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842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docx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复习题大全

第四册

《与朱元思书》

1.作家作品:

《与朱元思书》作者___,南朝梁文学家。

从题目看,本文应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从内容上看,本文更是一篇语言优美的。

本文先总写,再分写和_________,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___、山之____、山之_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富春江山水的雄奇壮美。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音:

互相轩邈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鸢飞戾天者

3.通假字:

窥谷忘反_____通______,_________。

蝉则千转不穷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经纶世务者古义:

今义:

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鸢飞戾天者古义:

今义:

表罪过,乖张。

一百许里古义:

今义:

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5.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负势竞上()横柯上蔽()直视无碍()争高直指()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6.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风烟俱净()望峰息心()

7.注明修辞: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急流甚箭,猛浪若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按原文填空:

从文中找出一组从视觉方面写景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一组从听觉方面写景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总写富春江山水风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欣赏山水后的感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译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流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问答:

(1)作者分别用“奇”和“异”来形容富阳至桐庐一带山水的特点,简要概括“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两句表现了水的什么特点,并说出作者采用了何种写法,有何表达效果。

 

(2)文章在描写富春江“山奇”时充分调动感官,试对其中一两种举例说明。

 

(3)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五柳先生传》

1.作家作品:

《五柳先生传》作者,名,字,东晋人,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2.注音:

吝情箪瓢屡空黔娄之妻戚戚汲汲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3.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亲旧知其如此

以乐其志

4.古今异义:

(1)造饮辄尽古义:

今义:

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2)赞曰古义:

今义: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5.一词多义:

(1)以:

因以为号焉以此自终

(2)之:

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3)言:

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

(4)其:

亲旧知其如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5)如:

晏如亲旧知其如此。

6.按原文填空:

(1)从衣食住三方面说明五柳先生的贫困,摘文中原句:

衣:

食:

住:

(2)文中概述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的一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借黔娄之妻的话赞扬了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黔娄之妻之言是:

(4)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5)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相照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7.问答: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2)今天的“不求甚解”带有什么色彩?

怎么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3)文中以“无怀氏”“葛天氏”自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4)“不慕荣利”与下文“赞”中的哪句话相照应?

(5)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点简单的赏析。

(7)有人说:

“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8.译句: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马说》

1.作家作品:

《马说》作者,_____(朝代)文学家。

本文采用了的写法,其中的“伯乐”比喻

_________,“千里马”比喻,“食马者”比喻

______________。

文章借千里马难遇______,最终被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______和深沉的_______之情。

2.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3.注音:

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

4.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______通______,________。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通______,________。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_,________。

其真无马邪______通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6.一词多义:

(1)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转

(2)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

(3)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

(4)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一食或尽粟一石

(5)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之虽有千里之能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以:

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7.词类活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策之不以其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8.按原文填空:

《马说》论述的中心是: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千里马终生痛苦遭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突出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一句话是:

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译句: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

1.作家作品: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作者,_____(朝代)文学家。

这是一篇,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文章先写自己当年拜师求学的亲身经历,再写太学生的学习条件,在对比中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作者是从、、、四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2.原文填空:

写自己求师途中艰难之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求师途中恶劣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在恶劣的环境中,求师心切,达到忘我境界的句子是:

求学条件艰苦,但自己却不羡慕比他条件好的人的原因是:

,。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艰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老师发怒,自己以谦和的态度虚心请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音:

嗜〔〕学逾〔〕约加冠〔〕叱〔〕咄〔〕负箧〔〕曳〔〕屣〔〕皲〔〕裂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右备容臭〔〕烨〔〕然緼〔〕袍敝衣

4.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通______,________。

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通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日再食录毕,走送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尝趋百里外

6.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无鲜肥滋味之享主人日再食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手自笔录余立侍左右录毕,走送之

7.多义词:

(1)至:

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寡助之至()

(2)以:

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俯身倾耳以请()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家贫,无致书以观()

(3)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与朱元思书()

(4)从: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

(5)其:

俟其欣悦()门人弟子填其室()

(6)若:

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译句: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0.问答

(一):

(1)作者从哪些方面叙述了自己求学时的艰难?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阅读收获。

 

(3)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4)“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5)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问答

(二):

(1)本文的叙述中心是什么?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文中有哪些体现?

(3)文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详尽地写了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结合原文说说其作用。

 

问答(三):

(1)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假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用什么词?

(3)作者讲述自己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的目的是什么?

(4)第一段中,“艰难”具体表现有哪些?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5)为什么会有这些难处呢?

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

 

(6)“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7)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8)书中乡知先达是怎样的老师?

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老师的?

在此仅仅是为了突出老师的严厉吗?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10)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哪部分写的最感人?

 

(11)总结全文,揭示作者成功的原因是哪句话?

(12)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的情景。

 

(13)文章中有多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

 

(14)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15)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克服的?

(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16)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写这些?

(17)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18)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0)从选文看你认为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21)文章第一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22)第二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3)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诗词曲五首》

1.作家作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赤壁》作者;《过零丁洋》作者;《水调歌头》作者;《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

2.注音:

寥落折戟干戈宫阙不胜寒潼关踌躇

3.按原文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化用典故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送往迎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诗人胸襟豁达、奋发向上的诗句是:

,。

《赤壁》中以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手法描述国事和身世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其中光照千古的名句(抒发诗人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_______。

《水调歌头》中广为流传的、寄托相思之情并聊以自慰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羊··潼关怀古》主旨句是: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4.问答、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交代了作者被贬谪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

从“凄凉地、弃置身”两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简要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包含的哲理。

《赤壁》

(1)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东风”含义有二,一指

_________________,二指。

(2)这是一首借物兴感的咏史诗。

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3)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层含义。

《过零丁洋》

说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表达效果。

 

《水调歌头》

(1)简要说说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2)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说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具体含义。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此事”具体是指什么?

 

(4)本词中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羊·潼关怀古》

(1)说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石潭记》

1.作家作品:

《小石潭记》作者,字子厚,(朝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2.注音:

为坻为嵁参差披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犬牙差互悄怆幽邃

3.通假字:

下见小潭______通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①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②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③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为为坻,为屿()全石以为底()

以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⑥差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

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见下见小潭()明灭可见()

5.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心乐之()③似与游着相乐()④日光下澈()⑤下见小潭()⑥斗()折蛇()行⑦其岸势犬牙差互()⑧凄()神寒()⑨皆若空游无所依()⑩近岸()悄怆幽邃()

6.古今异义:

(1)崔氏二小生

(2)乃记之而去

7.描写小石潭全貌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写游鱼。

其中静态描写鱼的短语是:

,动态描写鱼的短语是:

正面写鱼,侧面衬托出潭水的,这与第一节的相照应。

第三节写连接石潭的小溪,其中二字写出溪身的形态,________二字写出溪水的流势,一静一动,贴切而传神。

描写小石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是:

,。

描写游鱼动态,勾画出一幅鱼乐图的句子是:

,。

描写游鱼静态,勾画出一幅鱼闲图的句子是:

8.译句:

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10.问答:

(1)作者观鱼时和离开小石潭时心境有怎样的变化?

结合其经历谈谈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2)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水中的游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石潭水怎样的特点?

这是什么写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岳阳楼记》

1.作家作品:

《岳阳楼记》作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先写,再写,这就形成了对比,为下文写作了铺垫。

2.注音:

谪守属予作文浩浩汤汤霪雨霏霏樯倾楫摧岸芷汀兰宠辱偕忘

3.通假字:

百废具兴______通______,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通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及重点词:

①政通人和()春和景明()②南极潇湘(此乐何极)()感极而悲者矣()③浊浪排空()长烟一空()④一碧万顷()长烟一空()⑸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6)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7)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开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旁开小窗()(9)则然则何时而乐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0)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11)夫予观夫巴陵盛状()夫环而攻之()夫鼾声起()(12)去去国还乡()委而去之()(13)为或异二者之为()全石以为底()

春和景明:

锦鳞游泳:

谪守巴陵郡:

增其旧制:

予观夫巴陵胜状: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薄暮冥冥:

波澜不惊: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5.词类活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6.古今异义词:

气象万千()增其旧制()至若春和景明()微斯人()

7.写出文中延用至今的成语:

、、、

8.对下联:

上联滕子京乐郡乐政下联

9.按原文填空:

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体现作者的政治抱负的是:

文中描述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述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正反两方面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10.译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语句赏析:

(1)衔远山,吞长江。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3.课文三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