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663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docx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课题学校:

修文县第二实验小学

实施年级:

四年级

(2)班

指导教师:

唐红玉

活动时间:

2014年6月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一、活动主题:

《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二、活动对象:

四年级

(2)班

三、活动时间2014年3月——6月

四、活动目标:

(一)教师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不良习惯。

2、了解和认识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影响和作用。

3、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制作简单表格的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格,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2、了解调查、采访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方法。

3、培养自觉养成好习惯的心理,学会合作学习,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4、学会写心得体会或总结。

五、活动研究方法:

交流、上网、采访、照相、调查等。

六、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分组分工

2、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

3、写聘书

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们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和行为规范。

为此,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此次实践活动。

同时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分小组进行小课题的研究,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研究:

学习习惯、做人习惯、礼貌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阅读习惯、安全习惯、运动习惯、劳动习惯。

粗看综合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这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相当重要,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大特征。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提出问题,给题目,而后由学生去独立思考,解答。

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由学生自主选择题目,通过团结协作,具体分工去解决问题。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上来就确立了“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这个研究课题的,在自主选题时,许多学生只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或者是为了追求新奇,要么题目范围很大,没有明确指向;要么不切实际,无可行性。

他们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就给我一个体会,那就是老师在学生确立研究主题的时候,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课题确立的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有价值,切入口要小。

如在确定课题时,有学生提出可以研究我们的习惯方面的问题,我马上抓住契机请他说说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

并组织讨论我们的好坏习惯:

正好借机引导学生去研究探索。

但是好习惯和坏习惯范围太大,全面铺开的话容易浮于表面,所以,我先以讲“名人好习惯的故事”开始,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研究动机,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

然后再设计行为习惯自查表。

这一选题的过程,并不仅仅解决一个研究主题的问题,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观察、学习分析比较、学习概括、提炼,得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它同样的重在一个过程。

二、方案,我们自己定——我们是活动的策划者

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吧!

”这是许多师长的期盼。

“走”需要勇气和执着,综合实践活动给孩子们创设了“学会走路”的机会和条件,它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老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而是“洗耳恭听”孩子们的意见,当好孩子们的参谋。

孩子们说:

“我们是活动的策划者,方案由我们自己来定,有疑惑之处再问老师嘛。

”于是,他们自己选择活动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经过多次讨论磋商,最终一套目的明确、条理清楚的活动方案形成了。

在实践中,我看到不少同学对于调查、参观、访问、去图书馆看书、上网这些活动都很热衷,活动完后也能说出一些获得的知识、体会及感受,但等过了一二个星期以后再提及,就有点说不清楚了,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指导地做好资料的积累、活动的记载工作,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和各种表格,不仅比较全面准确地记录相关信息,注意到了有价值的资料的科学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他们进一步深入的积极性。

在记载表中,我还引导学生设计了“我的自查表”一栏,目的是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行为习惯。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所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记载表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践,我们自己做——我们是活动的探索者

为了让学生明白“好习惯决定好人生”。

组长安排组员收集名人的小故事,了解他们有哪些好习惯。

小组讨论一般收集资料的方法:

a、网络查找法:

b、查阅书籍报刊等:

c、询问法:

d、生活资源库。

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好习惯我们应该养成蓝天小组设计了自查表和一周的习惯表,推广到全班共用:

行为习惯自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序号

要求名称

内容

1

我的好习惯:

2

我的坏习惯:

3

爸爸对我的习惯评价:

4

妈妈对我的习惯评价:

一周内习惯行为记录表

学校:

班级: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学习习惯

按时作息

饮食方面

体育锻炼

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

讲卫生

遵守秩序

助人为乐

勤俭节约

小计

(“饮食方面”是指是否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按规律吃饭。

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

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的内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研究的范围也不是一下子可以界定的,因而教学设计只能是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粗线条的估计。

在确立主题之初,我还没有想过会有这么多活动等着我们。

四、调查,我们亲身体验——我们是课题实践的“见证人”

a:

学习调查问卷和统计图表的设计:

了解什么是调查法,按调查的手段分类,可分为:

口头访问,开调查会,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测量评定。

其中的访谈调查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是研究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两种方法。

我选择从最简单的做起,先让学生填写“一周行为习惯记录表”和“行为习惯自查表”,用这两种简单的填表形式来反映调查信息,通过给大家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表格设计的大致格式,如:

标题、主要栏目、统计项目、调查日期、调查人姓名等,特别强调,这个教学环节中既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考虑问题全面并能与学科知识挂钩,主动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学生经过反复讨论调查问卷的设计范围,从学习习惯、做人习惯、礼貌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阅读习惯、安全习惯、运动习惯、劳动习惯九个方面设计调查题目(15-18个选择题)。

表1

关于学生行为习惯情况统计表

调查班级:

调查人数:

调查人姓名:

调查时间

 

上课认

真听讲

尊敬长辈,关心同学

讲文明

讲礼貌

勤洗澡理发、剪指甲

 

不挑食

坚持

阅读

遵守交

通秩序

坚持

锻炼

热爱劳动积极做家务

能做到

 

 

 

 

 

 

 

 

 

偶尔做到

 

 

 

 

 

 

 

 

 

做不到

 

 

 

 

 

 

 

 

 

各小组汇总本组数据,并作汇报。

由学生自己计算汇总。

b、分组实施采访调查,整理交流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开放性调查。

c、学习采访调查:

了解什么叫采访调查,以及采访调查的步骤。

步骤:

各小组明确采访任务,根据任务设计采访提纲。

明确采访对象:

【社会人士、家长、教师、学生】

明确职责:

【组长、采访员、摄影员、记录员、信息保管员的分工和任务】

d、选择采访时间、地点:

【周六、日,新华书店、企业单位、机关厂矿】

表二良好习惯采访记录表

采访员:

记录员:

采访时间:

老师的要求

 

家长的要求

 

社会人士的要求

 

同学的要求

 

e、从调查结果来看,同学们存在的坏习惯很多,学生对调查数据经过讨论,发言和记录,认识到不良习惯带来的危害确实很大,如果不加以遏制,将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进步、生活健康和未来的发展。

为了了解老师、家长、同学、社会人士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学生们进行了调查、访问。

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充分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们为他们的活动献计献策,并让他们帮助调查、访问。

通过调查,学生不但拿回了许多的图片、文字资料,还学会了和人交往,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调查”、“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

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把自主权还给了孩子。

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交往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五、学生心语——我们的收获

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那会儿,觉得很新鲜,又好玩,可这几天不断地外出参观、访问,才让他们真正明白了社会活动的艰辛和其中包含的道理,不过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总觉得有一种自豪感在滋长,因为觉得自己已开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了一份相比其他同学更为珍贵的阅历。

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意识到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可贵,在短短几天中,他们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学会了彼此关心帮助。

在此期间,他们常常是不分彼此地完成并不属于自己负责范围内的任务,有什么点子就马上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从不叫苦喊累。

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工作效率当然是大大提高了,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嘛,拧在一起的一股绳子总是不容易断的。

六、我心思我想,我笔抒我心——学生的大胆设想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思路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此时,让学生再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编自导活动:

1、好习惯故事会比赛;2、好习惯小品汇报表演。

3、进行颁奖。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的材料---调查报告。

通过交流,表演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和分享,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辩证的思考。

通过活动,交流感受和收获,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力、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想象、创造和实践。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以小品节目的形式,唤醒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回忆。

这既是成果的回报,更是对研究方法的梳理。

学生们的想象力之丰富,让我们成年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点评时,学生们进行了自评、互评、师评,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并在宣传栏中展示。

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及组织能力。

为了把这次活动过程进行消化、吸收,教师提议,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小组的课题实施,进行梳理,写出活动感言。

因为是自己亲力亲为,他们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感言。

读了学生们的文章,我被他们真挚的情感所感染了,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心潮起伏。

他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想上讲台上一展风采。

我看到,学生的笑脸多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想象力丰富了,这难道不是新课程的新成果吗?

[反思1:

]按传统,学习结束,教师来一次小结,展示一下成果也可以,但如果要让学生掌握一项研究方法,不进行及时的反思拓展,学生可能很快忘记,靠教师单方面的叙述小结,枯燥乏味。

让学生自己谈活动感受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回顾、内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反思2: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也给教师的学识、才能带来了挑战,在教育学生学会请教的同时,教师自己得先学会请教,学会充实自己,学会把自己放在学生平等的位置,这样才能真正当好促进者和引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教育改革时代的到来,离开了教室,离开了讲台,离开了本学科,在学生面前我常常是那么的力不从心。

后生可畏,再不学习真要淘汰了。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尝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的滋味。

[反思3: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收集整理,调查访问等活动,获得一些实践经验。

认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懂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自觉养成好习惯的心理,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七、今后的设想

本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学生们提出了许多设想:

如果以后的数学课、语文课也上成这样的综合课,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由于教师的大力支持,学生的积极参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学生们的变化是惊人的、可喜的。

在今后的活动中,将会继续开展这些于生、于师都有利的活动,让学生们的各种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