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5161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docx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12学校社会工作

第十二章学校社会工作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与要素(了解)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很小,考生了解即可。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

(1)学校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以及与学生相关的教师、家长、学校和社区提供的专业服务。

(2)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

1.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

(1)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为主要直接服务对象,尤其是“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兼顾服务于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学校和社区环境等。

(2)为了更好地协助学生成长,学校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与学生家长、学校人员及社区人士进行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

2.学校社会工作者

(1)学校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和价值观。

(2)学校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包括有关学校的知识,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知识,有关学业、职业辅导及训练的相关知识。

3.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学校育人使命,协助学生准备面对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养成健康人格,培养积极品质,优化社会关系,实现满意人生。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了解)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很小,考生了解即可。

学校社会工作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采用社会主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回应学生需要,弥补其处境不利的缺陷,协助获得应得的教育资源。

(二)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协助学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和能力,重视学生在关系、情绪、动机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三)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协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清楚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保持与社会同步。

(四)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

作为学生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非常重要。

学校社会工作者需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发展个人潜能,积极面对生活上的挑战,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

协调和推动社区、企业及其他资源,促进不同社会服务之间的联系。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很小,考生了解即可。

(一)专业性

学校社会工作以各种社会科学知识,探究学生的社会和心理需要、心理特征、心理困惑,化解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生活幸福。

(二)科学性

在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经常使用的工作方法有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和项目化运作等,所有这些工作方法的程序和步骤都是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的。

(三)艺术性

(1)学校社会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

(2)学校社会工作要坚持接纳、尊重、真诚、同理心、个别化等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和职业伦理,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尊严、情感、需要放在重要地位。

(3)学校社会工作本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的原则,既要讲究方法,也要做到灵活处理。

(四)实践性

学校社会工作是做出来的,深入实际,联系现实,为学生的现实需要服务,为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而投入是每一个学校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了解)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很小,考生了解即可。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和生活管理等关系具体表现为:

(一)与德育的关系

(1)学校社会工作注重以学生为本,工作路径突出自下而上,工作重点是所有学生的全人成长,工作方法突出由内而外,工作重点为促进学生身一心一社一灵改变和全人发展,工作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

(2)而学校德育则以学校及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为本,工作路径较为侧重自上而下,工作重点是教育要求,工作方法主要依靠思想品德课程,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

(二)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学校社会工作注重学生与学校环境的互动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体自身的作用。

(2)学校社会工作重点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项目化运作等专业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侧重运用辅导、咨询、治疗等工作方法。

(3)学校社会工作强调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关注学生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互动,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挖掘社会与个体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精神主体,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从内心与环境关系的角度促进个体良性发展。

(4)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社会工作的素养,并具有从业资格;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则要具备心理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并具有从事心理工作的职业资格。

(三)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1)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班级秩序的良性运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学校社会工作的重点是学生个人发展层面的。

(2)虽然二者有所不同,但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班主任密切合作,及时沟通,交换相关信息和资讯,了解双方的工作状况,积极回应学生的需要,共同创造正面的、充满关怀的学校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健康成长。

(四)与学校生活管理的关系

(1)一般来说,学校生活管理的工作重点包括文明礼貌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以及自主体验活动等方面,这也是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

(2)学校社会工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技能和技巧,使其养成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丰富学生的用常生活,使学生生活多样化。

(3)在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生活管理老师互相配合来完成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和学校生活管理的共同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爱好,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富情趣。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社会工作满足所有学生一般需要的服务(重点掌握)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但考点内容很重要,考生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

主要考查方向:

①增强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②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下面重点从满足学生一般需要的8个方面作简单论述,了解学生一般需要的主要内容。

(一)促进学生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能力

(1)注重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协助学生投入学校生活中。

(2)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性格的认识,并探讨性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引导学生分辨益友和损友,学习拒绝诱惑的方法,鼓励学生选择跟及自己未来健康发展的益友,拒绝有害自己或他人的损友。

(4)注重巩固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5)协助学生了解何谓健康的异性朋友关系、异性朋友关系的必备元素及健康的异性朋友关系对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增强学生明确白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

(1)促进社交能力的第一步是协助学生建立公民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事情。

(2)协助学生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或乡村,从而增强“乡土情怀”和主人翁意识。

(3)协助学生通过对居住在家乡的外地人士的了解,明白在日常生活中不应歧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士,以建立和谐互助的社会。

(4)协助学生建立贡献家乡的愿景,并强调职业不分贵贱,只要尽忠职守便可对家乡作出贡献。

(5)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贡献祖国和家乡,鼓励他们要有更高远的理想。

(6)和学生一起分析子女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并提供解决的参考方法。

(三)满足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的需要

(1)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情绪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白:

情绪是人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所产生的感受;一切情绪都是与生俱来的,是正常的;人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适当地表达和处理情绪,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了解和表达情绪,可借助“情绪脸谱”掌握有关情绪的词语。

(2)培养学生分辨个人情绪的能力,认识不同的情绪表达方法,通过分享,体会表达个人情绪,并接受个人的情绪经验。

(3)提高学生识辨别人感受和情绪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情绪,明白与人相处时互相谅解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明白不适当地表达负面情绪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明白即使遇到不合理的对待,不能过激,要适当地表达个人的负面情绪。

(5)鼓励学生与家人倾诉不愉快的心事,减少学生向父母倾诉心事的抗拒,探讨与父母倾诉心事的技巧。

(6)鼓励学生向朋友倾诉不愉快的心事,认识理想倾诉对象的特质和倾诉时的要素,学习基本的聆听技巧和回应技巧。

(7)引导学生认识情绪问题的形成及其影响,探讨情绪与生理反应的互动关系,了解情绪问题的本质,体验以呼吸松弛法、静坐放松法、肌肉放松训练、意象松弛法等策略来舒缓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给身体带来的影响。

(8)引导学生以正面想法去面对负面情绪,学习以“转换想法”技巧去排除负面感觉和情绪。

“转换想法”分为3个步骤:

一是分辨与判断是否存有非理性想法,依据是这些想法是否符合事实、是否造成困扰;

二是对非理性想法进行驳斥,既能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逻辑性驳斥,又能以事实为证据作实证性驳斥;

三是重建合理想法,驳斥非理性想法之后,需重建立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用证据去分析或推论的理性想法。

(四)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认识理性思考、创意思考和批判思考3种不同的思考技巧,明白反思的重要性,并掌握反思的基本技巧。

(2)引导学生在3种不同的思考技巧基础上掌握各种思维性格的特点,并学习应用不同的思维性格使学习达到更高的成效。

(3)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性格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培育以创意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事实和意见的区别,通过分辨事实和意见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培养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日常信息的能力。

(五)促进学生提升采取行动的能力

(1)注重改善学生的常规社交行为,教导学生如何分辨善意批评和恶意批评,明白恶意批评不能带来正面的效果,引导学生作出善意的、具有建设性的批评,让学生明白批评别人时是需要尊重别人的。

(2)让学生理解道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道歉方法,思考具有创意的道歉方式,并思考补偿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道歉的习惯。

(3)指导学生如何赞赏别人和正确回应别人对自己的赞赏,从而感受赞赏及获得赞赏的快乐。

并借此增进学生的个人经验,从道理上明白赞赏是开心的,学会多留意和欣赏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诚恳地赞赏。

(4)引导学生探讨宽恕的意义,让他们明白真心原谅别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用宽恕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

同时,让学生明白,责怪别人和以有仇必报的心态处理事情,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伤害自己。

(六)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1)教导学生了解公平的意义及其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公平原则。

同时让其明白,要维持公平的原则,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并认识到维持公平时需要平衡各方的需要,最好能情理兼顾。

(2)引导学生分辨公德和缺德的行为,鼓励学生在公共场所时刻保持自律,并为他人设想。

(3)引导学生学会在追求公平时懂得尊重别人并顾及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明白公平并不代表人人可以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

(4)引导学生懂得反省自在的行为,从而学会顾及他人的需要,帮助他人。

在帮助别人时,要有勇气、智慧和策略。

(5)引导学生探讨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应有的态度,使学生明白必须认真、严肃地对待朋友之间的矛盾,一旦成为好朋友就要真诚相待,不要轻易地放弃任何一段友情,借此带领学生建构一套正确的与朋友相处的态度和价值,以完善学生尽责的动机。

(6)引导学生探讨诚信议题,让学生明白诚实与个人信誉的关系,并了解人际关系对诚实行为的影响,以及反思勇于为自己所作所为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七)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需要

(1)引导学生拥有天生我才的观念,辨识在不同领域里的自我效能感,体验自己在学业、社交、仪表和生活习惯方面的优势。

(2)引导学生通过其自身的成功经验体验自我效能感,从以往的生活和学习中挖掘和寻找成功的事例。

(3)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期望,增强亲子关系,学会体谅父母说负面话语时的心情,以自我肯定提升自我效能感。

(4)协助学生订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白在订立目标时需要按照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作出调整,尽量符合SMART原则:

具体的(Specific)、有意义的(Meaningful)、可做到的(Achievable)、实际的(Realistic)、适时的(Timely),体会成功实现目标后带来的自我效能感。

(5)协助学生提升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辅导学生采取“学习攻略大搜查”,包括学习目标、困难或障碍、能力强或弱、提升学习成效的方法、时间管理,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发掘适合个人的学习策略。

(6)引导学生减少扭曲思想的负面影响,学习识破四种常见的扭曲思想:

一是“非黑即白”,用是或不是这样“绝对”的思想影响人;

二是“灰色眼镜”,使人看一件事情时只着眼于负面或令人感到沮丧的地方,而忽略其他好的方面;

三是“以偏概全”,使人把个别事件或贬低自我的想法无限放大;

四是“透视心意”,使人单凭直-觉猜测别人的想法和用心,还信以为真。

(7)协助学生掌握理想的含义,明白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培养冲破环境局限并实现理想的个人素质。

引导学生通过对未来的憧憬激发实现理想的动力,并努力付诸实践,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八)促进学生培养亲社会规范的能力

(1)引导学生理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教导学生界定什么是社会规范,学习识别在学校和家庭等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并了解在人际交往中所需要依从的道德规范。

(2)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社群的风俗习惯,了解人际交往需要依从的社会规范,加深学生了解在陌生的社群中违反民间风俗的后果。

(3)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既定的社会责任。

(4)引导学生分辨社会对从众行为的不同期望,了解社会期望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人能表现合适的从众行为。

了解从众行为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

明白不要盲目从众,应作理智抉择。

(5)引导学生了解遵守及违反社会规范时的正面制约和负面制约,培育学生分辨行为的正面制约和负面制约能力。

(6)教导学生衡量遵守有争议的社会规范时的正面制约和负面制约,学会面对具有争议的社会规范时懂得妥协,寻找折中方法。

(7)培养学生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要加入道德考虑,明白作决策时必须进行亲社会的道德思考。

(8)培养学生批判地面对有矛盾的社会接纳行为,明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社会接纳行为,通过代入不同角色,了解不同角色间存在的矛盾。

二、学校社会工作满足部分学生特殊需要的服务(重点掌握)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但考点内容很重要,考生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学校社会工作还必须满足学业困境学生、人际关系困境学生、家庭生活困境学生、心理状况困境学生和特殊行为群体学生的特殊需要。

(一)学业困境学生

1.学业困境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一是存在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

二是学习的心理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动机,自我认知悲观消极,情绪不稳定等;

三是学习能力低,学习方法错误和学习习惯不良;

四是偏科或者学习基础差。

(2)学校因素。

一是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二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因素;

三是学生之间恶性的竞争氛围,同学关系紧张有可能使学生无心学业,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3)家庭因素。

①家庭的学习环境和父母的管教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②家庭环境不和谐,或者家人经常发生矛盾,学生回家后无法安心学习,在学校时也会牵挂分心。

③如果父母管教过于严厉,要求苛刻,或者过分溺爱纵容,都会造成学生适应困难,难以安心于学业。

(4)社区因素。

社区环境和学生的社交关系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2.对学业困境学生的服务:

(1)对于一般原因引起的学业困境问题,可以以服务对象的学业进步为中心任务,通过学生的家长、老师、同学等收集资料,判断其问题形成的原因。

通过与学生沟通、协调,协助其制定解决此问题的服务方案。

(2)对于在学习障碍方面存在共性的学生,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可以把面临同样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和感受,从而达到互相鼓励、互相促进的效果。

(3)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如考试焦虑、读写困难等,在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后,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代表其与学校老师商谈,建议采取个别化教学的方法,通过对他们降低学业要求、改变教学方式或补课等方式,协助其走出困境。

(4)对因家庭问题陷入学习困境的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其家庭联系,并与其家庭合作,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人际关系困境学生

1.人际关系困境的类型

第一,沉默寡言型。

这部分学生通常自我封闭,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表现在深层次上,是因为他们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不足。

第二,遭人排挤型。

这部分学生通常自我意识强烈,对人、对事态度坚持己见,容易与人产生误会和争执。

第三,行为偏激型。

这部分学生通常态度傲慢,一意孤行,不服管教,经常与同学、老师、家长发生冲突。

第四,专横霸道型。

这部分学生往往凭借自己强壮的身体、优越的背景、出格的言行或特有的技能欺负弱小、拉帮结派,与人为敌,以此达到扩大影响,彰显个性,抵制权威,表达自我的内在目的。

2.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1)对那些遭遇严重人际关系因境的学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多次咨询和辅导,了解他们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和他们一起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他们进行自我肯定训练,并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

重在促使学生开放自己,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不同意见,并学会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方法。

(3)一方面教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方法,学会互相尊重与帮助;另一方面采用人性化的行为规范准则,以理性民主的态度来指导学生。

同时,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经验中获得自我肯定。

(4)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和老师、家长以及同学多方联系,请求他们的协助,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家庭生活困境学生

1.家庭生活困境学生及其困境

(1)主要指家庭贫困和特殊家庭的学生,包括低保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等。

(2)这些学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一是情绪问题,他们容易遭人歧视,不被社会认可,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很大的精神压力;

二是经济压力问题,这些特殊家庭一般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经济压力;

三是孩子照顾的问题,这些家庭一般都会对孩子的关注较少,有的甚至对孩子疏于照顾。

2.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1)情感支持

①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感情介入与情感支持,帮助学生表达心声,宣泄情绪;

②通过接纳、尊重、理解等工作技巧,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发现自己的能力与资源;

③通过必要的互动练习或行为演练,使学生提高与人沟通、人际交往的技术、技巧,恢复勇气。

(2)发展支持系统

①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把相似家庭背景的孩子组成互助或成长小组,让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在小组中,积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鼓舞他们的生活勇气,使他们看到家庭和自己的资源,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充分利用小组资源,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3)挖掘社会资源

①学校社会工作者要主动与相关社会机构、民政部门或有关团体联系,促进他们了解这些家庭子女的生活处境,掌握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与学习情况。

②同时,协助家长寻求社会救助,帮助特殊家庭的家长组成互动团体、协作小组,使家庭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助解决现实问题。

4.开发学生潜能

①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让他们看到家庭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

②从优势视角入手,开发生命的内在力量,是学校社会工作可以着力的地方。

(四)心理状况困境学生

1.心理状况困境

在学校里,学生常见的心理状况困境有沮丧、压抑、抑郁、冷漠、嫉妒、焦虑、孤独和浮躁等。

2.学校工作服务

(1)对那些一时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缓解内心压力,舒缓情绪,协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学校生活。

(2)对于那些有着相同问题的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把他们组织在一起,使他们互相沟通,交流心事,在以他人为镜中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彼此之间互相促进的效果。

同时,还要与家长协同合作,给予学生理解和支持。

(3)通过学校宣传,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心理状况困境并不等同于精神病,请同学们多给予理解和帮助。

(4)与学校和老师合作,对这些学生给予区别对待,使学生的压力减少到最小。

同时,对那些确实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把他们转介给专业的心理老师或者心理医生。

(五)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1.定义

特殊行为群体学生主要是指有暴力倾向、网络成瘾或者违纪的学生。

(1)这里所说的暴力倾向主要指校园暴力,即发生在校园内的攻击行为,并重点关注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的和心理的暴力行为。

(2)网络成瘾是指由于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3)学生的违纪行为主要包括说谎行为、逃学行为、抽烟喝酒等。

2.工作服务

(1)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辅导,探究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

针对具体原因,制订介入计划,实施辅导。

工作要点包括:

①澄清学生的角色

②认知问题行为的后果

③提供心理支持

④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式

⑤促进行为改变和良好行为的形成等。

(2)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兴趣小组、交流小组等互助成长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泄情绪与压力,获得彼此支持。

同时,让学生交流成长体会,学习成长经验,增强正向动机,帮助其获得成就,提高自信心。

(3)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亲子关系及家庭状况,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亲子教育方案,促使家长改善家庭环境,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巧,并帮助家长识别和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

(4)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努力协调当地的公安、校外教育机构,取缔社区内的不良场所,防止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消除暴力隐患,优化社区文化,形成社区文明,为青少年创设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了解)

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

(一)学校内部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1)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当社会工作者被纳入学校管理体系成为学校编制的一员时,可以称之为学校内部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包含内部巡回支持和内部驻校两种方式。

①内部巡回支持由政府自行聘用学校社会工作者,依教育行政区巡回支持各校;

②内部驻校由政府教育局聘任学校社会工作者分派到学校常驻,纳入学校师资团队。

(2)优点:

当学校社会工作者成为学校的一员时,不易受到来自学校人员的排斥,较易在校内建立关系网络,得到校内老师的支持,以便有效掌握学校的资源和问题。

(3)缺点:

学校社会工作者易受制于学校体制,当学生与学校产生冲突时,难以维护学生的利益。

树立起“老师”的形象,容易与学生产生距离,不利于专业关系的建立。

(二)机构派驻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1)机构派驻一般是由校外民间机构派员进入学校,协助进行专业服务,属于外部支持。

在机构派驻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中,学校社会工作者属于社会工作机构,由服务机构管理和负责。

政府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社会工作者由机构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