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873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docx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贵州省高校为例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贵州省高校为例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造成这一现象是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扩招、经济危机、教育规划不完善、企业期望较高、学生本身的能力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前大学生就业率不断降低,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问题。

分析这些导致到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困难,消除大学生就业难的困惑,保障大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AnanalysisofthedifficultemploymentproblemofCollegeStudents

TheUniversityofGuizhouProvinceasanexample

[Abstract]theemploymentdifficultiesofcollegestudentshasbeenthefocusofattentionofthesociety.Thisphenomenoniscausedbytheinteractionofvariousfactors,includingexpansion,economiccrisis,educationplanningisnotperfect,theenterpriseitself,studentsexpecthighercapacity,underthecombinedeffectofthesefactors,thecurrentemploymentratedecreases,employmenthasbecomeacommonprobleminthesociety.Thesefactorsleadtostudents'employmentdifficultiesanalysis,canbeanantidoteagainstthediseaseproblems,eliminateemploymentconfusion,protecttheemploymentratesteadily.

[keyword]thedifficultemploymentofcollegestudents;causes;Countermeasures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的代名词。

大学生就业难属于极为敏感的问题,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近些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日益增加,就业比例直线降低。

据社科院调查的数据,2021年毕业生以及超过了600万,但是其中有57万没有就业,失业率接近10%,属于一个很危险的状态。

在失业的57万人当中,有10余万处于啃老状态。

2021年毕业生同比增长超过12%,毕业生总数量达到了680万之多。

大学毕业生数目的不断增加,导致就业难问题愈加严峻。

对于就业难的问题,社会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

有著名网站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社会调查,其中38.1%的受调查者认为扩招过度导致毕业生数目严重过剩,造成就业困难;31.4%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果存在问题;18.8%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生能力下降造成的就业难;7.7%的人认为是经济危机打来的冲击,导致人才需求减少;4%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认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问题就是毕业生急速增加,其次便是产业结果存在问题。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的扩宽招生人数,使原来高校教育的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

同时这样的现象也给社会和大学生的发展前景带来很大的影响。

根据2012--2014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统计,这三年毕业人数分别为;2021年680万、2021年699万、2021年727万并且据统计这三年的大学生就业率均在80%以下,而研究者预计2105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将达到749万并称其中将会有20%处于待业或失业的状态,这个人数也就是150万,这样的现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就业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如杨真真的《扩招背景下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2012)、王贤来《由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2011)、吴鹏《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就业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与对策》(2011)都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对当今中国大学就业问题方面的研究。

王莹(2011)指出政府和高校共同优化教育结构,是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和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水平,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培育和积累教育的社会资本,实现教育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可以预防和疏导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

黄程(2013)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一文中指出:

高校应该动用一切资源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实习,使其在工作之前,得到工作体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帮助。

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方面。

周琛(2011)认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建立专业职业规划培训、探索个人兴趣方向、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谢建社(2012)指出要充分调动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在现有基础上,调整高校培养战略,依托政府的支持,辐射整个社会。

建设优化教育结构模式。

朱胜进(2011)指出要加强社会职业供求建设,要从法律上明确高校发展方向,依据国家的指导,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大学生的负担、制定工资福利标准,提高收入水平,完善晋升机制、点亮发展前景、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大环境。

2、国外研究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所特有。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很多国家都经历或正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般认为,受高等教育群体占到总人口的15%为大众教育化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轨时期,而国外发达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间比我国早得多发达国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进行全面阐述。

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开始将目光更多转向中小型企业,2021年春,日本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9%,已连续两年得到改善。

这可能与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较以往更为关注中小企业有关。

日本采取的是全国统一的就业制度,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促进大学生就业。

政府相关部门制度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形成了一套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体系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推行规范而系统的政策评估,有效推进各项就业政策的严格执行。

为引导更多大学毕业生到小企业工作,政府和日本工商会搭建了专用的网络平台,免费为小企业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登录该平台的大学生有望最短在两个星期内拿到企业的录取通知。

美国政府更多的是花时间在创建一个平等、公平的平台。

政府很少直接安排学生就业,而是将主要的资源用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税收政策和放大企业空间或资助营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维护不同区域的岗位的就业相对公平。

日本政府在就业市场上采取的是相对长期可持续的作用。

研究者建议:

政府要对就业持理性态度,一定要遵从市场规律,人成长发展的规律,和整个教育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规律。

不要只顾眼前的问题是否解决,而不看长远。

3、研究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加,每一年的大学生都面临更加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2014被称为最难就业的一年,这一年高校毕业生外加往年待业的高校毕业生高达810万以上,2015年不言而喻更会艰难,并且社会提供的岗位和就业人数的供需矛盾也进一步拉大,这无疑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改变就业观念;高校如何建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制度、培育更专业化,更有竞争力的大学生、科学引导大学的择业和端正大学生的就业态度;用人单位如何转变刻板用人观念,扩宽就业渠道;政府如何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建立健全的就业环境和教育模式,将成为学者研究的新趋势,也将促进整个中国今后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而让社会提供的岗位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更好对接,建设更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一)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从美国次贷危机延伸而来的全球范围内经济低迷,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全球经济低迷导致中国外贸出现萎缩,外贸方面的公司人才需求减少,进一步导致岗位的减少。

很多外企都开始逐步裁员,导致社会上的岗位不足,挤压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二)国家政策造成的妨碍

1、户口对于就业情况的影响

从我国开始出现户籍制度开始,大学生的就业就受到了户口制度的带来的各种不便。

大学生想要前往非生源地进行工作,都受到户口方面的制约,妨碍了人才的流动性,使得大学生工作困难以及公司招聘困难。

如今的户籍制度对于大学生就业是一个不小的限制,妨碍了市场的人才自由配置,导致部分地区人才过剩,部分地区人才紧缺。

2、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最近几年,中国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对比发达国家的合理结构,我国如今的产业结构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

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占到总体产业的比例依旧不足,整体从业人数较低,依旧存在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的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国家扶持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创业,尽管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与扶持大学生创业,提供足够的贷款以及免收一系列税费等政策,都属于鼓励创业的扶持力度。

但是当前对于创业的扶持依旧有很大程度的不足,从大学生创业比例上就可以看出来,如今的扶持力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我国应届毕业生创业的只有0.3%,对比某些国家高达40%的比例,创业率相当低。

通过挖掘大学生创业的潜力,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学校的不合理教育

1、大量扩招带来的冲击

我国大学生人数,从1999年就开始急速增长,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2021年我国大学生人数仅仅在校生人数,就超过两千两百万。

急速增长的大学生与岗位增长并不匹配,如今的就业岗位依旧在缓缓增长当中,并没有像大学生人数那样飞速增长,这两者之间就构成了一种矛盾关系。

这里面高校也有着极大的责任,学校只管大量招生,并没有重视教育质量,导致大学生素质整体的降低。

仅仅从就业比例上来看,扩招可以说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2、不合理的专业带来的冲击

大学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并不是通过综合调查作出的决定,而是跟风设置热门专业,这进一步导致部分专业的人才过剩。

设置热门专业只能说是对于招生存在很大的好处,但是全国大学一齐增设专业,最终结果只能是该专业的人才过剩。

社会上依旧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部分专业严重过剩,这种结构性过剩对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缺乏足够的就业教育与创业培养

大学的最基本功能是培养工作认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所以,提供足够的培训是应当具备的。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文件要求,每五百名毕业生当中,至少安排一名就业导师。

当前大学基本上能够配齐这一人才,但是这部分就业指导人才的实际工作效率并不足够,很多都是兼职人才,在负责就业培训的同时,还要处理各种工作,导致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在缺乏足够的工作时间来进行就业培训的同时,不仅无法提供合适的指点,指导效果也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

不仅工作时间不足,就业培训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在仅有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无法为学生的实际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更不用说复杂的创业知识。

在缺乏足够培养的情况下,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与创业积极性不高,造成就业率降低。

(四)用人单位的要求过高

在挑选人才的过程当中,很多单位设置的先决条件过高,要求高学历、长期工作经验。

这些公司并不愿意花费精力来培养应届毕业生,很多公司拒绝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请求,导致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岗位进一步减少。

(五)大学生本身能力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对于应聘者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应届毕业生想要获得招聘单位的认可,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来面对工作。

因为大范围的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小教育质量的同步降低。

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只是玩游戏以及谈恋爱,对于专业学习并不重视,导致专业能力存在很大的缺陷,在社交、综合素养方面也有所不足。

自身能力的不足可以说是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只有完善自身,才可以更好的就业。

三、解决就业难的方法

(一)政府方面对策

第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增加岗位需求。

通过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总量。

链接大学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在弥补人才缺口的同时,更加妥善的安排大学生就业。

第二,完善就业管理。

通过建立相关制度,规范人才招聘行为,同时促成教育、招聘、工作各个环节的合作,共享相关讯息以及资源,建立优秀的就业机制。

通过优秀的就业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三,建立相应的就业扶持体系。

通过调整户籍等各方面的政策,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机会,通过提高人才流动性,调整人才资源的流向,弥补结构性失业。

(二)企业方面对策

第一,建立合适的人才观念。

当前,企业在用人观念方面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就业情况的主要因素之一。

树立合适的用人观念,也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建立高校协同机制。

对于人才方面的缺口,可以直接联系高校培训解决。

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也有效减少了公司在用人方面的成本。

传统的招聘,企业得到合适的人才需要较高的成本,也很难得到称心如意的人才,通过协同培训,可以有效节约这一笔资金。

(三)学校方面对策

第一,优化专业设置。

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实用人才,因此大学在设置科目专业的时候,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通过搜集数据来判断分析发展趋势,来培养合适的人才。

其中最为忌讳的当属盲目跟风以及想当然的开设专业,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问题。

等院校必须对专业结构、深化教育的完善加大力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

高等院校的就业部门必须进行市场调查,清楚的了解企业在短期内对人才的需求的详细情况,如需要哪此专业人才、需要的数量、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等。

曾有人通过调查发现,企业更注重大学就业者的综合素质,希望应届毕业生不难专业成绩好,更希望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工作能主动并有责任感、不怕苦不怕累、能更好的与团队一起分工协作,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一些大型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能认同自己企业的文化,能快速的将自己融入大集体中。

因此,高等院校的市场调查相当重要。

了解到用人单位的这些需求,深化教育才是有目标的工作,才能有方向的进行教育改革。

高校在进行教育改革前,最好为学生建立一套体系,根据每位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改革,让每位学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更清楚所认识到自己,在毕业后的就业中,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根据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者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也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而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大学生就业歧视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切实际,并没有与市场需求同步。

虽然有很多高等院校在学科专业的改革中,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一些热门专业,报此专业的学生也非常之多,但高校在专业知识、深化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大学生所学知识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很多高等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热门专业,高等院校在做专业改革时也没能料到改革后供多于求的情况出现,热门专业的学生大量的增加,由此也为大学生的就业率造成了负担。

在深化教育上,高等院校扩招后,专业进行了改革,但深化教育的工作做得不够,师资力量不完善,有很多新开设的专业教师并不是专业教师授课,学生的素质自然有所降低。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师资力量才能提高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才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

第二,调整培养模式。

大学应当调整教育模式,摒弃传统的纯学术人才,应当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完整的教育模式。

第三,加强创业教育。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自身的就业得以解决,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当前面对的就业难问题。

创业培训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意识、精神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四,联系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面对就业难,不仅需要加强学员的培养,也需要扩展就业渠道。

大学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需要培养对口人才,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招聘渠道。

这样不仅对于就业率有着明显的提升,还可以便捷企业的发展,属于大学生与企业的双赢。

第五,缩减扩招规模。

高校大力度扩招的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根据国情,高校扩招是没错,但力度太大,没有循序渐近。

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国家应当将高校扩招规模减小,高校扩招的计划也应当规范化、有律可循。

高校扩招的规范主要规范规模和速度,扩招方法也要规范化,不能因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停止扩招,也能因为扩招规模而采取不规范行为。

高校扩招从表面看只是一项文化教育举措,而高校扩招背后却会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高校扩招的计划必须与当前国情、社会、经济相吻合。

国家的发展需要扩招,高校只是一味扩招,在专业结构、深化教学上并为深度完善,因此扩招不仅没能更好的解决人才问题,反而形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落到实处,高校应该对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的数量加以控制,并将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转为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这样高校人才毕业后,才能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校对于自身现有的专业也要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需求量,对扩招的规模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长线专业,增加专业对口、根据企业需要实行一对一的培养人才。

如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

如果高等学校没有自主的权力,上面所说的高校调整便是纸上谈兵。

因此,高校应拥有自己的自主的权力。

只有这样,高校才有可能自主的根据大学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短期的需求进行培养人才的调整。

而高校如果有自主权,有权有责,才能让高校带着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教育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社会发展需求负责。

高校拥有自主权,需承担相关责任,高校才会从根本对扩招进行调整,根据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完善专业结构、教学计划,能让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准确、教育计划更行之有效,从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这一社会问题。

(四)学生方面对策

第一,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当前企业的招聘需求,并不是只看在学校的综合成绩,而是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前很多大学生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所以提升综合素养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扭转就业理念。

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结构性问题。

毕业生都希望能够在大城市中打拼,也希望成为公务员拥有铁饭碗,都想进入外企获得高薪。

但是优秀的职位一共就那么点,其他很多紧缺人才的地方比如山区、基层都需要大学生,却少有毕业生愿意前往这些岗位工作,这些岗位的吸引力不足。

这也是我国城市结构的问题,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都有着不同,导致无法吸引人才来工作。

这些也不能埋怨大学生本身,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经济不发达地区不仅薪酬低,而且对于日后的发展也很不利,家庭、教育、福利方面也无法和经济发达地区相媲美。

所以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仅是因为扩招导致的人才过剩,结构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入学率不足25%,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平均超过50%,紧邻中国的韩国,其毛入学率甚至达到了80%。

人才的紧缺也是制约国家发展的一个中药因素,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培养足够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如今的人才不是过剩,而是有着很大程度的紧缺。

面对这一情形,可以通过政策调控等手段,吸引大学生前往欠发达地区,比如提供更好的福利以及工作环境,通过人才调度,可以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这些都属于全国范围内的宏观调控,通过调整城乡结构,可以让大学生融入到社会的发展当中,在和谐的环境当中建设现代化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足够的人才。

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本身的认知也有所不足,盲目追求所谓的铁饭碗,高薪职业,但是这样的岗位不仅数量有限,对于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很高。

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应当先解决就业问题,再考虑择业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第三,自主创业。

当前很多大学生少有创业意识,对此人力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措施有很多,很多政策都对大学生创业有所倾斜,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论

网络上对于日益严重的就业难问题的看法,追根索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很早以前就留下的后患。

首先便是经济发展与专业之间存在的矛盾,不仅如此,对于大学教育的定位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对比往常的计划经济,如今的经济早已经演化为市场经济。

在这种大势之下,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也是必然之事,细化的分工要求导致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日益增加。

面对这一趋势,大学对于学科划分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当前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属于大学科划分,细节化专业。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的知识面日益狭窄,实际工作当中其中的隐患便爆发出来。

曾经有博士生在进行论文写作之时,甚至连标点都不会用了,所有断句只是用一个点来替代。

尽管如今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但是实际工作当中接触的东西很多,对于广泛的知识面也有着不低的要求。

如今的大学教育方式,导致许多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不仅如此,在课程方面当前的大学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当前的大学课堂基本上都是理论课,绝大多数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不停的传授,少有实验与实习的机会,教师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些都导致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出现大量失业。

很多公司在招聘之时,都要求一定的工作经验,毕业生在工作经验上的短板也导致失业率大幅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当前的大学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专业的划分问题,当前院校已经对此展开实验,对于一、二者两个年级的学生,暂时不划分专业,而是采取通识教育,然后依据个人的爱好来选择细化专业学习专业化知识。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加全面的东西,稳固基础之后才可以更好的进修专业知识。

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与企业达成进一步合作,力争在学习期间,就进入工作实践,把知识转化为实际经验,培养学生的工作经验,为离校之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在全国范围内,要开展大范围改革,选拔专业人才进入大学进修,培养更多具有天赋的学生,这种方式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当前很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当中并没展现出其能力,并没有创造与其身份相匹配的价值,这种情况使得公司不愿意招收大学生。

公司之间宁愿花费高薪聘请专业人才,也不愿意招收新近毕业的学生。

这种属于选择专业时就埋下的祸根,很多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并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跟风随大溜,受到外界的影响国道,自身的爱好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用到大学学到的知识。

专业的不合适导致找工作更加困难,就业难现象愈加严重。

每当出现热门专业之时,全国学生都蜂拥而入,但实际上的人才缺口并没有那么多,这样就导致严重的人才过剩。

比如近期经济学大热,很多高考生都选报了经济学专业,但是经济学方面的人才并不需要这么多,学生毕业之后也很难找到经济学岗位,无法运用大学时学到的知识。

优秀的教育应当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采取专业化教育,找到更加合适与喜爱的专业,才可以更好的学习并且利用专业知识在社会上工作。

选择专业时不应当为了各种功利因素而改变自身的想法,在报考之时的热门到了工作的时候已经属于过剩专业了。

不仅大学生需要改变这一缺陷,硕士生也要进行改革,如今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比如扩招专业方面的硕士生。

国务委员刘延东先生在一次会议当中,就表示将会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教育。

通过建设特色学位,转换学术性研究生教育为实用型,扩招硕士生,使其在研究生比例当中达到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