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087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docx

室外道路施工方案

室外道路施工

一、道路工程

1.室外道路工程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山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2.施工技术要领

(1)为防沉降开裂,影响质量的软弱土层、淤泥、孤石、树根等需清理换填好土,回填时分层夯实,道路路基需分层碾压密实,碾压密实后必须按照设计进行密实度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道路砼基层施工。

(2)所有砼使用商品砼,并留置试块,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砼的运输、振捣、养护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建筑施工规范要求。

(3)垃圾、多余土方无须外运,可堆放在距现场600米范围的低洼、水塘内,具体位置由甲方工程师指定。

(4)道路的宽度、坡度、弧度、定位和管网的管径、埋深、坡度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

(5)永久道路两侧50cm范围内场地标高平整到道路路基标高。

3.车行道路的施工工序

(1)素土压实,密实度95%以上。

(2)300厚毛石基础。

(3)100厚入掺6%水泥石粉层。

(4)200厚C20混凝土(割缝分块)。

(5)60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K-13,施工前需洒粘油)。

二、室外排水管网施工

1.室外排水工程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标准图集《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

(3)标准图集《排水检查井》02S515

(4)标准图集《雨水口》95S518-1~2

(5)标准图集《钢筋混凝土化粪池》03S702

(6)标准图集《小型排水构筑物》04S519

(7)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

2.施工质量及技术要领

室外排水管道施工前,必须详细的进行图纸审查,检查室外排水管网位置、标高与现状或图纸上的给水、燃气、电气等其它专业的管网(相关图纸由甲方提供)间距是否合理,核对管网与各单体建筑标高及室外环境标高的适宜性。

工程内容涉及与市政管网接驳的,应复核接驳处市政管网管径、标高的可行性。

如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设计院联系沟通。

3.沟槽开挖

(1)沟槽开挖前,测量人员须根据设计图纸对管线位置进行准确的放线定位;并根据现场地下水的情况做好排水措施。

(2)沟槽开挖的边坡坡度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决定,确保施工期间边坡不坍塌。

(3)一般土壤且地下水位低于沟底时,可开直形槽,但槽深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砂土和砂砾土不得超过1.0m;亚砂土和亚粘土不得超过1.25m。

当沟槽超过上述规定时,槽帮应放坡开挖,当槽沟深度超过2m时宜分层开挖。

(4)开挖前应摸清地下障碍物和地面上架设高压线缆位置高度等情况,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确定挖土机在工作时的回转半径内有无障碍物。

开挖沟槽土方应置于距沟边0.8m以外处,高度不宜超过1.5m,须按要求放坡堆放,不得随意堆放,而影响到其它工程。

(5)为使沟底的原土不被扰动,应保证留出比沟底设计标高高出300mm的原土层,采用人工清挖。

在开沟时测量人员应密切配合,严禁出现超挖现象。

开挖排水管道的土方时,沟底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施工。

(6)在软土地基、流沙、溶洞等不稳定地层内开槽时,据现场情况按规范要求设置沟槽支撑。

4.管道基础

(1)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雨水管径大于6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道须做混凝土带形基础,基础垫层可铺设碎石层或原土夯实。

覆土深度(H)0.7m≤(H)≤2.0m,应选用90°混凝土管基;

覆土深度(H)2.0m≤(H)≤3.5m,应选用120°混凝土管基;

覆土深度(H)4.0m≤(H),应选用180°混凝土管基;

基础和管道之间的管座必须用现浇混凝土填充密实,以减少对地基的压力和对管子的反力。

(2)塑料排水管

污水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

雨水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管径大于600mm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管道基础可采用砂石基础,对一般土质的地段,基础铺设一层厚为100mm的砂垫层。

对于软土地基,沟槽底又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宜铺设砂石垫层,其厚度为200mm,且用黄砂找平。

5.管沟回填

(1)回填前管沟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沟槽内不得有积水。

(2)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含有机物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

(3)沟槽回填土夯实应逐层进行,且不得损伤管道;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

(4)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阶梯形,且不得漏夯。

(5)钢筋混凝土管道两侧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0%;塑料管两侧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5%。

(6)回填土的每层虚铺厚度,应按采用的压实工具和要求的压实密度确定。

一般压实工具,铺土厚度按表3.3.8-1中的数值选用。

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

压  实  工  具

虚 铺 厚 度(m)

木夯、铁夯

≤0.20

蛙式夯、人力夯

0.20~0.25

压路机

0.20~0.30

6.室外排水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敷设应在沟底标高和管道基础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

(1)室外排水管道DN200~DN500采用S2级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DN≥600宜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具体以甲方针对该项目限定的管材品牌价格为准)。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车行道下应采用Ⅱ级钢筋砼管道,其他地方应采用轻型管道。

(2)排水管道管顶最小覆土在车行道下不宜小于700mm;如无法满足,须进行加固措施,以甲方工程师的要求为准。

当管道不受外部荷载影响时,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300mm。

(3)排水管道交汇连接处、转弯、跌水、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40~50m处、材质变化处均应设检查井;检查井采用砖砌检查井,道路雨水口为砖砌筑;各类井室的井盖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明显的文字标识,各种井盖不得混用。

设在通车路面下或小区道路下的各种井室,必须使用重型井圈和井盖,井盖上表面应与路面相平,允许偏差为±5mm。

绿化带上和不通车的地方可采用轻型井圈和井盖,井盖的上表面应高出地坪50mm,并在井口周围以2%的坡度向外做水泥砂浆护坡。

重型井圈,不得直接放在井室的砖墙上,砖墙上应做不少于8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垫层。

管道跌水水头为1~2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

水头大于2.0m时,必须设跌水井。

(4)检查井抹面、勾缝、座浆、抹三角灰均用1∶2防水水泥砂浆,厚20mm,雨水检查井内壁抹面至管顶以上200mm,遇地下水时,井外壁抹面至地下水位以上500mm;污水井内外壁抹面至检查井向上开始收口的部位。

(5)雨水口至雨水检查井之间连接管管径选用如下:

单箅雨水口选用DN200管道,双箅雨水口选用DN300管道,均以0.01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该连接管的起点管顶埋深不小于700mm。

(6)管道宜逐段施工逐段验收。

在完成上一待检点的施工后,应先自检合格并提前6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签字同意后方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7)如果在主体施工前,为了配合道路施工,室外永久雨、污水管道施工完毕,检查井宜先采用混凝土现浇的临时井盖(要求能抗20t载重汽车通行),待工程竣工验收移交时再换成正式井盖;雨、污水管道为各单体建筑物预留的接口支管做出道路外1m,所有预留接口须全部临时封堵,以防现场泥沙流入管道造成堵塞。

该处地面上做100mm×100mm宽、800mm高水泥标志桩。

(8)室外排水管道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

管道承插接口时,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由低点向高点依次安装。

(9)钢筋混凝土管如采用抹带接口,接口前应将管口的外壁凿毛、扫净;接口完毕后,抹带应进行保湿养护。

采用橡胶圈接口的塑料管,连接前,应先检查胶圈是否配套完好;接口作业时,应先将承口(或插口)的内(或外)工作面用棉纱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土等杂物。

(10)污水管道上的检查井,井内流槽高度应为满管高。

用于雨水管道上的检查井,井内流槽高度应为半管高。

检查井应按给水排水标准图集设置标准井盖及爬梯。

(11)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的措施;当管道施工完毕尚未回填而遭到水泡时,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出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12)雨、污水管道必须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的要求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方能隐蔽。

第二节电气、消防及防雷工程

一、概况

1.电气安装工程主要由动力、照明、消防自动报警、防雷接地四大部份组成。

2.设计由高压电源引至一层变配电室,低压配电沿电缆桥架、电气竖井引至各楼层各动力、照明配电箱,楼层内配电箱出线由DG或G管保护内穿BV-500V铜蕊线引至各用电设备、器具,各楼层均设置了双电源切换箱。

3.照明糸统由常规照明与应急照明相结合。

动力糸统为电梯、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风机等提供电力需求。

4.防雷接地糸统:

(1)本工程为二类防雷建筑,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合用一套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大楼接地系统利用桩基及地梁内钢筋互相可靠连接。

(2)低压配电接地采用TN-S系统,电梯、弱电机房等设专用接地线,电气竖井内设20×4接地镀锌扁铁。

二、施工顺序进度计划

1.土建工程基础阶段:

接地极、网电源进出套管预埋。

2.土建底层主体阶段:

砼、墙内预埋电线钢管、过线盒、灯位盒、电源箱内体。

3.主体阶段:

砼、墙内预埋电线钢管、过线盒、灯位盒、电源箱内。

4.屋面阶段:

避雷工程安装。

5.各层土建装修阶段:

各层管内穿线、电源母线、电缆桥架、配电间安装。

6.全面调试验收。

三、配管配线

配管配线施工程序:

测绘→弹线→打眼→埋螺栓→锯管→清扫管口→油漆→套丝→煨弯→配管→连接→接地→管内穿线

1.管子加工

(1)除锈与涂漆:

管子使用前去毛刺,用钢丝刷除去表面铁锈,除锈后,将管子的内外表面涂以油漆或沥青漆。

并将管内杂清理干净,管子采用管子割刀和砂轮切割机进行切割。

(2)弯管:

钢管和电线管的弯曲采用冷煨,当管径≤50mm时采用手动弯管器;管径>50mm时采用电动弯管器,其弯曲半径为管径≤20mm时为3D(管径);管径>20mm时为6D(管径)。

UPVC管弯管应采用热煨。

(3)套丝:

管子锯断后,应将管口的毛刺清除。

焊接钢管套丝,可用管子绞板,常用的有“1/2-2”和“21/2-4”两种。

电线管和硬塑料管套丝,可用圆丝板。

焊接钢管套丝可用钢管绞板。

套好的丝扣,断丝及乱丝不应大于螺丝全长的10%,接头连接处不许松动。

2.配管

(1)管路敷设应依据各《配电系统图》中线路的根数,末级线路(线径均为1.5mm2)中配管管径按下表的规定执行:

配管管径表

线路根数(根)

1-2

3-5

5根以上

配管管径(mm)

16

20

25

(2)管道敷设在现场浇制的混凝土构件内时,固定管子方法:

可用铁丝将管子绑扎在钢筋上,也可用钉子钉在模板上,将管子用垫块垫起,用铁丝绑牛。

垫块可用碎石,垫高15mm以上,位管子与混凝土模板间保持足够距离,并防止浇灌混凝土时管子脱开,管口明露部分用配套的塑料塞进行封塞,避免以前用纸塞或其他废料堵塞。

(3)管道敷设在砖墙内时,一般是在土建砌砖时预埋;否则,应先在砖墙上留槽或开槽。

线管在砖槽内的固定方法,可先在砖缝里打入木楔,再在木楔上钉钉子,用铁丝将管子绑扎在钉子上,再将钉子钉入,使管子充分嵌入槽内。

(5)管道敷设在地坪内时,须在浇制混凝土前埋设,固定方法可用木桩或圆钉等打入地中,用铁丝将管子绑牢。

为使管子埋设在地坪混凝土层内,应将管子垫高,高土层面15—20mm。

所埋设的暗管,不能有外露现象。

(6)管道敷设在楼板内时,接线盒仍需在浇灌混凝土前放木桩,以便留出接线位置,配管应沿楼板缝进行敷设。

(7)钢管明配时,固定点间距为:

钢管固定点间距表

敷设方式

钢管名称

钢管直径(mm)

15-20

25-30

40-50

65-100

最大允许间距(m)

支吊架或

沿墙敷设

厚壁钢管

1.5

2.0

2.5

3.5

薄壁钢管

1.0

1.5

2.0

----

(8)当管子沿着建筑物的金届构件敷设时,薄壁管应用支架,管卡等固定,厚壁管可用电焊直接点焊在钢构件上,但点焊时切不可烧穿管子。

(9)明配管拐角时,可用接线盒,以便穿线施工。

(10)吊顶房间内的接线盒至灯头间采用镀锌金属软管。

(11)接线盒、灯头盒在浇捣混凝土之前,位置应进行放样,盒子内用螺母进行加固,与周围的钢筋进行焊接,以防接线盒走动偏位,在浇捣混凝土时,安排有人值班,对管线的位置进行守看,以防偏位等现象。

(12)连接、接地

钢管安装:

厚壁钢管与厚壁钢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

套管长度为1.5~3D(管外径);薄壁钢管须采用丝扣连接,管端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钢管与接线盒、开关盒之间采用螺母连接或焊接,采用螺母连接时必须使有根母和护口。

连接完毕后,采用圆钢做好跨接地线的焊接。

跨接地线的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公称直径≥80时可采用--25×4扁钢。

接地跨接线规格表

公称直径(mm)

跨接线

电线管

钢管

圆钢材

≤32

≤25

φ6

40

32

φ8

50

40-50

φ10

70-80

70-80

φ12以上

四、穿线

1.导线在垂直弯路中的固定方法

在垂直管路中,为减少管内导线的下垂力,应在下列情况下装设接线盒:

管路长度大于20m,导线截面在50mm2及以上时,或管路长度大于30m,导线截面为35mm2及以下时,固定在盒内用线夹进行固定。

2.穿在管内绝缘导线的额电电压不应低于500V。

3.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子内

4.管内导线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

5.在浇捣混凝土后,将管内的铁丝用塑料硬线换出,以防管内铁丝时间长了与电线管、钢管生锈粘牢。

(1)配线按电气系统的分相要求进行,一般规定:

相线A、B、C分别为黄色、绿色、红色,零线为浅蓝色,PE保护线为黄绿相间花色。

(2)穿线前应严格戴好护口,并采用放线车放线,以防导线背扣。

6.穿线时,在接线盒、开关插座盒、灯头盒、配电箱、接线路处按照施工规范预留接线长度,以便接线。

7.导线连接与封端

(1)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接触紧密,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大于1。

接头的机械强度败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

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绝缘强度一样。

(2)导线绝缘层剥切方法:

导线绝缘层使用剥线钳,采用单层剥切法,这种单层剥切法使用于塑料线,特别是单股线。

(3)多股铜导线连接:

本工程局部线路采用BVV及2R-BW多股铜导线。

在多股导线连接时,均须把多股导线顺次解开30度伞状,用钳子逐根拉直,并用砂布将导线表面擦净。

采用单卷法连接,把多股导线芯顺次解开,并剪去中心一般。

再将各张开的线端相互插嵌,插到每股线的中心完全接触,把张开的各线端合拢,取任意两股同时缠绕5-6卷后,采用同样方法,调换两股缠绕,依次类推,缠到边线的解开点为止,选择两股缠线互相扭绞3-4转,余线割弃,余留部分用钳子敲平,使其紧贴导线,再用同样方法做另一端。

(4)导线的连接适当的时候可采用机械冷压连接,因为这种方法有时有它的优点,操作工艺简单,不耗费有色全属,很使用现场的方便施工。

(5)导线出线端子装接

lOmm2及以下的单股导线,可直接装接到电气设备的接线瑞子上。

其方法可在导线端部弯一圈。

弯圆圈时,线头的弯曲方向与螺栓(或螺母)拧入方法一致。

铜端子装接,也可采用锡焊法或压接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向导线的连接相同。

五、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挖电缆沟→电缆线路测量→材料计划提制→电缆布放→铺沙、盖砖→电缆试验→隐蔽→电缆头制安→电缆回路试验→中间交工验收

1.电缆敷设的一般技术要求

(1)电缆敷设时,不应破坏电缆沟的防水层。

(2)在三相五线制体系个位用的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至二根单芯电缆或导线、电缆金属护套等做中性线的方式。

在三相系统中,不得将三芯中的一芯接地运行。

(3)并联运行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应相等。

(4)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附近可留有备用长度。

(5)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按设计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电力电缆水平则不应大于1.0M,垂直不应大于2.0M;控制电缆水平不应大于0.8M,垂直不应大于1.0M。

(6)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10;控制电缆不应小于10。

(7)电力电缆接头盒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并联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盒的位置宜互相错开;

电缆明敷时的接头盒,须用托板托置,并用耐电弧隔板与其他电缆隔开,托板及隔板应伸出接头两端的长度各不小于0.6米。

(8)电缆固定符合下列要求

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垂直敷设的电缆或超过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一个支架上;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

电缆夹具的型号统一。

使用分相电缆在分相后的固定,其夹具不应有铁件构成的闭合磁路。

(8)电缆穿越要求,电缆进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封闭,管口密封。

(9)电缆牵引要求,当敷设大截面和较长的电缆或使用卷扬机等机械方法施放电缆时,应防止造成电缆内部结构的相对移动。

(10)电缆敷设前,技术员应绘制《电缆敷设平面布置图》、《电缆敷设路径图册》,并对线路进行实测,由于电缆生产厂家生产电缆时,每卷电缆长度允许误差为±2%,电缆实际长度L(米)为:

L=(L1+L2)+(L1+L2)×(1.5%+2%)

L1-----实测线路长(米)

L2-----预留长度(米):

电缆引入取1.5米;室内配电箱取(高+宽)

1.5%---电缆伸缩余量

2.0%---每卷电缆长度允许误差

(11)电缆进场后,应对每卷电缆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电缆相—相间绝缘电阻、相—零间绝缘电阻相一地间绝缘电阻不应于10兆欧。

(12)电缆敷设完毕后做好《电缆敷设记录》。

2.电缆连接与封端

(1)电缆导体连接的技术要求

要求连接点的电阻小而且稳定。

连接点的电阻与相同长度、相同截面的导体的电阻之比值,对于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应不大于1。

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主要是指抗拉强度)连接点的抗拉强度一般低于电缆导体本身的抗拉强度。

对于固定敷设的电力电缆其连接点的抗拉强度,要求不低于导体本身抗拉强度的60%。

(2)铜芯电缆的机械冷压连接:

使用相应的连接管和压接模具,借助于专用工具——压接钳的压力,将连接管紧压在线芯上,并使连接管与线芯接触面之间产生金属表面渗透,从而形成可靠的导电通路。

铜接管和铜鼻子的截面积可取为电缆导体截面的l-1.5倍;对于小截面电缆,考虑到机械强度和安装的要求,接管和鼻子的截面应适当放大一点。

电缆终端头及中间接头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并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

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瑞子,配合紧密。

电缆进入各配电柜、箱应使用ST热缩型橡胶分支手套。

电缆送电前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并做好记录。

六、电缆桥架安装

1.施工工序:

测绘,弹线,打眼,埋螺栓,支架安装,电缆桥安装,((配线),盖板安装

2.电缆桥架到货后,仔细检查电缆桥及托臂的型号、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其型钢厚度是否与设计相符,电缆桥及盖板表面处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有无变形、损坏,一经发现,须立即调换。

3.测量放线:

依据施工图电缆桥的安装标高、平面尺寸及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弯通、三通的实际尺寸,计算出敷设尺寸,在《电气施工图》中标明支架安装位置,绘制单线图及支架加工表,按该图弹线,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4.支架制作安:

按施工图及支架加工表进行加工。

竖井安装时,楼层面设固定支架,支架采用[10镀锌槽钢作支柱,U形槽钢、T形螺栓、异形角铁及双夹板固定,间距为2.0米;水平安装时,支架采用吊架安装,间距为3.0米。

支架安装时,应焊接牢固、可靠,支架水平误差应控制±2mm以内。

5.电缆桥制作、安装

(1)依据《施工图》及《单线图》,现场加工厂预制、加工电缆桥,预制时应对各段桥架、弯通、三通统一编号,加工完后分类堆放。

(2)安装条件具备后,按施工图位置及编号依次将桥架、弯通、三通运往安装现场,安装时应按《单线图》依序进行,桥架与桥架、桥架与支架之间均采用平头螺栓连接,桥架调高、变径、扭转时必需采用专用连接片和专用弯头,不得使用加工件进行连接。

(3)接地连接:

电缆桥安装时,为使整个桥网可靠接地,在桥架始端采用BVR16mm2铜芯软线及16mm2铜接线端子与整个接地网连接;桥架与桥架接头处采用2×BVR6mm2铜芯软线及6mm2铜接线端子连接。

6.配线;电缆桥配线应按《配电系统图》进行,依据线路敷设走向,分回路分层铺设,线路不许交叉和接头,布放整齐,扎线间距为1.0-1.5米。

7.盖板安装:

配线完毕安装盖板。

七、接地装置的安装:

1.所有电气设备都需单独地埋设接地分支线,不可将电气设备串联接地。

当支持件块设完毕,水泥砂浆完全凝同以后,即可敷设在墙上的接地线。

2.扁钢应事先调直,不应有明显的起伏弯曲。

3.接地线与电缆、管道交叉处以及其他有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机械损伤的地方,接地线应用钢管或角钢加以保护。

4.接地导体的焊接:

接地导体互相间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连接,连接方法采用焊接。

接地线互相间的连接及接地线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采用锡焊。

5.搭焊的长度:

扁钢或角钢加不小于其宽度的两倍;圆钢应不小于直径的6倍,而且应有三边以上的焊接。

6.扁钢与配电柜的底座槽钢焊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上出钢带弯成的弧形与槽钢焊接:

钢带距槽钢顶部应有100mm的距离。

7.因为本工程接地的利用基础钢筋等自然导体作为接地,连接处应保证有可靠的接触,全不能中断。

8.金属结构的连接处应以截面不小于10mm2的钢带焊连接起来。

金属结构物之间的接头及其焊口,焊接完毕后应涂樟丹。

9.接地装置的检查和涂色:

当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应对接地干线和各支线的外露部分,以及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完毕。

10.1依据施工图所示位置安装接地电阻测试盒。

11.本工程的接地体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必须保证无虚焊。

12.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到时应增设∠30×2.5(米)接地极。

13.接地系统安装完毕后及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八、电气调试

1.电气设备安装结束后,电气设备调试项目和标准应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电气交接试验标准执行。

2.电气设备和线路经调试合格后,动力设备才能进行单体试车,单体试车结束后可会同建设单位进行联动试车,并做好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