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0100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docx

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范本模板

校本教研

-—-再谈集体备课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也有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课堂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

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征

第一,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第二,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下到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三,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

因而,教师最有条件也最有资格开展这种应用型研究。

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具体的教学实践去研究—-尽管理论上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是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的。

多年来师范生最感枯燥无味的课程恰恰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这是最有力的证明.因为它和真实的教学情境有距离,也无法解决具体教学中的问题。

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任课教师才最有资格去研究它,解决它。

第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以校为本的教研,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础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教师要能够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

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

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强调教学研究的基地是学校,这意味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倾听学生、教师和校长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还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

第二、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以教师为主体所从事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就应该对中小学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些误区加以澄清.例如,在一些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仅由学校个别科研能人乃至校外专家代劳,或者教育科研项目越做越大,甚至动辄就要形成某某理论,这不仅让广大教师对教学研究望而却步,也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权力和责任,而且这样的研究游离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教师的经验范围,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相反,这些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会使教学研究越来越远离学校的教学实践.

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校本教研,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以校为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四、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灵活多样,如:

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专家讲座、交流、集体备课、争论求证、课案讨论学习、情景创设、学术访问以及说课、听课、评课等等.

由于时间关系,只能选择众多形式中集体备课这一话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五、校本教研之集体备课

这里的“集体”应该是集思广益,将个人的才智与集体力量共鸣使之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同备课组间的单分工合作。

集体备课有心理支持、产生新的想法、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力、支持变革等诸多益处.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教学设计的过程;既是教师观点碰撞、学术争鸣、经验介绍、思想交流的载体,也是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

学校依托“集体备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依托“集体备课”理论引领、反思构建,群体合作、互动分享,立足课堂、研训一体,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专业发展。

(一)集体备课的流程

1、问题聚焦,确定主题.包括本组各位教师交流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点和困惑点,根据筛选出的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并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立研究主题,落实备课的内容。

2、共同研讨,形成方案。

教师根据主题,提出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3、课堂实践,跟踪会诊。

承担上课的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同科组的教师观课,小组成员对照预设的课例方案进行跟踪分析和讨论。

4、反思提炼,聚焦新问题。

叶澜教授指出:

“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这句话足以说明: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们可以反思课堂教学中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是否做到了目中有人?

是否与学生进行过心灵的对话与沟通?

是否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了?

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的话,我们的教师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最多就是一种传播知识的机器,而学生也就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去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分析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帮助我们聚焦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再次调整教学设计,将调整好的教学设计带入新一轮的研讨中去;通过反思,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成长,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二)对集体备课认识的误区

1、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

具体表现在备课组成员间分工备课多,合作交流少。

2、集体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

目前,每一学科的教案在各教育网站中都可以下载,集体备课的时候,老师们就利用剪刀加浆糊的方式作简单的嫁接并用于教学。

3、集体备课是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名家的教案是可以借鉴的,我想,在座的各位在刚从教的时候都有过借鉴名家教案的经历,请注意:

我这里讲的是“借鉴",而不是机械的照搬,也不是使用。

如果是照搬或者是使用的话,那无异于穿小脚鞋的感觉,你会感觉到苦不堪言,因为它既不适合你,不适合学生,也不适合我们自身的办学条件。

(三)开展集体备课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

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其结果就会形成“一人备课,多人受益”、“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偷懒式备课,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才能看到百花齐放和满园春色。

所以,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前提。

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备课与试教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上课是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精彩纷呈。

集体备课之后,虽然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统一,但教的风格、方法却可以各有千秋。

加上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使得以往的以不变应万变,课堂上“千堂一面”、教师“千人一面”的现象被打破了,教师看完教材看教参,看完教参写教案,拿着教案进课堂,课堂忠实地反映教案的流程被消解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新的教学行为。

3、骨干引领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那些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老师的智慧,给青年教师引路,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迅速入门;第二、可以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新教材、新理论中去,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第三、也使得老教师有成就感,青年教师有求知欲,实现新老教师一同成长。

(四)开展集体备课须坚持的原则

1、尊重性原则:

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友情交流。

2、全员参与性原则:

要求集体备课组成员应当全员参与集体备课。

3、目标定向性原则:

组织集体备课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集体备课的内容必须适合集体备课这一教研形式。

4、过程有序性原则:

有明确的指向、有组织的顺序、有活动纪录。

5、适用性原则:

注重实效、适合教学需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反思性原则:

内化和理性提升。

集体备课强调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反思贯穿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

(五)集体备课备什么?

1、备教材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可以这样说:

教师的备课,实质上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所谓“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将每次备课都看作是一次对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自身风格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如果说编写教材是专家根据学科结构、学生总体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所进行的一次开发的话,那么,备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二次开发。

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重心转移,要变传授、灌输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所有这一切,都不是现成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能够提供的,换句话说,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场景进行设计和开发.

2、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教学的终极追求,而学生的现实基础则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达尔文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命体之间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同样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也毫无例外地存在发展上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样,陶行知先生说:

“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由此可见,我们的备课不该忽略应关注的对象——学生这个行为主体的感受,而是要突出学生,淡化自己。

具体地说,我们在备课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和实际需求,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教学效果,围绕学生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基础知识、经验及能力来进行,使教学设计更能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只有这样,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得以凸显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过程才能得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更为充分的发展,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3、备语言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语言在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其实,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工具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教学语言主要是指一个教师授课语言的修养和艺术,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堂课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魅力。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可什么样的语言才是有魅力的呢?

(1)教材语言:

科学、完美、准确,不误导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堂上教师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教学语言首先必须是准确的,而不是似是而非、摩棱两可的。

因为教师语言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知识概念的理解。

例如,“生长激素”、“生长素”,“极核”、“极体”,“原生质层”、“原生质体",“呼吸作用”、“呼吸运动",“脂类”、“类脂”,“胚囊"、“囊胚”,“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等这些概念,从文字组成上看极为相似,可它们都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及含义,因此,在课堂上什么时候应该用“生长激素”、“极核"、“原生质层”、“呼吸作用”、“脂类"、“胚囊”、“神经中枢”,而什么时候应该用“生长素”、“极体”、“原生质体”、“呼吸运动”、“类脂”、“囊胚”、“中枢神经”那都是不能含糊的。

教师如果讲述不准确,就会形成知识误导,其结果即是误人子弟。

(2)授课语言:

规范、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规范的语言则要求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语言尽可能流畅、准确;其次,要杜绝口头阐,即课堂上少一些“如果”、“那么”、“但是”、“这个”之类的话,切实做到语言简洁、不罗嗦、不重复;再次,还应注意在遣词、造句方面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的发生。

总之,切忌课前毫无准备,课堂上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语言,清除语言中的杂质,提高语言的质量,就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反之就会令学生生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教师在做到用准确、规范的语言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赋予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即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使教学语言或委婉动听,或慷慨激昂,或幽默风趣,或抑扬顿挫。

比如,在讲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而恢复力稳定性强时,可以朗诵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印证这一结论;在谈到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时,可以诵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或“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讲植物的向光性时,可以朗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又如,在谈到“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时,结合身边很多体重超标的人减肥的情况,告诉学生无论如何控制饮食,怎样加强锻炼,都很难达到目的,最后教师颇有感触地说:

“哎!

瘦一个人好难。

”试问,如果我们教师能将其他学科的语言恰当地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去,就会大大提高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课堂还愁没有精彩吗?

这样的课堂还用担心学生打瞌睡吗?

总之,只要我们从导言的设计,新课的讲授、过渡到结语都能认真去组织,用心去提炼,就能让我们的教学语言充分显示其生命力。

这样一来,课堂上用语言“粘”住学生就不再是一名空话,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会变成现实。

4、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因此,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备课时,可以考虑把课备成分小组竞赛的教学法.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气氛十分热烈,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各小组的同学都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生怕别的小组多得一分,而自己的组处于落后状态。

这种方法由于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当潜能被挖掘出来,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如,在上《消化和吸收》这节课时,由于内容非常繁琐,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名称、结构特点和功能容易混淆,学生记忆起来也很吃力于是在备课时就可以考虑设计一个表演环节,具体做法是让几个孩子在上课前几天就预习这节课的内容,并让他们选一个器官来表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并用一颗花生米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将他们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趣的节目。

课堂上,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课自然就认真了。

试想,真是这样,我们还会担心教学目标不能达成吗?

集体备课不仅要备教法,而且还要被学法。

美国大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是“从听中学”,即学校采用的是被动的“静坐”、“静听”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有的仅仅是教科书和教师的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

相反,“当儿童连续不断地从事任何一种不受压抑的活动时—-当他们在忙碌时,他们几乎总是幸福的、高兴的,成人也是这样。

生物学科很多结论性的知识相当枯燥、抽象,学生听起来自然也会觉得毫无兴趣,如果课堂上只有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要让学生听后准确记忆和理解相关知识就十分困难,即使勉强记住,在短时间内也会遗忘.可是,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的“从听中学”的教学观,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从做中学”的环境,引导他们的参与,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即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时,教师不是简单陈述结论,而是提供相关的材料,溶液及用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来得到结论.又如,在讲DNA的双螺旋结构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及四种含氮碱基的纸片、细铁丝和订书机等用具,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示意图自己动手去做一个DNA分子的模型。

须知,“在人类的学习中,尽管承认物质奖励的作用,但更强调的是好奇心、探究、活动性、操纵、掌握或胜任以及对刺激的需求等等。

这些内驱力,不仅体现了人的学习是为了要满足更高一级的需要,而且同其他的内驱力不同,它们完全是通过成功的学习本身而获得的。

”因此,从“做中学”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潜能,也能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用脑、用眼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备课堂提问

“有疑方思”。

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对课堂的提问要进行精心设计,力求把知识转化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去思考,然后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问题"本身所包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反盲目的、随意的、频繁的、简单到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提问,不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一节课变得散乱,这种表面上看上去异常热闹的课堂场面,实际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因此提问一定要具体、有目的性。

如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问题:

(1)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中流的什么液体?

(2)肾小囊腔内流的什么液体?

(3)肾小囊和什么结构相连通?

(4)肾小管外包绕着什么结构?

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关注肾单位的基本构成,把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如:

在《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三个演示实验的讨论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培养学生推理、归纳的能力,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针对“种子萌发放出的能量”的实验,问:

哪一个温度计的温度会上升?

为什么温度会上升?

热量从哪里来?

通过这个问题链的设计,使学生从观察到的直观现象是装有萌发种子的一瓶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是热量能使温度上升,思维一步步向纵深发展。

总之,备课时问题的设计既要适当(即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最好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回答,教师事先应有一个大概的意向),同时还应该有可持续性(提问能使问题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

6、如何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

开展集体备课:

要备课前精心准备,备课中加强交流,备课后注重完善。

集体备课中我们要做到“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

要“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而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集体备课是实现此愿望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