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赏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833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代诗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代诗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代诗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代诗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文赏析.docx

《古代诗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文赏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文赏析.docx

古代诗文赏析

《古代诗文赏析》教学大纲

绪论

(一)本学科的性质和意义

1、人文学科

2、人文科学的教育作用——“无用之用为之大用”

人文科学:

“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总合。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指研究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科学。

”《新华词典》

人文科学是人类的右脑--非线性的、非因果式的、非逻辑的用“心灵”观察世界。

人类的情感和人类的精神。

超功利的,主要通过求善、求美为“做人”提供支撑。

素质教育就是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学科:

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宗教、历史(思想史)等。

知识分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交叉、互补)

3、文学的功能

1)是人类生存的诗意(精神)追求:

缺憾得到弥补,快乐和甜美得到永存,切腹之痛化作了平衡和安慰。

2)文学又是人类生命情感的载体:

既是现实的又是审美的;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两重性)。

神奇的魅力能超越功利、净化心灵。

3)“为人”与“为人”——不是求职生存而是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

(二)教学内容、目的、方法和考核:

1、教学内容的确立:

以通俗、短小、经典的诗、词、曲为教学重点(138),其他体裁的名著以概述的方式为辅。

2、教学目的和方式:

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学知识;粗放、实用。

3、论文考核或开卷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简况:

(一)先秦文学

(1)《诗经》(公元前11——6世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计305篇。

以四言为主;结构为重章迭句;“风(里巷歌谣160篇)、雅(音乐之声111篇)、颂(祭祀时的歌舞34篇)”(内容);“赋(直陈其事)、比(比喻)、兴(引子)”(艺术形式)。

(2)先秦散文:

《尚书》(100篇,今存28篇)第一部散文集,王者之言的汇编。

《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前722—前481鲁国史料)

《左传》(前722--前468)春秋时期各国的社会现实。

(左丘明)?

“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温家宝总理引自《左传》

《国语》最早的国别史。

以记言为主(诤语、对话)。

“周、晋、鲁、楚、越、齐、郑、吴”8国21卷。

汇编之作。

《战国策》(前453--前209)策士的说辞。

史料受质疑,文学性强。

喻理于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等)。

刘向整理,曾巩补足。

(3)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各派学者的著作。

“高山为渊,深谷为陵”的大变革时代。

百家争鸣论辩性、逻辑性、哲理性、善用寓言故事等。

《论语》、《孟子》、《荀子》(儒家);《庄子》、《老子-道德经》(道家);《韩非子》(法家);《墨子》(墨家)

《论语》:

语录体。

济世救民的“圣经”。

质朴、简明、哲理、智慧。

《庄子》:

用荒诞不经的寓言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其寓言故事-可与同时代的古希腊《伊索寓言》媲美。

变幻神奇,联想奇特、丰富。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

(4)《楚辞》(公元前339——前278年)长短不一、形式自由,多用感叹词“兮”的民歌。

流行于江淮一带。

主要有:

屈原、宋玉、唐勒等。

屈原:

(约前340--前278)名平,楚国人。

失败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

《离骚》373句,2490字,我国古代最长的诗歌(屈原的自传性的政治抒情诗)。

“离,犹遭也。

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班固)

全诗有八个部分组成:

a、叙述他的家世和自幼的抱负;b、写他挽救楚国危亡的政治理想以及受到排斥的痛苦;c、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决心;d、女嬃对他的规劝;e、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f、去、留祖国的矛盾;g、对祖国依恋不舍的情感;h、表示以死殉国的决心。

对理想的追求,对阴谋的抨击,对“玉碎”的选择--对祖国的忠贞热爱,对理想的执着不懈。

“庄狂屈狷”(鲁迅语)。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温家宝总理所引

天上人间的联想、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浪漫主义色彩。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鲁迅。

“中国的史诗”。

“文学之父”。

“词章百世不祧之祖”。

《九歌》、《九章》、《天问》(170余问--“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秦汉文学

(1)“秦代不文,唯有逐客”——李斯《谏逐客书》

(2)汉赋:

——句法整齐,讲究音韵和对仗,诗文混合的文学样式。

篇幅长者谓之大赋,短者谓之小赋。

贾谊(班固)、张衡、司马相如、杨雄---汉赋四大家。

形成的原因:

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对外交往的扩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追求微言大义;统治者的提倡。

内容:

功德伟业、宫苑的富丽堂皇、田猎的浩荡气势、盛宴、山川、祭祀等;

特点:

铺排张扬、汪洋恣肆、想象丰富、词藻华丽、气魄宏伟。

代表作:

《吊屈原赋》(贾谊);《两都赋》(班固);《二京赋》(张衡);《蜀都赋》(杨雄);《子虚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前179--前118)才华横溢的辞赋大家。

《司马文苑集》

流传不广的原因:

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文字生僻、用典过多。

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王国维)

对后世的影响:

《洛神赋》(曹植)、《三都赋》(左思)、《寒梧栖凤赋》(王勃)、《阿房宫赋》(杜牧)、《秋声赋》(欧阳修)、《前后赤壁赋》(苏轼)。

(3)《史记》(“史学之父”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上计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记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

第一部断代史(229年的西汉历史)经两代4人之手完成。

《李陵传》、《苏武传》等

(4)乐府民歌:

乐府是一政府机构,管理音乐、舞蹈等。

出自文人之手和低层民间。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爱情的誓言

《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

政治中枢,文坛领袖。

曹操:

(155—220)政治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短歌行》(豪气盖世、昂扬奋进、大气磅礴);

曹丕:

《燕歌行》、《典论-论文》—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

曹植:

(192—232)号称“建安之杰”。

《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白马篇》、《洛神赋》。

前期昂扬豪迈、建功立业的志向;后期苦闷绝望,情感壮烈。

《曹子建集》

“建安七子”:

孔融、王粲、刘桢、陈麟、阮瑀、应玚、徐幹。

悲凉慷慨、刚健遒劲—“建安风骨”。

(2)陶渊明和谢灵运、鲍照。

陶渊明:

(365—427)“乐天安命”的真隐士,存诗120余首,平淡旷达、安贫乐道《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序》。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谢灵运:

(385—433)出身名门生活奢华,广游山川,即以山水写实为主,自然洒脱,浑然天成。

《登池上楼》、《石门岩上宿》。

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愤懑不平《拟行路难》为其代表作。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蹀躞垂双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3)辞赋、散文、骈文:

《三都赋》(左思)、《出师表》(诸葛亮)、《陈情表》(李密)、《三国志》(陈寿)、《兰亭序集》(王羲之)、《水经注》(郦道元)、《颜氏家训》(颜之推),《文心雕龙》(刘勰)、《诗品》(钟嵘)--最早的文学批评和修辞学骈文论著。

(4)小说:

《搜神记》(干宝)、《世说新语》(刘义庆)。

(四)隋唐五代文学

(1)贞观文坛

唐太宗(599--649)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

现存诗歌百余首(五言);

魏征(580--643)《述怀》、《谏太宗十思疏》。

虞世南、王绩、沈佺期、宋之问等,诗文皆佳。

(2)唐诗——中国诗歌的巅峰。

篇什繁富(5.5万首)、名家辈出,(有姓名可考者达2200余人)中华民族最璀璨的瑰宝。

1、形成的原因:

a.鼎盛的大唐,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

b.思想解放,文禁宽松,正视现实;

c.读书应举,诗赋取士,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与世族相对的寒门成为活跃的力量;

d.帝王爱好;

e.对外贸易发达,与文学有血缘关系的音乐、舞蹈等艺术繁荣。

2、分期:

a.初唐(618—712,84年)四杰、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

王勃:

(650—676)山西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采莲曲》、《滕王阁序》--《王子安集》;

杨炯:

(650—693?

)陕西人。

《从军行》--《盈川集》;

卢照邻:

(约635—约689)河北人。

《长安古意》、《释疾文》--《幽忧子集》;

骆宾王:

(约640—?

)浙江人。

《帝京篇》、《在狱咏蝉》、《讨武瞾檄》--《骆临海全集》。

陈子昂(659—700?

)思想复杂的树立唐音丰碑的奠基人。

存诗120余篇。

《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陈伯玉集》。

“四杰”共称的原因:

1)同时代之人,少年成才,身世坎坷,英年早逝,成就卓著。

2)在改变齐梁浮艳、纤丽诗风和积极进取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在创制七言律诗、发展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有较大贡献。

刘希夷:

(651--679?

)《代悲白头翁》(“诗谶”);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b.盛唐(713-765,52年):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

c.中唐(766-824,58年):

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

d.晚唐(825-907,82年):

杜牧、李商隐。

(3)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

韩愈:

(768--824)河南人。

三岁而孤,刻苦自励,25岁登进士第。

其倡导的古文运动,反对文风浮华的骈文占据文坛;以“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为口号,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传统:

要言之有物、不平则鸣,反对无句不骈、矫揉造作。

《师说》、《马说》、《原道》、《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续》。

柳宗元(773—819):

擅山水游记和传记文。

《封建论》、《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河东先生集》。

“韩柳与李杜”—前者阳刚之美(大气磅礴、一泻千里)后者阴柔之致(清柔明澈、山溪之流)。

(4)传奇小说:

《霍小玉传》(蒋防)、《李娃传》(白行简)、《莺莺传》(元稹)。

(五)宋代文学

宋代的文学样式极其丰富,其成就最高为词。

(1)宋词——可以唱的诗(曲子词)。

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姹紫嫣红、流派纷呈(2万余首,1430多作者)。

1、形成的原因:

民间小调---登大雅之堂

a.社会安定有享乐的条件;

b.受道学影响“宋诗言理不言情”,诗有浓厚的政治教化功能,谈情说爱成为词的专利---“诗文述志,词娱情”;

c.通俗自然,形式自由,取材广泛;

d.浅白直露、妇孺皆懂、曲调委婉,节奏动听,倾诉力强,显示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2、分期

a.晚唐词人:

温庭筠:

(812--866)山西人。

精通音律,熟悉词调。

现存词60余首。

风格浓艳、柔弱,词义含蓄,多写闺事。

为“花间派”领袖。

韦庄、皇甫松、李璟、李煜、冯延巳等。

李煜:

(937--978)工书、善画、通音律。

宋灭南唐后,监禁二年多,被宋太祖毒死。

其词真、新、奇、美。

b.宋初:

晏殊、晏几道(二晏为父子)、范仲淹、柳永;

c.北宋中后期:

苏轼、秦观、黄庭坚、周邦彦;

d.南宋前后期:

陆游、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文天祥。

豪放派词人:

王安石、苏轼、辛弃疾、张孝祥、陆游;

婉约派词人:

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kui)、吴文英。

(2)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

诗、词、文俱佳第二次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欧阳文忠集》。

“三苏”:

苏轼《赤壁赋》、《韩非论》、《石钟山记》;

苏洵《六国论》、《衡论》;

苏辙《古史》。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江西人。

《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王临川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

”温总理引

曾巩:

《墨池记》、《寄欧阳舍人书》。

“唐宋八大家”并称的原因:

a.文学观点相近:

反对骈文的形式主义和浮华、柔弱之风,倡导先秦、两汉自然流畅、言之有物、不平则鸣的散文之风。

b.散文成就高:

简洁明快、批判现实、善于叙事、风采各异。

c.对后世影响深:

文学思想和创作成就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

d.历史沿用:

明初朱右选八家之名,后明中叶唐顺之也仅取八家。

《南京上高宗书》(岳飞),《美芹十论》、《九议》(辛弃疾),《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容斋随笔》(洪迈)。

(3)诗歌:

梅尧臣(1002--1060)安徽人。

存诗2800余首。

人称宋诗的“开山祖师”。

追求平淡的风格。

《田家》、《陶者》--《宛陵集》;

苏舜钦(1008--1049)四川人。

豪放雄肆的风格。

《吾闻》、《夏意》--《苏学士文集》。

元好问(1190--1257)山西人。

金代重要的诗人、杰出的诗论家。

诗、词、文均为上乘之作。

(存诗1400余首)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杨万里、范大成、陆游、文天祥。

(六)元代文学—中国文学的转折

(1)杂剧:

融歌唱、舞蹈、道白、杂技为一体的戏曲艺术。

作者200余人,剧目700余种。

1、繁荣的原因:

a.蒙古族建立的王朝,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

b.伦理道德的强制力较弱;

c.民族矛盾引发汉族知识分子的分化(人分四等);

d.不重视农业重商业和手工业—城市发达,为戏曲歌舞提供条件。

2、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约1279--1307)北京人,创作63个剧本,现存18个。

获“人民艺术家”和“世界文化名人”称号。

《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窦娥冤》:

揭示封建社会黑暗和残酷,塑造了一个刚直、善良、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

“天啊,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地啊,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马致远:

(约1250—1324)河北人。

有杂剧13种,现存7种,代表作为《汉宫秋》,另有散曲120余首。

白朴:

(1226—1306?

)山西人。

官宦世家。

杂剧16种,今存2个即《墙头马上》和《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郑光祖:

生卒不详。

山西人。

有杂剧18种,现存8种。

《倩女离魂》为其代表作。

王实甫:

(1295—1307?

)河北人。

有杂剧14种,现存5种。

《西厢记》、《吕蒙正破窑记》为其代表作。

纪君祥:

北京人,生卒不详。

写有6个剧本,仅留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赵氏孤儿》和残本《松阴梦》。

《赵氏孤儿》: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主要取材于《史记.赵世家》。

艺术成就:

高度的戏剧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我国戏曲相对罕见的悲剧美;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屠岸贾)。

(2)散曲:

(3800余首,220余人)与词相近的韵文,曲谱失传,留下歌词。

只有一首者称小令;两首以上者称套数。

代表作者:

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卢挚、贯云石、张养浩等。

杂剧是带道白的歌剧,许多散曲也是杂剧中的歌词。

(3)诗文

王冕(1287--1359)浙江人。

诗人、画家。

《冀州道中》、《南风热》--《竹斋集》。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诗四大家。

(七)明代文学

小说创作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

(1)小说:

长篇小说——“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1400?

)山西太原人。

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仁政王道是其追求;人格取向“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传统道德;崇尚智勇的人才。

气势恢宏的战争描绘。

关于“尊刘贬曹”的争议。

见明代人杨慎的“导读诗”。

《水浒传》:

罗贯中(简本)、施耐庵(繁本)生平不详。

英雄传奇体小说。

108个超凡绝伦,神态各异的造反英雄形象。

(宋末元初《宋江三十六人传》)

《西游记》:

吴承恩(1500--1582?

)江苏淮安人。

在神幻奇异的故事中,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

(玄装取经)

1、兴盛的原因:

a.文人的市民化与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

b.文学创作商品化--为谋生为牟利;(“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种田。

闲来画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

c.题材之广泛,笔法之多,详尽、细腻的故事性越强;

d.王守仁的“心学”兴起:

自我意识觉醒,对人欲的肯定,对情感的重视;

e.通俗文学地位的提高。

2、《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见世于1596年。

“诸‘世情小说’中《金瓶梅》最有名”;就艺术而言,形容、刻画“无以上之”;并非淫书“实亦时尚”;“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

(鲁迅)

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比较:

个人--集体;普通人--帝王将相、神魔;平面--立体;语言更通俗。

艺术成就:

a.个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第一人;

b.“开创了人情小说的先河”,即通过一个家庭描绘社会,写平民的平凡生活,前所未有—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的虚幻色彩、宿命论,削弱了其现实意义。

c.结构严谨,白描手法,语言生动活泼;

d.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人物形象立体化;

e.自然主义的描写。

与《红楼梦》之比较:

总体布局相似;结局相似;细节亦有相似之处;“深得金瓶壹奥”—脂砚斋。

流传相异的原因:

遭禁-倡导,厌恶-可爱。

后期中、短篇小说兴盛:

冯梦龙改编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计120篇,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影响较大);

凌濛初的个人创作“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计78篇)。

(2)戏曲:

汤显祖:

(1550--1616)号海若,江西临川人。

《临川四梦》(《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牡丹亭》)。

《牡丹亭》奇幻与现实紧密结合,较为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与莎士比亚(1564—1616)之比较:

《临川四梦》与“四大悲剧”。

(3)诗文

宋濂(1310--1381)江苏人。

“开国文臣之首”,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以散文著称。

《秦士录》、《王冕传》--《宋学士文集》。

刘基(1311--1375)浙江人。

擅长杂文、辞赋。

《卖柑者言》、《郁离子》--《诚意伯文集》。

李贽(1527--1602)福建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八)清代文学

(1)小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490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禇人获的《隋唐演义》、钱彩的《说岳全传》、李如珍的《镜花缘》;曹雪芹的《红楼梦》。

蒲松龄(1640—1715)山东淄博人。

辞赋、诗文皆能,高雅、世俗通达。

本书近500篇,题材、风格各异,思想与艺术境界不同。

用鬼怪故事的框架,装进现实生活和自我的映像。

吴敬梓(1701--1754)安徽人,科举世家。

书中的杜少卿就是他本人的写照。

一部高雅的艺术精品。

(几代知识分子放在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描写。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

以讽刺见长。

关于《红楼梦》:

1、《红楼梦》之最:

边写边流传;版本之多;传播之广;研究者之众;派系之繁;争议之大。

2、艺术价值:

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对女性的空前尊重;真正爱情的颂歌;鲜明的人物个性;意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3、《红楼梦》之谜:

“历经十载,增删五次”;家世复杂;版本太多。

4、程伟元、高鹗续本的功与过。

5、作者对宝黛的态度。

6、主题;

7、宿命色彩。

(2)诗文:

作者400余人,诗歌3000余首。

顾炎武(《恭谒孝陵》)、黄宗羲(《山居杂咏》、王夫之(《落花诗》):

气节高尚,为后世敬仰的三大诗人、学者。

王士祯(1634--1711)山东桓台人。

诗人、诗论家。

《秋柳四章》。

袁枚(1716--1797)浙江杭州人。

《随园诗话》—自然清灵: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爱红叶,何物是斜阳?

”--《苔》

古文三大家:

侯方域(《朋党论》)、魏禧(《大铁椎传》)、汪琬(《周忠介公遗事》)为后来“桐城派”的嚆(Hao)矢。

“桐城派”散文:

方苞(1668--1749)安徽桐城人。

《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笔简语洁,凛然正气;

姚鼐(1731--1815)《登泰山记》、《李斯论》--文法考究,韵味斐然。

成就最高;

刘大櫆(1698—1779)《游晋祠记》。

平易畅达、文辞雅洁、声调抑扬、杂以说理、辅以考证。

《浮生六记》(沈复)抒情散文的笔法写的自序传;直率真实、情感真挚、笔致细婉、情思绵远。

(3)戏剧:

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

(1648--1718)山东曲阜人。

这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问世后引起轰动而被贬黜罢官。

洪升和他的《长生殿》(1645—1704)浙江杭州人。

本剧写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前部写实后面写虚。

有“南洪北孔”之誉。

(九)近代文学(鸦片战争1840——新文化运动1919)

(1)诗文:

“近代文学的开山之祖”龚自珍:

(1792--1841)浙江杭州人。

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诗文充满自尊自信、傲岸不羁,文笔恣肆、大气磅礴的批判精神。

《已亥杂诗》、《病梅馆记》。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梁启超的新体散文,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人的政论文。

(2)侠义公案小说:

《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文康)、《荡寇志》(余万春)。

(3)“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孽海花》(曾朴)、《老残游记》(刘鹗)。

古典文学的基本特征

(1)内容上,关注现实“文以载道”。

“文”是方法、手段,“道”才是目的。

孔子提倡“诗教”(“诗言志”),韩愈倡导“文以载道”。

文章成为“教化”的手段。

利弊:

作者均有使命感,忧国忧民,积极的人生追求;忽视了文学艺术特征,使其成为政治的附庸和工具。

(2)艺术上,写意手法和“中和之美”:

“不重写实重写意”;“知其妙,不知其所以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国的水墨画。

“中庸之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婉而多讽”。

《红楼梦》导读

(一)红学热: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2、关注者之多、传播者之广、研究者之众——空前。

3、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为近代的三大显学。

(二)《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1、封建社会的缩影;(专制、枉法、奢靡、豪夺)

2、对女性的空前尊重;

3、真正爱情的颂歌;

4、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意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

6、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三)《红楼梦》之谜:

1、“经历十载,增删五次”;

2、家世复杂;“将家世过于明示世人不满。

3、“漏洞”、谜团之多。

第十三回目录“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四)后四十回的功与过。

(五)《红楼梦》的主题:

1、政治历史小说;

2、美的爱情被毁灭;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3、“兴衰为经,情爱为纬”描绘了一幅18世纪的全景图。

(六)作者对宝钗、黛玉的态度:

钗黛合一

宝钗、黛玉的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七)小说的宿命色彩削弱了现实批判精神。

(八)贾府之家族:

辈分次第为:

シ、ィ、文、王、サ

惜春

宁国府:

贾演、贾代化、贾敬:

贾珍、贾蓉(秦可卿)

贾政:

贾珠、贾元春、贾宝玉(王夫人生)

荣国府:

贾源、贾代善:

贾环、贾探春(赵姨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