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288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docx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

1.1研究对象和背景

1.1.1研究对象

洛阳自古为帝王之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

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累计长达1500多年。

司马光《过洛阳故城》中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辉煌的历史使

洛阳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10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

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

都城遗址(如图1.1)。

五大都城遗址之一的隋唐洛阳城遗址

是隋、唐两代东都都城遗址(公元605年~

公元907年),整体格局主要由城郭遗址、

苑囿遗址、漕运遗址和墓葬遗址四部分组

成。

城郭遗址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平面

大致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城郭遗址按照空间

分布格局可分为洛河以南里坊区(以下简称

洛南里坊区)、洛河以北里坊区及洛河以北

宫城皇城区。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洛南里

坊区遗址(如图1.2),是隋唐洛阳城里坊遗

址的主要分布区。

洛南里坊区遗址面积约22

平方公里,占城郭遗址规模的三分之二。

1.1.2研究背景

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由来已久。

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随之也带来

了诸多文化遗址被破坏的惨痛教训,文化遗产保护成为越来越尖锐的社会问题,

隋唐洛阳城遗址也同样无法回避这个矛盾。

洛阳是我国1949年以后重点建设的

工业城市,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在洛阳安排了十几个大型工业

项目,城市中遗址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

盾特别突出。

图1.2洛南里坊区位置示意图

图1.1洛阳五大古都遗址示意图

第一章绪论

2

隋唐洛阳城遗址范围地跨洛河北的

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与洛河南的洛

龙区即洛阳新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西工区被作为洛阳市中心区来规划,上

面摆满了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造

成了隋唐东都城遗址被破坏的沉痛教

训。

例如,建于1956年的洛阳玻璃厂就

选址在西工工业保留区的东半部,正好

压在隋唐都城的精华宫城、皇城遗址上1

(如图1.3)。

洛南里坊区遗址位于洛河南岸,五十年代洛河北岸一直是洛阳城市发展的重

点,因此洛南里坊区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八十年代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使洛南

里坊遗址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群众生产生活对遗址

的破坏时有发生,遗址环境质量也开始下降。

九十年代,“以洛河为轴线,南北

两岸发展”的城市发展规划,使洛南里坊区遗址完全被城区包围,虽然被整体划

入保护范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但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使其与城市

的发展协调同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

因此在城市化

进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洛南里坊区遗址进行保护研究已迫在眉睫。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隋唐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开始,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

护工作一直是静态的,基本停留在限制和阻止的被动保护行为上。

如今城市的发

展使洛南里坊区遗址完全处在城市建成区中,虽然被整体保护起来,但以什么样

的方式、通过什么样的措施对它进行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遗址进行合理利用,不仅充分展示遗址的固有价值,

而且能够使遗址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的目的,因此合理利

用成为解决遗址保护与发展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对遗址保护利用的研

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遗址特性存在差别,不能完全照搬。

本文研究目的就

是根据洛南里坊区遗址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种模式来承载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

护,以协调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达到有效保护、

合理利用的目的,从而实现洛阳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

1.2.2研究意义

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对洛南里坊区遗址进

行合理科学的保护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文物保护与洛南新区建设的协调需

求;其二,洛南里坊区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隋唐时期里坊区遗

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社会和科学研究价值,其成功地保护利用在促进当

地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三,作为隋唐洛阳城遗址的重要

组成部分,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的成功,将为隋唐洛阳城遗址总体保护奠定良好

基础。

此外,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现在中国所有的历史遗址遗迹同样面临和亟待解

决的问题,不过本文是从洛南里坊区遗址这个具体实例来进行剖析和研究的,并

且是针对具体对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共同性,也有一定

1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洛阳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经验与教训研究》

图1.3隋唐城宫城遗址上的洛阳玻璃厂

第一章绪论

3

的特殊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其他的遗址保护可以加以借鉴与

参考,而且对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建设工作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3研究内容和现状

1.3.1研究内容

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洛南里坊区遗址的

保护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论述了洛南里坊区的历史变迁和历史文化,根据文献

资料,重点对名人宅园和寺庙进行分析总结,为遗址保护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按城垣遗址、城门遗址、街道遗址和里坊遗址四类对历年考古资料进行整

合,并概述其研究成果和遗址类型,为遗址保护提供翔实的研究资料;再次,从

已探明遗址本体、潜在的遗址本体和遗址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洛南里坊区遗址面临

的问题,并对遗址现状进行评价,为遗址保护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然后,根据

国内外遗址保护模式的研究成果,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洛

南里坊区遗址价值,为遗址保护提供参考性保护模式;最后,阐述保护模式近期

和远期实施的理论框架,针对遗址单体提出保护与展示方式,从生态和文化两方

面探讨遗址环境的建设,并明确当前洛南里坊区遗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由于作者掌握的资料和个人的能力有限,论文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例如洛

南里坊区遗址面积大,遗址数量众多,本文对各处遗址保护现状总结归纳的还不

够全面,不够详细。

此外,遗址区保护规划涉及诸多学科领域,作者只是在发掘

研究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其保护利用模式,并阐述设想和建议,但有关具体

的遗址规划和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还有待完善。

1.3.2研究现状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外至今还未有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相关方面的研究。

在国内,对洛南里坊区遗址的研究多集中在考古、里坊形制、历史文化等方面,

如自1954年至今的历年考古发掘报告、辛德勇的《隋唐两京业考》、王铎的《洛

阳古代城市与园林》等。

这些学术研究虽很少涉及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但却

为今后遗址保护提供大量的至关重要的文献资料。

另外,洛阳市政府、市规划局

及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在编制第二期、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及历史文化名城保

护规划的同时,先后多次确定洛南里坊区遗址的控制范围,为今后遗址保护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洛南里坊区遗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据笔者掌握的资料,

有徐金星《把洛阳建设成中国古文化城构想》(洛阳师专学报1996/6),文中提

出依据洛南里坊区地下遗址情况,原样恢复名人宅园及贸易市场,将其建成观光、

研究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叶苹、李楠《洛阳古城遗址保护行开发规划设计构思》

(陕西建筑2006/14),作者提出以唐宋名人宅园的发掘保护为出发点,由点到

面、由面到区块,对遗址分期保护开发以形成唐宋故城遗址保护区。

目前,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规划由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

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制定,现已有《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洛南里坊区》

(2006.12)送审稿。

至笔者调研结束时,此稿尚未通过正式审批。

多学科研究是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突出特点,洛南里坊区遗址由于遗址面积

大,遗址内容丰富,遗址价值高,使得遗址保护工作异常艰巨,更是需要众多不

同学科领域中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协调沟通以共

同完成。

第一章绪论

4

1.4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查阅:

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和对象,总结历代文献资料信息,对

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遗址的形成演变和历史文化进行解读,比较历史信息,为

还原遗址原貌、了解文化内涵提供文献的支持。

并大量阅读有关遗址保护与利用

相关的各类书籍、期刊、研究报告以及博硕士论文等,为探索遗址保护模式创造

必要的条件。

考古研究:

分析比较历年来洛南里坊区遗址考古发掘的各类信息,总结归纳

遗址本体的现状,为遗址保护提供真实的资料基础。

实地调研:

通过实地踏勘,了解洛南里坊区遗址历史遗存的现状,分析存在

的主要问题。

理论研究:

在国内外遗址保护模式理论基础上,应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研究洛南里坊区遗址价值。

对策方法研究:

在相关遗址保护的理论研究与现实调研分析对比的基础上,

提出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模式,为探索洛南里坊区遗址在现在及未来发展进程

中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资料收集方式:

现场调研、拍照、走访、图片资料、文献、网络等。

主要资

料为国内文献、地方志书、文物及规划部门的图文资料等。

5.3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模式选择

5.3.1洛南里坊区遗址定性分析

价值评估是遗址保护理论的核心,涉及遗址保护规划总体定位问题。

“以价

值为基础”构建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1,指出大遗址的保护,并不是保护表象的

物质外壳,而是保护其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全面评估和认识大遗址的价值,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保护模式,从而全面长远地规划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大遗址

的价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本文将从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以

及社会价值四个方面来界定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价值。

1.历史价值

1988年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隋唐时期的

东都,隋唐洛阳城与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并列为隋唐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封闭式城市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

洛南里坊区遗址作为隋唐洛阳城遗址的组成部分,保存至今,其所蕴

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使该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隋唐洛阳城的里坊制规划模式,既影响到国内新建和改建的地方城市,如唐

代南方的益州城和北方的幽州城、云州城,都是摹拟洛阳坊内十字街和正方形的

里坊制度布置的;也为相邻一些国家的都城所仿效,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渤海国的

龙泉上京、显德中京府和龙原东京,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兴建的藤原京、难波京、

平城京、长冈京、平安京等都城,其规划设计也都参考唐长安和洛阳,采用了里

坊制。

洛南里坊区是隋唐洛阳城里坊的主要分布区,目前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和

隋唐扬州城的里坊区已经被现代城区覆盖,开展大规划考古工作的可能性非常有

限。

隋唐洛阳城的洛南里坊区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隋唐时期里坊区遗址,

遗址区大部分为农田用地,地下遗迹保存较好。

2.科学研究价值

隋唐洛阳城遗址属于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精髓部分。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与隋唐洛阳城都是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规划的,但后者

的设计施工晚于前者二十余年,在城市规划、尤其是里坊制度方面较前者更为科

学、规范。

洛南里坊区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洛南里坊区的发掘与研究,将是

中国隋唐历史和古代都城里坊制度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将是了解隋唐时期城市居

民管理、生活、生产的重要渠道。

另外,洛南里坊区遗址已发掘出的建筑遗存多

数较为典型,部分保存较完整,将为研究隋唐时期建筑形制的发展演变提供丰富

的实物资料。

3.艺术价值

隋唐洛阳城在规划格局上属于中国古代历史上采用里坊制的最后2个都城

之一,里坊制度更为成熟、完美,成为7-10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城市传统居住方

式的典型代表。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严整规矩的棋盘式格局,举凡民居、

市场、寺庙、作坊,莫不以里坊为单元,整齐规整地安置在城垣以内,里坊制度

在此时期实是登峰造极。

洛南里坊区出土的文物主要包括建筑构件,生活器皿和文房用品,反映了唐

代都城居民在住居、饮食、文化活动以及器物制造工艺与风格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1转引自王东《大遗址的可持续性保护研究》

第五章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模式选择

44

洛南里坊区的私家园林遗址,是隋唐时期造园艺术的集中体现,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

唐宋时期的洛阳,有“天下名园重洛阳”的美誉,洛阳城内的私家园林则

因水系丰富而多以水景取胜,园林的建筑风格则兼容了魏晋以来我国南、北园林

的风格。

洛南里坊区,特别是隋唐洛阳城东南隅的履道坊一带,是当时园林最众、

风景最胜的地域。

位于履道坊的白居易故居遗址包含了唐代私家文人园遗址遗

迹,呈现出“前宅后院”布局类型,更因白居易留下的诗词文献为此园景作了生

动的描绘,体现出文人园的意境。

故该遗址在中国古代园林史的研究领域,特别

是唐代私家宅园或文人园方面当属重要物证。

4.社会价值

隋唐洛阳城在我国文明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唐洛阳城遗址作为

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洛南里坊区是隋唐洛阳城遗址规模最大的保存片区,是研究隋唐时期城市社

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在全面勘查洛南里坊区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对部分里坊进行

系统、完整、科学的发掘,全面恢复隋唐时期里坊的建筑外观并作文化展示,使

人们对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市井阶层的世俗生活有生动而深入的了解。

5.3.2洛南里坊区遗址定量分析

任何一个大遗址的价值都是多方面的,因此不同社会背景的群体和个人的专

注领域与价值倾向也不同,进而在对大遗址价值的认知上,必然存在自身的局限

性与狭隘性。

为了避免片面评价大遗址,有效接纳大众的意见,仅仅对遗址进行

价值定性分析是不够的,必须把定量分析方法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客观的

视角全面科学的诠释大遗址的整体价值。

洛南里坊区遗址

定量评价总分值为81分,属于第二等级,可采用遗址公园或森林公园或遗址公

园与森林公园相结合的模式。

但考虑到:

其一,洛南里坊区遗址定量评价分值属第二等级较高者,也应偏重于遗址的

保护,且遗址区的考古发掘仍在继续并将持续很长时间,所以首选遗址公园模式;

其二,从本文第三章洛南里坊区遗址的考古发掘可知,遗址埋深较浅,且存

在大面积的未发掘遗址,若采用森林公园模式,植树造林将会对地下遗址造成严

重破坏,故放弃此模式;

其三,从本文第四章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现状可知,遗址面积大,在一定

时期内遗址区用地绝大部分仍为农业用地,居民数量较多,主要以农业为主,可

考虑采用农业观光园模式。

因此,根据定量评价分值等级和洛南里坊区遗址的具

体情况,笔者认为在近期内可采用遗址公园和农业观光园两者有机结合的保护模

式。

从表5.3中可以看出,对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五个评价项目中,得分最高的是

艺术价值,其次是社会价值,然后是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从而反映出洛南

里坊区遗址在遗址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稀有的遗址形式、丰富的文物遗存

对大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传统文化的载体、民族精神的象征则是社会一笔巨大

的财富。

因此在选择遗址公园和农业观光园为整体保护模式的同时,遗址的局部

保护利用方式应更注重遗址艺术价值的展示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以上内容主要是针对洛南里坊区遗址整体保护模式的选择所做的研究和分

析,对于遗址保护模式的构建及遗址局部的展示,将在下一章中进行论述。

5.4本章小结

本章总结了目前国内实践和理论方面的遗址保护模式与展示方式,并加以分

析比较,为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

价值评估是遗址保护理论的核心,

对遗址保护规划总体定位具有指导性意义。

为避免由于遗址价值倾向不同,片面

地评价遗址,本文则选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洛南里坊区遗

址,为其保护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6.2洛南里坊区遗址展示方式

洛南里坊区按照功能分类,属于城市遗址,所包括的单体遗址类型丰富,有

城垣遗址、城门遗址、道路遗址和里坊遗址,其中里坊遗址包括建筑遗址和园林

遗址等。

针对单体遗址的类型和现状,所采用的保护展示方式也是不同的,总体

应满足以下有求:

其一,展示工程必须满足文物保护要求。

所有用于遗址展示的方案设计必须

在不破坏遗址本体和遗址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做到文物的完整保护和文物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其二,展示内容要满足真实性的原则。

所有用于遗址展示的方案设计在提高

遗址可观赏性的同时,不应损害其真实性,应符合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征,

向人们传递全面准确的遗址价值信息。

其三,展示规划应考虑遗址区内居民利益。

近期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在遗

址保护范围内生产生活,遗址展示的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利益,促进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基于以上三点要求,结合第四章遗址现状分析,采用原址地表植被或砂石标

识、景观示意、地表模拟、厅棚保护等方法,配合以建设博物馆、集中保护与展

示遗址出土文物等措施,对洛南里坊区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

1.里坊路网:

回填保护(碎石标识)

洛南里坊区街道横平竖直规整有序,所构成的井田方格路网是隋唐城市规划

的显著特点。

为清晰地展示里坊路网格局,把历史信息直接明了地专递给人们,

针对遗址面积大,埋置浅、格局清晰的特点,可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采用原址回

填后地表碎石标识方法。

2.定鼎门遗址:

博物馆展示(立面复原)

定鼎门遗址是洛南里坊区的重点遗址和标志,对已发掘的定鼎门遗址采用博

物馆展示保护。

博物馆建立在遗址之上,外观设计根据定鼎门立面复原,已发掘

的定鼎门遗址则保护于复原立面支撑的维护结构内;博物馆内部运用高科技为遗

址保护创造小环境,以遗址本体和发掘文物为展品,利用展示空间形象与意境,

表现遗址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

此法既减少了自然因素对遗址的破坏,又传达

遗址深刻内涵,增强可观赏性,达到保护研究和展示的要求。

3.长夏门、永通门和建春门遗址:

地表模拟

根据考古发掘成果严格按照考古发掘成果,在原址地表原大原样夯土复制现

存遗址予以展示,即有效的保护了下层遗址,又真实的再现了下层遗址的现状,

正确反映遗址的历史信息。

第六章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模式构建

50

4.厚载门遗址:

景观示意

根据考古发掘厚载门遗址已完全被破坏无存,可参考历史文献记载,以植被

造型为主,示意出遗址相关空间关系和景观并辅以解说标识手段。

5.城垣遗址:

回填保护(植物标识)

对已发掘城垣遗址原址回填,种植灌木以显示遗址格局与形制。

特别注意遗

址上部必须覆土,以避免植物根系破坏遗址。

6.定鼎门街遗址区

宁仁坊、明教坊:

地表模拟

宁仁坊和明教坊位于定鼎门两侧,宁人坊发掘点位于宁人坊的东南角,明教

坊的发掘点位于明教坊西北角,与定鼎门遗址邻近,形成一片遗址密集区,可作

为定鼎门街遗址区的重点展示遗址。

对两坊中的已发掘遗址采用原址回填地表模

拟的展示方式。

7.名人宅园遗址区

履道坊:

地表模拟

对白居易故居原址回填地表模拟,展示其宅院格局,以传递真实的历史信息。

参考历史文献在遗址附近复原白居易故居,对遗址区进行园林绿化,并修建白居

易纪念馆。

崇让坊:

地表模拟

崇让坊发掘点位于崇让坊南部,发掘遗址有坊墙、坊内南北向大街,园林遗

迹等。

可对遗址采用原址回填地表模拟的方式,以展示唐代的建筑和生活设施。

8.市场遗址区

南市:

地表模拟

南市北部破坏无存,发掘遗址主要位于南部。

对南部已发掘遗址采用原址回

填地表模拟的方法,展示十字街、坊门、铺面、作坊等遗址。

在南市北部进行景

观设计以展示隋唐时期繁荣的商业文化。

恭安坊:

厅棚保护

恭安坊是迄今为止在隋唐东西两京范围内发掘出的最为完整的一座民居,可

观赏性强。

发掘点位于现洛阳师范学院教学中区内,对遗址可采用厅棚保护,在

遗址之上修建钢架结构,采用玻璃或塑料棚覆盖遗址,可为遗址创造室内人工展

示环境。

温柔坊:

地表模拟

温柔坊发掘点位于温柔坊中部,为了解隋唐至宋里坊结构提供了相当重要的

实物资料。

对发掘遗址进行原址回填地表模拟的方式来展示唐代民居院落格局。

6.3洛南里坊区遗址环境建设

6.3.1洛南里坊区遗址生态环境建设

洛南里坊区位于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块,建设其生态环境不仅提高遗址的生态

承载力,防治遗址区内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土壤沙化等问题,同时也阻断了现

代化建设对遗址的冲击。

而且遗址也将成为城市的天然氧气库,提高当地的生态

环境质量。

因此对洛南里坊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所产生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是非

常可观的。

1.遗址区内的绿化建设

遗址区内的绿化要与遗址的保护相结合,必须在满足有效保护遗址的前提下

进行绿化展示。

此外遗址区内的绿化方式有很多,不同类型遗址的绿化方式也不

同,对于洛南里坊区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第六章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模式构建

51

第一,洛南里坊区采用遗址公园与农业观光园结合的保护模式,除了遗址公

园和居民聚居点之外,其余土地仍为农业用地。

选择具有一定观赏性和较高经济

价值的农作物作为遗址保护区内的生态农业品种,将成为遗址区绿化建设的重

点。

第二,运用植物显示遗址格局。

如本章第二节所述,部分遗址的保护展示方

式是原址回填地表模拟,采用夯土复制展示,可在其上种植根系短小的草本植物

以增加观赏性。

对于城垣遗址原址回填表面覆土,种植灌木不仅提高了遗址的审

美程度,而且也减缓了遗址的风化、侵蚀等自然破坏。

第三,采用古典园林的艺术手法,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创造了一个幽雅舒适

的绿色环境。

如名人宅园遗址区,选择合适地段复原部分名人园林作绿化或公园,

即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展现隋唐时期文人城市写意山水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第四,洛南里坊区的植被之中应选择传统名木花卉,突出地方性和历史性。

如文献记载,隋时定鼎门街两侧种植樱桃、石榴、榆树、柳树等,根据生态保护

的物种地方性、多样性的要求,恢复自然植被使其最大程度的接近历史的原真性。

第五,对遗址区内的各类建筑,尤其为居民聚集点的应引入生态建筑设计,

注重节约能源。

2.遗址区外围生态环境建设

不同类型、不同区位的遗址外部绿化方式也不尽相同。

洛南里坊区遗址处于

城市中心区,为了减少现代化建设对大遗址的冲击,可在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种植

高大乔木和自然植被,用绿色植物来削弱周围环境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根据本文第四章,洛南里坊区遗址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达4.62平方公里,

西侧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宽120-165米;南侧建设控制地带南北宽360-495米;东

侧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宽160-246米。

遗址区外围生态环境的建设可沿建设控制地

带的内沿种植宽20米的乔木带,通过林带的隔离来避免建成区向保护区内的蔓

延,同时减缓现代化高楼大厦对遗址区的视觉冲击。

对于建设控制地带环境的绿化采用育林育草,恢复其自然植被的方式。

随着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环境逐渐趋向良性循环,防风固沙能力逐步增强,以减

少水土流失,确保遗址的安全。

遗址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提高了,其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多种防护功能也将随之增强。

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建设,洛南里坊区将形成一个30多平方公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