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5027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ocx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

ICS

D0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762-2016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

2016-04-29发布

2016-05-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延瑞、彭兆峰、王希刚、葛洪祥、亓俊峰、张玉山、刘建永、宫开臣、侯君、闫海燕、张侠、仇元青、匡立军、白勇、杨云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组织保障及基础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开采金属非金属矿山的设计、建设和生产。

本标准以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独立生产系统为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煤矿、煤系硫铁矿及其他与煤共生的矿藏。

本标准也不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矿泉水等液态或气态矿藏的开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722-2014 爆破安全规程

GB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AQ2031-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AQ2032-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AQ2033-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AQ2034-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

AQ2035-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AQ2036-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以平峒、斜井、斜坡道、竖井等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3.2 

矿山

依法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矿山企业(含所属各独立生产系统作业单位)。

4 基本要求

生产矿山应具有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

从事爆破作业的,还应当具有有效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

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工程和坑探探矿工程应取得相关的安全审批文件。

矿山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为首的安全生产行政管理体系和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矿山应全面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为支撑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并做到持续改进。

矿山应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低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工艺、设备。

矿山应严格按设计规模组织生产,不应超能力生产。

5 组织保障

矿山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下列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及外包工程施工人员,下同)不足300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不少于3名比例配备,其中至少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2——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不低于从业人员5‰但最低不少于3名的比例配备,其中至少有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3——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不低于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其中至少应当有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4——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配备安全总监。

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安全生产培训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矿山应配备总工程师,并至少配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者本科以上文化水平且具有三年以上地下矿山工作经验的采矿、地测、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各一名,并有任命文件或聘书。

矿山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情况应存档备查。

从业人员应当经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本单位无能力组织安全培训的,可委托具备能力的其他单位进行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应遵循以下规定:

5——所有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6——新招录人员应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接受上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小时;

7——新从事矿山井下工作和改变工种的井下从业人员,除应按规定参加岗前培训外,还应由技术熟练工人带领工作至少6个月,特殊工种可延长到12个月,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8——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

6 基础管理

矿山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应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固定岗位硐室或者班组活动室张贴上墙。

对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每月考核一次,并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安全绩效工资占整个工资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0%。

矿山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符合矿山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定期组织修订,装订成册,并组织培训学习,督促执行落实。

重要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张贴上墙。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职业病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制度、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制度、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制度、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出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矿山应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并依规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及原始记录应存档备查。

矿山应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

上月领导干部带班下井计划完成情况、当月领导干部带班下井计划和当班带班下井领导人员名单应在井口等显著位置公示,带班下井情况及带班记录应存档备查。

矿山应严格执行人员出入井登记和检查制度,严格出入井人员管理,随时准确掌握井下人数和分布情况,并将原始记录存档备查。

积极推广应用矿山下井人员智能(虹膜)管理系统,准确掌控下井人员的信息。

矿山应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矿山外包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将其纳入矿山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范围,实行统一部署、统一培训、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奖惩。

矿山应建立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机制,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矿长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系统的矿山隐患排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登记,并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矿长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整改结束后,由矿长或委托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组织验收。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及时向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监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矿山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矿山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应当向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确认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评估报告(或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矿山每半年应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采掘、提升、运输、通风、防排水、供配电等系统以及采空区进行一次安全可靠性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制定和落实安全措施,评估和整改情况应存档备查。

矿山应每年组织相关专家对矿山所有系统进行一次“诊断式”检查。

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字。

检查发现的问题,应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限期整改。

整改结束后责任人应签字确认。

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应存档备查。

矿山应建立危险源监控机制。

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当地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矿山应有以下完备的基础资料:

9——有关部门备案的资源储量以及具备相应资质单位编写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技术资料;

10——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1——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12——有关部门核准、备案的立项证明;

13——安监部门审查批准的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及批准文件;

14——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15——工程施工、监理和各种检测检验报告等资料;

16——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安全评价报告;

17——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相关文件及资料;

18——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19——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及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

20——安全例会、安全检查等台帐资料;

21——安全规程、技术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

22——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矿山应有符合生产现状的以下图纸资料:

矿区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开拓系统纵投影图、中段平面图、充填系统图、通风系统图、提升运输系统图、防排水系统图、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监测监控系统图、人员定位系统图、通讯联络系统图、压风自救系统图、供水施救系统图、紧急避险系统图。

上述图纸资料应根据矿山生产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修改、填绘。

每年年底前全面填绘出图一次,并经矿山总工程师审查签字。

7 地面工业广场

工业广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有序,地面整洁干净,道路硬化。

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区设置,相对独立。

矿石堆存区(废石堆场)与办公、生活区、矿井安全出口及重要的设备设施或场所之间应设置围墙并保持安全防火距离。

设置固定的安全文化及安全知识宣传栏,安全警示标志齐全。

矿山办公用房应是永久建筑,并与生产区保持安全防火距离。

矿山各组织机构的办公室应齐全并悬挂标志牌,单独设立调度室(监控中心,下同)、安全教育培训室、安全生产档案室等。

调度室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设备、设施安全保护装置齐全,运行日志等填写规范,资料放置整齐,清洁卫生。

安全教育培训室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具备音像播放条件,配备矿山安全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等。

升竖井、斜井及斜坡道应设在工业广场围墙封闭范围内。

提升人员的竖井井口应选用防火材料搭建井口房,配有防雨、防冻、防暑等功能的职工等候室,并保持整洁。

进出井口的所有人员应记录清晰、准确。

信号房内信号、视频监控等设备设施齐全、布设规范。

地表提升机房、变配电所、空压机房、机修车间等建筑物结构牢固、墙面门窗整洁,室内设备设施摆放整齐有序,标识清晰。

矿山应设置满足当班生产人员需要的浴室、更衣室,原则上应与下井人员的竖井或斜坡道密闭连通。

更衣室应有衣柜、衣架和通风设备,室温不低于20℃,保持清洁卫生。

员工宿舍的选址应避开山体滑坡、废石堆滑塌、地表塌陷、洪水侵袭等危险区域,并与生产区域物理隔离,保持安全距离。

宿舍房屋结构坚固、排列整齐,采光通风良好,配置必要的洗刷间、卫生间,并保持清洁卫生。

地面设施的防火、用电、供水等应符合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通往矿区及矿区内的道路应进行路面硬化并保持畅通。

8 矿山建设

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应按照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

矿山建设的外包工程项目应当由取得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等级资质的承包单位承担。

矿山建设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矿山建设单位应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建立与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信息畅通、控制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分项承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

总承包单位和分项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外包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其外包工程的主体部分应当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

禁止承包单位转包其承揽的外包工程。

禁止分项承包单位将其承揽的外包工程再次分包。

矿山分项发包单位,应当将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

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技术负责人,加强对施工项目部及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并对工程质量负责。

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工种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等。

施工项目部应配备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装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矿建、机电、通风、地测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

承包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

原设计的开拓方案、开采工艺和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等需要变更,或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存在重大安全缺陷、影响安全施工,需要变更设计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按规定程序进行变更、报批。

施工组织设计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会审。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保障安全施工的措施,矿井工程施工顺序应科学合理,符合有关规定。

矿山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向承包单位提供保障施工作业安全所需的资金,明确安全投入项目和金额,并监督承包单位落实到位。

承包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承包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约定,及时将发包单位投入的安全生产资金落实到位,不得挪作他用。

承包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并消除事故隐患。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施工、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承包单位应建立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

项目监理单位应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并在相应资质等级范围内承揽业务。

监理单位应当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配备与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相适应的监理人员及监理设备,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承担监理责任。

监理单位应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监理规范等规定,落实岗位职责,严格监理程序,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监督落实。

现场监理人员应当认真填写监理日志并做好监理报告。

矿山建设项目在开凿或延深竖井施工过程中,吊盘、保护盘以及凿岩、抓岩、出碴等设备的安装、运行、维修等应有安全措施。

井筒内应设有在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专供人员出井的安全设施。

凿井吊桶提升应满足以下要求:

23——设置可靠的吊桶防脱钩装置;

24——井架上应有防止吊桶过卷的装置;

25——严禁采用自动翻转式或底卸式吊桶升降人员;

26——井盖门应设置自动启闭装置,以便吊桶通过时及时打开和关闭;

27——吊桶上的关键部位,每班应检查一次。

28——应制定保障通风的安全措施,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以下特殊地点施工时,应制定专项安全保障措施,并经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29——有透水危险的;

30——有冲击地压危险的;

31——有断层或破碎带,可能发生冒顶事故的;

32——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涌出危险的;

33——有其他危害,容易造成事故的。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备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确需延长建设期限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备等通过竣工验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9 开拓、开采

矿山应在依法批准的范围内从事开拓、开采活动。

开拓、开采应与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相符合。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除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主要内容外,还应针对工程特点,详细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措施,由负责安全、技术的相关部门会签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工程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并签字,严格按设计施工。

矿山应对竖井、天井、溜井、斜井、平巷等井巷进行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支护及装备、设施等的完好情况。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矿山应制定适合本矿实际的井巷维修管理制度,定期对井巷进行维修,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维修前应编制维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对各类报废井巷应及时进行封堵或填实处理,作业前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由负责安全、技术的相关部门会签并经主管矿长批准后实施。

处理情况要填图归档。

安全出口的设置与数量等应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

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30米。

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均应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应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

每个采区(盘区、矿块)均应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经上、下巷道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

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供电的竖井,可作为安全出口而不必设梯子间。

其它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应有装备完好的梯子间。

井巷的分道口应有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和距离。

除局部临时支护外,其他井巷禁止采用木支护。

矿山开采应符合以下要求:

34——矿体开采顺序、采矿方法、回采工艺、顶板管理及采空区处理应符合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要求;

35——金属矿山禁止采用崩落法、空场法(不含嗣后充填)采矿;

36——回采矿块(采场)应编制开采作业设计,明确采矿方法、回采工艺、顶板管理、通风防尘、供电等内容,制定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由负责安全、技术的相关部门会签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37——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应设立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地压管理,及时进行现场监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38——石膏矿山开采应严格遵守《石膏矿山地下开采安全技术规范》、《山东省石膏矿山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

39——空场采矿法(无底柱采矿法)采场内禁止人工装运作业;

──禁止采用横撑支柱采矿法。

井下爆破应符合以下要求:

40——井下爆破器材库和爆破器材发放站设置及内部形式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定要求,井下爆破器材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及防爆门;

41——井下爆破器材发放站应符合:

存放的炸药不应超过t,雷管不应超过1000发;炸药与雷管应分开存放,并用砖或混凝土墙隔开,墙的厚度不小于0.25m;

42——爆破器材的存量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43——爆破器材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爆破器材的发放、领用、退回应做好记录台帐;

44——井下爆破工应经专门培训,取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45——禁止使用火雷管、导火索。

顶板管理和采空区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46——矿山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采矿工艺建立顶板管理制度,明确排险、支护、监控和处理措施;

47——填绘井上下对照图,如实反映井下采空区的区域范围、地表岩石移动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在地表岩石移动范围周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对岩石移动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48——金属矿山采空区应有治理方案,需要充填的,充填站、充填料及制备工艺、充填体强度等应在设计中予以明确。

石膏矿山采空区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49——对存有采空区的石膏矿山,应当配备顶板监测仪器,对采空区顶板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分析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存有连续大面积采空区的石膏矿山,必须设立采空区安全管理机构,配齐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健全采空区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及时进行现场监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应建立采空区监测和检查台账,准确记录采空区下沉、位移等异常情况,至少保存三年备查;

50——石膏矿山必须有符合现场实际的井上下对照图,标注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移动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并根据采矿、掘进及采空区变化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填图,及时掌握采空区动态情况;

51——对现存大面积采空区,企业应至少每年组织专家或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安全稳定性论证(评估)。

具备放顶条件的,制定放顶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强制性放顶;对不具备放顶条件的,由总工程师组织制定采空区管理制度和监控措施。

采空区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采空区管理制度和监控措施,定期对采空区进行检查,填写检查记录,报总工程师审查并签字。

每周由总工程师带领有关技术人员对采空区进行一次会诊性检查,每月由主管矿长带领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采空区进行一次会诊性检查。

建立、健全采空区监控管理台帐、档案;

52——发现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

53——地表陷落区应设明显标志或栅栏,通往陷落区的井巷应封闭,人员不准进入陷落区和采空区;

54——严格按设计开采,避免形成新的大面积采空区。

粘土矿山采空区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55——采用崩落采矿法的粘土矿山,放顶工艺及采空区的管理应严格执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相关要求,并符合安全设施设计;

56——采用空场采矿法的粘土矿山,应执行石膏矿山采空区管理及相关规定。

10 提升、运输和压风

提升、运输和压风设备设施应选用具有相关资质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提升机房内应悬挂提升系统图、提升机运行速度图、提升机制动系统图、电气控制原理图、液压系统图、润滑部位图、提升机的技术特征以及提升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相关图纸资料;提升机房内应存有外来人员登记记录,钢丝绳检查记录,安全保护装置试验记录以及班检、日检、周检、月检记录,司机巡回检查记录,运行日记及交接班记录和提升机主要装置(天轮、井架、提升容器、防坠器、井筒装置等)检查记录。

提升机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进行必要装修并设有监控视频设备。

机房内设备与墙体、设备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标准要求,设备设施整洁有序、标志清晰。

提升机操作室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安装必要的通风、降温、取暖设施。

新建或者改建、扩建矿山用于提升人员的竖井,应优先选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并作为“三同时”审查的重要内容。

提升机。

提升机的型号、规格及提升系统的辅助设施应与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相符;设备设施的安装与使用应满足安全设施设计中有关参数要求。

卷筒上保留的钢丝绳不能少于三圈,卷筒边缘应高出最外一层钢丝绳,其高差不得小于倍钢丝绳直径;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固定及与提升容器的连接、井架过卷开关、楔形罐道、挡罐梁及井底防过卷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程要求。

井筒内的各种设施布设、人行梯子间及井筒套架梁的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井筒内的隔离板(网)固定要牢固,严禁使用非阻燃材料。

新钢丝绳悬挂前,应对每根钢丝做拉断、弯曲和扭转试验;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单绳缠绕式提升钢丝绳,自悬挂之日起每隔六个月检验一次;有腐蚀气体的,每隔三个月检验一次;对检验不合格的钢丝绳立即停止使用。

多绳摩擦提升机的首绳液压自动平衡装置应保持完好,每周检查一次首绳的张力,各绳张力反弹波时间差不超过10%。

首绳使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两年,到期后断丝、磨损等经检测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