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561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x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

张驰

理法法药,理是药的一个演化,法药之生长收藏,从药这儿能把理的关键找到。

张驰老师师门对本草之重视程度如此!

2017年张驰老师以《<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为题,选取《伤寒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12味《本经》药物逐一进行评解,可惜时间有限未能尽述,仅仅讲了前5味,直教人意犹未尽。

今日再逢机缘以续前讲,庶几不负诸君期待。

各位老师、同道,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的到来及深圳市中医经方协会的邀请。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已,本人张驰,现就任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从事伤寒的教学和临证的工作。

这次受姜老师的邀请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神农本草经》学习心得的汇报。

提到《神农本草经》,实际上我对它非常有感情,因为在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遇到了我的恩师沈谦益先生,那个时候恩师给我开蒙就是用的这部《神农本草经》。

但是师父跟我讲,实际我们学习《本经》要经过几次学习的过程才行。

当时我比较年轻,说心里话,虽然知道师父说得对,但是具体怎么去做,没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可以说体会不是非常的透彻。

直到后来我做了伤寒的教员,在经过了教学和临床的积淀后,才渐渐地明白,原来《本经》的学习确实是有层次的。

二、从病例印证麻黄“破癥坚积聚”

去年我记得接了一个病例,我在门诊可能侧重于治疗肿瘤疾病,当时有一位脑胶质瘤的患者到我这来,留给我的印象挺深。

这个患者有点特点,因为我门诊上一般都是放化疗都结束了,或者有的很坚决就是要中医治疗,这个患者既没放疗也没化疗,家庭条件非常贫困,基本上家里没多少钱,条件不好。

到我这来的时候,他的这个脑胶质瘤一个月之内可能指甲盖这么大长到了拳头那么大,然后每天会发作数次突然之间的昏厥,抽搐之后倒地。

到我这来了之后,那么咱们平脉辨证,仲师告诉我们平脉辨证嘛,开了一张方子,两个方子合起来,乌梅丸合上一个谁?

麻黄附子细辛汤。

讲到麻黄附子细辛汤,那就有点意思了。

《神农本草经》里讲麻黄,怎么说?

“麻黄,味苦平,主中风伤寒,寒热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从“中风伤寒”到“发表出汗”,我们学《本经》学《伤寒》很常用,后面有一句话,很多学者有一定程度的质疑,“破癥坚积聚”怎么体现?

那么用了一周药之后,据患者描述,以前是每天要发作几次,用了一周药之后这一周就发作了一回。

我问他为什么发作的?

他说觉得没病了,身体好了,出去遛弯,跟人吵架打起来,然后发作了。

就发作一回。

后来断断续续的来过一段时间,我挺担心他的这个问题,我说你最好还是坚持治疗,没来。

过这么一年没来了,我觉得这人是不是不在了?

结果有一回他的亲戚到我这儿来看病,说这人活得挺好。

我说拜托你让他到我这来一趟,我不是很放心。

后面他来了,来了之后跟我说,他母亲突然之间得了肝癌,他要在家里照顾老太太,家庭条件也不好,要照顾老太太尽孝。

我说要这样的话你不来也行,后来检查过没有?

他告诉我查过,这个瘤体明显缩小,算是控制住了。

我们说这个例子,那么大家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早期的时候认为《神农本草经》里面好多东西跟我们今天的中药是切合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东西貌似不太切合,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麻黄的“破癥坚积聚”。

但是否真的不切合?

这个我们要打一个问号。

实际上我对庄子说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庄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对于不懂的东西,我们就先搁在这儿,不要去急着讨论它。

但是很遗憾的是,当代的这个学术界有一种风气我觉得有点不是很理想,就是对我们理解了的,那好了,你这个东西是合理的,而对于我们尚且不理解的,有的时候不是去反求诸己地去考虑问题,而是觉得这个理论是错的。

那么,《伤寒论》里头大量的用《本经》,《本经》究竟是就拣我们会用的向我们展示,还是说里面有好多东西可能是我们没有发掘出来?

出于这种发心,那么我备了这么一堂课。

三、《伤寒》印证《本经》真实不虚

当然,我在备课的时候,诚意正心地讲,我不能说挑我觉得这个东西跟《本经》跟《伤寒》合上了,那样的话我觉得对大家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我做了一个工作,把《伤寒论》中出现最多次数的《本经》药物,按照出现次数多少的顺序,从排位第1的一直排到第12的,这样摘取了12味药,把它们中间的每一句,哪怕是细节到每一个字,根据临证、读书的体会,作为了一个整理。

实际上,这个排序工作不是我做的。

是谁?

是咱们已故的中医大家任应秋先生。

任老在一部著作里头,给它们排了序,那么在这儿我坐享其成把这个东西拿来。

非常感谢任老!

我列了这么六个字,经文、疏注、经方。

很简单,首先是经文,咱们《本经》里面有若干个条目在《伤寒》里是存在的,刚才我们说《本经》要读好几遍,那么第一遍我们得知道经文说的什么,这是第一点。

当然了,读了经文之后,实际上有好多问题我们很难直接理解,毕竟那个年代离我们现在比较久远,那么就需要对于疏注的学习。

本人那个时候,记得师父是让我读清代一位医家的《本经疏证》,所以在这部书上算是着力是比较多的。

当然,着力这本书上是有特别好处的,就是它把经方和《神农本草经》的运用切合的非常非常好,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点。

1

甘草

首先说第一味药甘草,这个药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那么据任老的统计,在整部《伤寒论》里面甘草出现的次数是70次,我们知道《伤寒论》113方,这里头70方就用甘草。

其条文放在这儿,我不复述,“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下头我加了一个后人的引述,我觉得陈修园的这句话说的很好,“物之味甘者,至甘草为极”,什么意思?

就是什么东西都甜不过甘草。

甘草为甘味为土德,因此甘草得土之精,那么后续它的若干个条文,“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气,金创,尰,解毒”,实际上无非是一个味甘的作用,因为甘才能有这个作用。

讲到这个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要对一个问题引起注意,那就是学本草其实有一点不得不思考,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这个药有什么用,这样不够,还得知道为什么?

它的性味、它的喜恶……本身这个东西的生长物性造成了它有这个作用,因此也造成了在用这味药的时候,它需要的条件以及给患者产生的代价。

就像刚才我们说麻黄,为什么它能“破癥坚积聚”?

为什么能主“中风伤寒,寒热温疟”?

实际上我们从麻黄的这个性味上就知道,古人讲“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冬天的时候种麻黄的地儿怎么样?

没有积雪。

说明它能怎么样?

能散寒结,对吧?

它把寒气的这种凝结散掉了。

因此,寒结凝于表的时候,中风伤寒者是也,寒结凝于有形之物,凝于痰,凝于水,凝于血,癥坚积聚都出现了,就这个道理。

下面我们逐一地看一看仲景先师对于这个《本经》的甘草是怎么看的。

1五脏六腑寒

首先它说这么一件事,“五脏六腑寒热”,按照《本经》的原意是这么讲的,这个比较确切,但是我把它拆开了,拆得更细一点。

为什么?

寒和热毕竟有所不同。

主“五脏六腑寒”作用的基础其实特别简单,《内经》中记载“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因此甘草在诸多药里面都有辛甘化合的作用。

打一个比方,伤寒发汗之后,由于发汗发得多会导致“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我们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方子,桂枝甘草汤,几乎是所有治疗心阳虚的祖方,不管是后面的桂甘龙牡汤还是救逆汤等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那么桂枝甘草汤,你光用桂枝能行吗?

单味药固然有作用,但是加一味甘草以后,它治疗五脏六腑寒的时候才能尽其性。

我举一个条文,就这个所说的甘草干姜汤,它的原文其实挺有意思,我们简单看一下,“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讲什么?

说这么件事,“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按理说很多人一看这个,“我认识,桂枝汤证!

”,但是它后头还有一个事,桂枝汤证没有小便数,没有心烦,对吧?

说明什么问题?

太阳为表,那么少阴为里,如果少阴这个时候虚了、不足了,那么过开太阳之表,此时就会造成什么?

耗竭人的阳气。

就变成这个事了,“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

那么怎么办?

甘草干姜汤。

我治过这么一个患者,六个月不来例假,那个时候我不搞妇科专科,对所谓的多囊卵巢这种病没有特别深的感触。

那么六个月不来例假怎么办?

医院上激素。

上了激素之后好了,挺了俩月,又不来了,再上激素,最后上激素也不来。

小女孩不大,上研究生,吓坏了,这怎么办?

到我这来看看。

我也没给她摸脉,一看这样,阳气大伤了。

实际上各位同仁,我们长期都在临床上,都知道一个问题,现代临床上《伤寒论》的很多误治,我们并不一定能见到,打一比方,在《伤寒伦》的时候,大量的人在外感之后过度地发汗、过度地火针,乃至攻下,对吧?

我们不一定能见到。

但是其实想一想,虽然这些我们没见到,但见没见过例假不来之后过度用激素?

见没见过伤寒之后挂吊瓶挂一个月以上?

实际上伤寒条文里的这些误治并没有死掉,反而都依然坚强的活着,有人那天就有误治。

那么,我们任何治疗方法的过度、不当地使用,包括我刚才讲的这个激素的问题,都是误治,对吧?

那么,最后导致一个什么问题?

我都没给她看脉,直接一看这个人,阳气大虚之貌。

怎么办?

听仲景的话,甘草干姜汤复其阳。

五副药,例假自己就来了。

就两味药,甘草、干姜,我相信古人不骗我,那么用了就好使了。

前提是我们对它的这个道理是真的懂了,你不能强迫古人按照我们的意思来办事,得顺应古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规律。

那么,这个时候用甘草干姜辛甘可以化阳,就是以复其阳,实际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大量的用在精气过度透散的这一类的疾病上。

有它做类比,那么当然就有后头的芍药甘草汤。

2热邪气

“五脏六腑寒热邪气”,那当然包括这个热邪。

“热邪气”这个举了一个甘草汤,“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

这里用甘草其实道理特别简单,我个人在里面加了一句评注,“脾气复位,阴火退散”。

因为阴火属土,对吧?

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会产生阴火?

那么很简单,脾的这个阳气不能当位,则阴火产生,这个时候用甘草,甘则缓之。

我的爷爷曾经是吃过国民党军粮的老兵,他给我讲一个事儿,当年战争的年景儿,实际上老百姓不怕国民党兵,但是怕啥?

这个兵一旦打败了退下来,怕这个。

其实你看我们人体上,营卫是人的兵粮,对吧?

那么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者为兵,营者为辎重,它俩是这么一层关系。

如果卫气被苦寒直折或者被损伤之后,就如同败兵一般溃退产生阴火。

好多小孩,包括成人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以东垣先生补脾胃泻阴火的思路,无非是朝这个方向去运用。

咽痛,我们看仲景《伤寒论》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运用方法。

为什么咽痛?

其实道理特别简单,《内经》说了一句话,“少阴之脉,起于涌泉,结于廉泉”,因此说少阴病里头有若干个治咽痛的方子,比如猪肤汤、半夏煮散,比如我们这个甘草汤,但是它的一个前提是脾虚之后有阴火。

3坚筋骨,长肌肉

“坚筋骨,长肌肉”,在这儿我举了这么一个条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其实字面意思,“坚筋骨,长肌肉”,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我觉得用条文说事儿更加生动一点。

条文说这么一事儿,伤寒中风,医生误用了下法,其实正常来说,中风误用下法不见得都变成甘草泻心汤证,因人而异。

打一比方,可能这儿有个老爷子,都不敢随便上街,上街之后还拉裤子,我们门诊上有好多这样的,对吧?

那这种人如果不小心误用攻下会怎么样?

本身脾就不足,那么最后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到这种程度的时候,那么其实有一个问题很难逾越,就是服汤药能不能吸收?

有学生问我说,那你看下利下成这样了,为什么仲景没有倍人参?

没有用赤石脂、禹余粮?

倍干姜都没有,就甘草变成四两?

我给他讲了一个道理,你不要忘了陈修园说的那句话,甘草甘味之极,对吧?

那么甘则缓之,虽然这个人易泻,下泻之势非常强,但是只要有甘草在他的身体之中,那么下泻的速度哪怕暂缓这么半分钟,他也就有这半分钟的吸收过程。

所以说,我们在临床上不见得非要用甘草泻心汤去治拉肚子,有的时候你想,如果是因为脾胃下陷造成的吸收不良,那么仲景的这个甘草泻心汤就是一个思路。

它的来源?

那么《本经》说了“坚筋骨,长肌肉”。

凭什么?

甘则缓之,有缓就有时间,有时间就能吸收,能吸收才能“坚筋骨、长肌肉”。

4倍力

后头说这个“倍力”,其实很多人一看“倍力”,是不是跟“坚筋肉,长肌肉”差不多?

我认为非也。

还是拿条文说事儿,“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这条咱们熟极了对吧?

栀子豉汤证。

它的过程怎么回事?

我们简单地讲解。

吐下误汗造成一个什么问题?

中焦空虚,热气就扰了胸膈。

那么为什么中焦空虚热气能扰胸膈?

咱们都知道,实际上心主火、肾主水,但是水火之间的气化过程需要什么?

水火需要颠倒既济,火要下、水要上。

但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咱们的攻下造成了脾气已经怎么样?

伤了。

伤了之后,中间这轴不转,水上不来,那么火单独在上头,因此造成了一个问题,热气扰胸膈。

我们采用栀子豉汤,栀子以清上焦之火,豆豉呢?

豆豉经过了蒸煮,其味咸、其色黑,对吧?

借调肾水以上济于心,就把问题解决了。

但有的时候它就不能完全解决,打一比方,少气。

那么我们直观的印象,少气加人参,加五味子,加黄芪或者山药,对吧?

仲景都没加,加了一味甘草。

为什么?

甘草把中焦的这个桥搭上之后,肾水才能借中焦之力怎么样?

借调以上济于心火。

因此,仲景先师说甘草能“倍力”真实不虚,在这一条文就能非常明确的看到。

5金创,尰,解毒

当然,后头还说一个事儿,“金创,尰,解毒”,这个把我难住了,因为《伤寒论》中没说这事儿。

我只能借用了一个《金匮》的条文,“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蒴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 桑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厚朴二分

 

因为《伤寒》主外感,对吧?

咱们都知道。

《金匮》里头说了一句话,“千般疢难,不越三条”,整个三条除了这个外感内伤,那么还有房室、金刃、虫兽,对吧?

这金刃损伤,用的这么一个方,王不留行散。

这里头为什么用王不留行散?

那么我也是借古人意,转述古人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金创者急也,对吧?

急不过金创,甘草者缓也,以缓对之。

当然,如果说这个还不够,略有一点牵强,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讲,甘草能长肌肉,从这个角度它也成立。

尰,当然就是脚肿如脱。

解毒,就不用讲了。

2

桂枝

下一个讲下桂枝,“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桂枝在《伤寒论》条文中出现次数是43次,也是比较多的。

但这里头要先说明一个问题,实际上仲景先师用的桂枝到底是哪个?

有的时候我的学生也问我,我跟他说你想听实话还是听假话?

他说听实话,我说那好吧,那你坐下我跟你慢慢说,这里头事儿多了,我说完之后你也别急。

实话就是,哪个都不是。

为什么?

首先,仲景先师他讲桂枝,对吧?

咱们看到大量的魏晋南北朝以前的书告诉你用桂心,桂心和桂枝可不见得是一个东西。

什么叫桂枝?

必须得是桂树的嫩枝,春天长的那个才行。

我说句实话,国内的药房我没见到,咱们用桂枝顶多是用什么?

只能是枝儿,嫩不嫩保证不了,对吧?

它已经木质化了。

我个人在临床的时候习惯喜欢用什么?

紫油桂、桂皮。

那么有日本学者考证说,这个桂枝实际上是用肉桂,我觉得不要纠结于这个,用哪个我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仲景为什么用?

枝者发散也,它就是为了发散。

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在临床上摸索,发现桂皮里头含的这个物质更丰富一点,效果更强,紫油桂强上加强,更好,但是还是欠了一点发散的作用。

所以我在临床上怎么弄?

紫油桂和桂枝各半,掺一块用,效果基本上无孔不入,特别好用。

在《本经》里头,实际上桂出现两个版本,我们知道其实还有一个菌桂对吧?

“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

所谓牡和菌,我个人的理解,其实就是古人对于这个门轴问题的一个考证。

牡桂可以说就是我们今天临床说的桂枝,菌桂就是那个肉桂,这个没有质疑。

我看了一个疏注,觉得言简而意赅,四川医家黄杰熙先生这么讲,“入心肝,温通血脉”,我觉得这句话廖廖几字把整个桂枝的核心说的一览无余。

因为肝木得温才能生发,心得温才能通血脉,而且这个温的过程,实际上就已经把肺的寒邪去掉了,没有这个的话它温不了。

1上气

什么叫“上气”?

气机上逆,对吧?

这个在《伤寒论》条文中比比皆是,非常多。

打一比方,桂枝加桂、苓桂甘枣,它俩治奔豚的吧?

那么谈到这儿,我想简单说两句,什么是奔豚?

我们好多同道在一块交流,就说这个奔豚症到底长什么模样,对吧?

仲景说的很简单,“气从少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那么这个东西怎么上去的?

我跟大家讲一真事,我过去也找了,后来发现找不到,但后面反复读伤寒条文,读着读着,忽然之间好似神游于仲景之庙堂,突然之间明白了什么是奔豚。

就这么讲,叫比比皆是,满大街都有。

什么叫奔豚?

奔豚首先在《难经》第56难里头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它中间说一句话,“肾之积,名曰奔豚”。

那么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豚者水兽也,对吧?

豚者猪也,猪为水兽,猪属亥水,那么奔豚就是肾水现在不老实了。

肾水不老实往哪去?

往心去,恐有灭心火之虞。

那么什么情况会造成肾水往心去?

在《伤寒论》有这么两次,一个是“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对吧?

那么心火在外头回不去,肾水趁虚而入,乘了心火,这就是所谓桂枝加桂汤证。

还有一种,说了一个问题,“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它想上来,对吧?

在脐下动。

说明有一个前提,心火这个时候一定是虚的,肾水才能乘心。

那么这种模型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我给学生说的时候都打这个比方,我采访他们说,你们坐没坐过海盗船、过山车?

有坐过的,有没坐过的。

我说没坐过的为这事你去体会一下,当你从高处往下跳下来的时候,心里觉得慌慌的,那个就是奔豚。

为什么?

由于这种物理的惯性,造成什么问题?

周身之气血突然之间都涌向了哪?

心脏。

气从少腹上冲心,非常形象的。

仲景那个时代没有过山车,所以仲景先师不能给你打比方说你做一回过山车就会了,但他会告诉怎么样?

气往上冲。

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我给我的学生出了一个方案,我说你们以后要坐过山车之前,先喝桂枝加桂汤,喝完了之后没事了。

玩笑话归玩笑话,那么实际在临证中比比皆是。

很多时候患者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奔豚,他会告诉你什么?

大夫我心慌,我们都当心慌治了。

有的时候不是,你看脉象肾水很旺,心火不足,这是奔豚,可能用一个桂枝加桂汤,很简单的就解决了。

“桂枝补心,平冲为用”,你看,从这个角度一切,桂枝主上气就很有道理。

那为什么它能干这个事?

我们知道,古人讲以桂树做钉,钉入则死,对吧?

它敲到这个树里,树就死了,所以古人认为桂能制木。

木者,生发者也,桂能抑制这种往上生发的作用,因此它能平冲。

古人讲桂枝能平冲脉,或者叫平肝冲,因此它有了一个进行治疗上气的作用机制在里面。

这里头实际上我特意举了一个加减法,“理中丸方后注: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我在做这个课件的时候,举了大量的加减法,因为我认为好多仲景先师的用方用药特征,从哪儿才能看出来?

加减,大量类似的加减就是他用药的真相。

打比方,在这儿“脐上筑”,首先很有意思的是,它去掉了谁?

苍术。

当然了,那个时代苍白二术不分。

它把术去掉,以去掉中焦分消之力,防止中焦之力过盛。

那么这时候平冲之力不足,加谁?

加桂,而且道理很简单,“脐上筑”,它讲“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实际上就是奔豚。

同样一个道理,那么心火旺的话,肾水自然不能乘心,这也是有这么一个机理在里头,也就是古人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彼此类推,对吧?

彼者防此。

那么,怎么防止肾水乘心?

以桂治就OK了。

2咳逆

“咳逆”,在这儿我觉得不用赘述,这个我们在平时用的很多。

桂枝既然能温心脉,能温血,能温肝,能平冲,咳逆咳喘也是自下而上,有上冲之意,那么桂枝自然能治,在这里内平冲逆、外解表证。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实际上,我们从两个方拆解,发现一个问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了两味药,厚朴和杏子,这两味药干什么?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实际上在整部《太阳篇》的时候,尤其是桂枝证和麻黄证,你都能看到太阴的影子,这也是我们伤寒气化学派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叫开阖枢。

太阳为开,太阴也为开,治太阳一定要照顾太阴。

打一比方,这个就像干活对吧?

你考虑照顾这个男人的感受,也得考虑照顾女人的感受,这是一个道理,虽然以某一方为用,但是另一方必须要有一个支持。

就像是桂枝汤里一定要啜粥,开太阳也要开太阴,对吧?

有的时候它就没有啜粥,然后怎么样?

可能汗出的太过,或者呕吐了,那么很多问题就都出来了。

同理,麻黄汤里头也有杏仁。

从太阴的角度考虑,实际上你看,厚朴、杏仁强化了太阴,而且分别是谁?

厚朴主足太阴,杏仁主手太阴,是这么一个概念。

那我们接着往后,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事儿,那就是在小青龙汤里头,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麻黄和杏仁永远不见面。

小青龙汤加减法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是加杏仁的时候要去麻黄,用麻黄的时候不用杏仁,这个很有意思,在《伤寒论》中也是一个很不好讲的问题,正常我们说麻黄和杏仁一配起来怎么样?

能平喘。

但在小青龙汤里永不见面。

那么可不可以见面?

也行,那你得知道它的机理。

这个我们看能不能讲到后头,讲到的话单独给大家说一下。

3结气

“结气”这说了一个问题,什么叫结气?

其实倒过来,结气就是气结。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这条文很简单,它的核心是数下了之后,由于又有表证,所以造成一个问题,“心下痞硬,表里不解”,那么用了桂枝人参汤,所谓人参汤就是理中,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加了一个桂枝。

这一条我在临床用的时候,用法极其简单,只要看见太阳太阴这种合病,既有下利之证又有恶寒,那么就用这方,临床效果非常好。

其中咱们说这个理中,它主理中焦,那么桂枝在这干什么?

首先它能解表,解表的同时在这里头“心下痞硬”从哪来的?

受寒气机郁滞,成了结气。

那么桂枝能干什么?

我们说它能通血脉,能温养血脉,通阳之用。

4喉痹

“喉痹”这个问题是挺有特点的,《内经》中说“少阴脉,起于涌泉,结于廉泉”。

整个《伤寒论》中用桂枝直接去咽中痛的并不多,为什么?

好多咽中痛是从热来的,你打个比方,小柴胡汤也咽中痛,从热来的,口苦、咽干、目眩,相火从上走。

古圣谆谆教导说这件事,阳盛的时候不能用桂枝,别整反了,说阳盛误用桂枝下咽即毙,这句话听起来挺吓人的。

那么桂枝治疗喉痹往往是在有寒的时候,打一比方,半夏散,“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这个用法非常有特点,有半夏桂枝,有甘草,辛甘化阳的作用。

在这我也把麻黄升麻汤引进来,“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麻黄升麻汤主之”。

它说了一个事儿,咽喉不利的问题。

麻黄升麻汤这个方我在临床特别喜欢用,用的很多,因为我发现这张方其实细拆起来很耐人寻味,它里头有太阳的部分,有麻黄、桂枝;有少阳,有黄芩对吧?

也有阳明,有石膏、知母、天门冬;有太阴,茯苓、苍术、甘草都能看见;那么最后还有厥阴。

但是你看里面用了这么多凉药,这个方实际上不凉,为什么?

它中间的一个点睛之笔——大量用升麻。

这个升麻就把它所有的寒凉药怎么样?

抬起来定位到体表,你只准在皮肤这,定在这儿。

但是六经它都走,走了之后不伤。

这方我给自己用过,有一段时间肝气郁滞,给自己开了一张麻黄升麻汤,给自己的那就甭客气了,一副药生麻黄用了38克。

吃完了之后,我自己的体验,瞬间通了,通的特快。

因此,后世就有一个说法了,张隐庵先师说麻黄色青,色青则为青龙,能疏肝。

有人嘲笑说这个张隐庵先师乱注解,说他瞎说,我个人以身试法,没瞎说,麻黄真疏肝,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