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419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docx

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与何满子

词牌名的由来:

念奴娇与何满子

  

  那是两个女孩子的名字。

一个是念奴,一个是何满子。

盛唐诗之花的漫天烟火中两道绚丽的霞。

芳魂一缕,破云裂锦,直至宋的小令长调里,终成词牌名。

她们就这样永生。

按照“诗言志,词表情”,诗庄词媚的说法,她们温柔的名字是那些长短句最美的载体,将气势开阔,天上人间的唐诗渡到宋词的旖旎惆怅里。

有着这样让人无限憧憬的名字的,该是怎样的女子?

  

  第一次看到念奴这个名字是在李清照那篇著名的《词论》里,那时易安多大?

小女子品评天下大家,何等意气张扬,犹似盛唐女子,纵使后来命运多舛,也难掩天赋神采。

“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一句话,把北宋词家,统统否定。

她主张词一定要能歌,要和音律。

所以开篇就讲了一个歌者的故事,并提到了一个名叫念奴的歌女。

可见,在唐,诗已能唱,并且是诗歌传诵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

诗者歌者地位高下肯定不同,但其中的佼佼者在当时并不亚于现在的顶级流行歌手,而念奴就是这样。

只可惜,易安太高傲,惜墨如金,不肯多说,可我却因为对宋词词牌的牵念,而对那字里行间惊鸿一瞥的念奴过目不忘。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

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

‘此女妖媚,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开元天宝遗事》这段话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真是声色俱佳啊。

念奴,是当时宫内外的大牌,李隆基的“钟爱”。

元稹的《连昌宫词》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一线红星念奴如日中天的盛景: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玄宗是个喜聚不喜散的人,每年在宫门楼下赐宴群臣,常常一闹就是几天,颇有点狂欢节的味道。

门楼下万众欢腾,连宫廷乐师们的演奏都听不清了,每当这个时候,玄宗就会让高力士在楼上大喊:

“皇上想派念奴唱歌,王(二十五郎)吹笛伴奏,大家想不想听啊?

”据说高力士这一嘁,门楼下立刻安静下来,全体人民静待念奴的天籁之音。

  

  有意思的是,为了不影响长安城里娱乐场中的盛况,玄宗并没有将自己的这个钟爱宣进宫来,而是仍然让她在宫外驻留,只是东巡洛阳的时候把她带在身边。

这个皇帝还真是体恤民情。

据说有一次,玄宗驾幸到灞桥,自然也是万民欢腾,声震天日。

有近侍进言,让念奴引吭高歌一曲,其声所至,四野屏息,则微风拂柳之音,河水流逝之声,陛下也会听闻。

玄宗自然连称好主意,一试果然,念奴金声玉振的歌喉穿云裂石,真正的不同凡响。

难怪具有艺术天赋的帝王,为之倾倒而“钟爱”了。

  

  二十五郎吹管笛,歌喉终让念奴娇。

念奴所擅长的那种“其调高亢”的曲子,从此后成为她的代表作,更以她名为名,口耳相传。

  

  可足,念奴,念奴。

这名儿终透着无奈和卑微,那是一个女人被决定了的命运,一生纵使被唤了千次,纵使他是她的知音,她仍然只是在御前轻展歌喉的乐女,当声色不再的时候,还能怀着旧日的恩情,“闲话说玄宗”。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就该到何满子的故事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的这首《何满子》,是唐诗里非常著名的断肠之作,和元稹那首《行宫》齐名。

这个何满子比念奴更传奇。

关于她的故事有多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开元年间,有一个叫何满子的沧州籍歌女,色艺出众,不知因何原因,被官府判处了死刑。

死刑在京城长安执行。

临刑,监斩官问她有无最后要求。

歌女说,她别无他求,只想在告别人世之前唱一首歌。

监斩官想,囚犯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让她唱一首歌,也不至于发生什么意外的,便答应了她。

临死的何满子,此时涌起的感情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极度的悲愤。

歌声像泉水从岩隙中喷涌出来一样,断人肝肠,直令天地昏暗。

歌罢,圣旨也到。

原来,当歌女那叙事性的悲歌初起的时候,宫中来监斩的人见何满子色艺超群,认为杀了可惜,便快马奏告唐皇,多情的皇帝果然降旨赦免了她死罪。

何满子料不到一曲悲歌,竟救了自己一命。

此后《何满子》成了悲歌的代名词。

满子这名字带着异域色彩,不似中原寻常女儿名,有执拗勇敢的朴实勇气。

  

  真正让《何满子》成断肠之作的传说来自玄宗之后。

武宗时候的一个才人——孟才人,因为擅长笙歌而受到了唐武宗的宠幸。

武宗病重的时候看着她说:

“我就快不行了,你有什么打算呢?

”孟才人指着装笙的锦囊说:

“就让我用它来自缢吧。

”武宗哀伤。

才人说:

“让我来为皇上演唱一曲,以排解您的忧思。

”于是她唱了一曲《何满子》,然后气绝倒下。

太医检查过说:

“她的脉搏尚有余温,但是肝肠已经断碎了。

”这样的故事听来只是深深的哀伤,怎样的伤情可以让人一曲断肠?

她不过是一个才人,他众多妾中的一个,以死相随并不一定是她的本意啊,但先皇已去,剩下的岁月只是等待白头而已,不过也罢。

女人宫怨是一种极端的生命状态,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善歌,谁会知道?

也许她来到世上只为那最后的发声,就像那只传说中的荆棘鸟,积蓄一生所有的能量只为最后的歌唱。

余音缭绕,千载而下,犹伤之不已。

何满子的故事在盛唐可以有一个喜剧的结尾,而到了晚唐只能成为女人的悲歌,这也是时运所致,由不得人选择。

  

  后来念奴的高昂嘹亮,何满子的哀切婉转都成了词牌名。

  

  那是两个女孩子的名字。

一个是念奴,一个是何满子。

盛唐诗之花的漫天烟火中两道绚丽的霞。

芳魂一缕,破云裂锦,直至宋的小令长调里,终成词牌名。

她们就这样永生。

按照“诗言志,词表情”,诗庄词媚的说法,她们温柔的名字是那些长短句最美的载体,将气势开阔,天上人间的唐诗渡到宋词的旖旎惆怅里。

有着这样让人无限憧憬的名字的,该是怎样的女子?

  

  第一次看到念奴这个名字是在李清照那篇著名的《词论》里,那时易安多大?

小女子品评天下大家,何等意气张扬,犹似盛唐女子,纵使后来命运多舛,也难掩天赋神采。

“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一句话,把北宋词家,统统否定。

她主张词一定要能歌,要和音律。

所以开篇就讲了一个歌者的故事,并提到了一个名叫念奴的歌女。

可见,在唐,诗已能唱,并且是诗歌传诵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

诗者歌者地位高下肯定不同,但其中的佼佼者在当时并不亚于现在的顶级流行歌手,而念奴就是这样。

只可惜,易安太高傲,惜墨如金,不肯多说,可我却因为对宋词词牌的牵念,而对那字里行间惊鸿一瞥的念奴过目不忘。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

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

‘此女妖媚,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开元天宝遗事》这段话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真是声色俱佳啊。

念奴,是当时宫内外的大牌,李隆基的“钟爱”。

元稹的《连昌宫词》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一线红星念奴如日中天的盛景: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玄宗是个喜聚不喜散的人,每年在宫门楼下赐宴群臣,常常一闹就是几天,颇有点狂欢节的味道。

门楼下万众欢腾,连宫廷乐师们的演奏都听不清了,每当这个时候,玄宗就会让高力士在楼上大喊:

“皇上想派念奴唱歌,王(二十五郎)吹笛伴奏,大家想不想听啊?

”据说高力士这一嘁,门楼下立刻安静下来,全体人民静待念奴的天籁之音。

  

  有意思的是,为了不影响长安城里娱乐场中的盛况,玄宗并没有将自己的这个钟爱宣进宫来,而是仍然让她在宫外驻留,只是东巡洛阳的时候把她带在身边。

这个皇帝还真是体恤民情。

据说有一次,玄宗驾幸到灞桥,自然也是万民欢腾,声震天日。

有近侍进言,让念奴引吭高歌一曲,其声所至,四野屏息,则微风拂柳之音,河水流逝之声,陛下也会听闻。

玄宗自然连称好主意,一试果然,念奴金声玉振的歌喉穿云裂石,真正的不同凡响。

难怪具有艺术天赋的帝王,为之倾倒而“钟爱”了。

  

  二十五郎吹管笛,歌喉终让念奴娇。

念奴所擅长的那种“其调高亢”的曲子,从此后成为她的代表作,更以她名为名,口耳相传。

  

  可足,念奴,念奴。

这名儿终透着无奈和卑微,那是一个女人被决定了的命运,一生纵使被唤了千次,纵使他是她的知音,她仍然只是在御前轻展歌喉的乐女,当声色不再的时候,还能怀着旧日的恩情,“闲话说玄宗”。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就该到何满子的故事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的这首《何满子》,是唐诗里非常著名的断肠之作,和元稹那首《行宫》齐名。

这个何满子比念奴更传奇。

关于她的故事有多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开元年间,有一个叫何满子的沧州籍歌女,色艺出众,不知因何原因,被官府判处了死刑。

死刑在京城长安执行。

临刑,监斩官问她有无最后要求。

歌女说,她别无他求,只想在告别人世之前唱一首歌。

监斩官想,囚犯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让她唱一首歌,也不至于发生什么意外的,便答应了她。

临死的何满子,此时涌起的感情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极度的悲愤。

歌声像泉水从岩隙中喷涌出来一样,断人肝肠,直令天地昏暗。

歌罢,圣旨也到。

原来,当歌女那叙事性的悲歌初起的时候,宫中来监斩的人见何满子色艺超群,认为杀了可惜,便快马奏告唐皇,多情的皇帝果然降旨赦免了她死罪。

何满子料不到一曲悲歌,竟救了自己一命。

此后《何满子》成了悲歌的代名词。

满子这名字带着异域色彩,不似中原寻常女儿名,有执拗勇敢的朴实勇气。

  

  真正让《何满子》成断肠之作的传说来自玄宗之后。

武宗时候的一个才人——孟才人,因为擅长笙歌而受到了唐武宗的宠幸。

武宗病重的时候看着她说:

“我就快不行了,你有什么打算呢?

”孟才人指着装笙的锦囊说:

“就让我用它来自缢吧。

”武宗哀伤。

才人说:

“让我来为皇上演唱一曲,以排解您的忧思。

”于是她唱了一曲《何满子》,然后气绝倒下。

太医检查过说:

“她的脉搏尚有余温,但是肝肠已经断碎了。

”这样的故事听来只是深深的哀伤,怎样的伤情可以让人一曲断肠?

她不过是一个才人,他众多妾中的一个,以死相随并不一定是她的本意啊,但先皇已去,剩下的岁月只是等待白头而已,不过也罢。

女人宫怨是一种极端的生命状态,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善歌,谁会知道?

也许她来到世上只为那最后的发声,就像那只传说中的荆棘鸟,积蓄一生所有的能量只为最后的歌唱。

余音缭绕,千载而下,犹伤之不已。

何满子的故事在盛唐可以有一个喜剧的结尾,而到了晚唐只能成为女人的悲歌,这也是时运所致,由不得人选择。

  

  后来念奴的高昂嘹亮,何满子的哀切婉转都成了词牌名。

  

  那是两个女孩子的名字。

一个是念奴,一个是何满子。

盛唐诗之花的漫天烟火中两道绚丽的霞。

芳魂一缕,破云裂锦,直至宋的小令长调里,终成词牌名。

她们就这样永生。

按照“诗言志,词表情”,诗庄词媚的说法,她们温柔的名字是那些长短句最美的载体,将气势开阔,天上人间的唐诗渡到宋词的旖旎惆怅里。

有着这样让人无限憧憬的名字的,该是怎样的女子?

  

  第一次看到念奴这个名字是在李清照那篇著名的《词论》里,那时易安多大?

小女子品评天下大家,何等意气张扬,犹似盛唐女子,纵使后来命运多舛,也难掩天赋神采。

“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一句话,把北宋词家,统统否定。

她主张词一定要能歌,要和音律。

所以开篇就讲了一个歌者的故事,并提到了一个名叫念奴的歌女。

可见,在唐,诗已能唱,并且是诗歌传诵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

诗者歌者地位高下肯定不同,但其中的佼佼者在当时并不亚于现在的顶级流行歌手,而念奴就是这样。

只可惜,易安太高傲,惜墨如金,不肯多说,可我却因为对宋词词牌的牵念,而对那字里行间惊鸿一瞥的念奴过目不忘。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

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

‘此女妖媚,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开元天宝遗事》这段话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真是声色俱佳啊。

念奴,是当时宫内外的大牌,李隆基的“钟爱”。

元稹的《连昌宫词》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一线红星念奴如日中天的盛景: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玄宗是个喜聚不喜散的人,每年在宫门楼下赐宴群臣,常常一闹就是几天,颇有点狂欢节的味道。

门楼下万众欢腾,连宫廷乐师们的演奏都听不清了,每当这个时候,玄宗就会让高力士在楼上大喊:

“皇上想派念奴唱歌,王(二十五郎)吹笛伴奏,大家想不想听啊?

”据说高力士这一嘁,门楼下立刻安静下来,全体人民静待念奴的天籁之音。

  

  有意思的是,为了不影响长安城里娱乐场中的盛况,玄宗并没有将自己的这个钟爱宣进宫来,而是仍然让她在宫外驻留,只是东巡洛阳的时候把她带在身边。

这个皇帝还真是体恤民情。

据说有一次,玄宗驾幸到灞桥,自然也是万民欢腾,声震天日。

有近侍进言,让念奴引吭高歌一曲,其声所至,四野屏息,则微风拂柳之音,河水流逝之声,陛下也会听闻。

玄宗自然连称好主意,一试果然,念奴金声玉振的歌喉穿云裂石,真正的不同凡响。

难怪具有艺术天赋的帝王,为之倾倒而“钟爱”了。

  

  二十五郎吹管笛,歌喉终让念奴娇。

念奴所擅长的那种“其调高亢”的曲子,从此后成为她的代表作,更以她名为名,口耳相传。

  

  可足,念奴,念奴。

这名儿终透着无奈和卑微,那是一个女人被决定了的命运,一生纵使被唤了千次,纵使他是她的知音,她仍然只是在御前轻展歌喉的乐女,当声色不再的时候,还能怀着旧日的恩情,“闲话说玄宗”。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就该到何满子的故事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的这首《何满子》,是唐诗里非常著名的断肠之作,和元稹那首《行宫》齐名。

这个何满子比念奴更传奇。

关于她的故事有多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开元年间,有一个叫何满子的沧州籍歌女,色艺出众,不知因何原因,被官府判处了死刑。

死刑在京城长安执行。

临刑,监斩官问她有无最后要求。

歌女说,她别无他求,只想在告别人世之前唱一首歌。

监斩官想,囚犯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让她唱一首歌,也不至于发生什么意外的,便答应了她。

临死的何满子,此时涌起的感情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极度的悲愤。

歌声像泉水从岩隙中喷涌出来一样,断人肝肠,直令天地昏暗。

歌罢,圣旨也到。

原来,当歌女那叙事性的悲歌初起的时候,宫中来监斩的人见何满子色艺超群,认为杀了可惜,便快马奏告唐皇,多情的皇帝果然降旨赦免了她死罪。

何满子料不到一曲悲歌,竟救了自己一命。

此后《何满子》成了悲歌的代名词。

满子这名字带着异域色彩,不似中原寻常女儿名,有执拗勇敢的朴实勇气。

  

  真正让《何满子》成断肠之作的传说来自玄宗之后。

武宗时候的一个才人——孟才人,因为擅长笙歌而受到了唐武宗的宠幸。

武宗病重的时候看着她说:

“我就快不行了,你有什么打算呢?

”孟才人指着装笙的锦囊说:

“就让我用它来自缢吧。

”武宗哀伤。

才人说:

“让我来为皇上演唱一曲,以排解您的忧思。

”于是她唱了一曲《何满子》,然后气绝倒下。

太医检查过说:

“她的脉搏尚有余温,但是肝肠已经断碎了。

”这样的故事听来只是深深的哀伤,怎样的伤情可以让人一曲断肠?

她不过是一个才人,他众多妾中的一个,以死相随并不一定是她的本意啊,但先皇已去,剩下的岁月只是等待白头而已,不过也罢。

女人宫怨是一种极端的生命状态,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善歌,谁会知道?

也许她来到世上只为那最后的发声,就像那只传说中的荆棘鸟,积蓄一生所有的能量只为最后的歌唱。

余音缭绕,千载而下,犹伤之不已。

何满子的故事在盛唐可以有一个喜剧的结尾,而到了晚唐只能成为女人的悲歌,这也是时运所致,由不得人选择。

  

  后来念奴的高昂嘹亮,何满子的哀切婉转都成了词牌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