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95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docx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2及解析

中考物理提速提分精炼

(2)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4kg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0μm

C.课间休息时间约为5min

D.100W的电冰箱正常工作一天耗电约为2.4kW•h

【考点】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0.2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80μ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小学课间休息时间一般为10min,故C不符合实际;

D、电冰箱工作是不连续的,所以100W电冰箱一天正常工作消耗的电能不到W=Pt=0.1kW×24h=2.4kW•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

B.

人配戴该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

变成方形的太阳是光的折射现象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近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凹透镜;

(3)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

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图中所示的透镜能起放大作用,因此它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错误;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变方的太阳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D正确.

故选B.

 3.清晨,南山湖畔薄雾缥缈,水鸟从湖面轻快地掠过,鸣叫声清脆悠扬,岸边的树木与水中倒影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下列对相关场景形成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B.“清脆”说明鸟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C.“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鸟能滑翔是因为翅膀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的空气流速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音调;光的反射.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声音有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发声体;音调受频率的影响;响度受振幅的影响;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所决定的;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

(4)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解:

A、清晨湖面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形成“雾”,故A错误;

B、“清脆”说明鸟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故B正确;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

D、鸟飞行时,翅膀的上方隆起,翅膀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翅膀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翅膀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向上飞行;故D错误.

故选:

B.

 4.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C.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机械运动;摩擦起电的实质.

【分析】

(1)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

(2)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的构成:

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3)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物质体.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

【解答】解:

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故B错误;

C、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物质,不是分子,故C错误;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D正确.

故选D.

 5.2015年4月21日,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如图所示)飞抵南京,该飞机的表面使用一种碳纤维材料,其承载能力要比一般材料更好,但质量仅与一辆小型汽车相差无几.飞机上设有的通话、网络等设备,可随时保证飞机与地面的联系.飞机依靠两翼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为直流电动机供动力,同时对锂电池充电以保证夜间或阴雨天不间断飞行.下列关于该飞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机依靠超声波与地面联系

B.使飞机升空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电动机

C.飞机的锂电池充电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飞机表面使用的碳纤维具有强度大、密度小的特点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密度公式的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太阳能的转化.

【分析】

(1)雷达、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等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飞行中飞机与地面取得联系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3)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制造飞机选择的材料应符合强度大,密度小的要求;

【解答】解:

A、飞机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进行联系的,所以A错误;

B、飞机的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空气流速小.由于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所以飞机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强小,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是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强差,正是这个向上的压强差为飞机提供了向上的升力,升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故B错误;

C、飞机的锂电池充电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

D、飞机表面使用的碳纤维强度大,承载能力大,由m=ρV可知,密度小可减小飞机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所做的有用功为1.2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分析】

(1)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工作特点是:

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

(2)结合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

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W用=Gh=10N×0.1m=1J,故A错;

B、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F=

(G轮+G物),则:

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物=2×6N﹣10N=2N,故B错;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

P总=

=

=

=0.6W,故C错;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

=

=

≈83.3%,故D正确.

故选D.

 7.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下列电器设备与“能量采集船”获得能量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电磁感应.

【分析】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该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据此选择.

【解答】解:

根据题意可知,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因此该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了电能;

根据选项ACD的图示可知,都有电源提供电能,因此它们都消耗了电能,故ACD不符合题意;

B中线圈转动时,灯泡发光,说明产生了电能,故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

故选B.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电压表V示数变小

B.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大

C.电流表A2示数变大

D.电流表A1示数变大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1支路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1支路的电流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进一步可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化.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1支路的电流,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支路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由I=

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小,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故D错误;

由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可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大,故B正确.

故选B.

 五、填空与作图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计19分)

9.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已经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如图所示是我国研制的月球探测器样机,摄像机能拍摄月球表面照片,摄像机里主要光学器件是凸透,拍摄的照片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样机还装配有表面凹凸很深的六只“大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大 摩擦 和减小 压强 .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之一: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物体所受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大脚”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与月面的摩擦;因为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所以样机同时装配6只“大脚”.

【解答】解:

摄像机里主要光学器件是凸透镜,拍摄的照片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大脚”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与月面的摩擦,而同时装配6只“大脚”,则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所以六只凹凸很深的“大脚”就增大了与月面的摩擦力,减小了对月面的压强.

故答案为:

缩小;摩擦;压强.

 10.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如图所示),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北斗导航卫星是利用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非静态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静态卫星相对于地球是 静止 的.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参照物及其选择;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分析】

(1)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导航仪、地面端的中心控制系统、导航卫星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3)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

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当人造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其运行速度减小,故动能减小;

地球自转,静态卫星绕地球同方向,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这类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故答案为:

电磁波;减小;静止.

 11.电梯为居民上下楼带来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梯厢底层装有压敏电阻R1、R2为保护电阻,K为动触点,A、B为静触点,当出现超载情况时,电铃将发出报警声,此时电梯 不能 (能/不能)运行,电磁铁的上端是 S 极,电梯超载时报警说明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 减小 .

【考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分析】知道电流的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磁铁的N、S极;

电磁铁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关;

正常情况下(未超载时),衔铁被弹簧拉起,K与静触点A接触.

R1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所以知道超载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情况,根据欧姆定律判断出电流的变化.

【解答】解:

工作时,电流从电磁铁的下面导线流入,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

正常情况下(未超载时),衔铁没有被弹簧拉起,K与静触点A接触,电梯正常工作;

超载时,随着压力的增大,压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增大,电磁铁的磁性逐渐增强,动触点K与静触点B接触,电铃报警,电梯不工作.

故答案为:

不能;S;减小.

 12.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4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不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停止拨动转盘后,转盘还会继续转动,这是由于转盘具有 惯性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在离转盘2m高处有一盏电灯,灯在玻璃转盘中的像离转盘的距离也是2m,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为2m+2m=4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

停止拨动转盘后,由于惯性转盘还会继续转动.

故答案为:

4;不改变;惯性.

 13.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内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 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如图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部转化为气态,这一过程需要 吸收 热量.

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气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通过冷凝器时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被水箱中储备水吸收,使水温升高,从而达到制热水的目的.

【考点】能源的分类;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1)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

(2)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解答】解:

(1)空气是取之不尽的,所以空气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2)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部转化为气态,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气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通过冷凝器时发生液化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被水箱中储备水吸收,使水温升高,从而达到制热水的目的.

故答案为:

可再生;A、吸收;B、液化.

 14.如图,力气大的人,用一只手就可以把一盆水端起,此时脸盆相当于一个杠杆.右边是它的示意图,图中O为支点,A为动力作用点.请你在示意图中画出最小动力F1、阻力臂L2.

【考点】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力臂的画法.

【分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而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最长,据此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

(1)由图可知,重力为阻力,当O点支点时,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一定,则O到重力作用点的垂线段就是阻力臂L2;

(2)A为动力作用点,则OA为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向右上方,据此可画出最小的动力.如图:

 15.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小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

【分析】根据小球的质量可求得起重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作又向线段,作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解答】解:

小球重力G=mg=0.5kg×9.8N/kg=4.9N,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4.9N,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它们是一对平衡力,F=G=4.9N,从小球的重心沿力的作用线,作出重力G与支持力F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计19分)

16.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推动针管的活塞,管内的气态乙醚变成液态,说明 压缩体积 可以使气体液化.

(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刚好得到清晰的像,若取走近视眼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

(3)如图丙所示,该实验能证明 大气压 的存在.

(4)如图丁所示,小磁针的 北(N) 极指向地理北极.

【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地磁场.

【分析】

(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明确图中的实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解答;

(4)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

【解答】解:

(1)压缩乙醚使之变成液体,这是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

(2)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如果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相当于将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

(3)覆杯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4)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周围有地磁场;地理的北极附近是地磁场的南极,根据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地理的北极附近的是小磁针的北(N)极.

故答案为:

(1)压缩体积;

(2)靠近;(3)大气压;(4)北(N)极.

 1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 匀速直线 运动.这里运用了 二力平衡 的原理;

(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a.分析序号 1、2、3 三组数据可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 f=0.2F .

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 1、4、5 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

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

当用F=2.1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2.1 牛;若用F=2.6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2 牛.

(4)实验前,如果小明先竖直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再按上述操作要求在水平方向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将 < (选填“>”、“<”或“=”)实际的摩擦力.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分析】

(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2)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要让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改变压力;根据表中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

b、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要让压力相同,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由图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多大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所受拉力和运动情况等无关;

(4)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因弹簧自身重力的作用,会使指针所指的初始位置偏下方,再水平使用时,指针回缩,则测出的力的示数会变小.

【解答】解:

(1)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水平方向的,为了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2)a、由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不同,可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由数据知,压力增大几倍,滑动摩擦力便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以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设f=kF,

当F=6N时,f=1.2N,代入数据得:

1.2N=k×6N,

解得:

k=0.2,

所以关系式为:

f=0.2F;

b、要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必须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通过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关系得出实验结论,故应选择1、4、5;

(3)由图示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即拉动木块需要的最小拉力是2.3N,所以施加2.1N拉力时,物体会静止,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也是2.1N;

由图象可知,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2N,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