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693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docx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

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

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

“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

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

“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

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

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

“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

“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

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

“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

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

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

“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

“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

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

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

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

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

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

“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

“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

“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

“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

“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

“责任”“爱国”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

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

“忠贞”“持之以恒”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

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析:

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

“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

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

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

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

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

“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

”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

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

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

“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

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

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

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

羽袒露心迹说:

“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

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

”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分析:

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话题:

“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

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

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

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

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

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

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

“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

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

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

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

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

“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

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话题:

“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

“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坚决不举手。

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

“这是我的权利!

”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折磨。

她坚定地说:

“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分析:

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话题:

“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

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

惟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

“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笑他迂腐:

“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

它已没有主人了。

”许衡说:

“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

心灵需要自我维护。

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话题:

“心灵的维护”“追求完美人生”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他自己

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

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

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

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

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

“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

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

”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

”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

”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

”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

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

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

“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

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

“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

他的回答是: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分析: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爱国心,是不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

话题:

“成功的因素”“爱国心”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

“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

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

“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清末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

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

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

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

分析:

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话题:

“人的品格”“自尊与他尊”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

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

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

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

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

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分析:

为了事业与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与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

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话题:

“气节与情操”“高贵与低贱”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

“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

”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

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

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

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话题:

“爱国”“忠贞”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

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分析:

“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话题:

“爱国”“视死如归”

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

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

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

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

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

“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

”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

分析: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

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

话题:

“诚信”“执着”

192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不幸被捕,敌人百般摧残他,他毫不屈服。

反动派使出了最后一招,宣布对他“就地处决”。

夏明翰要来一张纸,写下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

分析:

夏明翰誓死不屈的壮举,是什么支撑着他呢?

那就是对党的忠贞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话题:

“信念”“忠贞”

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11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

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

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

“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

”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

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

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

分析:

陆秀夫能做出以身殉国的举动,原因只有一个:

忠贞爱国。

话题:

“气节”“忠贞”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一位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4岁参加共产党的小姑娘。

解放战争时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为掩护革命同志转移而被捕。

她坚贞不屈,神情镇定,从容地卧倒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牺牲,年仅15岁。

毛泽东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分析:

女性一直是弱小者的代名词,但有谁敢说刘胡兰弱小?

因为有了理想,弱小的身躯里也装着无限大的勇气。

话题:

“生命的价值”“追求”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

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

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

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