出“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加快新经济组织和改制企业工会组建步伐,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随后是一系列强有力的动作:

2000年初,全总下发《2000年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安排》,对新建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新的工作目标;6月,成立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11月,明确把新建企业工会组建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