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813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

《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 地理高考单元测试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

鲁教版地理高考单元测试《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高三单元测试12《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25×2分=50分)

新浪科技讯 2009年4月19日消息,《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4月18日在北京首发,这是继2007年首次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后再次对长江的保护与发展中新问题与新进展进行了“大盘点”,重点关注流域内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变化对长江保护与发展可能的影响方式、程度和应对策略。

据此回答1~3题。

1.长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其原因是(  )

A.流域内科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

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

C.长江水量充足,供给远大于求

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2.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  )

A.长江沿线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B

.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生物的洄游

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长江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

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  )

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

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

③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城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

读图回答4~6题。

4.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

①峰值均出现在4~6月

②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③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④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A.①②B.②③C.

③④D.②④

5.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

①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②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③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

④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②黄河在初春和初秋发生凌汛

③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④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阅读材料,据此回答7~8题。

材料:

“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

如下图所示:

7.此区域内不属于珠江流域的三省是(  )

A.B、K、GB.C、D、E

C.A、G、HD.E、L、F

8.关于“泛珠三角”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并有喀斯特地貌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省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是湛江市

B.该省濒临北部湾和琼州海峡

C.该省的孤峰平原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早期状态

D.对该省红水河上水能进行梯级开发,并将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

 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某平原地区不同年代地下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显示1960~1990年该平原地区(  )

A.年降水量逐渐增大B.地下水位逐渐降低

C.年均温逐渐降低D.年温差逐渐变小

10.该平原地区有可能分布在(  )

A.华北平原中南部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东北平原的北部D.珠江三角洲地区

11.对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是(  )

A.多酸性土壤B.冻土和沼泽

C.多盐碱地D.梅雨和伏旱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处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13.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4~15题。

.

[来源:

学§科§网Z§X§X§K]

14.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

15.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信息反映(  )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

B.2001~2005年珠

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

17.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

A.城市化发展迅速

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

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

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回答18~19题。

18.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9.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来源:

学科网ZXXK]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④B.③④

C.①③D.②④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22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20.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21.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2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23~25题。

23.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来源:

学科网]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4.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25.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

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来源:

Z*xx*k.Com]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1: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

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公斤,降到现在的1.6元/公斤,降幅近30%。

[来源:

学科网ZXXK]

材料2: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

产地[来源:

学科网]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kg)

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材料3:

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地区农业的生产布局体现了农业布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3)东北作为我国传统大豆的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

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6)生态农

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之路,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的好处。

27.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依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1)读图甲、图乙,完成填空。

1980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在我国的累计投资量占世界的比重均呈现出明显的________趋势;1990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增长要明显__________人口指数增长,表明我国__________发展和控制__________增长的成效显著。

(2)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

地区

非农业人口比重(%)

生产总值(GDP)(亿元)

人均GDP(元)

经济密度(亿元/平方千米)

产业结构比

进出口总额/GDP

长江三角洲

44

28775

35040

2871

4.6∶55.9∶39.5

1.13

珠江三角洲

50

13572

42499

6155

4.4∶53.3∶42.3

2.04

比较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很强的专业镇。

依据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

广东某镇距广州市35千米,107国道、京广铁路穿境而过。

20世纪70

年代,该镇开始加工编织袋;80年代以后,私营经济规模逐

步扩大;90年代后,在政府积极支持引导下,建立了皮革皮具城,举办了“国际皮革皮具节”。

目前,该镇拥有皮革皮具企业和商家4000多家,年产值超过40亿元,从业人员达7万人。

此镇已由原来的农业小镇,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皮具生产专业镇。

①该镇成为皮具生产基地的有利因素

有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有一定的历史基础

B.具有充足的能源保障

C.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

D.有一批企业家精英

E.接近原材料生产地

F.政府积极支持引导

G.交通条件优越

②皮具产业集聚的优势可以体现为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效益

B.形成规模化的销售市场和信息、人才交流场所

C.降低了企业原料的采购成本

D.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1:

2008年6月25日是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

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材料2:

我国11个省(黑、吉、辽、冀、鲁、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

材料3:

2009年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了61.01万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材料4:

广东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表(单位:

千公顷)。

播种总面积[来源:

Zxxk.Com]

2005年[来源:

Z+xx+k.Com]

2009年[来源:

学*科*网]

5193.1

4815.4

其中

粮食作物

3128.6

2386.5

油料作物

353.5

318.0

糖料作物

163.5

747.6

蔬菜作物

1123.8

1211.8

(1)从材料2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________,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

(多选)

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商品率

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D.有利于农药和化肥的集中使用

(2)面对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红线(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结合材料4,简述广东省2009年与2005年相比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特点,并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D

B

D

C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B

A

C

B

D

B

C

21

22

23

24

25

B

B

A

D

D

2、综合题

26.

(1)①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农业的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②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2)因地制宜 (3)土地肥沃

(4)价格低,含油量高

(5)①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②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④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

(6)①缓和饲料、肥料、燃料的矛盾;②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③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

27.

(1)上升 快于 经济 人口

(2)从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密度大,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对外贸易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

(3)ACDFG ABCD

28.

(1)集中分布 BCD

(2)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或合理规划建筑用地);大力

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受灾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节约和集约用地;加强土地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保障和促进耕地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3)特点:

粮食、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糖料、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原因:

城市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