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2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向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素养要素
难度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
Ⅰ
2018课标全国Ⅲ,32,10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易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Ⅰ
2018课标全国Ⅱ,31,11分
难
★★★
2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Ⅱ
2015海南单科,25,2分
科学思维、生命观念
中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Ⅱ
2015海南单科,28,9分
易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Ⅱ
2018课标全国Ⅲ,6,6分
易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2017海南单科,28,8分
中
★★☆
3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Ⅰ
2017北京理综,3,6分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中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Ⅱ
2015江苏单科,14,2分
易
★★☆
分析解读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三大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种稳定性),是生物与环境的核心内容,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生态系统的结构”在考纲中的要求为Ⅰ,主要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食物网结构的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相关计算、碳循环途径是命题的热点,常结合生态系统的案例进行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重点考查稳定性的原理和分析。
预计2020年高考中本专题的考查还会加强,这种命题趋势还将继续。
复习时应通过构建和分析模型加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且结合实例深入分析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过程,以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集训】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成分
1.(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35,1分)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答案 C
2.(2018吉林长春一模,34,1分)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B
3.(2018山东寿光期末,26,1.5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
B.土壤微生物都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菟丝子等寄生植物不属于生产者
答案 B
考向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4.(2019届江西上饶中学开学检测,17,2分)如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海域三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生物处于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
B.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
C.鱼鹰等的捕食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三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A
5.(2018江西抚州临川一中月考,19,2分)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
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 C
6.(2018山东菏泽期末,22,1.5分)如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物种C和物种B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
B.物种B和物种C之间无竞争关系
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
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C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考点集训】
考向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2019届山东青岛期初调研,29,1.5分)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B.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C.①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答案 D
2.(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第三次月考,38,2分)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答案 B
3.(2018河南豫北名校期中,30,2分)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
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kJ的能量,丙最少含有的能量是( )
A.550kJB.500kJC.400kJD.100kJ
答案 A
考向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2019届江西新余四中第一次月考,21,2分)如图代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均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由此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型正确的是( )
答案 A
5.(2019届四川南充一诊,5,6分)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
C.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D.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
答案 C
考向3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2019届安徽安庆五校开学考,23,2分)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果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答案 B
7.(2019届江西上饶中学开学检测,9,2分)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答案 A
考向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2019届江西上饶中学开学检测,24,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C.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B
9.(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初检测,39,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
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
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答案 C
考点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集训】
考向1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1.(2018浙江选考科目联考,1,2分)下列环境问题与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酸雨 B.雾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答案 C
2.(2019届江西五市八校一模,23,2分)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
A.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B.围湖造田、扩大生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C.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答案 C
考向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36,1分)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
A.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答案 B
4.(2019届广东六校一模,39,1分)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答案 B
5.(2019届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49,1分)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B
炼技法
方法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与构建
【方法集训】
1.(2019届安徽合肥高三调研,18,2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1和2中所有种群构成了群落
B.2中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
C.②可代表光合作用,③可代表呼吸作用
D.物质循环是指元素在1和4之间的往复循环
答案 B
2.(2018湖南长沙一模,5,6分)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
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
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
答案 A
3.(2018湖南长郡中学第四次月考,21,1分)由绿色植物、兔、鼠、鹰等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关于该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初级消费者是鼠和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鹰和蛇只是捕食关系
C.若食物网中蛇的数量下降,有可能是鼠的数量下降和鹰的数量上升所致
D.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鹰的积累量最大
答案 B
方法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模型
【方法集训】
1.(2018山西实验中学质量监测,27,1分)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 A
2.(2018山东菏泽期末,23,1.5分)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答案 B
3.(2017江西鹰潭一中期中,17,1.5分)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直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答案 B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8课标全国Ⅲ,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 B
2.(2016课标全国Ⅰ,5,6分,0.98)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3.(2016课标全国Ⅲ,5,6分,0.80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4.(2018课标全国Ⅲ,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
通常植物根系对N
的吸收是通过 运输完成的。
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
5.(2018课标全国Ⅱ,31,11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6.(2016课标全国Ⅲ,31,8分,0.475)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分)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7.(2015课标全国Ⅱ,31,8分,0.584)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1)2.2头·km-2 2头·km-2(每空2分,共4分)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大于(1分)
8.(2014课标全国Ⅱ,31,9分,0.587)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 (9分)
(1)
(3分)
(2)捕食(1分) 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教师用书专用(9—14)
9.(2010全国Ⅱ,3,6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 C
10.(2010全国Ⅰ,5,6分)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 C
11.(2013课标Ⅱ,31,10分,0.738)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
答案 (10分)
(1)生产者(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出生率 死亡率(每空2分,共4分)
(3)随机取样(2分)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每空1分,共2分)
12.(2013全国,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
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答案
(1)浮游植物B(2分) 食物(1分) 氧气(或溶解氧)(1分)
(2)浮游植物B(1分)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每空2分,共6分)
13.(2011课标,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