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388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

专业:

地质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1

1.1实习区地理位置与概况 1

1.2实习目的与任务 2

1.3实习时间安排 2

1.4实习内容 2

1.5野外实习路线 3

第二章地层 3

2.1太古界 3

2.2元古界 3

2.3古生界 5

2.4中生界 6

2.5新生界 6

第三章岩石 7

3.1岩浆岩 7

3.2沉积岩 8

3.3变质岩 10

第四章构造 11

4.1褶皱 11

4.2断裂 12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14

第六章其他方面 15

6.1矿产 15

6.2地貌 16

第七章后记 17

参考 17

II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正文

登封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前言

1.1实习区地理位置与概况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见图1,中岳嵩山南麓,市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万亩,辖7镇7乡2个工业区1个办事处,有15个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市总人口60万。

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

图1登封交通位置图

登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我市已探明的矿产品种达37种,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等优点。

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5.8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1991年被确定为全国15个重点开发区之一,被能源部定为全国100个商品煤基地之一。

铝钒土储量2.4亿吨,是河南省两个铝钒土基地之一。

石灰石储量30亿吨。

现代装饰材料花岗石储量30亿吨,品种齐全,质量上乘。

硅矿储量8亿吨。

被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誉为神奇的“嵩山药石”——麦饭石储量2亿吨。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矿产品开采、加工、销售的综合性生产经营格局。

中岳嵩山是我国五岳之一,耸立于河南省中部登封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112°44'~113°01',北纬34°27'~34°33',整个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千米,东望郑州,西临洛阳,南横颖水,北依黄河,峰岳连绵,气势磅礴。

嵩山地区,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在400m标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

区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命名为嵩阳运动)、18.5亿年(中岳运动)和5.7亿年(少林运动)三次前寒武纪全球性地壳运动形成的沉积间断和地层角度不整合界面遗迹,中岳运动塑造了嵩山构造地质体的雏形,为风化剥蚀作用提供了原始条件;燕山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局为现今嵩山面貌提供原形。

喜马拉雅运动使嵩山在不断隆升中经受剥蚀,断层碎裂带成为隘口;破碎的节理、裂隙形成形状大小、深浅不同的峡谷;产状直立的石英岩被剥蚀为簇林地貌或壁立千仞的悬崖。

形成隆、陷、褶、断等地壳表面构造类型与环、线、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是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缩影,是研究前寒武系沉积建造受运动影响挤压变质、褶皱造山、剥蚀夷平等过程乃至地壳演化规律的天然实验场,是对游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宝库。

几十年来许多中外地质学家慕名而来,相继而至,不辞辛苦,足遍本区,对区内地层和构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950年,张伯声对嵩山进行地质调查,确立了“嵩阳运动”;1954年,张尔道在嵩山地区地质调查确立了“中岳运动”,1958~1959年王曰伦等对嵩山地区进行路线地质研究,提出了“少林运动”的存在;1958年以来马杏垣等对五佛山的层序划分和嵩山构造变形史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区内“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和模式”,以上这些研究奠定了嵩山地区的地质研究基础。

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武汉)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以及省内各系统的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由于地质专业是河南理工大学的王牌专业,所以几乎每年都来考察,对本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和发表了数以百计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大大提高了嵩山地区地质研究程度。

1.2实习目的与任务

本次地质认识实习是在学习完《基础地质学》课程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一次地质基础的教学性认识实习,也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专业教学的第一个野外实践性教学活动。

通过认识实习,使自己能够将课堂理论教学的书本知识与野外实践联系起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初步掌握认识和鉴定常见矿物和岩石的基本方法,学会判识地质构造的工作方法,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面、断层面产状,学会标准的地质工作野外记录方法,学会编写《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1.3实习时间安排

地质认识实习安排在固定的实习基地--登封。

实习时间为3周,分为三个阶段:

1.室内准备阶段:

由资环学院领导作实习动员报告,讲述实习意义及有关事项;指导教师讲述实习要求,讲述实习区地质概况;学生准备实习仪器、资料及实习用品。

2.野外实习阶段:

由指导教师按实习路线带领各班学生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描述;

3.室内整理和编写报告阶段:

认真整理野外记录,按照提纲编写实习报告。

1.4实习内容

实习过程中的地质内容有:

1.认识和鉴定实习区的三大类岩石及矿物。

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初步掌握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特征及鉴定标志和方法。

2.认识实习区常见的地质构造,学会判识褶曲、断层、节理的方法。

3.认识实习区各地质时代的地层,了解和掌握从太古代到新生代地层的名称、岩性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特征。

4.了解实习区各种矿产的特征、成因和用途,为应用地质理论寻找矿产资源奠定基础。

5.了解实习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为后续专业教学及实践打好基础。

6.了解实习区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掌握对地形、地貌成因的分析方法。

7.学会正确使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的方法。

1.5野外实习路线

本次野外实习共8天,7月2日上午路线为:

市区—井湾—蛤蟆咀(登巩公路剖面),观察元古代地层,下午路线为:

中岳庙后沟—小顶山—黄盖亭,察小顶山背斜、逆掩断层等;7月3日路线为:

县城—永泰寺—未名采石场—未名村旁乡村小路,观察寒武系地层;7月4日上午路线为:

稻田沟—海宴煤矿—沙锅窑,观察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下午路线为:

王堂水库附近,观察三叠系地层及生物遗迹化石;7月5日,由于大雨,没有出行;7月6日路线为:

玉皇庙—沙锅河,观察玉皇庙大断层,岩浆岩产状的“岩株”特征;7月7日路线为:

北庄—龙山—逍遥谷,观察太古代、元古代地层及岩浆岩岩墙;7月8日路线为:

城西岗—石称—采石场,观察花岗岩及伟晶岩。

第二章地层

本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嵩箕小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

现由老到新分述:

2.1太古界

主要分布于登封市君召以北地区,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为本区最古老的层,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层。

1.石牌河组:

主要为灰绿、灰黄色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加斜长角闪片(麻)岩,厚度达于265m。

本区在区域上构成背斜或穹隆,核部大多已变为混合岩,或被片麻状花岗岩或变闪长岩体占据。

本组原岩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加少量沉积岩。

2.郭家窑组:

主要为灰绿斜长角闪片麻岩夹角闪片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和磁铁矿石英薄层或透镜体,上部加少量云英片岩,后875m。

本组岩石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

原岩为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

3.老羊沟组:

下部为白云石英片麻岩和云母片岩。

上部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变质砾岩及含砾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厚312m。

本组岩层以片岩为主,无片麻岩,未见混合岩化现象,各种片岩构成韵律层,含大量云母等粘土质变质矿物。

原岩以沉积岩为主,局部夹酸性火山岩。

综上所述,登封组下部为混合杂岩,包括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和片麻岩,通常构成穹隆状构造的核部;中部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杂有基性岩体,局部有中性岩体;上部为浅变质的沉积岩,具复理石沉积特征。

2.2元古界

1.下元古代嵩山群:

分布于御寨山、嵩山、五指岭一带,自下而上分为罗汉洞组、五指岭组、庙坡山组和花峪组,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1)罗汉洞组:

与下伏太古界登封群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可分三段:

一段为灰白色巨厚层含砾粗粒石英岩及长石石英岩,底部为变质砾岩,后155m。

二段为白色厚—巨厚层中细粒石英岩,不对称波痕发育,厚319m。

三段为灰色厚层粗粒石英岩夹薄层绢云石英片岩,波痕及交错层理普遍发育,后203m。

本组具粗细相间的韵律性特征,石英岩普遍含磁铁矿,岩层中普遍发育波痕和交错层理,并可见到泥裂、槽模及沟模等层面构造。

据分析,应属河流相—滨(浅)海相碎屑沉积。

2)五指岭组:

分一、二、三段。

一段为灰白、浅黄色绢云石英岩与石英岩互层,上部有白云质大理岩薄层或透镜体。

厚123m。

含微古植物化石球形藻。

二段为青灰、灰白千枚岩、千枚状石英绢云片岩夹石英岩,顶部有白云质大理岩头透镜体,厚190m。

含圆柱叠层石。

三段为紫杂色绢云石英片岩夹铁质石英岩。

底部为一层厚层中粗粒石英岩,含绢云母、绿泥石,交错层理发育。

上部具一层厚8~10m的假象磁铁矿层。

本层厚312m。

综上所述,五指岭组为一套主要有石英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绢云片岩及不稳定白云质大理岩组成的韵律性较好的类复理石沉积,岩层中波痕及交错层理发育,局部发育单斜向斜层理。

该组属滨海—浅海相沉积。

3)庙坡山组:

后395m。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岩夹致密石英岩,底部岩层发育不对称波痕及泥裂。

中部为灰白色夹紫红色条带状石英岩。

下部为中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夹紫红色赤铁石英岩及千枚状绢英片岩。

本组主要属浅海相沉积。

4)花峪组:

厚129m。

底部为紫杂色铁质千枚岩和角粒状千枚岩,靠上有一层含磷千枚岩。

下部为黄色厚层层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

偶夹千枚岩。

白云岩中含锥叠层石。

中部为灰紫、灰白色千枚岩,靠底有一层含磷千枚岩。

上部为灰白色中层状石英岩。

本组岩层多见弧形斜层理、交错层理和波痕等层面构造,结合岩石组合及沉积韵律分析,应属滨海—前海相沉积。

2.中元古界汝阳群:

自下而上由兵马沟组、云梦山组、白草坪组组成。

1)兵马沟组:

仅见于嵩山西部,分布范围有限,厚560m。

不整合覆于登封群之上。

2)云梦山组、白草坪组:

在本区分层标志不明显,且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出露厚度为262m。

除与下伏马沟组呈平行不整合外,在大部分地区直接不整合于嵩山群或登封群之上。

其岩性为灰紫、紫红色底砾岩、不等粒石英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层间砾岩及少量页岩。

泥痕、泥裂及各种斜层理普遍发育,并可见泥痕与泥裂重叠现象,属滨海相陆源碎屑沉积。

7月2日在蛤蟆嘴看到云梦山组与庙坡组角度不整合,见图2。

图2蛤蟆嘴云梦山组与庙坡组角度不整合素描图

3.上元古界洛峪群:

与下伏汝阳群为整合接触。

自下而上包括崔庄组、三教堂组、洛峪口组。

1)崔庄组:

为灰绿、紫红等杂色页岩夹泥质灰岩和薄层砂岩。

厚90~130m。

2)三教堂组:

主要为肉红、灰黄色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