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391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

《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伏邪作祟多痛证.docx

伏邪作祟多痛证

伏邪作祟多痛证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四

孙其新

摘要针对痛证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治痛证自制方:

偏正头风散,引火芍药甘草汤,葛根双五止痉汤,乌头当四豨鹳汤,类关培元固本散,类关乌头酒,类关乌头外熨方,苍术白虎汤,脱疽乌头汤,黄芪四妙勇安汤;治痛证思路:

寒热分型,开表不止,透邪汇粹,霹雳手段。

关键词痛证寒热分型开表透邪霹雳手段自制方李可医案

痛证,包括头痛、项强痛、肩痛、脊背痛、腰痛和四肢痛。

这些痛证,在临床上都以消除疼痛为主要目的,至于伤寒的头痛、身痛和泻利之腹痛,不以疼痛为主证的,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本病常使患者抱痛终生,而令医生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

李可对痛证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根据其医案24则,整理出以下内容:

1痛证验案

1.1头痛

1.1.1引火汤证

李可认为,龙雷之火是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邪实火大不相同。

若阴不抱阳,则火失其制,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而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牙痛等。

水亏者,以引火汤壮水敛火,导龙归海;水寒者,以引火汤加肉桂1.5克(米丸先吞),温脏敛阳,引火归原(241页)。

下面举例证之:

三叉神经痛裴某,女,55岁。

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经痛8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

近年来发作频繁,因外受风寒,或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说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

8年前仅下颌支患病。

2年之后累及上颌支,去年冬眼支亦病。

以为龋齿作痛,牙已拔光,病势日见严重。

以致不敢进食咀嚼,以流质食物维持不饿,致消瘦脱形,弱不禁风。

此次发病已3日,病前无故右眼赤如鸠目,泪如泉涌,日夜不止,右耳鸣如潮声。

今晨,因大声呼唤幼子起床,冷风拂面,突觉畏寒。

同时觉有热气从右脚心沿腿之内侧上攻头面,迅如闪电,旋即整个右头部如蛇咬蝎蛰,火灼电击,剧痛嚎哭,惊扰四邻。

每次发作约5分钟,频发30余次,持续3小时之久。

诊脉洪大无伦,舌干红无苔。

头晕脚软,足膝冰冷,口干便燥3~4日一行。

拟傅山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大剂,滋阴恋阳,引火归原,柔肝缓急,以制雷火:

熟地90g,盐巴戟天、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

炙草30g,3剂。

二诊:

药后脚底上冲之气已敛,发病次数逐日减少。

每有发作,一闪即过,已可耐受,洪象已敛,目赤、耳鸣均愈。

考虑多年痼疾,久痛入络,佐以虫类搜剔。

原方加细辛15克,全蝎12只、蜈蚣2条研粉冲服。

三诊:

服1剂发作停止,已4日未发,全家人大喜过望。

嘱原方再服3剂巩固。

追访10年,未复发(240页)。

李按本病为临床常见疑难病之一,各家多以风、寒、痰、火、瘀论治,或见效于一时,后必复发。

盖本案年逾五旬,肾气已衰,肾阴下夺,阴不恋阳,时值春令,阳气升发。

脚底为肾经循行始发部位,龙雷之火之不能下安宅窟,循经上攻,上奔冲击无制,而成燎原之势,法宜大剂滋水,考虑多年痼疾,久病入络佐以虫类搜剔,更加细辛引入少阴而驱伏寒,兼寓火郁发之之意。

1.1.2吴茱萸汤证

李可认为,《伤寒论》吴茱萸汤证昭示: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止痛与止呕,正是吴茱萸的两大功效(44页)下面看一则吴茱萸汤证案:

蛛网膜下腔出血温某,女,27岁。

怀孕5个月,突然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经急诊治疗两周,病势转重,邀李氏诊视。

询知CT见“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居高不下,频频喷射状呕吐。

近日多次发生短暂性抽搐,一度口眼歪斜,头痛如破,呻吟不绝,目赤气粗,呕吐稠粘痰涎及黄绿色苦水,其气秽臭。

脉弦滑而劲,阵阵神糊。

证属肝胃痰火上攻,气机逆乱,有升无降,内风已动,有蒙蔽神明之险,急则治标,予降气涤痰和胃降逆:

赭石、怀牛膝、生半夏各30g,胆星、天竺黄、柴胡、黄芩、酒龙胆草、枳实、炙草各10g,白芍45g,珍珠母、茯苓30g,全虫5g、蜈蚣3条(研末冲服广生姜30g,姜汁10毫升(兑入),煎取浓汁300毫升,小量多次缓缓呷服,待呕止,顿服安宫牛黄丸1丸。

1剂后,头痛减,抽搐未发,神志巳清。

凌晨又见剧烈头痛约1刻钟,呕减而未止,吐出酸苦粘涎,脉弦滑较昨稍缓,舌上水滑,胃中觉凉。

改投镇肝熄风汤合吴茱萸汤加减,重在降逆和肝胃:

赭石45g,怀牛膝、生半夏、茯苓各30g,红参(另炖)、吴茱萸(开水冲洗7次)、炙草各15g,全虫10g,蜈蚣10条,生姜30g,姜汁10毫升。

1剂后痛呕均止,颅压正常。

仍予原方加减,侧重化瘀两剂,诸症均退,未见任何后遗症。

唯输液一侧之下肢肿,予补阳还五汤调理而愈(45页)。

按本例之剧烈头痛,在加吴茱萸汤后一剂而止。

因吴茱萸辛苦大热,其气燥烈,李可在下笔之际曾有犹豫,恐不合于“脑出血”症。

中医虽无“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病名,但患者头痛如破,剧烈呕吐,吐出物为酸苦涎沫,又自觉胃凉,正是肝胃虚寒,痰饮上冲之吴茱萸汤证,投之“效如桴鼓”。

李氏之经验:

吴茱萸10克以下无效,15克显效,30克攻无不克。

凡遇小儿、老人、羸弱病人则先煎沸2~3分钟,换水重煎,则更稳妥(377页)。

1.1.3乌头汤证《金匮》

乌头汤,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

李可移用于寒湿脑络之头痛。

现附验案,以为佐证:

脑瘤头痛张某,女,25岁。

脑瘤术后复发,头痛如破,呕涎沫而肢厥,睛突目糊,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失灵。

辨属产后藩篱失固,贼风袭络,三阴寒凝,大气失运,浊痰死血深伏脑络。

予改良乌头汤(川乌30g,麻黄15g,白芍45g,黄芪45g,黑小豆、防风各30g,蜂蜜150g,炙草600加吴茱萸30g,生半夏45g,川芎30g,白芷15g,麝香1分(冲),引诸药直捣病巢,一剂痛止呕罢。

后予偏正头风散加守宫,炮甲、蜂房、川贝、麝香,以夏枯草1500克,依法熬膏合炼蜜为丸15克重,日服2次,每次1丸,以海藻、甘草各30克,煎浓汁送服,相反相成,激荡磨积,以加强软坚散结之力,服药75日赴京复査,病灶消失,恢复工作,现仍健在(247页)。

按本案因术后藩篱失固,贼风袭络,三阴寒凝,大气失运,浊痰死血深伏脑络,头痛如裂而肢厥。

故用乌头汤破沉寒痼冷,驱逐伏邪外透,一剂痛止呕罢。

1.1.4偏正头风散证

李可认为,偏正头风散证,或每日定时发作,或交节病作,或经前必犯,发则头痛如破,睛胀头眩,呕吐涎沫,昏迷思睡。

必是“伏邪”作祟,深伏不出,逐成痼疾(242页)。

他在民间验方“偏正头风散”基础上,调整主辅药之比例,增加了8味药,大大突破了原方的主治范围,通治各类头痛,如血管性、神经性、眼源性、鼻源性、外伤性(脑震药后遗症)、脑瘤之头痛,及现代一切机理不明之偏正头痛。

方如下:

(红参、灵脂、制首乌、炒白蒺藜)、制川草乌、石膏、天麻、川弯、白芷、甘草各12g,细辛、芥穗、防风、羌活、(辛夷、苍耳子、苍术〕、全蝎、(蜈松)、僵蚕、地龙、天南星、制白附子、雄黄(另研兑入)、乳香、没药各括号内药品为李可所增)。

本方性味燥烈,偏于攻邪,故对热病及脏腑内伤所致头痛(如引火汤证头痛)则非所宜。

上药共研细粉,日服2次,每次3克,饭后、睡前淡茶水调服,当日痛止,1周痊愈。

病程10年以上者,20日可获根治,无一例失败,无一例复发(243页)

1.2骨质增生类痛

骨质增生症,是发生在骨与关节的增生性、退行性病变,如颈、胸、腰椎病,跟骨刺等;肩周炎,别名“五十肩”,亦属老年性、退行性病变,均可引起颈项、肩臂、腰脊、坐骨神经、四肢疼痛。

1.2.1颈椎病

李可认为,颈椎病,遵仲景法,葛根汤类方专理颈项,疏通太阳经输,见效最速,主药葛根应60克以上;腰脊病,肾四味、骨碎补补肾督,强筋骨;胸椎病,瓜萎薤白白酒汤合丹参饮。

初治得效,以补阳还五汤大补气血,血肉有情补肾督,强筋壮骨,活血化瘀,虫类通络收功(223页)。

下面举例证之:

颈椎增生症王某,男,51岁。

右肩凝,臂不能上抬后展,阵阵顽麻,项强痛,不能转侧月余。

本院X见颈2、3椎唇形增生,肩甲骨增厚。

阴雨天项、背、肩有痛、麻、抽搐感。

口腔及下唇生疮,此起彼伏,经年不愈。

三五日辄感冒,脉沉细涩,舌淡红。

证属精血亏损,络脉失养;卫阳不固,复被风寒外袭,留而成痹。

寒主收引,故见搐痛;阴虚阳浮,火不归原,故见上热。

拟益气养血,滋阴和阳,逐寒通络复方:

生芪120g,葛根90g,当归、川乌、黑小豆、二冬、巴戟肉、茯苓各30g,熟地90g,五味子6g,桂枝、细辛各15。

桃仁、红花、地龙各10g,白芍90g,炙草60g,防风20g,全蝎12只,蜈蚣4条研未冲服,油桂1.54米丸先吞广生姜10片,大枣10枚,蜂蜜150g,加冷水2500亳升,文火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

上药服6剂,诸证患除。

予培元固本散1料善后,追访4年,很少感冒,体质大胜从前(219页)。

按患者年已五旬,气血渐衰。

今肾虚精怯不能上承,故督脉空虚,络脉失养;卫阳不固,复被风寒外袭,留而成痹。

故以葛根汤、乌头汤、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引火汤合方,针对太阳经输不利、骨痹、精血亏损、火不归原诸证,6剂病退。

1.2.2足跟痛

李可认为,足跟痛之机理,因足少阴肾经经脉“入跟中”,肾虚精怯,经脉失养,加之湿盛气虚,气血失于周流,寒湿痹阻,不通则痛(222页)。

兹举其案例如下:

跟骨刺温某,女,47岁。

患双足跟痛4个月不愈,迈步困难,整日足不出户。

经X片确诊为跟骨骨剌。

肥胖体型,神疲、气短、畏寒,冬必冻脚。

脉沉细,舌淡胖。

局部皮色如常,不红不肿,有冷感。

拟补阳还五汤合附桂八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合方化裁,下病治上,益气温经,活血通络:

生芪120g,当归、附子各30g,熟地45g,油桂、川牛膝、木瓜、乳没、通草、细辛、防已、泽泻各10g,吴茱萸(洗)、茯苓各15g,白芍30g,炙草15g,化铁丸(楮实子、威灵仙)206,炮甲6g、象牙屑4g(研粉热酒送下),生姜10片,大枣10枚,5剂。

泡脚方:

防风、苦参、红花、甘草、透骨草各30g,水1500毫升,煎汁1000毫升,人白酒化5公斤,微沸,趁热搓洗,浸泡双足。

上法,内外兼治,一日痛缓,二日后可走路,5日后自觉症状消失,当年冬季亦未冻脚(222页)。

按骨剌为退行性病变,气血渐衰,以补阳还五汤治本;足跟痛,为肾经病变,用八味丸之5味药治之;冬必冻脚,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证;并佐以化铁丸、活络效灵丹止痛,消骨刺。

李可以上方加减,治足跟痛10余例,均获捷效,且无复发。

1.2.3肩周炎李可认为,本病又名“五十肩”,属老年性、退行性病变。

考肩臂乃手少阳、手阳明二经所过。

肝气郁则木气克土,脾主四肢,脾气虚则痰湿内生,流于关节,故肢体为病。

加之50岁后气血渐衰,复感风霜雨露外袭,日久遂成本病(224页)。

现附验案,以为佐证:

肩凝重症马某,男,54岁。

因肩痛求治,右肩臂剧痛,手不能抬举、后展约年半,百治不效。

境遇不顺,近年发胖。

近日受凉加重,抬肩痛如撕裂,自己不能穿衣,苦不堪言,傅山先生论曰:

肩臂痛,手经病,肝气郁。

平肝散风,去痰通络为治,方为:

当归、白芍各90g,陈皮、柴胡各156,羌活、秦艽、白芥子(炒研)、半夏各9g,附子3g。

煎服法:

水6碗,煎3沸,取汁1碗,人黄酒服之,一醉而愈。

余师其意,原方加生芪120克益气运血,桂枝15克载药直达病所,止痉散(全蝎3克、蜈松4条)研粉冲服入络搜剔,更加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经。

患者海量,令水与黄酒各半煎之。

热服取汗,以开表闭,逐寒凝,3剂。

服第一剂后得微汗,当夜安然入睡,次日顿觉大为松动,数月来开始穿衣不需人助。

不料,服第二剂后,竟暴泻粘稠便10余次,而臂痛亦减轻十分之八九。

因畏泻,剩一剂未服。

隔两日又服,又腹痛作泻5~6次,右肩上举,后展已如常人(224页)。

李按考致泻之由,一是当归富含油质,大剂量难免滑肠;二是温药消溶痰湿,由大便而去。

服法未遵先生法度,药量大,3沸难以充分溶解有效成份。

故改为冷水浸泡1小时,急火煮沸半小时,兑入黄酒,2次热服。

1.3风湿类痛

风湿类痛,常见于结締组织病,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红班狼疮、坐骨神经痛等。

由于李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痛经与风湿相近,故放在一起讨论。

1.3.1类风湿

李可之经验,以乌头汤为主,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约2000例以上,正虚加大剂量生芪,肾虚加肾四味,久病加虫类药,关节变形者加制马钱子粉,每次0.15克,渐加至0.6~0.8克,日服2次,连服10日,间息5日,用绿豆汤佐餐。

多数病例10天痊愈,最长1例两个半月。

合并风心病者以温氏奔豚汤治本(201页)。

下面看一则类风湿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硬皮病薛某,女,33岁。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8年,由产后入冷水过早引起。

2年前又合并硬皮病,百治不效,已不能起床。

病历载:

两手关节肿凸变形,右手不能屈伸,双下肢踝关节肿胀,足趾僵硬,迈步艰难。

因相距遥远,患者恳求遥拟一方先服,待病情缓解后再面诊。

师法仲景,遂仿乌头汤意拟一药酒方及外熨方。

内服方:

生芪100g,川乌、附子、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没)、白芍、黑小豆、乌蛇各30g,蜂蜜120g,桂枝、防风、全蝎、甘草各15g,蜈蚣30条,豹骨15g。

上药共捣粗末,加上白酒3斤人瓶浸泡7昼夜后,早晚各热服1次。

从1酒盅起服,逐日渐加,至服后唇、舌稍感麻木为度。

即以此量维持至服完。

外熨方:

沙苑子、川草乌、红藤、荆芥、防风、当归、鸡血藤、海桐皮、乳没、透骨草、川断、红花、细辛、花椒、伸筋草、威灵仙各30g,乌蛇50g,上药共捣粗末,95%酒精600毫升,拌匀,浸3日后,加陈醋3公斤,浸泡7昼夜,睡前以纱布8层蘸饱药液置于患处,以电熨斗熨之,干则再蘸,连续半小时。

患者共服药酒45天,每次加至30亳升时,服后唇、舌麻木40分钟,维持服至1个月后,全身发热,从此脱去30年冬夏不离之棉袄,服完1料后,肿痛已减十之八九。

患者前来面诊,指趾、腕踝关节肿凸处,服药酒后已恢复正常,唯天冷则痛不可忍,硬皮病亦有些微松动,但四肢皮肤犹如贴在骨上,僵硬、绷紧光亮,前额皮肤亦变硬,10年前之满脸皱纹亦消失。

由于上脸僵硬,两目不能闭合,夜间必须盖一条毛巾于面部,始能入睡。

畏寒,夜尿频,腰困如折,脉弦,64次/分。

舌淡胖,边尖有瘀斑。

当温养五脏,调节整体以治局部:

生芪120g,当归、熟地、川乌、附子、沙苑子、黑小豆各30g,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各15g,防风30g,肾四味各15g,红参104另炖),灵脂10g,全蝎12只、蜈蚣4条(研粉冲服),炙草60g,蜂蜜150g,生姜30g,大枣10枚,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30剂。

药后腰困消失,四肢已不疼痛。

已变硬之皮肤,明显松软,前额出现抬头纹,四肢出现皱纹,臂部已形丰满,眼脸活动灵活,可以闭合。

嘱带原方30剂,加龟鹿二胶、胎盘粉各10克,趁伏天服完。

药后其病基本恢复,可以操持家务(208页)。

李按类风关、硬皮病,现代医学认为与免疫缺陷有关。

中医则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虽肺主皮毛,脾主四肢、肌肉,但30年痼疾耗伤,肾元必虚。

此案经前后三诊,服药酒3料,汤剂70剂,不满4个月,内服附子1945克,川乌2245克,生芪8400克。

基本方用药,谨遵仲景法度。

世人目中不治之症,竟获痊愈。

1.3.2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臀部、髋部向下扩散到小腿外侧或足背,以患肢痛、酸、重、木为主症,严重者见坐骨神经循行部位掣痛,行走跛颠不利,为寒湿痹阻血脉。

下面举例证之:

坐骨神经痛合并冠心病王某,男,59岁。

2年前,腰髋痛不能步,经县医院诊为坐骨神经痛,久治不愈,近2年退休后,环境与生活得到改善,觉体质较前些年大为好转,但病反加重,特来求治。

询之,知在坑下作业14年,久受寒湿成痹,失治,演变为风心痛,虽盛夏亦畏寒。

唯独今年发热,且四肢关节皆热肿,手腕肿不能翻,不能持箸,进食需人喂,扪之灼热,精神饮食均好,病热虽重,乃由阴转阳,由里出表之隹兆。

应因势利导,予补阳还五汤重用生芪120克,加肾四味120克,益气壮腰,增强肾气,以一味芥穗深人血分,引伏邪外透。

药进3剂,四肢关节肿甚,伏邪尽透于外。

乃予乌头汤加减,温清并重,以求根治:

石膏、川乌、附子、苡仁、骨碎补、黑小豆、木瓜、楮实子、川牛膝、防风各30g,细辛、知、柏、苍术、甘草、威灵仙、麻黄、桂枝各15g,全蝎3g、蜈蚣2条(研粉冲服),蜂蜜120g,生姜15g,大枣10枚,加冷水2500克毫升,文火煮取600亳升,日分3次饭后服。

上方加减进退,主药川乌不变,服至9剂时,肿痛全消,改补阳还五汤加肾四味60克,又服3剂,12年痼疾得以痊愈(201页)。

李按此案之机理,颇有启迪。

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且病与人之关系,人为本,病为标。

正虚则邪从寒化;且由皮毛、肌肉,经络而深入脏腑,而不能透达于外,故久治不愈。

今正气巳旺,“满座皆君子,小人无存身之地”,故从热化、实化,乃予乌头汤、四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方化裁,温清并重,9剂病退。

1.3.3红斑狼疮

李可认为,一般把红斑狼疮定性为“阴虚血瘀”,李氏所治病例却属“阳虚血凝”证型。

阴阳的判别,总以病人的正气强弱为转归。

正气强者,受邪即病,邪正交争,从阳化热,表现为“阴虚血疲”;正气虚者,卫外不固,无力抗争,病邪长驱直入,由表人里,深伏难出,从阴化寒,表现为“阳虚血凝”(205页)。

阳虚型红斑狼疮赵某,女,15岁。

病程3个月,今冬第1次寒潮袭来,顿觉指、趾冷痛、青紫、僵硬,四肢关节痛,不能屈伸,手足背潮红作痒,每日午前,阵阵面色酡红,鼻、颊部出现蝶形红斑,过午则渐渐隐去。

经山西医大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询知自幼体弱多病,极易感冒,每冬冻脚,嗜食生冷,口渴即饮冷水;月经月月超期,脐周绞痛,色黑多块,带多清稀,脉沉细涩,舌淡胖有齿痕。

遵伤寒治厥阴脏寒之法,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每日午前一阵面赤如醉,真阳有外越之险,更加附子、肉桂,直温少阴。

顽症痼疾,当用重剂:

当归50g,桂枝、白芍各45g,炙草、通草各30g,细辛45g,吴茱萸(洗)50g,附子30g,油桂10g,生姜125g,大枣2.5枚。

加冷水1200毫升,黄酒5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日分3次温服,3剂。

二诊:

服1剂,指、趾关节冷痛已愈。

3剂服完,肢端青紫亦退,唯觉活动尚不甚灵活。

今日骤然降温,凌晨赴省医院检验,路途感寒、劳乏,返回时突然寒战高热如疟,体温40.5°C,血象高,血沉120,已用大剂量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不能控制。

大热、大渴、多汗、脉洪,舌中黄,口苦,呕逆,面部、背部红斑成片。

证情突变,揣测原因有三:

一则寒邪久伏,得温药之助,阴证转阳,遂见化热外透之机;二则经水适来,邪人血室,引动伏邪;三则正值冬季流感流行,兼夹瘟毒。

既见发斑,为邪有外透之机,当因势利导,以拙拟贯众石膏汤,辟秽化斑解毒,以小柴胡汤加味,枢转少阳,清透厥阴血分,引领伏邪外透,日夜连服3剂,以阻断病势。

三诊:

上药连服3剂,热净身凉,红斑消去。

化验血项正常,血沉12。

唯今日活动转多,将息失宜,双下肢出现紫癜样红斑,痒甚。

以拙拟乌蛇荣皮汤加味,清解血分余毒善后(203页)。

李按本案先天肾气怯弱,藩篱失固,寒邪由表入里,深伏血分。

日久沉寒痼冷盘踞胞宫,冲、任、带脉俱病。

复暴感外寒,致血脉痹阻。

遂投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加附子、油桂,使阴证转阳,而见化热外透之机。

1.3.4急性风湿热关节痛

李可之经验,急性风湿热关节剧烈肿痛,以苍术白虎汤(苍术15g、苡仁45g,黄柏30g,豨莶草50g,赤小豆、山药、知母、炙草各30g,石膏250g,赤白芍各15g,下肢加川牛膝300,煎汤送服偏正头风散3克,日3次,蜜水调服,10日内可以痛止肿消(244页)。

下面举例证之:

风湿热痹金某,女,47岁。

1年前秋突然高热421,全身肌肉筋骨剧痛。

热退后双下肢僵硬肿胀青紫,痒痛不能人睡,脚肿不能穿鞋。

今夏病重,停激素则高热401以上,大渴引饮,自汗心悸,六脉沉滑数实。

病虽经年,幸未人营动血,按温病气分留连,予人参白虎加苍术、四妙清化之:

石膏100g,白藓皮50g,西洋参10g(另炖),苍术、黄柏各15g,苡仁45g,川牛膝、山药、双花、连翘、老鹳草、蚤休各30g,桃仁、红花、丹皮、紫草各15g,炮甲6g研粉冲服,炙草15g,10剂。

外洗方:

木鳖子(打)、白藓皮、苦参、大黄、芒硝、甘草各30g,桑、槐、柳嫩枝各1握,白矶、雄黄各化入),煎汤一盆,趁热熏洗双脚,5剂。

上法内服外洗,半月后双下肢脱壳一层而愈,停用激素后亦未复发(206页)。

按本案即苍术白虎汤化裁,因下肢青紫,当属阴虚血瘀,故加桃仁、红花、丹皮凉血化瘀;因持续高热,热毒炽盛易犯心包,以丹皮、紫草、蚤休、银翘清热解毒护心;虫药炮甲,穿透攻破,引达病所,取效甚捷。

1.3.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李可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围,由寒湿之邪痹阻血脉,日久趾、指坏死脱落,令人惨不忍睹。

约可分为阳虚寒凝与湿热化毒二型,而瘀阻不通,又为两型所共有。

故活血化瘀之法,必须贯彻始终。

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不论寒热,皆以黄芪为君。

气旺则可摧动血行,而生芪又最擅托毒生肌,为痈疽要药,亦脱疽首选要药。

其药性和平,又非破格重用难以奏效(66页)。

兹举其案例如下:

寒凝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高某,男,51岁。

患者素有严重冻伤,10年前下肢冷痛,多次住院无效,后来病情恶化,确诊为脑动脉硬化、心肌下壁梗塞、双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建议高位截肢。

绝望之下,求李氏诊治。

诊见双下肢膝以下冰冷,足趾青紫,电击样剧痛日夜不休,左下肢麻木,脉沉细迟微,双足背动脉消失。

面色苍白晦暗,畏寒神倦。

证由寒邪深伏血分,痹阻血脉,巳成脱疽重症及真心痛。

遂拟乌头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加虫类入络搜剔,麝香辟秽通窍,合而大辛大热,开冰解冻,益气破疲,通络定痛之剂:

生黄芪240g,附子、当归、炙草各60g,川乌、丹参、川牛膝、黑小豆、防风各30g,麻黄、桂枝、细辛、赤芍、桃仁各15g,肉桂10g,吴茱萸开水冲洗7次),另用麝香1g、炮甲5g、水蛭3g、全蝎虫3g、蜈蚣两条(研粉冲服),蜂蜜130g,生姜45g,大枣10枚,加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兑入黄酒500毫升,日3夜1服,4剂。

服1剂。

当夜安睡。

又连服3剂,诸证均退。

原左足大趾内侧之溃疡亦收口愈合,心绞痛及下肢电击样剧痛亦消失。

后服培元固本散半月而痊愈(65页)。

热毒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高某,男,56岁。

3年前因双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齐膝截肢。

术后肆酒无度,不遵禁忌,日吸烟3~4盒,截肢处开始电击样剧痛,周围紫红溃烂,脓水秽臭,腐烂见骨。

六脉洪数而虚,舌红少苔。

近2个月3次发作心绞痛。

证属湿热化毒,血瘀气弱,又兼真心痛。

遂予重剂四妙勇安汤合丹参饮,清热解毒,下病上取,重用生芪益气托毒生肌,水蛭、炮甲破栓塞,化瘀通络为治:

生芪240g,双花、玄参各90g、当归、丹参各60g,甘草30g,檀降香、桃仁、红花各10g,砂仁5g,水蛭、炮甲、醋元胡各6g粉吞。

煎取浓汁1500毫升,6次分服,日4夜2服,3剂。

服药2剂时,患处灼热、剧痛消失。

第4日脓水消失,第5日溃烂处收口结疤,第6日结疤脱落,肉芽嫩红,心绞痛亦愈。

原方又服3剂,遂愈。

事隔3月,又托人请诊。

见患处又开始脓水淋漓,周围紫黑、秽臭,剧痛夜不能寐。

诊脉洪大无伦,腰困微喘,损伤肾气,生命根基动摇,百药难施,已无能为力,终至不治(66页)。

李按寒凝型,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合乌头汤,随证加减,大辛大热,开冰解冻,较果极好;热毒型,四妙勇安汤最效,加生芪则化腐生肌,效尤速。

而二型所用虫类药穿透攻破之力甚强,可助活血化疲破栓塞,为攻克本病之难关。

热毒型一案复诊时,见患处周围紫黑秽臭,腰困微喘,便知其行为不检,犯房室之忌,肾气败亡,遂婉辞。

余认为,一切创伤、痈疽皆当禁房事,若犯禁,轻则愈合后留有黑疤,重则肾气败亡而死,绝非危言耸听(69页)。

1.3.6痛经

李可之经验,痛经多从肝寒立法,用仲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原方折半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各45g,通草、炙草各30g,吴茱萸50g,生姜125g,大枣25枚),从经前1日服至经净,连服2个月,痼疾痊愈(15、38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