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信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402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信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关信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关信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关信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关信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信平.docx

《关信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信平.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信平.docx

关信平

教案

内容

备注

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

一.政策

1.政策的基本含义:

政策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现代汉语词典》),即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2.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有组织的活动;

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3.政策概念的定义: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这一定义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第二,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第三,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4.政策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的关系

(1)政策与制度:

1)制度主要指一种规范体系,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组织或群体等)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2)二者都包含了规则的要素;政策往往是在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政策行动的成果可以转化为一定的制度。

3)二者的视角不同;包含的规范要素不同;产生的方式不同。

(2)政策与立法:

1)多数政策是通过立法来制定和颁布实施的;

2)政策和立法具有交叉的关系。

(3)政策与行政:

1)行政一般指政府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政府行政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大多数政策是由政府行政机构或其委托的机构来组织实施。

(4)政策与计划:

1)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实质是国家(政府)对经济与社会运行过程实施的宏观干预,通过对各种资源实施优化配置而达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计划是政策的体现,是实施政策的一种方式也是政策行动的具体方案。

二.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

1)公共性:

即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

由于处理公共事务涉及利益分配等复杂的问题,因此从古到今任何公共事务都是有具有权威的个人或机构来处理的。

3)价值选择:

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是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4)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的目的具有社会一致性的一面,同时,公共政策的走向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3.公共政策的层次与领域

1)公共政策的层次

从自下而上的顺序看,公共政策行动的主要层次有:

基层社区;地方性公共政策体系;全国性公共政策体系;国际性、区域性及全球性公共政策体系。

2)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

我们认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面向国内公众的政策,它的外延几乎可以与社会中所有公共事务相一致。

4.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意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中公众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特定的组织或个人的利益。

1)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综合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而兼顾到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而考虑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5)公共政策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

1.社会政策的定义:

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2.社会政策的实质: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政府的这种“干预”社会福利事务与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是不同的概念;各国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的程度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

1.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的商品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更具体说,所谓社会福利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2)相同点:

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以致于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3)不同点:

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不相同。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2)异同点:

在社会保护概念被提出的最初阶段,其含义主要指向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并主要着眼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权利保护,因此与社会政策概念的差别较明显,从实践上看也是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一部分;目前,社会保护与社会政策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在接近。

3.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

1)社会立法一般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机构在公共性的社会事务方面制定相关法律的过程。

2)关系:

简单说来,社会立法是制定社会政策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国家法律的方式来确立社会政策体系;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所有的社会政策都用社会立法的方式来加以制定。

4.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一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关系:

社会行政系统可看成是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常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第一节社会政策学科的对象和性质

一.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特点和重点议题

1.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政策,总体上是以社会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的。

2.社会政策研究的特点:

1)社会政策研究力求“了解”决策过程和执行这些决策的方式。

2)社会政策研究力求“描述”社会状况和回应这些社会状况的社会政策;

3)社会政策研究力求“解释”社会状况,并解释影响这些社会状况的社会政策的产生方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

4)社会政策研究力求“评估”社会政策的效果和确定它的后果。

3.社会政策的重点议题

1)社会议题:

指社会变动的趋势,如人口、家庭和社会结构中变动的趋势等;

2)社会问题:

许多人因为希望社会政策能够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而为社会政策所吸引。

3)社会群体:

即把焦点放在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的需求之上,如老人、儿童、无家可归者或失业者;

4)社会服务:

如教育、健康照顾、住房、个人性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险,社会政策关心这些服务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它们是如何执行的、它们对谁有利;

5)人们生活中的社会政策:

重点考察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如何体验和消费这些物品和服务的。

4.社会政策研究的主要领域

社会政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服务、社区照顾和住房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行政实践;导致削弱人们福利的不利因素,包括残疾、失业、精神病、学习障碍和老年等;社会问题,如吸毒、犯罪和家庭破裂等;同社会弱势群体有关的议题,包括种族、性别和贫困等;以及针对这些不利因素而实施集体性社会行动的范围。

二.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

1.科学政策学科的综合性

2.社会政策学科的应用性

3.社会政策学科的价值关联性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

一.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

1.社会政策的多学科理论基础

社会政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但关系最密切的是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三个学科的相关理论。

2.社会政策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社会政策是政府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的政策,但无论政府决定做什么还是决定不做什么都会涉及资源的利用;在社会政策研究中既要用到宏观经济学理论,也要用到微观经济学理论。

3.社会政策的政治学理论基础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围绕着由贫困和不公正以及社会中其他问题所引发的政治斗争。

4.社会政策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虽然社会政策涉及资源分配和政治过程,但其起点却是由于社会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政策研究离不开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事实上,在社会政策学科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学家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贡献多多。

二.社会政策的理论体系

1.关于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解释

1)工业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工业化破坏了传统的福利制度,并造成了新社会问题,因此政府被迫介入;把社会福利看作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适当的、合法的功能。

2)马克思主义理论:

即社会控制论,认为国家投入社会福利是为了防止社会骚乱和保护资本主义的利益。

3)社会民主主义理论:

他们并不认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斗争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结果,而是声称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是工人阶级运动和他们联合起来利用国家作为追求社会进步的斗争结果。

2.关于福利国家合法性的理论解释

1)公民权理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是公民权历史演进的结果

2)集体道德责任说:

该理论把强烈的伦理因素注入争论当中,主张社会福利应当是公民的集体道德责任。

 

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

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广泛借鉴社会科学各门学科中的方法,并在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一.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社会政策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社会政策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的社会科学学科。

它不但是立足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上的,而且在研究活动中也借鉴这些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2.社会政策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方法论特点:

社会政策的产生就是和社会工作实践密不可分的,其发展也离不开对社会中社会福利问题的回应,其研究目的则是促进社会政策实践的发展以解决社会问题。

二.社会政策分析的方法

1.什么是社会政策分析:

也称为政策分析,是应用理性分析而研究社会对公共(社会福利)问题的回应。

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

1)描述性分析:

指对现有政策的陈述,它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过程分析:

主要回答“如何”的问题。

3)评估:

评估虽然也回答“如何”的问题,但它是要对社会政策的诸方面做出一个评判。

4)规范性分析:

包含着有关“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判断。

5)价值或目的取向:

价值是确定政策目标、选择政策方案和评估政策效果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三.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及分析资料的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从特定假设出发讲社会对象数量化,计算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科学的”、“客观的”研究结果。

2.定性研究方法:

是通过对少数具有典型特征的个体进行深入分析而揭示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及其背后的原因。

 

第四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

一.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

社会政策的决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提出政策议程,然后进行方案规划,最后再对政策进行合法化。

决策过程的这三个阶段,尤其是提出决策议程和进行方案规划,离不开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

二.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中应用

1.所谓政策实施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2.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政策的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与解决。

1)在社会政策的实施阶段中需要制定政策实施细则和具体行动方案,需要落实政策实施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与组织安排,这些都需要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而提供进一步详细的资料。

2)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以前没有预想到的变动,因此需要通过及时的研究而经常性地把握社会政策实施的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便对有关政策随时做出调整和补充。

三.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

1.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2.社会政策评估包括在尚未正式出台前的政策方案评估,以及对已经实施的政策的效率、效果等方面的评估,而这都要依赖于相应的政策研究来提供基本的信息、理论和方法。

四.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服务规划中的应用

1.所谓社会服务是指满足人们生活照顾方面需要的服务。

2.这种生活照顾由正式支持系统提供还是由非正式支持系统提供,抑或二者共同提供?

是提供机构照顾还是提供社区照顾?

社会服务是否收费?

这些问题,都有待社会政策研究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五.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

1.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政策研究是其间接工作方法之一。

2.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政策

架构内进行的,或者说就是在执行社会政策。

教案

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

一.社会政策主体的概念

1.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

1)社会政策过程是一个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行动过程,其行动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2)社会政策的主体是一个制度化的行动者体系,在其中每个行动者都被要求按照一定制度规范而担负一定的责任,扮演一定的角色,并具有与其责任和角色相适应的权力地位。

2.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

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3)资源提供者

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

在社会政策的制度化体系中,每个主体行动者都具有不同的责任、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

因此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将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分为不同的层次。

1)责任层次:

按照各类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所负有责任的大小分类;

2)角色层次:

在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各类行动者中,按其所担当角色的重要性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的角色层次;

3)公共行政层次:

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公共行政层次最关键的意义在于其行动扩及或管辖范围的大小,而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层次的组织就一定担负更多的财政责任。

二.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

在当代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和群体在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1.商业性服务机构

2.初级群体

3.互助组织

4.就业组织

5.志愿者组织

6.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7.政府组织

三.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1.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

(1)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2)资源提供者

(3)社会服务提供者

2.当代国家福利模式的优点与缺陷

(1)所谓国家福利模式是指由国家(政府)负责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福利模式。

(2)优点:

依托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和其他大规模的社会服务;政府可以调动各种资源,保持社会政策行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政府可以在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护及其他社会价值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

(3)缺点:

政府福利的工作效率较低;容易造成对政府的依赖;可能导致垄断,妨碍受益者个人对服务的自由选择。

四.当代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和作用

1.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

2.非营利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社会服务组织。

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1)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即它不以营利为目标。

(2)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福利性特征。

(3)非营利组织具有公共性的特点。

(4)非营利组织具有多样化的资源支持系统。

4.角色与作用:

当代非营利组织主要以两种方式在社会服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介入的方式包括中介组织和直接提供社会服务。

五.其他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作用

1.就业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1)承担雇员基本社会保障费用

(2)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服务

(3)为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和社会福利事业提供财政支持

2.社区组织在政府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作用

(1)许多国家的地方社区都被纳入到政府的社会政策体系中,成为了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基层行动组织;

(2)社区组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着广泛的社会服务;

(3)在国家和企业组织的社会服务比较弱的农村地区,社区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

六.我国改革以来的“社会福利社会化”及政府与民间机构关系的重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福利改革从各个方面对原来旧的社会福利财政主体关系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财政责任主体和社会服务机构主体等两个方面的变化。

1.我国社会政策财政责任主体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政策行动主体正在从过去基本上由政府负责的模式,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包括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多元化的社会政策主体模式。

2.我国社会服务机构主体的变化

以前的社会服务组织的性质基本上属于公共部门(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而现在各种性质的组织都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这一领域,使社会服务主体的性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

一.社会政策对象的界定

1.社会政策对象含义:

所谓“对象”,一般是指一个行动所指向的客体,即行动的接受者。

社会政策对象就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

2.社会政策对象的分类

(1)按基本原则,社会政策既要一般性地满足广大民众的福利性需要,又要重点满足社会中某些群体的专门化需要。

因此,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对象和专门的对象。

(2)按社会政策行动的运行方式,可分为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3.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遍性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

(1)普遍性福利模式

1)含义:

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相应的需要。

2)利弊:

普遍性福利模式的社会福利对象面宽、操作比较简便、能够防止或降低“贫困烙印”,并且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整合,降低因各类群体之间因福利分配的差异而导致的社会矛盾。

但是,普遍性福利模式因其对象面宽而常常导致福利开支巨大,并且一些人认为普遍性福利的效率和效果都不好,因为给并不真正困难的人提供福利服务会导致福利资源的浪费。

(2)选择性福利模式

1)含义:

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人或家庭。

2)利弊:

选择性福利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集中使用福利资源,从而提高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避免或降低福利资源的无效使用,并且还可以降低普通人对福利的依赖。

此外,选择性福利专门针对困难者,也可以收到较好的再分配效果。

但是,选择性福利因需要有专门的受益者选择机制,因此操作一般比较复杂。

并且一旦对受益对象的选择错误,既可能导致福利资源的无效使用,又可能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排除在外。

同时,这一模式还比较难避免“贫困烙印”现象。

二.社会政策的受益者分析

1.社会政策受益者含义:

指从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具体获得好处的个人或群体。

2.社会政策受益者分析的基本视角

(1)对受益者的事实分析:

是通过对客观情况的分析,发现或预测社会政策事实上的受益者,以及受益者确定的原则及方式。

(2)对社会政策受益者的价值和道德分析: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受益事实上体现了该社会所公认的基本社会价值;社会政策的道德分析主要是看福利受益者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三.社会政策的受损者分析

1.社会政策受损者含义:

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到损害的个人或群体。

2.范围:

一般说来,社会政策的受损者并不固定在某些特定的群体。

在各种不同的福利模式和税收制度中,各类群体的受益和受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1.弱势群体:

是笼统地描述社会中各类由于各种原因而社会经济地位比较地下的群体。

(1)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相对低下的群体。

(2)弱势群体是指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

(3)弱势群体的概念是按照人群的某种外部特征来划分类别,它往往泛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

(4)弱势群体的概念一般还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和道德评价。

2.哪些群体容易成为弱势群体

一般说来,在当代社会中,残疾人、老年人、文化技术水平低下者、失业者等自身能力不足或缺乏经济机会的群体一般会被看成是弱势群体。

3.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导致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看一般包括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两方面。

4.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

(1)福利救助:

是最基本的方式

(2)提供机会:

政府和社会向弱势群体提供机会是较为积极的帮助方式。

(3)增能:

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去提升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以改变其弱势的状况。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

一.社会政策资源概述

1.含义:

是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2.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

从政府和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大致上可以将这些资源分为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

二.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

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

税收;专项经费

2.非政府的资源调动方式:

社会集资;社会捐赠;志愿者服务;社会网络与社会成本

三.社会政策的经费投入

1.政府社会支出:

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2.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其他资助方式

(1)减免税收

(2)人员调配和物资调拨

3.社会政策的其他经费来源

(1)项目配套资金

(2)社会保险基金

(3)国际援助

(4)民间投入

 

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1.运行机制:

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2.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性

(1)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2)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3)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二.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

1.我国改革前的福利性社会事业在较大程度上是按照“纯福利”的方式运行的;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福利改革,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改革强调在福利供应中引入市场机制;

3.现在,政府逐渐转化其职能,从直接管理者的角色逐渐转化为间接管理,即政府开始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宏观调控和指导方面,包括订立法规、提供优惠政策、在政策和技术上提供宏观指导、对服务机构的行为实施监督引导。

 

教案封皮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

第一节社会政策实施过程

一.社会政策实施的涵义

所谓社会政策的实施,是将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方案付诸具体行动的过程。

从一般意义上看,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执行政策的过程,即社会政策的执行机构按照已经确定的制度规范和行动方案去采取具体行动的过程。

二.社会政策实施的内容

(一)社会政策方案的实施细则

1.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

(1)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1)包括语义解释,即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做出具体的解释,以便使参与政策实施的机构和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的把握政策的含义,并使公众也能够正确地理解相关社会政策的真正含义。

2)社会政策条文的操作化解释,即将最初政策文本中原则上规定的各种标准和条件加以具体的界定,使之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