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946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x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

(一)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

(一)

二.教学步骤:

(一)考点综述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三种题型:

1.出现在第Ⅰ卷,每道题考查三四种不同的标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2.在第Ⅱ卷中与病句或语言的简明、得体等结合起来判定并修改;

3.在文言文中考查句读。

测试范围主要集中在顿号、分号、冒号、问号、破折号、括号、引号等的使用上,分值在2—5分之间,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要正确判定、使用标点符号,首先要熟悉标点符号的有关规定,其次要能理解句(段)意思,分清句(段)类型与结构。

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

①问号的使用。

②引号、括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

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

(二)知识归纳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点号

1. 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

例:

“下课了。

”张三说。

(2)问号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都用问号。

例:

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②选择问句。

例:

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③主语和谓语倒置。

例:

怎么啦,你?

注:

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应用句号。

例:

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3)感叹号

①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

祥林嫂,你放着罢!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②有的感叹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感叹号放在句末。

例:

多美啊,这祖国的大好河山!

2. 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1)逗号

①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句子主语较长(如复杂短语作主语),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可用逗号,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一定要用逗号。

例: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你啊,真不争气。

③句子宾语较长时,可用逗号。

例:

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一个穿着校服的学生。

④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

出来吧,你们!

(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

(状语后置)

你买的那套书,我也有。

(宾语前置)

到底那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已经没法弄清楚了。

(宾语前置)

⑤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了!

⑥用于并列的短语之间(并列成分较长,结构较复杂或者内部用了顿号,并列短语之间就用逗号)。

A.做主语.

例:

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

各项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来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注:

若并列的是词语一般用顿号,但并列的是词语后有语气词则一定要用逗号。

例: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箱子、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呀,箱子呀,水獭呀,野猫呀……种类实在不少。

  

B.做谓语。

例:

她沿着林间小路走着,想着,感动着。

我走了,你要不断识字,进步,生产。

注:

如果并列谓语共同带一个宾语,用顿号。

例:

她一遍又一遍地擦拭、抚摸那些古董,非常小心。

C.做补语。

如果表示强调用逗号,一般用顿号。

例:

屋子收拾得干净、整齐。

这个故事讲得生动,真实,感人。

(表强调)

D.并列成分做定语、宾语,一般不用逗号,用顿号。

但并列成分内部又有并列时,在第一层用逗号。

例:

他们在产品的商标上,包装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都印了洋文。

⑦用于称呼语、应答语之后(如果加重语气则用叹号)。

例: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

对,我已经穿好了。

好,我马上去。

⑧用于插入语之后。

例:

这个消息,我看,不可靠。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的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立场。

⑨用于复指成分之间(相连的复指成分之间无需停顿不用逗号,如:

省会石家庄、首都北京)。

例:

贫困、饥饿和疾病,这就是你们劳动的报酬。

“但求耕耘,不问收获”,这不正是老先生奉献教育事业的最好写照吗?

当年用血汗保卫过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的青青翠竹呢?

⑩用于反复的词语间、拟声词间。

例:

渐渐地,渐渐地,她学会了上网。

嘀嗒,嘀嗒,下雨了。

(2)分号

①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②分句里用了逗号,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③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有时也用于非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主要是指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

例: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3)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间。

①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和”之类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在用“以及”连接较长的并列短语时,“以及”前边可以有一个停顿,书面上用逗号表示。

例:

面粉里掺入了沙土、木楂、树皮,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

②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③用汉字数字一、二、三等表示次序时,后面用顿号。

例:

学术论文的特点是:

一、论题有价值;二、材料要真实可靠。

④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停顿较小,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⑤叠词间一般不用顿号。

例: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注:

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概数,若加顿号则表确数。

例如:

老干部逐步退居到二、三线。

小姑娘十三四岁。

(4)冒号

①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例:

张三说: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张三说。

“你要不断进步,”张三说,“识字,生产。

注:

使用“xx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②总领。

例:

纺线有几种姿势:

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注:

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例:

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例:

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使用。

例:

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

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

(冒号应改为逗号)

③总结(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④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中。

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

必须重申党的纪律:

(一)个人服从集体;

(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标号

(1)引号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

“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

肉香,油多。

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号前用冒号。

例: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例: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

”便逃到屋瓦上了。

④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

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召开。

⑤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例:

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⑥提到节日、事件,如果是一月、十一月、十二月,除“月”“日”之间用间隔号外,还要加引号。

如果是其他月份不用间隔号,是否用引号,视事件或节日的知名度而定。

例:

“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

  五四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劳动节“九一八”事件

(2)破折号

①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例: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即是“中外之界”。

(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去掉破折号。

②插入语要用双破折号。

例: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的安息处——签署了《解放宣言》。

③破折号前是问号或叹号的,可保留。

例:

热爱书吧!

——这是知识的源泉。

(3)括号:

括号里只是注释应当紧挨着正文。

①句内括号

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的一部分词语。

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且括号要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停顿处的标点在括号之后。

例: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句末括号

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

注释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也可不用,括号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4)省略号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②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

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③省略号前后的标点。

如果省略号前边是完整的句子,省略号放在句末标点后;如果省略号前边不是完整的句子,则直接用省略号,不加其他标点。

省略号后一般不必再用标点符号。

(5)书名号

①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②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例: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③并列词语或书名如有引号或书名号,两者间不用顿号。

④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⑤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⑥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例:

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

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2.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

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3.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

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4.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个字格。

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志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5.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三)方法指导

1.判定标点符号要结合语境、语意。

例:

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解析:

如果两者用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2.分清句子内部、分句之间以及语段之间的层次结构。

3.反复诵读,揣摩语句所要表达的感情,注意前后关照。

4.严格按照要求正确书写标点符号。

(四)复习策略

由于考查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所以不能机械记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而应该在阅读文章和写作训练当中来培养自己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必须注意遵循以下几点:

1.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但是这只是机械记忆。

2.注意易混标点的用法。

这是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3.注意标点的活用。

有些标点符号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用法会更有利于语意的表达。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30分钟)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

是您老人家吧?

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2.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

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

宋代范成大《梅谱》云:

“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他的体型?

他的亲切?

还是他的什么?

B.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C.“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

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都需要充分论证。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

“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

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

《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家是什么?

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

“《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

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

“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

真好!

”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

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

)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

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

“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

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播出——盈利——再创作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

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D.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

“我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站在电梯旁边的时候,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呢,还是要下楼。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

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

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愣着干嘛?

”妈妈大声地训斥我:

“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试题答案

1.B。

A“烦恼”“苦闷”之间应用顿号;C“先凿哪面墙呀”后应用问号;D去掉逗号和“等等”。

2.D。

D项中“《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

根据《标点符号用法》,用书名号标示书号、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引号主要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但D句中的“不朽的红岩”是电视栏目的主题,属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用引号,不能用书名号。

这题与2020年高考广西卷第五题“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错误相似。

3.D。

A项考问号的用法,“是……还是……”是一个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只在句末用问号,该句应标点为“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B应删去双引号;C项的句号应调到引号外面来。

4.C。

A项中“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应该修改为“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这是因为这几个词组是谓语性质的,而它与“景区门票”合在一起作了“都需要充分论证”的主语,实际上总的句子在这里是陈述性质的。

B项应该将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之内,因为这是完全引用。

D项应该有两个地方要修改,一是《当代文坛大家文库》,这里的书名号应该修改为引号,我们说书名号一般用在具体的书名和文章篇名上;二是“这些书”前面的这个逗号应该修改为句号,因为前面的冒号只能管到这里为止。

5.A。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6.B。

A项顿号的误用,规模小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为非疑问句,句末应为句号;D项是句内括号的误用,当句内括号的注释语的有标点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与叹号除外)应省去。

7.A。

B项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因为该句只是陈述记者推想休息权问题的事实,并不是要发出疑问;C项“我呀”后面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

因“我呀”后应是一个停顿,和声面的“还得活一阵子呢”才构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我呀”后用一个表示收束的感叹号不妥,另外,“我呀”后用感叹语气,也不恰当;D项应将“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因为“一方面……一方面”连接的是两个并列的分句,故选A。

8.C。

删掉省略号。

9.D。

当“××说”插入到所说的话中间时,“××说”后面应用逗号,否则前面的话就没有着落,因此A项中“张老师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选择问句中只能在问话末尾用一个问号,选择项中间用逗号连接,因此“沉沦”后应用逗号,C项两处引用都是间接引用,因此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

10.D。

当“××说”插入到所说的话中间时,“××说”后面应用逗号,否则前面的话就没有着落,因此D项中“妈妈大声地训斥我”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