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394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玉溪一中届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玉溪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到莫言的《欢乐》《粮食》《天堂蒜薹之歌》等小说时的情境。

饥荒的年代,一位农妇偷偷将生产队的豆子完整地吞进肚子,回家后再将豆子呕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孩子和濒死的婆婆,自己“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围着瓦盆抢食”。

读到这里,我的确忍不住要流眼泪,接下来的情节却让我忍俊不禁:

农妇的“血骂”铺天盖地,将自己和辱骂的对象一起贬低为畜生和肉体器官,一股戏谑的民间语言的风暴扑面而来。

当我正准备哈哈大笑起来的时候,天堂乡的盲歌手张扣的歌声又响了起来:

“乡亲们种蒜薹发家致富/惹恼了一大群红眼虎狼/收税的派捐的成群结对/欺压得众百姓哭爹叫娘……”是这些充满伤痛的底层经验,充满民间智慧的叙事语言,充满想象力的叙事风格,刺激我写下了《文学与民间性——莫言小说里的中国经验》那篇长文。

我不认为莫言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他笔下的中国乡村世界是那么真实,真实得极端残酷。

我也不认为他的语言有什么“狂欢化”的特点,他的语言是悲伤的土地中蹦出来的带着泥土腐味的语言。

如果说他具有“民间”色彩的话,那也是中国特色的民间,而不是巴赫金笔下的中世纪欧洲的民间。

莫言的小说叙事,是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是白话汉语文学经历了100年的操练,在叙事文学中结出的最新果实。

更具有特色的是,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莫言的文体,是一种生长在真正的“民间”土壤上的“欢乐文体”。

他对民间悲苦的生活的表达和讲述,既不是哭诉,也不是记账式的恐吓,没有给人制造压力,没有给人心灵投下阴影,而是给人一种“欢乐”的、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真正的文学形式,就这样既凸现了生活的残酷性和荒诞性,同时又消解了残酷生活带来的阴沉、死亡的气息,或者它的片面的“严肃性”,从而体现了文学的“民间性”中最本质的欢乐精神。

这就是莫言的特殊意义。

此外,“莫言的获奖”也很有意义。

它证明了只有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才能使得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获得更多的共鸣。

我希望“莫言的获奖”仅仅是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序幕。

1.下列关于“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小说的叙事语言充满着带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智慧,莫言的文学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学。

B.莫言小说的写作内容来源于中国民间底层的伤痛经验,其叙事风格充满了想象力。

C.莫言小说的叙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他的语言是悲伤的土地中蹦出来的带有泥土腐味的语言。

D.莫言小说的叙事语言,是中国白话汉语文学多年操练的产物,并成为中国语言奇迹。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小说对残酷现实采取的不是“伤痕文学”的叙事形式,而是“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

B.莫言小说“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具有给人“欢乐”的、继续活下去的力量的文学作用。

C.莫言小说“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消解了生活的残酷性,体现出了一种民间的欢乐精神。

D.莫言小说“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尽管凸显出了生活的荒诞性,但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小说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和“狂欢化”,而是一种植根于中国民间的文学土壤的“欢乐文学”。

B.莫言讲述的是残酷的伤痛记忆,但因采用了“欢乐文学”的叙事形式,让人读之有时却忍俊不禁。

C.莫言抓住了文学的“民间性”中最本质的欢乐精神,所以讲述的悲苦生活不会给人的心灵投下阴影。

D.“莫言小说获奖”拉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序幕,当代中国文学将有更多的作家、作品走向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每小题3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比一乡比:

B、而征一国者而:

通“能”,才能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

劝说

D、未数数然也数数然:

拼命追求的样子

5、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木欣欣以向荣

B、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水浅而舟大也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二虫又何知?

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勇气闻于诸侯/设九宾于廷

B、求人可使报秦者/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彼且恶乎待哉/复驾言兮焉求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而刘夙婴疾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钱乙,字仲阳。

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

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

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

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

吕将殁,乃告以家世。

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又稍数岁,乃迎以归。

是时乙年三十余。

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

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

其事吕君,犹事父。

吕君殁,元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

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①,国医未能治。

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

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

乙对曰:

“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

”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

自是戚里责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

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俄以病免。

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

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

“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已而曰:

“吾能移之,使病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

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

“可矣!

”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

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

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

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

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

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zhòng):

病症名。

筋脉痉挛,即抽搐、抽风。

②斸(zhú烛):

挖。

③度越纵舍:

古代军事用语。

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其孤,收养为子哀:

同情。

B.逮士庶之家逮:

以及。

C.阅月而尽阅:

察看。

D.末年挛痹浸剧浸:

渐渐。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3分)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②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乙事亲至孝。

对生父,他往返寻找数次,最终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

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时为其安葬,按年节祭奠。

又为养父嫁出孤女,使其终身有托。

B.钱乙不肯居功。

他向神宗皇帝阐述“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时,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接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

晚年他想出将病症转移到双脚来保全生命的奇招。

他自制药液服用,使左侧手足出现挛缩症状,又派人挖来茯苓服用。

此后身虽偏瘫,却气壮骨坚。

D.钱乙辩证施治。

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

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

对《本草》一书,他也能辨明正误,指出缺漏。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

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2)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

“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三)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

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颔联进行分析。

(4分)

(2)首联哪个字概括出了东村怎样的环境特点?

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4分)

12、名句默写。

(8分)

(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盘。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4),,搵英雄泪

(5),无以至千里;

(6)画图省识春风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何须惆怅近黄昏

1948年,朱自清身体已因超负荷运转,招致严重的损伤。

连续几日,胃痛不止,呕吐不已,体重不断下降,但他的精神却不萎靡,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

他很喜欢近人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他将这两句诗抄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

有一个同学看后对它的意思不甚了解,问他是否是感到自己老了。

朱自清摇摇头,微笑道:

“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蒋介石则由“全国防御”转为“分区防御”。

朱自清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他虽然感到自己生命已濒临黄昏,夕阳残照,为时无多了,但他已从大江南北隆隆的炮声中,窥见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并不落寞,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朱自清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他开始大量呕吐,连续几天,连起床走动一下都感到费劲,体重从45公斤降至38.8公斤。

但他仍然坚持上课,结果在课堂上大吐,同学们连忙把他扶回家来。

王瑶闻讯前来探望,朱自清疲惫地躺在床上,还一门心思记挂着上课的书,用细弱的声音说:

“如果过三四天还不能起床,就请你代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这两门课。

”可是,休息两天后,身体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了。

    

5月间,上海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签名运动,这一反帝爱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

6月9日,北平学生集会举行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

当时,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一包香烟要数万元。

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他们发了一种配购证,可用低价购到“美援面粉”。

这一香甜的诱饵,对贫困的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6月18日,朱自清正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吴晗来到他的家里,给他看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上面写道:

为反对美国之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德和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之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之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之一切施舍之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与的。

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朱自清看毕默不作声,伸出颤动的手,拿起笔来,一丝不苟地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这一举动对自己家庭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影响。

晚上,他在《日记》上写道:

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

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用要减少六百万法币。

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子,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夏天到了,朱自清的健康毫无起色,胃疼与日俱增,身体极为虚弱,但他仍不肯静下心来休养,只要疼痛略好,就伏案继续编《国文读本》,读自己喜欢的书。

他还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

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看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

有时,晚上还练习书法。

7月中旬,他主持完成了闻一多全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又开始整理闻一多手稿。

他衰弱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持了,但他还勉强支撑着。

   

8月6日早上4点钟,朱自清胃部突然剧痛,诊断为胃穿孔,手术后情况尚好,他自己也很乐观。

10日,病情突然变化,有尿中毒症状。

朱自清虽然感到难过,但神志还清楚,安卧在床上,闭着眼睛静静地睡着。

他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强睁开眼睛,看了看环守在床边含着眼泪的三个孩子,用颤抖的手抓住坐在榻旁的陈竹隐,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

“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说完吁了一口气,似乎了一件心事,又平静地睡去。

12日8时,他开始昏迷,不久,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代文宗与世长辞了!

时为公元1948年8月12日11时40分。

享年51岁。

(摘编自陈孝全的《朱自清传》)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48年国共两党战争不断,朱自清敏锐地感到时代的气息,内心充满喜悦,因此更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点事情。

B.当时上海学生、北平学生及知识分子举行了各种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其目的在于反对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华势力的扶植。

C.国民党发行的可低价购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之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非常贫困。

D.朱自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病情也每况愈下,年仅五十一岁就过早辞世,主要是由于他不肯购买国民党发放的美援面粉。

E.朱自清临终前仍不忘叮嘱家人不要买国民党发放的美国面粉,充分体现出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责任感和高尚的节操。

14.朱自清明知会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却仍坚持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其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15.朱自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坚持“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简要概括。

(6分)

16.朱自清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鼓舞、警醒自己,并以实际行动来加以践行。

你如何看待朱自清最后这段生命历程?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博弈蹩脚纹身再接再励

B.尺牍讥诮鳟鱼迄今为止

C.蚁冢蕴藉眩耀没精打彩

D.筹画仓廒角隅富丽堂黄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四川省文明办2012年12月举办的“四川好人”评选活动尘埃落定,卿浩洋等56名川籍民工获得了“四川好人”殊荣。

B.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25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看,今年国考考试考得十分“人文”,而十八大、莫言、天空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C.在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导师徐教授不赞一词,而是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

D.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B.武汉专家经过基因序列对比,找到H7N9病毒演变路径:

由花雀、家禽与野鸟共同作用,逐渐演变成对人具有危害的H7N9病毒。

C.恢复年味的关键在于理解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尊重百姓的情感诉求,鼓励百姓的文化创造并为此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D.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当大批子弟兵前往救援的同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灾区,帮助灾民恢复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

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

,。

①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②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③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

④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⑤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⑥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A.③⑤②①④⑥B.②④③⑤①⑥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②①

21.请为下面的漫画撰写一句揭示主旨的句子。

(20字以内)(4分)

主旨:

五、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

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就上升。

从来没有差错,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了它的生活:

“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

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

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

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

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解析】答非所问,谈的不是叙事语言,而是写作内容和叙事风格。

2.C【解析】C项曲解文意,断章取义,消解的不是生活的残酷性,而是“残酷生活带来的阴沉、死亡的气息。

3.D【解析】D项将“或然”误解为“必然”,文中有“希望”二字。

4.C(“劝”:

劝勉)

5.D(A因为;而,表并列。

B却,表转折;表并列。

C取消句子独立性;这。

D趁机)

6.B(A状语后置;C宾语前置;D被动句式;B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7.B(“阅”应是“历经”)

8.D(①讲的是他的聪明智慧②“往抚即定”属于政治才干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

9.C(理解错误,应为将疾病移到四肢,而非双脚)

10.

(1)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

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4分)

(2)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

“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

”(4分)

11

(1)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喜爱,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

颔联用低小的茅屋和简陋的土床表现出生活条件虽简陋,但诗人仍感满足。

(4分)

11

(2)“深”字概括出了东村幽僻、清静的环境特点。

(2分:

“深”1分,答其他不得分;“幽僻、清静”1分,意思对即可)

1首联下句“窟”字,写出了东村地处青山深处,远离市镇,极其幽僻。

2颈联以“鸟不住啼”反衬东村的幽静;以“花多晚发”写地之偏僻。

全诗处处体现出一种幽闲的意境。

(共4分)

12.8分

(1)莫道不销魂

(2)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5)故不积跬步

(6)环珮空归夜月魂

13.(5分)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答C或D不给分。

14.(4分)

①国民党政府发放可低价购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其目的是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

本质乃是配合美国的扶日政策;②当时的知识分子为反对美国的扶日政策,为抗议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发起了拒买美援面粉的运动;③朱自清作为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并认为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以上3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5(6分)

①朱自清虽然病体虚弱,精神却不萎靡,仍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②他在健康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坚持上课,直到不能完成授课才卧床休息,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③他在家境贫寒、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④他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仍然不肯彻底休息,稍有好转便继续编写教材,按照计划读书学习,并继续对闻一多著作的整理工作。

以上4点,答出任意3点即可。

16.(8分)

观点一:

“何须惆怅近黄昏”体现了朱自清执着于现实、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①当时朱自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濒临黄昏,时日无多,但他预见到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正是以此种精神来践行的,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③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他以自己的执着与乐观使得自己最后的人生旅程无须惆怅。

观点二:

朱自清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固然令人钦佩,但其消耗生命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①当时朱自清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对时局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胜利指日可待,祖国前景一片光明。

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保重身体,留待更需要自己的时候发挥力量。

②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一种消耗生命的方式不断工作,无论是带病授课还是坚持文字工作,都对他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

③朱自清是一位有才华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本该在新中国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却不能为国为民珍重自己,实在令人惋惜和遗憾。

观点三:

朱自清作为知识分子执著于现实,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精神对于我们当代学子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①人的生命总有走向终结的时候,而人生的价值并不以生命的长短来计量,而是以其为社会为人民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

②朱自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能够保持对时事的清醒认知,坚持自己的良知和节操,耗尽生命努力工作和读书,这样的“黄昏”当然无须惆怅,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

③人无论处在何种境况之中,都要尽一己之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要做无谓的慨叹和伤感,这才是当今知识分子所应持有的操守和决心。

17.B(A项“纹身”改为“文身”“再接再励”改为“再接再厉”;C项“眩耀”改为“炫耀”,“没精打彩”改为“没精打采”;D项“筹画”改为“筹划”,“富丽堂黄”改为“富丽堂皇”)

18.A【解析】A尘埃落定:

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B湮没无闻:

形容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此处用于陈述“话题”,错;“不赞一词”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一点看法、意见,而不是指“没有一句赞扬的话D“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9.B【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通过”后加上“建立”一类的动词;C“关键在于……”与“……是非常重要的”句式杂糅。

D项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当”与“同时”不能连用;搭配不当,应是“治愈……创伤”。

20.D

21.4分[参考答案]机遇降临,只有底蕴丰厚的生命才能与之相遇

22.【立意探索】责任与自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自由随意应有限度。

附翻译:

钱乙,字仲阳。

父亲钱颢,擅长用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

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