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173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docx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

范建中

  [内容提要] 经过10年的社会转型,俄罗斯市场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

但是,俄罗斯仍未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

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的市场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体现为由国家来实现它所制定的纲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

因此,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制度还很不完善。

俄罗斯经济制度的基本主体是社会经济集团,而不是彼此竞争的私营企业家。

俄罗斯经济制度仍然具有非市场的性质,是一种后苏联的垄断制度。

后苏联的垄断制度和“有名份的企业家”的活动导致了竞争的不平等,以最抑郁的形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在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过程中,俄罗斯在基本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经济结构的改革,以及经营和投资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仍面临众多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 俄罗斯;经济转轨;私有化;市场改革

  [作者简介] 范建中,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210004。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已有10年时间。

目前,俄罗斯的市场改革到底进展如何?

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是否像有人说的那样“已经完成”?

俄罗斯的现存社会经济制度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俄罗斯的经济改革还存在哪些现实矛盾和问题?

所有这些,都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概要说明和初步分析。

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进程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当权派接受西方设计的“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实行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为基本方向的经济转轨。

1992年1月,关于价格自由化的总统令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生效。

不久,俄罗斯又开始以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市场改革。

1992年6月,《俄罗斯联邦1992年国家企业和地方企业私有化国家纲领》正式发布,俄罗斯大规模展开了以证券私有化为主的大私有化。

1994年7月,俄罗斯的私有化进入现金私有化阶段。

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其他各项市场经济制度建设。

到90年代中期,俄罗斯的经济制度已出现不同于非市场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的重要迹象:

第一,市场已经开始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即是说,俄罗斯的经营主体已有可能按照价格和利润来作出自己的决断。

第二,国家对经济的领导和集中管理逐步转向宏观经济调控,即通过货币信贷、税收和外汇牌价等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对经济主体发生影响。

然而,当时国内市场主体的活动往往既不遵守经济规则,也不受法律的制约。

某些部门仍然维持在超级垄断状态,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竞争。

另外一些部门则在进口商品的冲击下遭到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权、资本和利润之间的联系受到破坏,从而造成了企业财产损失和资本外流。

多数经济主体之间的非货币结算,又使俄罗斯出现了西方所说的“虚拟经济”。

同时,财产的数额和经济成效主要不是由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而是取决于它同权力的亲近关系。

因此,国家维护所有权的基本职能仍然仅限于官员们的利益范围之内,国家管理中骇人听闻的营私舞弊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90年代后期,鉴于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俄罗斯政府决定修改私有化计划。

1997年7月,俄罗斯颁布了《国有资产私有化和市政资产私有化基本法》,俄罗斯的私有化开始按照新的私有化法规定的原则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继续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另一方面以商业投标等方式公开出售已改造成股份公司的国有企业的股票。

虽然新的私有化法规定要加强国家对私有化过程的监督和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但实际上当时的私有化已日益成为没有群众参加的各大财团之间的利益争夺。

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来看,由于90年代后期各级立法机关集中制定了具体规定市场准则的各种法律条件,俄罗斯企业家的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空间,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资金以及货品主顾和服务对象的竞争关系已开始形成。

通过10年的经济转轨,俄罗斯市场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经济的全面国家化已基本消除;第二,私有制占优势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已经出现;第三,新的预算体制和税收制度已经建立;第四,货币金融体制基本形成;第五,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第六,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取得进展;第七,对外贸易基本实现自由化。

  但是,俄罗斯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否已经完成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俄罗斯国内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有人认为:

“俄罗斯的经济秩序实际上同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什么区别,其市场的组织设置已相当完备。

”俄罗斯的市场制度虽然还有不少缺陷,但遍及各个领域的市场规则体系的存在充分说明,俄罗斯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现在可以列为新生的市场国家。

[1]然而也有人认为,“10年期间,俄罗斯在管理秩序方面只是建立了形式上的、没有效用的市场机制;同时,在冒牌的市场机制基础上进行的市场改革又具有非透明的性质。

”[2]还有人认为,俄罗斯的10年改革已经建立了一些市场的要素,但俄罗斯既未形成市场上的“游戏规则”,也未形成市场立法的完整体系。

虽然1999年后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复苏的态势,但其经济增长仍是恢复性的,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仍然很多。

因此,他们仍然坚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领导人康德苏3年前提出的看法:

俄罗斯离开了统制经济的“黑色地带”,还没有踏上市场经济的“白色地带”。

它还处在“灰色地带”,而且可能会在这个地带停留很久。

事实确实如此。

俄罗斯经济转轨时期发生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

生产过程中既没有正常的国家宏观调控,又缺乏能够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

在俄罗斯,虽然某些经济自由化的革新部分地得到了实施,但有关建立经济责任机制和保护竞争机制的革新措施并没有被采纳,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也迟迟没有建立。

因此,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并没有大的改善,权力对私人经营活动的肆意干预依然存在,成功的企业主阶层并没有形成。

目前,许多俄罗斯居民、政治家和学者对市场改革的结果仍表示不满。

目前这些情况表明,俄罗斯迄今为止还未建立起能给多数居民带来福利保证的、稳定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其经济转轨任务并没有完成。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本文对俄罗斯现有社会经济制度特点作如下分析。

二、俄罗斯社会经济制度的自身特点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市场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体现为由国家来实现它所制定的纲领,许多经济革新是在对走向市场经济抱有不同态度的各派政治力量的激烈斗争中实现的自生现象;市场改革很大程度上也并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而是特权阶层和集团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的。

因此俄罗斯国内很多人把俄罗斯的资本主义称为“官僚资本主义”、“寡头资本主义”、“黑帮资本主义”或“集团资本主义”。

  由于社会转型的特殊环境,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俄罗斯在向资本主义转轨的道路上已走过了一段路程,但资本主义制度在俄并没有最后定型。

经过多年的社会转型,俄罗斯初步建立起了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但资本主义在俄尚未定型。

现行社会经济制度实质上仅仅是西方资本主义、沙皇专制传统、欧亚文化特点和苏联式社会主义残迹相交织的混合物,其本身还很不完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2.俄罗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主体是社会经济集团,而不是彼此竞争的私营企业家。

转轨之前,俄罗斯社会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与政府上层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特殊阶层,其中有的人本身就是由官僚转化而来,手中掌握着重要的经济权力和无所不及的关系网。

转轨开始后,他们不仅利用旧体制为他们创造的便利掠夺国有财富,而且还在私有化过程中通过低价收购或强迫收缴甚至以企业产品换取私有化证券的办法将股票集中到自己手里。

因此,俄罗斯的私有化并没有造就中产阶级,而是催生了一个掌握大部分社会财富的官僚资本阶级。

为了使官僚资本迅速扩张,国家通过私有化政策用国有银行资产培育了强大的金融集团。

金融资本与企业集团联手,又形成众多的金融工业集团。

这些集团同国家权力都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它们又为享有国家预算和控制大型企业展开相互间的竞争。

社会经济集团在俄罗斯现实生活中的优势地位最终决定了俄罗斯的社会政治风貌。

俄罗斯集团体制中的社会经济关系不是由国家法律来确定,而是取决于各种各样的依从关系。

经济集团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要比企业主与社会的关系广泛得多、重要得多。

虽然俄罗斯国内保持了较高的经济自由度,非集团的独立主体在集团利益范围之外的领域也具有各种经济自主权,社会上的独立企业和市井商人能够维持生存,但是以开采业和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工业集团拥有极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并且掌握了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它们压制非集团的社会意向,剥夺独立主体的资源开采权,排挤损害其集团利益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主,因而成为国内各种社会方案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

  3.俄罗斯的经济制度仍然具有非市场的性质,是一种后苏联的垄断制度。

金融工业集团的崛起使转轨中的俄罗斯经济仍然带有垄断的性质。

官僚资本由于得到国家权力的支持,因而在市场机制面前占有优势,并逐渐获得垄断地位。

经济垄断的基本实现方式是:

第一,渗透到政界内部的势力雄厚的经济巨头通过政府条例和立法等手段,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甚至特殊政策。

第二,由国家机关和某些官员出面建立各种“委托机构”和“联合公司”,并为它们创造诸如提供承包工程和国家定货等便利条件。

第三,通过法律的、行政管理的和强迫命令的方式,限制市场参与主体的数量。

第四,为私营公司提供各种类型的掩护,但私营公司必须对这种强加的服务予以回报。

  4.在“有名份的企业家”的活动中,实业家和政府官员的作用没有严格的区分。

经过任命的企业家具有对“一般的企业家”的优势地位和特权,他们的经营风险是由国家预算来负担的。

融入集团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名份的企业家”,可以利用包括地方预算在内的国家预算开展私人经营活动,而其他人则得不到国家的担保,很难从事自己的经营活动。

实际上,俄罗斯发展资本主义的债务,都转嫁到了后者的身上。

这样,后苏联的垄断制度和“有名份的企业家”活动便导致了竞争的不平等,从而出现经济发展中的反常现象:

最有效率的企业同时又是盈利最小的企业。

很显然,这种不平等极大地伤害了投入资本和实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以最抑郁的形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但在社会大众看来,这种不平等已逐渐成为合法化的政治制度的一部分。

  5.政府无法统计和控制的“影子经济”大量存在。

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和不稳定以及税负过重等原因,俄罗斯许多企业逃避缴税,对政府隐瞒实际生产和收入规模,并出现很多非法经济活动。

影子经济大致由三部分组成:

一为“隐瞒经济”,这类经济活动实际上存在于所有经济部门。

二为“非正式经济”,这是指大量的个体经济和家庭经济未正式注册。

三为“非法经济”,包括走私和非法武器生产与交易等。

俄罗斯的影子经济约占总量的40%~50%,而经济转轨国家的影子经济平均为25%,发达国家约为15%。

影子活动是俄罗斯经济制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三、走向“有效的市场经济”:

主要矛盾和问题

  普京当政后,俄罗斯进入由乱而治的新时期。

从普京的“强国富民”纲领和格列夫战略研究中心制定的《俄联邦政府长期社会经济政策基本方针》来看,俄罗斯将实行强权统治下的、以社会为取向的自由市场经济。

但是,这种模式是否就是适合俄国情的最佳模式,还要由历史的发展来证明。

俄罗斯在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过程中,还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在基本制度的转换方面,私有化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私有化被视为俄罗斯经济制度转轨的核心目标,然而结果是,俄罗斯并没有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私有经济成分。

叶利钦执政时,出售了70%的国有企业。

但这种私有化只是简单的“产权私有化”,更重要的“管理私有化”和“经营私有化”并没有得到实施。

这种性质的私有化不能保证建立私人经营主体的相互责任机制,来代替指令性管理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行政责任机制,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企业制度创新。

因此,私有化后俄罗斯的经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

另外,俄罗斯的私有化赋予了少数私人毫无控制地通过产权转移和对股份制的实际控制来支配巨额国民财富的权利,其自然结果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少数人聚敛财富,多数人收入下降,产生新的贫富悬殊现象。

普京上台后,一方面强调要保护私有化的成果,保证俄罗斯经济中现已形成的所有权不受触动;另一方面一直对私有化问题持慎重态度,并且提出了停止成批抵价出售国有企业,以及对战略性企业维持国有制或由国家控股的主张。

然而,2001年4月,俄罗斯政府又决定出售由国家控股的19家大型企业的股份,同时,还提出要进行私有化改革的另外1700家企业的名单。

这是普京执政以来采取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举措。

虽然此次拍卖的企业均不在国家明令禁止拍卖的“超级企业”之列,但人们担心像以往一样,这次行动不但不能真正达到私有化改革促进企业增加生产的目的,反而会因此再滋生一批新贵,使大量国有资产落入私人腰包。

另外,如果政府将所乘无几的家产再次拍卖,国家很有可能丧失对本国经济的控制能力。

  其次,在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方面,由于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问题没有解决,俄罗斯仍然面临着向正常有序的市场状态过渡的任务。

俄罗斯的现实情况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一方面,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自由化、大部分国家财产的私有化、以及国家机关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明显削弱。

这种情况与俄罗斯推行的自由货币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相符合:

市场关系作为经济关系自由化的结果而产生,而国家放弃对经济的操纵又是经济关系自由化的前提。

但是,俄罗斯在放弃旧的经济关系规则的同时,并没有迅速建立起适合市场关系发展的规范经济行为的新机制,因而导致了社会经济过程失控。

因此,普京上台后对20世纪90年代的自由经济改革提出了批评。

他主张,在保障经济自由的同时,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强调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程应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目前也仍然存在着国家干预经济、破坏平等竞争的问题,而且今后国家仍有可能通过官僚政治为某些市场主体提供完全不同于其他市场主体的优厚条件。

国家虽然不再支配生产资料,但仍可擅自划定带有不少预算金的委托银行,擅自确定各种各样的定额、许可证和优惠条件,在抵押拍卖和其他私有化动作中为某些市场主体和集团提供特殊的帮助。

这样,国家参与微观层次的经济过程,将会使自由市场经济措施黯然失色。

  第三,经济结构改造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

俄罗斯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是从苏联时代开始积累起来的。

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受经济危机条件的限制,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有明显被动的特点,目前一些矛盾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更加突出。

一是部门结构的畸形发展。

主要表现为能源和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比重大大提高,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的比重在减少;军事工业的比重过大,轻工业和民用工业仍严重落后。

二是在企业规模结构上,片面追求企业大型化,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技术结构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由于受投资不足和科研经费减少等等因素影响,俄罗斯社会再生产对历史遗留的技术存量的依赖程度加强。

在代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冶金、化工、机器制造等部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采用率大大低于西方国家。

因此,结构改造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大量资金。

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经济结构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四,在经营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其他方面,还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俄罗斯的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差,投资不足一直是限制俄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联邦政府长期社会经济政策基本方针》已经提出了保护私有产权、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和避免国家对经济事务的过多干预等根本性措施。

这也是与基本经济制度建设和经济运行机制转变密切相关的根本性问题。

除了以上根本性问题以外,还有一些重要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比如,进一步改革银行制度,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建立统一可靠而有效的收支体系;降低和拉平税负,简化税制,完善税收的行政管理;取缔影子经济,遏制资金外流,打击经营和金融信贷领域的有组织犯罪,运用海关手段保护本国生产者和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克服投资信心危机,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增加科研拨款、优先发展高科技及科学密集型产业,并对这类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本国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建立联邦出口扶持机构,开放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资源,尽快结束俄加入WTO的谈判等等。

  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其他方面,巨额外债仍是制约俄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此外,俄罗斯还存在生产能力闲置和普通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问题。

大批熟练劳动力被迫失业,许多企业长期停产,大量生产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数百万俄罗斯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购买力,不利于拉动消费,因而也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

  (责任编辑:

张业亮)

  注释:

  [1][俄]A·涅斯捷连科.过渡时期已经结束,以后将会怎样.经济问题.2000(11)

  [2][俄]O·罗戈娃.10年自由化的总结.经济学家.2001(4)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