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5136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docx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答案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号数: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40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写在格子内(3分)

2、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5分)

(1)佃农(diàn)

(2)妯娌(zhóulǐ)(3)迁xǐ(徙)

(4)炫(xuàn)耀(5)yǒu(黝)黑 (6)yé(揶)揄(yú)

(7)chōngjǐng(憧憬)(8)刹(chà)那

(9)毛坯(pī)(10)销声匿(nì)迹

3、假如你是文字编辑,你能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六个错别字并改正吗?

(6分)

持之以恒风尘扑扑斩露头角任劳任怨无边无银穿流不息

循序渐进走头无路为富不人

错字

穿

改正

4、根据解释写出成语或是根据成语写出解释(5)分

(1)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满面春风)

(2)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名正言顺)

(3)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4)含辛茹苦:

经受艰辛困苦。

(5)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风餐露宿)

4、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4分)

(1)莎利文小姐用手触着我的前额,拼了“think”(思考)。

(动作描写 )

(2)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

(外貌描写)

(3)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我。

(心理描写)

(4)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

“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语言描写)

5、把下列诗句连线,使之构成四副对联。

(4分)

 A、黑发不知勤学早       a、水淡性泊是我师

 B、无边落木萧萧下       b、白首方悔读书迟

 C、四面荷花三面柳       c、不尽长江滚滚来

 D、笔枝心虚乃吾友       d、一城山色半城湖

6、黄埔军校创办之初,孙中山为该校题了一副门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之后,黄埔军校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此校成了一些人升官发财的捷径,于是有人将门联变换了两个字的位置,门联的意思就完全变了,改后的门联为:

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

(2分)

7、某空调的广告语仅用了三个字“净、劲、静”,请指出该广告词所包含的意义。

(3分)

净:

干净,无污染,对人体无害。

劲:

制冷快,效果好。

静:

无噪音,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休息。

8、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3分)

例句: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句: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9——16题。

(30分)

(甲)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乙)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

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

”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他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哪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待。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

我其实还记得,还记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9、解释下列词语(4分)

蹒跚:

艰难而缓慢地、摇摇晃晃地行走。

憧憬:

向往。

10、从表达方式看,甲文重在议论;乙文重在抒情。

(2分)

11、甲文中“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句子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位置能否互换?

为什么?

(3分)

不能。

“创造了”是说过去,“创造着”是说现在。

12、乙文中“在风中……又仿佛在等待”采用了外貌、神态描写方法,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母亲在“我”与家断绝关系后既痛苦又坚强的心情和神态,她希望女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待着女儿能抛弃虚荣心,回到她的身边。

同时也写出了“我”为自己的无知和虚荣而感到深深的自责与悔悟的情感。

(5分)

13、甲文对母亲高度评价的句子是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乙文中表现被母亲无私而深沉的爱感动而悔悟的句子是“妈妈!

”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

我其实还记得,还记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4分)

1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

(4分)

甲:

高度评价母亲,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乙:

表达自己的悔悟和愧疚之情。

15、甲文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我”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我”在深沉母爱面前的悔恨之情(6分)

16、甲文第三自然段两个“尽忠”的目的是什么?

(2分)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三、课外语段阅读(30分)

(一)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的墙头,看到了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惟一的遗憾是葡萄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样也挨不近抓不着,眼睛瞅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狐狸白费劲了一个钟头,只好走了。

它愤愤地说道:

“算了,这些葡萄看上去挺好,实际上都没有成熟!

它们没有一个不是酸的!

我又何必叫牙齿酸得格格的发响呢?

17、文中的画线句子可看出狐狸怎样的心理?

急于想吃到葡萄(2分)

18、狐狸吃不到葡萄,它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这么说?

“算了,这些葡萄看上去挺好,实际上都没有成熟!

它们没有一个不是酸的!

我又何必叫牙齿酸得格格的发响呢?

”自我安慰。

(3分)

19、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很形象地刻画了狐狸的心理。

寓言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对比(如枝头成熟诱人的葡萄和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形成鲜明的对比、狐狸看到葡萄时馋涎欲滴的样子和吃不到葡萄时说不想吃酸葡萄形成对比)

讽刺了达不到目的反而自欺欺人的人。

(3分)

(二)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

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

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

母亲望着不大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

“要不,别让妮予上学了?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

“哪能?

再难也得让她上学。

”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

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

不学出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去卖那筐桃子。

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

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路20里啊1

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

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

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

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

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

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

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

真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

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

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

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3午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

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

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

“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

”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

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

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

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

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

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进入了梦乡。

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

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台上。

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

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

“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

”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

“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

”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

“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是啊!

他是父亲。

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5.第1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一句中的“好像”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不能。

“好像”一词是“我”的自我感觉,其实父亲还是很爱我的,只是“我”年少无知,并未察觉,体会到。

若删去,则表达不出这效果。

16.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是“特别的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 ?

(2分)

为后文表现深沉的父爱作铺垫

17.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

(3分)

无言的父爱感化不了无情的岁月,却能感动“我”的一片赤子之心

18.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BC )(4分)

a “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一句中的“第一次”说明父亲直到“我”考上县一中才开始关心“我”。

b“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说明“我”已被父爱深深地打动,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亲。

c“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

”暗示家里生活的拮据,能卖的都拿出去卖钱了。

d.“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

”是说“我”已习惯过艰苦的生活,对 父亲的好意并不领情。

19.对上题中你所认为的句意理解错误的两项重新进行分析。

(4分)

选项A不是父亲才开始关心我,而是我开始理解父亲,读懂父爱。

选项D“父亲的奢侈”实际上是父爱的厚重,“我的不习惯”其实是瞬间的感动。

20.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2分)

亲情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每一个人。

21.请在文中任意找出两个能够表明“我”对父爱的理解或感谢的句子。

(4分)

(1)、“我双手捧着……心啊”

(2)“我扑过去抚摸……爱惜自己”或其他的也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