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821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docx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内容简介

本节继续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2)如何解方程?

这节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这样就可以解各种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本节从一道“用电问题”,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问题;又从古代埃及的纸莎草文书中的一道题,引出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讨论用去分母的方法解这类方程.

在本节中,以解一个具体方程的过程为例,用框图形式表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题意列方程.

2.会去括号、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4.会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将含有分母的方程化归成熟悉的方程,逐步体会化归的方法,掌握解方程的程序化方法.

5.结合实际问题中得出的方程,会用“去括号”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

6.通过实际情景问题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理解各种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在列方程求解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去括号”和“去分母”两种变形运算,是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分析括号中的符号、系数问题,去分母时保证方程同解等重点内容.随着方程形式复杂程度的加深,要求运算能力也随之提高.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并能正确求解,解方程过程中正确去括号和去分母.由于实际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一定明显,列方程成为教学中难点,因此列方程解决问题要反复逐步细化,多种形式展示方程求解的一般步骤.“去括号”和“去分母”变形时,保证方程同解是难点之一,如去括号时的负号问题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去括号.

教学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的方法,并能解此类型的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3.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

4.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新问题(如何去括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在去括号时括号内符号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按具体步骤解下列方程:

2x+5x-3x+12=24-2x.

按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进行求解,并和同学一起回忆这个步骤.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问题1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kW•h(千瓦•时),全年用电15万kW•h.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是多少?

提问:

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

让学生自主分析列出式子(设出未知量、找出各个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列出式子).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kW•h,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kW•h;上半年共用电6xkW•h,下半年共用电6(x-2000)kW•h.

根据全年用电15万kW•h,列得方程

6x+6(x-2000)=150000.

如果去括号,就能简化方程的形式.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流程:

由上可知,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kW•h.

思考:

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怎样解?

设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x度,列方程

x+x-2000=

即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都是一年中每两个月的平均用电量,解法为

2x-2000=25000,

2x=27000,

x=13500.

从以上例子中归纳总结出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三、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例1解下列方程:

(1)2x-(x+10)=5x+2(x-1);

(2)3x-7(x-1)=3-2(x+3).

解:

(1)去括号,得

2x-x-10=5x+2x-2.

移项,得

2x-x-5x-2x=-2+10.

合并同类项,得

-6x=8.

系数化为1,得

x=-

(2)去括号,得

3x-7x+7=3-2x-6.

移项,得

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

-2x=-10.

系数化为1,得

x=5.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

和上节课相比今天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

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去括号是应注意哪些事项?

五、作业

教科书第98页习题3.3第1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去括号.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2.通过分析行程问题中顺流速度、逆流速度、水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的关系,以及零件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

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

可变形为:

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相遇问题或追及问题中所走路程的关系?

相遇问题:

双方所走的路程之和=全部路程+原来两者间的距离(原来两者间的距离).

追及问题:

快速行进路程=慢速行进路程+原来两者间的距离或快速行进路程-慢速行进路程=原路程(原来两者间的距离).

二、讲授新知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了2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而行,用了2.5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由此得出:

顺流速度×顺流时间=逆流速度×逆流时间.

解:

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km/h,则顺流速度为(x+3)km/h,逆流速度为(x-3)km/h.

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列得

2(x+3)=2.5(x-3).

去括号,得

2x+7=2.5x-7.5.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0.5x=13.5.

系数化为1,得

x=27.

答:

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7km/h.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9页第7题.

练习:

在风速为24km/h的条件下,一架飞机顺风从A机场飞到B机场要用2.8h,它逆风飞行同样的航线要用3h.求:

(1)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

(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

解:

(1)若设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km/h,那么与上例类似,可得顺风飞行的速度为(x+24)km/h,逆风飞行的速度为(x-24)km/h.

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列得

2.8(x+24)=3(x-24).

去括号,得

2.8x+67.2=3x-72.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0.2x=139.2.

系数化为1,得

x=696.

(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为

2.8(x+24)=2.8(696+24)=2016km.

答:

(1)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为696km/h;

(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是2016km.

四、小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另外在求出x值后,一定要检验它是否合理,虽然不必写出检验过程,但这一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五、作业

教科书第98页习题3.3第2

(1)

(2)、8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去分母.

教学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3.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探究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纸莎草文书,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了,在文书中记载了很多有关数学的问题,其中一个是: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是多少?

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思考并列式子.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新课讲解

这个问题可以用现在的数学符号表示,设这个数是x,根据题意得方程.

x+

x+

x+x=33.

这样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则可以使这些方程中的计算更简便些.

我们知道,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这个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42,方程两边同乘42,得:

42×

x+42×

x+42×

x+42x=42×33.

28x+21x+6x+42x=1386.

合并同类项,得

97x=1386.

系数化为1,得

x=

建议: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并请同学表述解法及解法依据.

第一种:

直接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第二种:

去分母的方法.

提问:

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对比两种方法,得到共识:

当方程中就含有分数系数时,先去分母可以使解题更加方便、快捷.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教科书第99页练习第7题的一种解法,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

练习:

在风速为24km/h的条件下,一架飞机顺风从A机场飞到B机场要用2.8h,它逆风飞行同样的航线要用3h.求:

(1)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

(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

解法2如果设两城之间的航程为xkm,你能列方程吗?

这时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分析:

由两城间的航程xkm和顺风飞行需2.8小时,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可得顺风飞行的速度为

km/h,逆风飞行的速度为

km/h.

在这个问题中,飞机在无风时的速度是不变的,即飞机在顺风飞行和逆风飞行中,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相等,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得方程

-24=

+24.

移项、去分母(这里要求得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42)、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得

x=2016.

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

-24=

-24=696km/h.

老师出一个题目:

问同学们怎样求解?

通过讨论先去分母,然后求解.可以分组讨论,得出正确的去分母方法.

然后归纳总结出去分母的方法:

在方程两边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依据是“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

结合本题思考,让学生总结解这种方程的一般操作过程: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三、归纳总结

总结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

和上节课相比我们这节课有什么新的内容?

在解含有分数的方程时应该按什么步骤进行?

去分母对解方程有什么作用?

去分母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8页习题3.3第3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去分母.

教学目标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

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讲授新知

接着看看上节课的方程,并以之为例,看看解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方程

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10,方程的两边乘10,于是方程左边变为

10×

=10×

-10×2=5(3x+1)-10×2,

去了分母,方程右边变为

10×

=10×

-10×

=(3x-2)-2(2x+3).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流程.

归纳: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律等.

三、实例分析

例3解下列方程

(1)

-1=2+

(2)3x+

=3-

解:

(1)去分母(方程两边乘4),得

2(x+1)-4=8+(2-x).

去括号,得

2x+2-4=8+2-x.

移项,得

2x+x=8+2-2+4.

合并同类项,得

3x=12.

系数化为1,得

x=4.

(2)去分母(方程两边乘6),得

18x+3(x-1)=18-2(2x-1).

去括号,得

18x+3x-3=18-4x+2.

移项,得

18x+3x+4x=18+2+3.

合并同类项,得

25x=23.

系数化为1,得

x=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教科书第98页习题3.3第4、11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