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699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docx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

一、进展目标

——粮食等要紧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到2021年,全区耕地面积保持在1亿亩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稳固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以上。

肉、奶、绒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270万吨、1100万吨和8000吨左右。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2021年达到1400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50%,突出进展农区畜牧业,稳固进展草原畜牧业。

要紧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品种的种植比重达到76%,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产业化带动农牧户达到70%。

——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到2021年,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20年的68.3%提高到75%。

农村牧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全区农田草牧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0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50万亩。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加。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重点区域布局

(一)河套—土默川平原农牧业主产区

包括磴口县、临河区、五原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九原区、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达拉特旗、杭锦旗等12个旗县区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黄河南岸地区。

进一步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差不多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广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进展节水型现代农牧业。

种植业重点进展以玉米、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和以向日葵为主的油料生产,积极进展城郊型蔬菜、瓜果产业。

养殖业要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进展以奶牛、肉羊为主的农区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

(二)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主产区

包括扎鲁特旗、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左后旗、科尔沁区、奈曼旗、库伦旗、敖汉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松山区、翁牛特旗、阿鲁克尔沁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元宝山区等18个旗县的西辽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区。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种植业重点进展高产、优质、专用玉米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大力进展以城郊村、城边村、公路干线沿线村屯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力进展以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和禽类(肉鸭、羽鹅)为主的畜牧业。

大力进展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绿色产品基地,创建名优农畜产品品牌。

(三)大兴安岭东麓农牧业进展带

包括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等8个旗县市的嫩江西岸地区。

该区域降水充裕,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大兴安岭东麓要紧进展高油大豆和优质强筋小麦,大兴安岭东南麓集中进展高油大豆、玉米、马铃薯和特色杂粮杂豆。

加强培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和人工种草,进展农区畜牧业。

在林区以森林生态爱护为先,积极进展林业特色产业,促进林区产业转型。

(四)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进展带

包括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和锡林浩特市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

呼伦贝尔市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是我区草原牧区的主体,也是世界上典型草原分布最为集中,最为宽敞的地区。

通过科学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原,严格实施草畜平稳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大力进展肉羊、肉牛等绿色草原畜牧业,努力形成草原生态爱护、草原畜牧业可连续进展和农牧民稳固增收的科学进展态势。

(五)阴山北麓农牧业进展带

包括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南部、武川县、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卓资县、凉城县、四子王旗南部的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

阴山北麓及其山间低山丘陵地区的旱作农业区,因地制宜,加强旱作节水改造,种植特而专、精而美的马铃薯、莜麦、小米等小杂粮。

通过专业服务公司、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的培养,提高组织化、市场化水平。

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提升科技奉献率,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着力打造和培养品牌,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提高附加值。

三、积极进展现代农牧业

(一)健全种养业体系

稳步推进粮食产业进展。

依靠河套平原及大兴安岭岭北的优质小麦生产优势区域、西辽河流域及沿黄灌区的优质玉米生产优势区域、大兴安岭东南的优质大豆和水稻生产优势区域、中西部丘陵旱作区的优质马铃薯和绿色杂粮杂豆生产优势区域,以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沿黄灌区的33个粮食生产旗县为重点,推进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通过改善基础、提高科技含量、提升防灾能力等措施,不断增强生产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区稳固1亿亩以上的耕地和8000万亩以上的粮食种植面积,使单产由2020年的523.3斤/亩,提高到540斤/亩以上,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和生产基地。

着力进展畜牧业。

充分发挥我区畜牧业比较优势,大力进展农区畜牧业,稳固进展草原畜牧业,积极打造畜牧业绿色品牌,进一步确立畜牧业的主导地位。

大力实施百万肉牛、百万奶牛和千万只肉羊高产创建工程,以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为重点,在全区逐步建立优势肉牛、奶牛和肉羊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治理。

调整畜群品种结构,大力推广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效率高的肉牛、肉羊等优良品种。

坚持草原畜牧业进展与草原生态爱护和建设相结合的原那么,大力推进现代化家庭牧场和联户家庭牧场,建设草原畜牧业绿色品牌产业基地;在草畜平稳的前提下,建设差不多草牧场,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工程,突出提质增效,以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建设标准化畜群为重点,改良牲畜品种,提高优良畜种比例,推广应用先进的饲养治理技术。

大力进展特色种养业。

围绕自治区生态爱护与建设,按照科学开发利用的思路,各地区依靠资源,因地制宜,大力进展林草沙产业。

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农牧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建立多元化的林草沙产业基地建设体系。

结合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项目,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草牧场和耕地使用权流转,建立林草沙产业生产基地。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使林草沙产业成为自治区经济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依靠我区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黄河等流域丰富的水域和优越的环境条件,重点建设湖泊水库优质水产品增养殖产业带、池塘名特优鱼类养殖产业带、盐碱水域盐湖生物养殖产业带。

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行动,加大渔业增殖放流力度,建设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池塘现代产业园区和螺旋藻工厂化养殖园区,提升我区渔业进展的层次和水平。

到2021年,力争使我区渔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0.8%提高到1%;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6万吨,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水产品量达到商品量的70%。

(二)优化农牧业结构

大力进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

连续进展优质、高产、安全、生态农产品。

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深度开发,大力进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巩固和提高粮油、菜薯、饲草饲料等主导产业,打造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推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开发,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进展,逐步实现县域、地域标准化生产整体推进的目标,促进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

优先进展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优质玉米、高油大豆、强中筋小麦、专用马铃薯等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增加优质饲草种植面积,突出抓好蔬菜、瓜果、中药材、杂粮杂豆、花卉等具有较强区域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种植业进展。

积极进展农区畜牧业。

进展现代畜牧业,连续提高畜牧业专门是农区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

以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充分利用农区、半农半牧区饲草料丰富的有利条件,促进种养结合,农牧互补,依靠自治区肉、奶、绒品牌优势,加快进展奶、肉、绒等特色畜牧业。

优化品种,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证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现代畜牧经济进展。

围绕推进农区畜牧业快速进展的需要,引导农民为养而种,为我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和饲料。

(三)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培养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市场化引领和带动农牧业产业化,连续打造〝绿色牌〞、〝草原牌〞,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鼓舞龙头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型企业向复合经营型企业转变。

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实施联合、兼并、重组,大范畴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优势龙头企业向集群化方向进展。

连续巩固壮大乳、肉、绒、粮油、蔬菜加工等现有龙头企业,不断引进和培养新的龙头企业,加快马铃薯、皮、毛等大宗农畜产品深加工。

2021年力争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完成增加值1456亿元,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建设农牧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成本优势,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现代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进展。

引导优势农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基地。

建设一批规模大、集中连片的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培养一批各具特色、初具规模和水平的专业苏木乡镇、专业嘎查村,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

连续抓好现代农牧业示范工程,稳步扩大示范点范畴,加快推进玉米、马铃薯、奶牛、肉牛、肉羊、生猪等优势产业带建设。

结合我区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新建200个各具特色、与龙头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设施种植业。

连续加大投入力度,同步推进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开发,加快扩大设施种植业的规模,提高设施种植业经营水平和质量效益。

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天津等周边大都市对接,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推进绿色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设施蔬菜、设施瓜果、设施食用菌三大产业。

其中要紧以设施蔬菜为主,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优化整合各种资源,重点打造东部设施蔬菜外向型基地、中东部环京设施基地、中西部环城设施基地、西部出口设施基地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四大设施生产基地。

到2021年全区设施蔬菜面积由2020年的130万亩增长到300万亩左右。

设施养殖业。

以推进标准化圈舍建设、改造和老旧池塘改造为重点,着力引导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突出抓好养殖场畜禽水产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技术和环保措施等关键环节。

提高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庭院模式向规模养殖的园区模式转变。

调整优化乳制品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强化生产企业内部治理,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奶业长效治理机制和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差不多建立。

全面推进肉羊、肉牛、生猪和禽等标准化规模养殖进展,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2021年全区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奶牛比重达到60%以上,全区规模养殖场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6吨以上。

休闲农牧业。

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区草原文化、民族特色和绿色农牧业等丰富资源,加快进展休闲农牧业。

通过开展现范旗县、示范点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业治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使休闲农牧业成为加快农村牧区经济进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的新型产业。

(四)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

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

大力推进农牧业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

在嫩江—辽河流域、河套—土默川平原等重点农耕区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业开发、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突出农田林网建设;在阴山北麓等农牧交错带积极推进旱作农业示范工程,突出沙化土地封禁爱护区建设,促进旱作农业可连续进展;黄土丘陵区、大兴安岭东麓黑土区因地制宜,宜乔那么乔、宜灌那么灌、宜草那么草,突出水土保持林建设,切实爱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连续进展能力。

草原牧区以爱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为核心,坚持爱护和建设相结合,连续落实差不多草原爱护、草畜平稳、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项制度。

水土条件好的地区连续推行轮牧补贴试点并逐步推广;生态退化比较严峻区域有打算地实施时期禁牧休牧;生态极度恶化地区连续组织实施异地扶贫移民、边境生态移民和移民扩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功能,保证草原畜牧业的稳固进展。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防汛抗旱并重,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牧业可连续进展提供水资源保证。

加强黄河、嫩江、辽河等大江大河治理,积极推进锡林郭勒盟供水工程、引绰济辽和三座店引调水工程等大中型水资源配置与调蓄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积极推进〝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牧业。

一是嫩江和海拉尔河流域。

重点开发利用地表水,适度开发地下水,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对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新建一批大中小型灌区。

二是黄河流域。

黄河干流区重点进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节水措施以渠道衬砌为主,节约的灌溉水量,不再扩大灌溉面积,要紧用于工业和都市及生态用水,调整用水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黄河支流区可适度开发,对现有中小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在沟谷平原地区适度进展分散的小型灌区,节水措施以喷滴灌为主。

三是内陆河流域。

重点进行节水改造,适度进展分散的小型灌区,节水措施以滴灌、喷灌为主。

四是辽河流域。

地表水灌区及地下水超采区限制进展。

灌区以节水改造配套为主,节约的灌溉水量要紧补给河道;地下水超采区以滴灌、喷灌为主,节约的水量不再扩大灌溉面积,要紧用于回补地下水。

其他地区可适度进展,节水措施以滴灌、喷灌为主,节约水量可适当扩大灌溉面积。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基础设施专门是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薄弱,是我区农牧业进展的瓶颈制约。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能力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较大的突破。

重点是进一步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资金,在条件好的地区领先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集中连片推进农牧业水、电、路和农牧业机械、牧业棚圈、信息化平台等一体化配套建设。

(五)全面推动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包括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农牧业安全体系建设、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四、重点建设工程

(一)新增百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

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水灌溉为全然措施,以爱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服务和防灾减灾等综合措施,转变耕作和生产方式,到2021年实现新增1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重点建设内容有:

平原灌区节水改造。

要紧是对现有54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内不能保灌的农田,采取渠道防渗衬砌、喷灌、管灌等措施,进行节水改造与配套建设,提高粮食单产,节约水资源,实现22.03亿斤粮食增产任务。

要紧包括田间工程建设547.1万亩、小型水利工程41995处及机电井19202眼等。

工程总投资64.3亿元。

旱改水标准农田建设。

要紧在有农田灌溉用水开发潜力的地区增加农田保灌面积288.7万亩,实现增产粮食16.5亿斤。

要紧包括水源工程建设33916处、喷灌设备12821台套、田间工程110017处等。

工程总投资48.3亿元。

大型水库下游灌区建设。

通过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挥水利枢纽的灌溉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保证率。

工程可新增灌区面积100万亩,实现增产粮食8亿斤。

建设内容有输水工程43792处和田间工程57689处。

工程总投资23.2亿元。

高标准旱作差不多农田建设。

要紧通过培肥地力、平坦土地、测土施肥、植物爱护等措施改造中低产田293.7万亩,使旱作农田地力提高1个等级,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0.1个百分点,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3-5ppm,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粮食平均单产每亩提高150斤为目标,实现旱作差不多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建设内容有地力培肥277.7万亩、平坦土地210.5万亩和修建田间路4818公里。

工程总投资12.9亿元。

农业环境爱护。

在东部四盟市500万亩旱作坡耕地、严峻风蚀沙化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林灌草植被。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减轻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难的阻碍,以确保粮食增产目标的如期实现。

其中,呼伦贝尔市落实200万亩,兴安盟、通辽和赤峰市各落实100万亩。

退耕还林还草种苗费用补助40元/亩,工程总共需要投入2亿元。

充分发挥渔业的水质改良和环境修复功能,在重要江河湖库实施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实施面积500万亩,需投入5000万元。

两项工程总投入2.5亿元。

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

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业生产服务保证水平为宗旨,实施以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安全监理能力建设为主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总投资3亿元,新增机具及仪器装备1419台套,修建机库棚、培训与监理业务场所62700平方米,建设示范型农机专业合作社330个。

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

要紧建设内容有:

7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1个工程创新中心;20个区域性高产创建示范区和33个县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1个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中心(国家分中心),5个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33个旗县级土肥测试中心,190个有机肥资源集中无害化处理站和368750个户用农家肥发酵池;玉米良种繁育基地23个,大豆良种繁育基地7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标准33个,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12个,品种展现站13个;盟市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操纵中心9个,旗县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操纵站33个,乡镇监控点165个。

工程总投资74718万元。

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证。

重点建设监测网络系统、综合防备系统、信息公布系统、人工阻碍天气系统。

通过项目建设,切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证能力。

工程总投资7574万元。

(二)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

到2020年,完成现有大中型灌区地表水节水改造配套建设面积1220万亩,现有井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建设面积960万亩,新进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源工程体系、节水灌溉工程保证体系和灌溉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保证体系。

总投资358.43亿元。

〝十二五〞期间,完成50%的工程建设。

大中型灌区农田节水改造配套。

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为中心,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区现有大中型灌区建设农田节水改造配套面积1220万亩。

其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11处,总面积900万亩,包括黄河流域的河套、大黑河、南岸、磴口、麻地壕、民族团结,辽河流域上游赤峰市的山湾子、甸子、海日苏、英金河,嫩江流域兴安盟察尔森灌区等。

大中型灌区地表水部分节水工程措施以渠道防渗为主,并结合灌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和设施农业的进展要求,部分采纳先进的喷灌和滴灌高效节水措施。

井灌区节水改造配套。

总面积960万亩,要紧包括辽河流域的赤峰、通辽等地区,其中大型灌区中的井渠结合面积185万亩,中小型灌区中的井渠结合面积266万亩,纯井灌区面积509万亩。

井灌区节水工程措施全部采纳先进的喷灌和滴灌高效节水措施。

新建灌溉农田。

在全区现有旱作耕地上新进展农田灌溉面积1000万亩。

其中:

现有中小型灌区通过节水改造扩大农田灌溉面积283万亩,新建各类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7万亩。

新建设灌溉水源工程有呼伦贝尔市的晓奇水库、扎罗木德水库两个枢纽工程,呼伦贝尔市的哈尼嘎、库如奇、阿木牛、新北和扎墩水库,兴安盟的乌布林和耿家屯水库,通辽市的颜家水库,赤峰市的虎珀沟和大头山水库和2020处小型扬水站、1.34万眼机井。

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

到2021年,在现有饲草地节水改造面积280万亩的基础上,进展渠道衬砌防渗、滴灌和喷灌为主的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面积360万亩,达到640万亩,其中阴山以南地区重点采取滴灌和喷灌,减少蒸发量。

项目建设中与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实现人工饲草场稳产、高产和优质。

(三)农村土地整治工程

国家级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

依照国家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作的安排,2020-2021年,在我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规模为30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40.4万亩。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农村土地整治。

为配合国家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的开展,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形,2020-2021年,自治区开展本级农村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推动自治区土地整治全面实施。

工程范畴涉及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三个盟市,建设总规模为150.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4.5万亩。

(四)设施蔬菜建设工程

面对我区设施蔬菜进展规模小、地区进展不平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菜农缺乏技术和体会等问题,为了实现我区蔬菜差不多自给、增加调出的目标,依靠我区区位、生态、气候、土地等优势,启动实施设施蔬菜建设工程,构建自治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稳固进展和农民连续增收。

要紧建设内容包括:

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到2021年,全区新增设施基地面积157.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85.1万亩,大中棚72.2万亩。

日光温室每亩投资8万元,塑料大棚每亩投资1.5万元,规划总投资789.1亿元。

财政引导性资金采取每亩日光温室补贴1万元,大中棚补贴0.3万元,总投资106.76亿元。

蔬菜育苗中心建设。

2020-2021年,在全区选择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建设12个蔬菜育苗中心,每个育苗中心建设净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以上的专业化育苗基地,每个育苗中心财政补贴投资200万元,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400万元,总投资2400万元。

创建新品种、新技术蔬菜标准园。

2021年为止,在每个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建设1个新品种,新技术蔬菜标准园。

每个标准园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1650万元。

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

产业协会建设。

在产业集中度高的盟市、旗县,建立功能完备、带动力强的58个蔬菜产业协会。

每个协会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总投资2900万元。

2021年为止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1550万元。

(五)爱护性耕作建设工程

以操纵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及抗旱保墒能力为目标,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要紧依靠力量,在我区风蚀沙化严峻的农牧交错带和优势农作物产业带的43个旗县区、7个农垦牧场,建设高标准爱护性示范区178万亩,新增爱护性耕作专用机具4824台、仪器设备2400台,建设机库棚及修理间19.83万平方米,修建机耕道2236千米。

工程总投资3.34亿元。

(六)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禽等养殖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展,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配套饲草料地建设,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奶业连续健康进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20]106号)精神,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保证我区乳业长期稳固健康进展。

2021年,建设200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

项目总投资80亿元,各级政府投资8亿元。

通过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优质荷斯坦奶牛数量稳固在200万头,使奶牛年单产由目前的平均5吨提高到6吨以上。

养殖场(小区)生产的优质生鲜奶占到区内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60%以上。

到2021年,进一步提高养殖场奶牛集中度,使优质鲜奶占到区内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70%以上。

肉牛、肉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各地参照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依照肉类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市场需求,结合养殖场(小区)的新建与提升改造,在农区建设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00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000个;在牧区建设存栏80头以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00个,存栏300只以上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0000个。

2021年,使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