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0487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docx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

持续推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

就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事,只有通过就业,人们才能取得收入、安居乐业、获得发展;只有充分就业,才能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推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市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推进城乡充分就业放在实现科学发展的优先位置,实现了经济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十一五”期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从403亿元增加到1003亿元,年平均增长2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从58.6亿元和24.9亿元增加到291.6亿元和90.3亿元,分别增长3.98倍和2.63倍。

“十一五”期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1.1万个;201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98万人,安置城镇职工再就业1.4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

推进城乡充分就业,较多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现已成为该市民生之本,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330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3856元和6832元,年平均递增12.6%和12.5%。

一、××市实现城乡充分就业的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

经济是就业的基础,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的根本在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产生的大量就业岗位。

“十一五”以来,××市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多渠道多方式创造和增加就业岗位。

一是狠抓经济转型升级,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创造就业岗位。

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市注重提高丝绸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科技含量,注重保护和发展中小企业,注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近年来,该市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实施“改造提升丝绸纺织业”、“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等产业发展规划,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提供金融担保、市场销售、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使全市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丝绸纺织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明显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年提高4个百分点,增强了它们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二是实施“一镇出一品、一品兴一业、一业促就业”战略。

××市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聚度高的优势,根据全市各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的情况,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来增加就业岗位。

H镇是个以羊毛衫制造为产业特色的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该镇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做大做强产业链,另一方面采取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措施实现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的对接,减少就业创业障碍,达到了“一镇一业促就业”的目的。

目前全镇从事羊毛衫制造的中小企业、个体户3800家,年产羊毛衫1.5亿件,吸纳2万多本地劳动力就业,并为4万多外来劳动力实现了跨地区转移就业。

此外S镇的丝绸纺织业、Q镇的通信电缆业、Z镇的净化夹心板业也都实现了“一镇一业促就业”的双赢。

三是不断提供公益性岗位,推进城乡居民就业。

××市还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大量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等岗位;通过政府出资或政策扶持在大中型企业中购买后勤服务类工作岗位,解决大年龄、低技能、低文化、失地农民等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难题。

(二)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供求信息不对称是妨碍就业实现的重要原因。

××市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使供求双方实现零距离对接,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开、平等、充足的职位信息和就业服务,推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充分就业。

一是加强中介载体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

首先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市就业管理中心每周二、五为本地、外来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介服务;各镇的劳动保障所以及各镇、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都能提供免费中介服务。

同时培育民营职业介绍机构,给予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其对人力资源的市场调节作用。

对非法职业中介进行取缔打击,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0年末全市有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13家、民间职业介绍机构88家。

二是建好覆盖全市的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平台。

2009年该市投资500万元改版升级劳动就业网站“××市就业新干线”,实现就业服务和管理的全程网络化、信息化,并将网络延伸到全市315个社区、行政村和120多家企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人力资源市场。

“就业新干线”具有强大的网上职介功能,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发布、网上办公、视频招聘、用工备案等。

求职者可以及时了解招聘信息,进行分类搜索,乃至通过视频直接与用工企业面对面交流。

网站升级以来已发布招聘信息条,约有人次通过网络找到工作。

三是组织和办好特色劳动就业市场。

××市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时组织和办好针对特定人群的劳动就业专场,满足他们对职位的特殊需求,提高求职成功率。

每年春夏组织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多方采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大力宣传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每年举办针对妇女的专场招聘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为广大妇女提供就业岗位,重点解决下岗失业妇女、进城务工妇女、零就业家庭妇女就业问题。

在今年3月8日举办的“三八架金桥春风送岗位”专场招聘会上推出女性岗位3239个,当天就有2145名妇女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对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弱势群体给予全方位的就业援助,在落实助残惠残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市残联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每年举办2次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提供残疾人和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开通残疾人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条件。

目前全市有4986名残疾人得到就业,占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88.6%以上。

通过举办“八一再就业专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专场招聘,全市退役军人就业人数就业率;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就业率

(三)狠抓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市坚持开展职业指导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免费培训,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下岗职工、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和提高劳动者就业的质量和效率。

“十一五”期间全市组织各类培训次、参加人次。

一是建立以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为龙头的职业培训体系。

该市对培训机构进行有效梳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层次、多专业、成体系的培训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政府培训指导机构的主导作用,实施政府补贴培训项目,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培训力度。

同时着力培育优质社会培训机构,利用社会资源满足培训需求。

通过课堂授课、操作实习、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各类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

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是紧扣市场需求,重点抓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市把技能培训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既促进就业,又满足企业用工需要,实现市场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近年来该市针对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免费培训工种达10多个。

2010年推荐每个就业困难对象参加技能培训2次以上,全年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4310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就业适应性。

积极有效地组织残疾人技能培训,针对不同残疾类别,开展肢体残疾人裁剪、盲人按摩、聋人蛋糕制作、智障人面点制作、肢残人书画等技能培训,使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提高残疾人就业竞争力。

四是着力开展创业培训。

××市政府把创业培训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目标是通过免费创业培训使一批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的城乡失业人员当上“小老板”、走上创业路。

培训机构根据这一目标,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取得了实在的成效。

2010年全市参加创业培训2226人,接受培训的成功人士创办了服装、百货、电脑软件、智能设备、盲人按摩、喜糖铺子等个体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创业培训这项政府实事工程成为受百姓欢迎的民生工程。

(四)鼓励自主创业,坚持实施“创业促就业”战略

近年来,××市实施“创业促就业”发展战略,集聚各方优势,以宣传典型、推出项目、创建基地、优惠扶持等方式大力鼓励扶持创业,有效地推进创业,形成创业热潮,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就业。

一是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全市建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专项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帮助创业者筹措资金。

聚合工商、税务、金融、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作战,排查、解除自主创业在注册登记、税务缴纳、行业准入等方面的政策障碍,简化审批手续,疏通创业瓶颈,给予政策优惠。

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除享受一般优惠政策外,还通过残疾人就业基金的渠道按照不同情况给予3000—10000元补贴,近3年已有30多名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享受了补贴。

市、镇还经常开展创业指导、现场咨询活动,以激发、鼓励创业为重点,从专业角度为准老板提供创业指导服务,详细解读最新创业优惠政策和优惠政策办理程序、时限、地点、所需资料等细节问题,使大家少走弯路。

通过一系列良好的引导、服务、扶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环境,从而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建立创业见习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见习机会。

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经营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创业见习基地,并加强对基地的日常管理、检查评估;落实创业见习基地的有关政策,确保政府补贴及时到位,实现见习基地规范运行。

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成功创业者、企业家成为“创业指导师”。

对有创业愿望的青年进行创业理论、见习实训、开业准备三个阶段的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

目前该市有创业见习基地企业24家,创业指导师人,已有人进入基地见习培训。

三是设立创业孵化基地。

××市创新工作思路,根据本地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充分整合市场资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利用民间资本在10个镇区分别建立了具有各自区域特色、资源优势的创业孵化基地,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劳动者提供帮助。

东盛步行街创业孵化基地由Z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与东盛步行街商业发展公司联合创建,为创业者提供60多个商铺。

基地向入驻的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方案评估等服务,给予两年免房租、第三年低房租的优惠,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

该基地刚建立便吸引了40多名创业者入驻,目前已成为Z镇新的商业集聚区。

(五)加强政策扶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市把就业看作增长动力、民生之本、稳定基石。

市镇领导高度重视,各项就业政策不断完善、落实到位。

以实现镇、社区、村三级充分就业为目标的“三项创建”工作列入2009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首位。

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就业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稳岗补贴资金、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各项就业扶助政策全面落实,为全市群众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尽心尽力为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

各相关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按照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积极有效地组织劳动力市场,开展就业培训工作。

深入基层掌握劳动就业的第一手情况,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广大劳动保障协理员进百家门暖百家心,为劳动者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每年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达到2000人左右。

市经济信息、财政、妇联、工商等部门也从就业岗位开发、政策支持、妇女就业等不同的方面为就业工作献计策作贡献,从而形成了全市上下抓就业促就业的合力。

二、进一步推进××市城乡充分就业的对策思考

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中强调: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尽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的关键来抓,实现了群众乐居乐业、经济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对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就业要求,对照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问题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首先是群众就业观念需要正确引导。

目前群众择业要求过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不切合实际。

特别是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生和青年求职人员普遍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工作,不愿意到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就业,对此必须给予正确有效的引导,使广大求职人员拚弃陈旧的就业观念;其次是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许多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比较低,整体素质、职业技能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状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年龄大、文化低、技能缺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就业难度较大;第三是就业岗位需要进一步开发,针对“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的就业岗位比较少。

第四是劳动就业管理队伍存在着人员紧、待遇偏低、适应能力差的问题,不符合就业工作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了继续发扬成绩,化解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一)持续推进经济科学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了,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人民群众获得工作机会,增加收入;劳动者人人尽心尽力工作,也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因此,要实现富民强市,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持续推进经济科学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丝绸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市的传统优势行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出口创汇、吸纳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要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品、争创名牌等途径改造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使它们焕发青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三产业不仅行业多、门类广,而且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同时又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收效快的特点,能够吸纳大量不同层次的就业人员,应当成为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的主渠道。

要抓住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抓住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要求第三产业配套的机遇,加大三产投入力度,引进不同层次的三产项目,发挥第三产业在扩大就业中应有的独特重要作用。

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抓经济工作要抓大不放小,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对它们的引导和服务,在税收、审批和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放宽限制,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创造更宽松的外部环境,让中小企业成为吸引就业的主力军。

(二)不断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城乡充分就业导向。

准确把握就业导向,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问题的重要环节。

当前不少劳动者在就业观念上普遍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偏见,对于灵活就业更是不予认可,青年人普遍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工作。

一些失地农民由于获得土地补偿红利,不愿意从事艰苦工作。

对此,政府应当给予正确引导,使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要培育、树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贡献出成绩的典型,通过媒体、社区黑板报等途径大力宣传典型事迹,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只要热爱工作努力工作,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要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让灵活就业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充分发挥艰苦创业的“小老板”的榜样带领作用,消除劳动者对个体经济和服务性行业的偏见,引导劳动者多渠道、多方式就业。

要引导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既要破除好逸恶劳的思想,敢于到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又要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自身的择业竞争力。

(三)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就业能力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渴望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获得精神、物质上的进步和满足,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业能力包括求职愿望和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求职成本、个人技能素质四个方面。

从这个标准来衡量,××市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要继续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整体素质。

培训目标内容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实行“菜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实行理论和实习一体化教学,把生产环节纳入培训环节,在生产中完成培训。

同时要加强其他方面就业能力的提高。

要加强职业指导培训,增强劳动者的求职愿望和职业认同,使劳动者以工作为荣,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

要增强劳动者对于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努力学习新知识,尽快融入企业,融入社会。

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使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劳资协商,使劳动者的工作得到认可、有所收获、受人尊重,有职业前途,并带来自尊、荣耀等心理满足。

要为劳动者提供优质就业服务,提供岗位信息,帮助推荐就业,简化用工手续,减少就业成本。

(四)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

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减轻就业成本,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的主导作用,为城镇居民和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信息和市场服务。

要继续完善“××就业新干线”网络平台,依托“××就业新干线”建立全市人力资源信息库,并对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经常分析,将就业市场需求与求职人员信息进行对接,有针对性地帮扶就业。

要积极引导,降低准入门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一条龙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充分调动民营职业介绍机构的积极性,推进民营职业培训机构建设。

政府要加强指导和监管,促使民营机构规范经营,重点做好公益性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平台,提升鉴定层次和鉴定质量,扩大鉴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五)完善和健全社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创造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

××市社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基本形成,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以推进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序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要加强对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对不适应当前情况的要及时修订调整,进一步清理就业歧视政策,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对适用的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使它们起到推进就业的作用。

要加强对就业的财政支持,充实和扩大就业专项资金,落实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青年见习基地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严格审核,规范运作。

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扩大财政担保基金容量,降低贷款门槛,防控信贷风险。

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就业的配套政策,改善就业环境。

继续做好农土保接轨城保工作和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全省联网工作,加强对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障的优惠力度。

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忽视劳工权益保护的取向,完善劳资争议处理机制,尽量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提高劳动者报酬创造条件。

二要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要加强政府公共就业信息服务,以“××就业新干线”为基本平台,加强市镇之间、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本市与外省市之间的信息对接,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创业、技能、维权等综合信息服务。

要继续实行、不断创新“特殊人群招聘专场”、“就业短信服务”、“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现场咨询、进家入户”等行之有效的服务措施,为广大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

三要加强劳动就业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要增加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专职协理员编制,择优录用大专院校毕业生加入专职协理员队伍,改变目前事多人少、顾此失彼的状况,提高协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组织开展对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通过上课、实习、考试、比赛等形式,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爱岗敬业,增强服务意识;使每个工作人员都熟悉业务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提高服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