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579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框想通过提供适量的文字材料、图片、视频资料等学习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一个概念:

联系的含义。

2.理解三个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3.把握一对关系:

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难点: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通过事例探究、讲授分析、合作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课时: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头脑风暴):

教师: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唯物论、认识论的有关问题,学习了有关的知识,掌握的看待事物的具体方法。

那么作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是什么呢?

学生:

学习

教师:

提到“学习”两个字,你能够联系到哪些事物呢?

学生发散思维,尽情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

提及“学习”你的小伙伴们竟然想到了那么多事物,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习和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相互联系)

教师:

那什么是联系呢?

联系有何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共同走进第三单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预习新知,整体把握:

联系的定义

联系普遍性的具体表现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分类)

学生:

积极分享收获

讲授新课

(一)联系的定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分享具体事例

(二)联系的普遍性:

小组探究1:

教师:

选择其中一个事物,思考它与哪些事物相联系。

饭、消化系统、整个世界

学生:

小组活动,选出代表在黑板上分享本组答案,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帮助进行。

结论1.: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消化系统)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孤立的事物存在(整个世界)

教师:

多媒体展示图片,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个角度展解析示联系的普遍存在,强化学生的理解与知识。

 小组探究2:

(1)生气的汤姆不想和任何人、任何事物发生任何联系,可能吗?

(2)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学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

结论2、方法论要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屏幕放映:

探究资料3:

网上流传的关于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8有关,如何看待这种推测?

学生回答并得出探究结果:

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固有)联系,切忌主观臆造联系

(三)联系的客观性

《四叶草运动》材料,四叶草与幸运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了什么?

学生:

思考回答

1.联系的客观性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是客观的?

学生交流:

(略)

教师:

分析原因:

1)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

 2)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

 3)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强化判断

(1)鱼儿在小溪中游来游去。

(2)丹阳路立交桥连接菏泽东西城区。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学生:

思考判断,分享答案

教师:

多媒体展示——评价漫画中的妈妈的做法,分享你的启示

学生:

认真思考,分享心得

结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探究资料3:

 

联系具有客观性,是否意味着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呢?

请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分析以下问题:

(1)菏泽市政府架设丹阳路立交桥的原因是什么?

(2)丹阳路立交桥建设完成之后对菏泽有何影响?

教师:

分享视频资料

学生:

观看视频资料,组内合作探究,分享所得

结论3: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学生结合事例说明)

(四)联系的多样性

《电池等于炸弹》的材料。

引入多样性概念

1、联系的多样性表现:

(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3)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教师:

分享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

根据图片,分享结论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因果联系

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

强化连连看: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质联系

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无风不起浪因果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间接联系

价值规律直接联系

教师:

《老鼠的始料不及》,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

分享启示,并举正反方面事例说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事物联系的各种条件

2、联系多样性的基本要求:

1)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不可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2)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课堂检测:

见课件

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

1.联系的含义

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特征客观性: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

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布置作业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效果分析

1.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有效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解。

2.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素材的感悟,已理解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理解还不是很透彻。

下堂课准备再寻找相关的一些素材来帮学生理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材分析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框通过观察有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1.重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难点: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评测练习

1.下列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①唇亡齿寒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④刻舟求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11年3月11日下午1时46分日本发生规模8.8强震,引发10米大海啸,海啸预计下午17点32分到台湾,台湾的台东县、花莲县、宜兰县政府已宣布停止上班、上课;此外,基隆市的海洋大学、基隆女中晚间停止上课。

这说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

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因为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

这种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4.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又不能任意消灭联系

5.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6.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

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反思

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相对于教学实践,任何教科书都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要善于挖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科书只能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材、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旧的教材观就是以教材为中心,教教材,考教材,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我们的教学,因此,我们现在倡导新的教材观,就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

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的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2.运用历史典故、诗歌、小故事等丰富教材资源。

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是根据课程标准,选用自己熟悉的一些素材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情,通过调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资源,让课堂更加更富。

3、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

相对于教学实践,教材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与时俱进的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的要求。

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当今政治、经济形势,反映当前科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等,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总之,教学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大脑去开发,去挖掘,才会让教学之树常青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标分析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本框知识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现将本框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1.识记一个概念:

联系的含义。

2.理解三个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3.把握一对关系:

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