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TR34文件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099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DATR34文件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PDATR34文件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PDATR34文件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PDATR34文件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PDATR34文件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DATR34文件中文.docx

《PDATR34文件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DATR34文件中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DATR34文件中文.docx

PDATR34文件中文

 

医疗保健产品生产和检测用隔离系统

的设计和验证

 

PDA技术报告34号

2001年9/10月

1.0引言

1.1前言

近年来,隔离技术迅速出现,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人造环境广泛应用于多种医疗保健产品的生产和检测。

隔离系统的性能特征使其可以很理想的用于无菌产品的制备,以及活性物质的隔离。

其它的应用还有临床准备、无菌散装药品/生物制剂、无菌细胞毒素物质的制备,以及无菌检测。

该技术目前没有权威的应用和验证指导,而且关于“隔离系统”和“阻隔器”的概念严重混淆,这是PDA发布此文件的根本动机。

本文件是由美国PDA、日本PDA、A3P、注射药物协会、和德国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的。

本文件可用作指导原则;并不作为强制或暗示的标准。

1.2范围

本技术报告给出了在医疗保健产品制造工业的生产、开发、检测中广泛应用隔离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报告不仅包括产品的无菌保证,也包括了危险物料的隔离。

术语表(附录A)是本技术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保健行业目前没有一整套关于隔离技术的定义。

委员会认为,为了阐述有用的技术信息,我们必须保证读者在应用该技术报告时没有概念的混淆。

委员会也承认在世界的一些地区,在临床制药设备中经过处理的环境条件都叫做“隔离系统”,这些装置与本文定义的隔离系统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然而,它们与现在医疗保健工业中使用的、用于无菌产品的生产和检测的隔离系统有着显著区别。

本技术报告不适用于不符合本文规定和解释的基本标准的设备。

1.3关键定义

建立清晰的划分标准来区分是否是隔离系统对于理解本文至关重要。

PDA建议以下关于隔离系统的定义应被全世界医疗保健行业采纳:

隔离系统是密封的或者有微生物过滤系统(高效过滤系统HEPA)提供空气并且可以自净化

(1)。

当密闭时,仅使用已净化过的内部表面或使用快速传递通道进行物料传递。

当打开时,仅允许物料通过特定的并已经过设计和验证的开口进行进出传递,以排出污染的传递。

它可被用于无菌操作时隔离活性混合物的或者同时用于灭菌处理和隔离。

与上面定义的“隔离系统”对照,PDA建议给“barriersystems阻隔系统”如下定义:

阻隔系统是指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与周围环境置换污染物,并且不能达到隔离系统可能达到的自净能力。

隔离系统,无论是以密闭或是开放的方式操作,都有着超越阻隔系统的优点:

隔离系统能够用可重现的且经过验证的方法自净,能够阻止空气进入时从周围环境带入污染,并且能够防止人员污染进入隔离系统。

相反,阻隔系统是一个开放环境,能够与周围环境交换未经过滤的空气,只能靠人工消毒,而且是与穿工作服的人直接接触。

1.4目的

医疗保健产品生产领域使用隔离系统在近十五年来已越来越多。

事实上,隔离系统如今已清晰的代表着医疗保健产品生产技术的快速进步。

尽管这种工业的快速成长令人欣慰,但很少有技术指导标准来指导该领域的工作者。

通常认为,在“隔离器时代”开始之初,隔离系统可能被认为与小的洁净室没什么区别。

但经验告诉科学家和工程人员,隔离系统的功能要求事实上与传统意义的可容纳人进入的洁净室相比有着显著区别。

虽然传统意义的洁净室与隔离系统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还有许多重要的区别,本文主要来讨论这些不同。

2.0隔离系统的类型

2.1密闭隔离系统

2.2密闭操作的隔离系统并不与临近环境进行未过滤空气和污染物的交换。

它能够在人员不直接接触关键区域的条件下操作,这种内外环境的隔离能力是其它技术所无法达到的。

由于其有效隔离的性能,密闭隔离系统很理想的适合于无菌产品和/或毒性物质的制备。

有两种类型的密闭隔离系统:

用于无菌产品和用于有污染产品。

用于无菌产品的密闭隔离器目的是防止外界污染进入隔离系统的内部关键部位。

用于有污染产品的隔离系统的目的是防止在内部处理的毒性物质逸出到人员所处的外界环境。

2.1.1应用于无菌操作的密闭隔离系统

这种类型的隔离系统一般都在正压下操作,且在使用前要用经过验证的净化程序处理。

用于无菌材料处理的隔离系统遵循以下原则:

·不能与周围环境交换空气,除非空气经过高效除菌过滤系统过滤;

·必须经过可重现的且经过证明的净化方法净化。

·所有的在密闭隔离系统中进行的工作或物料处理,必须远程完成;人员或者人的身体某一部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得直接进入隔离系统。

·所有进入隔离系统的物料必须经过净化或灭菌,并且要通过净化和灭菌系统或快速传递通道进入。

2.1.2用于污染物的密闭隔离系统

这种类型的隔离系统一般都在负压下操作,且在打开前要清理所有存在潜在危险的物料。

用于污染物处理的隔离系统遵循以下原则:

·不能与周围环境交换空气,除非空气经过能够阻截所处理物料的过滤系统过滤;

·所有的在密闭隔离系统中进行的工作或物料处理,必须远程完成;人员或者人的身体某一部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得直接进入隔离系统。

·所有隔离系统内的物料必须经过能阻止危险物料逸出的方式清理或阻隔。

·必须经过可重现的且经过证明的清洁方法清洁。

2.1.3用于无菌且有污染的密闭隔离系统

这种类型的隔离系统要同时遵循以上2.1.1和2.1.2的要求。

这种类型的隔离系统一般都在正压下操作,但要有附加的安全措施比如负压气闸等。

也要考虑增加另外的人员防护装备。

2.2开放式隔离系统

开放式隔离系统不同于密闭隔离系统,其设计允许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连续或半连续的物料进出,同时维持内部环境的保护状态。

开放式隔离系统并不与临近环境进行未过滤空气和污染物的交叉。

开放式隔离系统在密闭时进行灭菌净化,而在生产中打开。

开放式隔离系统通常用于药品成品的除菌过滤。

2.2.1用于无菌操作的开放式隔离系统

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时打开状态以外,开放式隔离系统满足上面所提到的密闭隔离系统的同样一般原则。

此外,还要有一系列的设计以确保在阻止外界污染进入的前提下成功地进行容器中的物料进出转运。

2.2.2用于无菌且有污染的开放式隔离系统

这类隔离系统与同时具备开放隔离系统(参见2.2.1),和阻隔式隔离系统的基本特征(参见2.1.1)。

对于这类系统,通常要一并设计一个清洁程序,以保证在移出隔离系统前,把密闭容器外部的所有毒性污染物去除。

其设计通常也要防止空气的进入以保证内部环境的无菌状态。

下面的图表提供了关于隔离系统、阻隔系统以及洁净室的概况,描述了它们的操作特性和应用。

需注意在图标边缘的系统本质上是等同的并且能担负对物料和人员的最低保护。

3.0隔离系统的设计及其一般结构

隔离系统可以用满足其功能要求的任何合适材料来制造,且材料本身要足够的结实以防止产生影响隔离系统完整性的刺破和损害。

总的来说,隔离系统根据其整体结构分为“硬舱体”和“软舱体”两种。

用于隔离污染物的隔离系统一般采用硬舱体结构,以便于承受更强烈的表面清洁操作。

3.1结构材料

3.1.1聚氯乙烯(PVC)

PVC薄膜是目前最常见的构建软舱体的材料。

软舱体隔离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无菌检测和生产。

PVC隔离系统舱体通常用外部金属(通常为不锈钢)框架支撑。

PVC材料要足够的厚以防止刺破。

PVC隔离系统可能会因为暴露于紫外线或诸如溶剂类的化学物质而破坏。

PVC材料通常较难发生反应,所以能够反复暴露于隔离系统或内容物通常所用的消毒/清洁剂。

如果到达很好的清洁要求,光滑的壁面和底板连接和密封就十分必要。

当需要有较高清洁要求时,可以考虑使用带有斜度的光滑不锈钢底板。

3.1.2不绣钢

不锈钢材料通常可同时用作硬舱体隔离器和软舱体隔离器的底板。

不锈钢也同时是硬舱体隔离器的常用壁面和顶部材料。

300系列不锈钢较常被使用,通常为304或316不锈钢。

考虑焊接因素,或者期望延长暴露于卤盐或其它腐蚀性物质的时间,一般考虑使用低碳钢(304L,316L)。

对于高清洁要求的应用,表面处理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无菌操作的应用,一般的“抛光”处理就可以了;但对于高清洁要求,就要考虑进行高标准的抛光处理,包括电子抛光(RA5-7微米)。

3.1.3透明材料

许多隔离系统都有硬质的窗口,可用于轻松的观察隔离系统内部的过程。

这些窗口的最常用材料是聚碳酸酯(例如莱克桑)、丙烯酸塑料或调节玻璃。

在应用窗口时要格外重视窗口与隔离系统框架的安装。

窗口的安装或构建可以时永久性的也可以时半永久性的固定于适当位置,或者可以设计成很容易打开的形式,以便于系统的维护或更换。

窗口的可清洁性和密封性要重点考虑,并且垫圈材料要充分考虑其与清洁剂以及消毒/灭菌化学物质的兼容性。

窗口必须提供不失真的隔离器内部视野,并且要提供合适的光线以保证安全有效的工作条件。

最好把光源安装在隔离器外部,以避免其暴露于清洁和消毒剂。

许多成功的小型硬舱体隔离系统的设计采用塑料舱体,通常为丙烯酸,并用胶粘合。

在这种设计中,隔离系统的构建完全没有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的对于大型的有复杂空气处理要求的隔离系统不大可能实现,然而对于小型系统和阻隔应用非常有用。

无框架的设计有着内部操作高度可见的优点,并且相对造价低廉。

3.1.4其它材料

任何结实、易清洁、能耐受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材料都可以被用于构建隔离系统。

隔离系统装配有手套、半身服、门垫圈、滤器垫圈及其它构件,所有这些材料都应与隔离系统中内要处理的和/或清洁和灭菌使用的物质相兼容。

所使用的材料要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与生产用物料、灭菌和清洁剂的化学兼容性

·结构的完整性

·可清洁(达到要求的程度)

3.2操作分界面

隔离系统的设计是要阻止密闭工作环境和人员所处的周围环境的污染交叉。

因此,隔离系统内的物料操作必须通过手套、工作服或者自动操作设备完成。

因此,执行隔离分界功能的装置的设计,无论对于将这些设备整合入隔离系统,还是对于避免可能对产品质量带来影响的风险以及操作者安全都至关重要。

以下指导原则应在设计时考虑:

·隔离系统操作中尽可能使用自动操作以减少人员操作面,包括清洁。

·若人员操作面不可避免,要经过人体工程学的系统评估并仔细执行。

·设备的设计和定位要使问题处理和例行的维护保养能够不破坏隔离系统内部环境,必要时连为一体。

3.2.1手套/套袖

最常见的执行隔离系统内部操作的装置是手套/套袖装置。

隔离系统内的手套/套袖装置分为两大类:

·单件类型:

手套和套袖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该类型有多种长度以适用于部分或全部胳膊长度范围的操作。

·两件类型:

手套和套袖相对独立,通过一些密封系统实现连接。

与单件型一样,两件型也有许多长度规格。

最重要的是,两件型能够实现相对简单的手套更换。

一些隔离系统生产者表示两件型手套的更换可能能够实现不对隔离系统内部环境造成威胁。

然而,在无菌生产操作过程中更换手套必须慎重考虑。

手套的材料通常要兼顾触感要求和抗撕扯、穿孔的牢固性要求。

设计者要考虑所要使用手套进行的工作的类型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使用手套的频率。

通常所用的手套材料包括氯丁(二烯)橡胶和海帕伦。

一些使用者通常选用双层手套的形式以降低撕破或泄漏对隔离器内部环境造成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采用在隔离系统手套的外面或里面增加无菌乳胶手套。

无菌乳胶手套的更换可以作为操作条件的保证。

另外一个在选择手套材质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化学耐受性。

手套能否对灭菌剂、清洁剂和所操作物料有足够的耐受性至关重要。

在手套的外面或里面增加额外的一层保护可增加关键操作时对于工作者的保护。

外层手套可能很难与隔离器永久安装的手套相匹配,并且会减少触感,使得精细操作困难增加。

但其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保护作用。

外层手套必要时可以通过额外放在隔离器内部的手套进行更换。

内层手套更容易与操作者的手相匹配且不影响操作,但由于其胳膊仍然暴露于隔离器手套,安全性要低一些。

可以通过仔细选择手套的材料来减少手套带来的影响。

手套接触生产和清洁操作时的物料的种类和接触量影响手套的寿命。

许多溶剂(包括所有的灭菌剂)及其挥发气能够对手套造成化学侵袭。

手套应该在其失去完整性之前定期更换。

手套应该在其使用前和使用中经常检验。

如果可能的话,应该使用工具代替手工来接触污染物、设备和表面。

总的来说,尽可能要避免人的操作。

3.2.2全身服和半身服

一些隔离系统的安装要求使用全身服或半身服,以增加在隔离器内部比只安装手套/套袖形式更大的操作范围和移动空间。

最常见的是在水平或低角度平台上安装半身服,并与隔离系统连为整体。

半身服覆盖操作者的躯干,头上戴一个头盔,装有不影响视线的透明面罩。

半身服有足够的材料柔性,能满足操作者180°转动,或通过腰部活动实现一边到另一边的更大范围的活动,并且有足够的向前活动的空间,可以使操作者在隔离器内够到大约一米的距离。

半身服通常配备同样类型的手套,同前面章节描述两件型的手套/套袖。

前面说描述的选择手套的注意事项在这里同样适用。

半身服通常是双层结构,这样经过调节的空气(通常来自周围环境)可以直接进入半身服夹层来满足操作者需要,而不会影响隔离系统内部环境。

设计必须考虑合理的温度的控制以使操作者舒适。

考虑操作者舒适和安全的因素,空气可经过过滤。

半身服同样有通常的特征,包括软塑料材料手套固有的缺点,尽管通常都有更加牢固的结构。

操作者可以佩戴传统的防护装备,如呼吸器、独立的呼吸装置或其它设备。

由于操作者可以方便进出半身服,所以这些额外的保护可以在关键步骤时再增加。

全身服设计也是可能的,用管道装置给操作者供给空气。

但全身服应用于隔离系统在医药保健工业中并不广泛。

3.2.3空气处理系统

隔离系统可设计成乱流或单向流空气系统。

单向流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

隔离系统的空气供给系统至少要配备高效过滤系统(HEPA)。

隔离系统也可以用更高规格的深层过滤器(如ULPA)或除菌过滤级别的滤膜。

增加额外的空气过滤器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用,但由于滤器本身会在隔离系统灭菌过程中吸收一些气体,所以在灭菌过程中增加额外滤器的影响必须考虑到。

为便于通风,要提供独立的通风系统以便安全迅速的将灭菌剂排出。

该系统必须被证明对隔离系统的完整性没有影响。

设计者必须考虑空气处理系统如何灭菌和灭菌到什么程度。

如果隔离系统是用于处理粉末、活性药物、气雾剂,则必须考虑防止这些物质通过未经保护的回流进入管道系统。

而且,系统的设计必须保证在线清洗(CIP)不会对滤器造成损害。

在隔离系统的阻隔污染物应用中,通常考虑在不释放活性物质的情况下更换滤器。

“袋子进/袋子出”过滤系统的设计能够成功达到这个目的。

4.0隔离系统的性能规范

4.1空气供给规范

用于无菌产品制备用的隔离系统,应能阻止微生物和超标微粒污染。

工程上对于隔离系统的性能规范与应用于传统的人员进入的洁净室的规范有很大不同。

大家都普遍接受人员是洁净室最大的微生物污染源的观点。

Ljungqvist和Reinmuller的成果(工业上称为L-R法)已经提供了具体的保持洁净室无菌环境的最佳空气通风的工程方法(见附录B)。

而且,L-R的风险评估方法已给质量控制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预测一个运行中的洁净室是否达到规定的无菌要求的标准。

传统的洁净室的设计通常在关键区域有相对很高的单位时间换气次数,而且设计的空气速率相对很高。

关键区域一般都采用单向流的方式,且在靠近打开的无菌产品和容器的地方通常要求尘埃粒子百级(ISO5级)。

这些设计特征和相关要求被传统的洁净室采纳,作为一种减少靠近产品和关键表面的穿洁净服人员的污染的主要方法。

世界医药健康工业中隔离系统的生产者和使用者采纳这些标准的可能并不是隔离系统本身的特定要求,而是为了方便。

事实上,隔离系统通常体积要比多数传统意义的洁净室小得多,而且不容纳操作者,所以其通风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最重要的单一功能对于空气过滤系统来说只是阻隔污染。

由于没有人员出现,空气速率和换气速率与传统洁净室相比可以大大降低,因为没有人员的出现实质上减少了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隔离器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可以不必局限于传统洁净室空气出来系统的设计规范。

使用者只需证明其选择的运行条件满足特定的应用要求。

应用于只是用作阻隔污染物用的空气系统的设计要有不同的考虑。

主要要关注阻隔系统的人员保护。

所以HVAC的设计通常采用内部负压。

而且,特殊的应用(如,处理放射性材料)时要求用最小的进口速率,如果手套损坏的话。

生物安全柜的设计要求也同样可应用。

在不要求无菌的阻隔应用时,隔离系统内部的分级通常不作要求。

当无菌也作为考虑条件时,也要考虑与前面所述的普通无菌隔离系统一样的要求。

4.1.1换气速率

隔离系统的换气速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隔离系统并不需要遵循最少每小时20次的传统洁净室的换气次数。

总的来说,气流体积必须足够维持一般的单向流(当过程要求时),并可在打开的隔离系统中确保合适的压力。

无论目的是避免隔离系统污染(无菌应用)或将物质阻隔在里面(阻隔应用),似乎使用更小的换气次数并简化隔离系统的设计和操作,可以达到更高的稳定性。

4.1.2空气速率

单向流隔离系统内的空气速率制药足以维持连续的内部气流就可以。

根据隔离器的应用目的,如果需要单向流的话,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时水平的。

4.1.3空气微粒标准

当隔离器的内部环境有要求时,通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检验这些条件:

静态和动态。

在静态测试中,隔离系统时清空的并且没有内部操作。

这个检测用来确认空气处理系统能够控制隔离系统尘粒污染的最低能力。

动态检测中,隔离系统装满物品且在进行通常操作活动的条件下进行评估。

以下的建议标准试用于操作中总微粒水平要满足百级(ISO5级)要求的隔离系统。

4.1.3.1静态测试

隔离系统内接近于设备表面和底板的微粒含量,每立方米中0.5微米及以上的微粒数不能超过350(ISO4级;以前的FS20910级)。

每一个隔离器的取样点都要用格子图标出。

隔离系统内每0.5平方米的底板面积至少一个取样点。

所有单向流隔离系统的取样点不少于三个。

注:

控制微粒与无菌检测或非无菌操作关系不大,然而,确认空气过滤效率(通常专业术语叫“验证”)非常重要,而且应该被确认并定期再评估。

4.1.3.2动态测试

当隔离系统内有设备运行,包括使用手套或半身服,平均微粒数每立方米中,0.5微米及以上的微粒不能数超过3500(ISO5级)。

该测试的格子图也要象上面一样给出。

动态检测不能用于处理粉末物质的操作。

对于质量控制分析(包括无菌检测)和其它非无菌应用,隔离系统的动态测试不作要求。

在设备运行和通常的生产和检验操作中,产尘是不可避免的。

推荐在操作过程中进行风险分析来确定背景尘粒数量。

这个风险分析也应该包括关于所产生尘粒是否持续满足最终产品质量要求。

用户尘粒控制标准应由每一用户来确定,而且要在持续进行的质量评估程序中来考虑。

4.1.4再循环速率

一般的洁净室是根据20%新风/80%回风的标准要求设计的。

但隔离系统没有这样的标准要求,因为没有必要为保护操作者而排出二氧化碳。

但在许多情况下,要使用较高的新风比例。

也常用单通道气流供给方式,隔离系统的设计和操作也可以通入惰性气体,来保护对氧气和湿度敏感的产品。

4.1.5温度和湿度

因为无需考虑人员的舒适度,温度和湿度的标准只是根据操作的要求而定。

唯一的考虑因素是为生产物料的处理提供合适的环境。

隔离系统可以到达很低的湿度。

对于在很低湿度下运行,以及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隔离系统,要考虑提供良好的接地保护。

4.1.6灭菌剂的通风处理

研究表明,最重要的快速排出隔离系统灭菌用的气体的方法是引入新鲜空气来快速稀释。

高速率的再循环并不能排出这些气体,除非循环空气中包含能使灭菌剂很容易分解或排出的催化剂或净化剂。

每小时几百次的通气速率效果很好。

因此,能提供一个独立的用于灭菌后通风的空气净化系统就更好了。

快速通风对于在进入隔离系统前刚灭菌处理过的化合物或药品,通常是一个问题。

通风不能对隔离系统内的环境微生物质量造成威胁。

4.2泄露检测

单独的或是连成网络隔离系统都不能与周围环境交换空气,除非通过除菌过滤装置或特定的经过设计的可以阻止污染进入(对于阻隔用途的隔离系统则为阻止污染物排出)的出口。

无论是用于无菌操作、污染物阻隔还是用于无菌阻隔。

隔离系统可以是没有直接通向周围环境的开口的密闭类型,也可以是有直接开口的开放式类型。

在灭菌过程或是用于阻隔毒性材料,对于操作者和环境的安全来说,泄露在隔离系统操作中是关键注意事项。

无菌隔离系统通常采用气体/蒸汽灭菌,而灭菌剂一般都有关于人员接触限度要求。

即使隔离系统将开放式操作,在灭菌过程中也要有效防止泄露,以满足职业安全和健康要求。

美国手套箱协会建立了关于应用于阻隔的隔离系统的泄露速率的接受标准。

建议整体的泄露速率每小时不超过隔离系统内部体积的0.5%。

对于更为关键的应用,可能标准限度还要更低。

对于大多的制药用隔离系统,这些参数可以很容易达到并且留有显著的安全余量,因为这些限度标准最初是为更危险物料而设定的。

导致可测量出泄露的“小洞”可能通过微生物/微粒的进出来观察并不显著。

周围环境的空气换气速率和消毒剂暴露水平在确定隔离系统泄露速率时都要考虑。

应该承认,所有的系统都会泄露;我们的目标是将泄露最小化以使其对于操作过程的影响减少。

如果泄露的方向是指向污染更严重的环境,与其它情况相比就显得不是很关键。

但是,在关键的暴露阶段,还是要建立基于安全要求和人员存在考虑的可接受的泄露速率指标。

隔离系统的防泄漏性能可通过下面两段描述的相互补充的方法来证明。

4.2.1压损测试

通过压损测试,可以检测隔离系统的防泄漏性能。

美国手套箱协会给出了一个合适的压损测试标准(见附录C)。

该标准规定每小时的泄露速率不超过隔离系统内部体积的0.5%。

压降测试通常时很短的测试,一般可以在隔离系统最初开始灭菌前进行。

对于负压隔离系统,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测试,特定时间间隔内压力的上升可以反映泄露的程度。

4.2.2示踪气体检测测试

在这个测试中,在隔离系统内部释放示踪气体,在隔离系统外部进行该气体的检测。

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测试类型是使用氨气来作为示踪气体,市场可购的检测试纸在少量氨气存在情况下就可变色。

这些试纸可以分布于垫圈和密封处周围等微小泄露处。

任何的颜色变化都表面泄露测试失败。

其它定量的方法采用其它气体,并配有便携分析仪器。

发现泄露的部分应被密封,并再次检测以确保泄露已被最小化。

显然,上面描述的整体性测试不能用于开放式的隔离系统。

开放式隔离系统的测试要在其密封后进行。

在负压的用于阻隔应用的隔离系统,这类检测也是在正压下进行。

上面描述的两种类型的测试只是举例,如果其适用性能证明,则可以采用其它方法。

隔离系统泄露的重要性要根据隔离系统应用的用途来加以考虑。

如果隔离系统在操作验证(相对于通常的防污染配置)过程中发现其压损测试和示踪气体测试不能满足防漏要求,这并不表面其功能上就不符合泄露要求。

空气正压系统已经被几十年的经验证实,在通常的洁净区内它能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与周围低洁净环境的隔离。

如果泄露带来的风险被用户认可和接受的话,那么隔离系统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泄露时可以接受的。

进行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HACCP)能够帮助用户评估其隔离系统泄露的重要性。

HACCP被广泛用于评估潜在微生物污染源和建立合适的控制参数。

开放式隔离系统在操作中的完整性,可采用Ljungqvist和Reinmuller描述的在传统单向流环境中评价污染风险的方法(L-R法,见附录B)。

关于隔离系统的开口的一个重要考虑是,增加一个缓冲通道,通过穿过开口的气流来提供更好的动态控制以阻止泄露。

持续监控仓内的正压也很关键,并且安装当正压低于既定的相关设定值时的报警系统。

进一步可在开口处安装风速仪以确保外排气流始终符合既定的运行范围。

用这些或其它类似的控制,隔离系统中的较大开口能够成功将外界环境污染进入的几率降到最低。

在阻隔应用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保证工作者安全,唯一的不同是此时污染物时出现在隔离系统里面,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