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139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00670-0

课程学分:

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英):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Psychology

课程总学时:

51

讲授学时:

51

实验学时:

0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主讲教师:

刘电芝

指定教材: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刘电芝,2013

一、课程目标:

(1)课程设置知识要求

在学习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基础上开设的。

培养学生扎实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2)课程设置能力要求

能灵活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课程达成目标

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良好教育、教学素质和素养。

(4)课程简介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学校教者和学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理论、规律及其交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心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育心理学界说

(一)定义

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要把握三点:

(1)研究的范围是学校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心理现象;

(2)研究的对象是施教者和受教者;

(3)任务是揭示教与学的基本规律,为教与学服务。

(二)发展历程与研究内容

(1)发展历程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从知识分类来看,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从心理过程分类看,包括知、情、意三大内容,从相关学科看,有不同的学科心理。

(三)学科特点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质量

(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三)有助于加强自我教育

(四)利于总结经验,开展科学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向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科学的发展观

一、全程发展观

二、全面发展观

三、生理发展观

四、心理发展观

五、动态发展观

六、潜能发展观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决定论

以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F.Golton)为代表,他的名著《遗传的天才》得出结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二、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洛克(J.Loke)和华生的观点。

三、辩证发展观

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我的观点。

第二节学习理论

一、西方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1、华生(Waston)的行为主义(S-R理论)

2、桑代克(Thorndike)的联结说(S-R理论)

(1)学习即联结:

(2)强调原本联结,

认为联结是先天的、本能的,是在妊娠时已具有无数确定的趋向,形成将来的行为。

(3)试误说

(4)三条学习律

(5)评价

3、班都拉(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

(1)含义

(2)观察学习的过程

(3)评价

4、托尔曼的学习研究

(二)认知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

(1)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对整体的理解;

(2)顿悟说

(3)评价

1、布鲁纳(Bruner)的认知发展说

(1)学习是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与认知结构?

(2)重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学习客体来讲)

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3)提倡发现学习

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

(4)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布名言:

“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5)注重直觉与创造性思维

(6)评价

2、奥苏伯尔(Ausubel)的认知接受说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提出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强调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可利用性)

提出两个教学原则和先行组织者概念

两个原则:

逐渐分化原则

综合贯通原则

先行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较性组织者

遗忘的积极意义

评价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

1、定义

2、特点

3、提倡的教学模式

主张随机通达(RandomAccess)教学

提倡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

主张抛锚式(AnchoredInstruction)教学

4、评价

(四)人本主义学习观

1、人本主义的产生

2、理论核心

3、主张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的特点

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4、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教师提出有利于促进课堂讨论的课题,找到讨论的课题与群体的接触点

模式的运用原则

强调学生将情感与思想乃至身心都投入到课堂的群体讨论中

强调学生讨论中的个别性与独特性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3)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

5、评价: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论

五类:

言语信息,包括名称、符号、事实和原则

智慧技能,指应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

认知策略,指应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包括对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调控。

动作技能

态度,指个体习得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方向的内部状态。

这五类学习包括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

2、加涅的学习层级论(累积论)

3、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4、提倡认知指导法

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分歧与发展

1、以对立为发展线索

2、造成分歧的原因

3、分歧带来了发展

二、前苏联学习理论

(一)维果斯基的理论

主要观点与贡献:

1、创立了社会历史学派,强调社会历史背景对学习者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作用。

2、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

(二)赞科夫的促进学生发展理论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6、评价

(三)加里培林的心智活动阶段理论

1、心智活动是分阶段形成的。

可依次分为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即心智活动的简化、自动化阶段

上述五个阶段的次序不能调换,只是每个阶段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2、评价

第三章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因素

(二)动机和效率的关系(典型的倒U曲线,即耶基斯和多德森定律)

(三)动机的类型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

浅近动机和远大动机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表现性动机和学习性动机

二、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3、归因理论

4、自我效能感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关于知识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识

一般定义:

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结晶。

哲学定义:

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定义:

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分类

安德森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怎么办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包括认知策略

梅耶的分类:

知识包括: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三)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意义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1、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二)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

(三)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贮成)

三、知识的迁移

(一)什么是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迁移的种类

正迁移和负迁移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知识迁移、动作技能迁移、情感迁移和态度迁移。

(三)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因素说

3、概括化理论

4、关系理论

5、认知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

良好认知结构的特性

可利用性

可辨别性

稳定性

(四)促进迁移的条件

第五章程序性知识

第一节程序性概述

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在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陈述性知识是概念、命题与原理及其意义

程序性知识是动作和产生式。

2、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难于用谚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程度来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程度高,激活慢;程序性知识意识程度低,激活快。

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快,遗忘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慢,保持好。

5、陈述性知识以结构化、层次化方式贮存,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方式贮存。

6、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报告,程序性知识只能行为观察。

联系:

一方面,掌握陈述性知识是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前提;另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又会促使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一)智慧技能(也称心智技能)关于智慧技能的理解有两种观点:

1、传统观点的理解:

智慧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如记忆、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

智慧技能可以分为一般智慧技能和特殊智慧技能

2、加涅观点

以加涅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智慧技能是将习得的自觉模式、概念和规则运用于实际情景,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

并将智慧技能从低到高分为五种:

辨别识别、命名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运用规则运用高级规则(与书上的差异)

(二)认知策略

1、定义: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进行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方法、程序都属于认知策略。

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包括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三)动作技能

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任务的能力。

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行为派的理论

动作技能是在条件反射和操作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实质上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相互联结系统。

(二)认知派的理论

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认知阶段

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形成整体影响。

要求:

注意集中,理解要领、形成表象

(二)分解阶段

教师将完整的动作分解,一个个动作地教,学生一个个动作学。

特点:

动作紧张,不协调、顾此失彼

(三)联系定位阶段

学习者将各个动作联系起来

要求:

加大练习、每个动作要准确,注意动作之间的连接

(四)自动化阶段

连贯协调,意识参与程度大大降低。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一)意识减弱,动作自动化,可以一心二用,甚至三用

(二)能利用微弱的线索

(三)内部反馈大大增强

动作技能的培养:

(一)增加表象训练

(二)增加内反馈的训练

(三)克服“高原现象”

第六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个人利用已有知识来处理新的情景。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问题解决是人或系统寻找操作序列以达到目的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观

(一)分阶段的问题解决观

以杜威为代表

(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1、识别问题

2、表征问题

3、寻找策略

4、监控问题解决的过程

5、反思结果

三、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差异

1、课题表征有差异

2、知识结构有差异

3、思维方式和思维策略有差异

四、问题解决的策略

1、什么是策略

2、启发式主要策略: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客观因素

(一)刺激呈现的模式

(二)多余刺激的干扰

(三)课题的抽象程度

(四)噪音

主观因素

(一)定势

(二)知识经验(包括质和量)

(三)认知结构

(四)智力水平

(五)情绪和动机

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性——五力与五性

二、创造性的成分

三、创造性人格特征

高创造性者人格特征

创造性教师特征

创造性学习者特征

四、创造的过程

五、创造的思路

六、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创造性环境

(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三)开设创造性课程

(四)培养发散性思维

(五)鼓励非逻辑思维

第八章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二、学习策略的类型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争议

(二)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环节

(三)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四)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

(五)防止策略教学的应用性缺陷

第九章品德及其形成

一、品德与道德

二、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

三、我国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教师心理

一、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要求

(一)、教师的职业角色

(二)职业要求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1、教师的情感特征

2、教师的性格特征

二、教师的威信与教育成效

(一)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

(二)教师威信对教育成效的影响

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心理差异与个别教育

(一)个体心理差异

也叫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和自身的实践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心理特点。

(二)认知差异与教育

1、一般认知能力的差异:

2、认知风格的差异

3、人格差异与教育

4、性别差异与教育

5、多元智力理论

三、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各章课时分配表

章序号

章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

第三章

学习动机

3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6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

6

第六章

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6

第七章

创造力及其培养

6

第八章

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6

第九章

品德及其形成

6

第十章

教师心理

3

第十一章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3

总计

51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教学测评以课程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兼顾课堂表现、结业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满分为100分。

记录课堂表现的目的重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结业考试在于了解学生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简单运用的情况;论文则在于考察学生运用素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具体分值为:

课堂表现,20分;课程论文,20分;结业考试,60分。

 

五、参考书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建敏.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

理论与实践(第8版).姚梅林等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美]Woolfolk,W著.教育心理学(第11版).伍新春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Slavin,R.(2014).EducationalPsychology:

TheoryandPractice(11th).Pearson.

[6]Woolfolk,A.(2012).EducationalPsychology(12th).Pearson.

[7]Eggen,P.D.&Kauchak,D.P.(2012).EducationalPsychology:

WindowsonClassroom(9th).PrenticeHall.

[8]Sternberg,R.J.&Williams,W.M.(2009).EducationalPsychology(2nd).Pearson.

执笔人:

刘电芝

审批人:

杨滨

完成时间:

2018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