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454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含答案解析

考点15小说

一、(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怪人

【乌拉圭】比亚纳①

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

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

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

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

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

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

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②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

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

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

”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

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

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

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

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衬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

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

这回该你了!

”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

“来了,哼!

我又不是火车!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

“这帮懒鬼!

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

“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

”有人这样应答。

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

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

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人”。

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

没人知道。

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

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

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

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

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

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

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

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处奔逃。

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

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

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高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

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

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

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

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①比亚纳(1868~1925):

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

②加乌乔:

南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孤儿”、“流浪者”,性格强悍而狂放。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即将被拖出去烙印,那群囚禁在用横木和立柱建造的畜栏里的小牛神色愤怒,眼冒火光,无法忍受。

B.加乌乔们打心眼儿里喜爱烙牛,是因为这项粗野危险的活计既紧张又刺激,事后他们还能畅饮美酒。

C.马乌罗的强盗经历、丑陋容貌和暴戾性格,使他受到加乌乔们的歧视,他被看成一个冷酷无情、心灵干枯和心似铁石的人。

D.作者一面同情被烙的小牛,一面也以欣赏的笔触描写了加乌乔们在烙牛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狂放品格。

E.大公牛狂怒地向人群进攻,马乌罗为拯救男童而殉难。

作者通过这段传奇,热情讴歌了主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

【解析】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本题考查对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A项,属于强加因果,小牛神色愤怒,眼冒火光,无法忍受,不是因为即将被拖出去烙印,而是因为被囚禁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

C项,“歧视”一说原文无据,原文只说“几分敬畏”;至于“强盗经历”,那只是人们的猜想。

E项,舍己救人只是一个方面,这一英雄壮举和主人公身上那种加乌乔式的强悍而狂放的性格共同展示了人物的人性之美(提示:

应注意作品下面的注解)。

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概括说明。

答: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把握人物形象,要从人物外貌、语言、举动、他人的反应以及作品主旨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总结。

解答本题,概括主人公在相貌、性格方面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文中有一些明确的概括性的语句,品行方面就容易被忽视。

答案:

①形象上,他高大粗壮,有点驼背,发乱面丑,脑袋、鼻子硕大,目光凶狠,嗓音嘶哑;②性情上,他暴躁,冷淡,粗鲁,不太合群;③品行上,危急关头,别人四处奔逃,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3.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法的能力。

情节的详与略、露与藏,都是出于塑造人物、凸显主旨的需要。

解答本题一要瞻前顾后,看看前后情节,二要考虑表现手法,三要注意情节的气氛与节奏。

答案:

①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②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

③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

4.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

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

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的探究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题。

探究的要求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做开放题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乱做分析,乱下判断,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

探究时要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效果应得到尊重。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内容方面可在把握作品主题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形式方面要重点分析作品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

答案:

观点一:

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②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强。

观点二:

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②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观点三:

两个片段同样精彩。

①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造;②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的加乌乔们和“救童”的马乌罗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极强,一头一尾,交相辉映。

二、(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

“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

“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

“哎呀,是你呀!

不认识我啦?

”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

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

哎,咱家来稀客啦!

”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

哥儿们多少年了!

”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

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

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

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

“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

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

”小臭儿说。

他起身,嘱咐媳妇:

“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

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

”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

“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

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

……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

您坐这儿吧!

……”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

一小时后,老头走了。

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沤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

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

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

某街三百四十一号。

街是条偏街,在城郊。

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

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

三百四十一。

门边一辆垃圾车……

“噢,您是找他呀!

”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

他死啦。

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

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

”那人问。

“朋友。

”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

“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从文章对人物直接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也可以从对人物的间接描写中,如他人的评价介绍中概括人物的特点。

从文中的曾大爷要求“无定”给他找一份人体模特的工作,以便给孙子小臭儿挣钱娶媳妇的一段对话中,可知他以前靠做人体模特给孙子挣了“一房间家什”,那时他尚年轻,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表现了他对孙子的疼爱。

从他看望孙子时“老也没见他,想得慌”“我多等会儿”的话语,可见他对亲情的渴望。

从曾大爷告诉街坊功成名就的孙子如何如何孝敬自己的谎言中,可知他又是一个极爱面子的人。

从他最后孤独地死去,可见他晚景凄凉。

参考答案:

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二要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所用的手法。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曾大爷,第一处画线句却写人们观察他时的表情神态,显然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人们“默默地注视”,脸“板硬”,盛着“恶心”,写出了他的丑陋。

第二处是无定到小臭儿家中谈生意,目睹他对含辛茹苦为自己操劳一生的爷爷冷遇时的心理感受。

“心坠得他累”有对曾大爷的同情,更有对小臭儿夫妻不孝行径的厌恶。

参考答案:

①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②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

‘真的。

’”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全文的故事情节来揣摩人物心理。

曾大爷曾向街坊夸赞孙子孝顺自己,面对街坊的求证,了解实情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

‘真的。

’”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

有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还有对小臭儿不孝敬爷爷这一行为表示厌恶,又不忍戳破曾大爷的谎言;既有对曾大爷的同情,愿意替他隐瞒真相,又有对审丑社会的批判。

参考答案:

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

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主题的分析探究能力。

解答时要思考小说审视了哪些方面的“丑”,作者批判了什么。

可以从艺术、社会(人们)、小臭儿(追逐金钱)、曾大爷(追逐面子)、自我各个层面进行挖掘。

参考答案: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三、(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

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

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

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

“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钱太太“咯”地笑了:

“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

“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

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

“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

”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

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

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

”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

”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

”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

“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

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

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

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

”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

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

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

”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

”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

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

‘爸爸病了!

’‘什么病呀?

’‘肠子!

肠子要剪断!

快走。

’唉!

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

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

林太太说:

“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

”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

“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

我对秀鸾说:

‘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

’秀鸾点点头。

我说:

‘你何必着急呢!

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

我也是O型的呀!

’”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

’……”

“你金家伙?

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

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

”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

“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

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

对!

血型不可不验。

”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迭格:

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

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

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解析】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B给1分;选A、E不给分。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有误,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是想借这个故事告诉他们验血(知道血型)的重要性,是因为彭先生自己的恋爱与血有关。

E项“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错,小说没有体现出台湾风情。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知道小说开头的作用有哪些,如领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结构呼应,揭示主题,等等。

参考答案: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

小说在“外省郎”彭先生恋爱悲喜剧中逐渐完成了对其性格的刻画,因此要结合情节来分析其形象。

参考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

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

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

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这道题从小说拟题的艺术角度来对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加以考查。

可从自己把握的一方面入手。

如从人物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小说的主题与情节。

参考答案:

观点一:

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

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四、(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

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

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

“□□□□□□□□□□(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可列车长说:

“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

“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

”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

”乘客们说:

“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