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818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docx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9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检测

(时间:

90分种分数:

100分)

一、选择题

1.(2013•湖北黄石)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总质量B.元素的种类

C.原子数目D.分子数目

2.(2013•山东泰安)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gCH4和2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3.(2013•四川成都)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4.(2013•湖南邵阳)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集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

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元素B.氧气

C.氧化物D.水

5.(2013•湖北黄冈)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6.(2013河北)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S+O2=SO2B.Cu+O2

CuO

C.2Al+O2

2AlOD.4P+5O2

2P2O5

7.(2013•武汉)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2OB.H2O2C.HClOD.O2

8.(2013•湖南邵阳)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u+2HCl=CuCl2+H2↑

B.4Fe+3O2

2Fe2O3

C.4P+5O2

2P2O5

D.2Fe+6HCl=2FeCl3+3H2↑

9.(2013•陕西)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及化学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

A.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aCO3

CaO+CO2

B.用稀盐酸除铁锈:

FeO+2HCl═FeC12+H2O

C.军事上用磷作烟幕弹:

4P+5O2

2P2O5

D.用稀硫酸除去NaCl中的Na2CO3: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2013•青岛)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X来生成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

X+2H2O2=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SbO2B.Sb2O3C.HSbO3D.H3SbO4

11.(2013•广东广州)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4HNO3=Zn(NO3)2+2H2O+2X↑,则X为

A.H2B.NH3C.NOD.NO2

12.(2013•潍坊)现有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5:

1B.4:

1

C.2:

1D.1:

1

13.(2013•南京)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14.(2013•自贡)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

36

15.(2013浙江金华)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16.(2013山东烟台)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17.(2013•呼和浩特)如图所示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B.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

18.(2013•徐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32

1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

5

D.物质Y一定是单质

二、填空与简答题

19.(2013•天津)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

(2)碳酸氢钠和稀盐酸混合;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20.(2013浙江绍兴)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X、Y、Z中属于化合物的是(选填字母)。

(2)反应生成Y和Z的分子个数比是。

21.(2013•内江)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X↑+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

(2)请从微观上分析,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2.(2013•青岛)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请回答一下问题:

(1)该反应(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共有种生成物。

(2)该反应的发现方程式为:

23.(2013•吉林)如图是某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属于单质分子的有种;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

24.(2013•山西)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合理即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合理即可)。

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图2反应的实质是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

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25.(2013•自贡)

(1)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所示,由此可知:

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2)t℃时,两个装有100g不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g,充分搅拌.根据如图②溶解度曲线判断,此时

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如图③所示a、b、c、d四个点,表示可燃物容易着火的点是点(填字母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26.(2013•衡阳)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2.4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后,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4.0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g呢?

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

①2Mg+CO2

C+2MgO②3Mg+N2

Mg3N2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

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填写物质的字母代号)。

A.木炭B.红磷C.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2.4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27.(2013•重庆)某班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同学们先按图1的方式实验,将盐酸加到碳酸钠粉末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中,大家进行了两次称量,有四个小组得到下列数据,其中有问题的两组数据是(填序号)。

(2)同学们又按照图2的方式实验,当天平平衡后,挤压胶头滴管逐滴滴人盐酸,最终天平的状态是(填序号)

A.左盘高B.右盘高C.保持平衡

三、计算题

28.(2013•莆田)某工厂需要280g生石灰(CaO)作干燥剂,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质量是多少?

(CaCO3

CaO+CO2↑)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

2.C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读作“和”,A错误;物质不能论个数,分子可以论个数,B错误;该反应的质量意义表示为:

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则1gCH4和4gO2在点燃条件下能充分反应,D错误。

3.C

解析:

由题意知该物质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则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由于燃烧有氧气参加,因此该有机物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4.A

解析:

由题意“月球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既然土壤能制取氧气。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可以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而此氧元素存在于什么物质中,则不能确定。

5.C

解析:

铁和铜在空气中加热,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原来铁、铜质量增加了,A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变化,B错误;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0g,C正确;镁带燃烧,是镁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错误。

6.D

解析:

A没有反应条件硫不能燃烧;B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铝燃烧会生成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7.A

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0、0、4,则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8.A

解析:

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A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错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

9.A

解析:

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后面应标注“↑”,A错误;铁锈与盐酸反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为:

Fe2O3+6HCl=2FeCl3+3H2O,B错误;稀硫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D错误。

10.B

解析:

从X+2H2O2=Sb2O5+2H2O看,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原子、3个O原子,即其化学式为:

Sb2O3。

11.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u,1;H,4;N,4;O,1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u,1;H,4;N,2;O,8;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N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4,故X的化学式为NO2。

12.A

解析:

生成物的质量和为:

8g+4g=12g,10gA和足量的B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

12g-10g=2g,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10g:

2g=5:

1。

13.C

解析:

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14.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16+70+1+0-0-45-36=6,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而X和氧气为反应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A错误;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在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正确;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待测值为6,故C错误;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5g-1g=44g,生成水的质量为36g,其质量比为:

44:

36,D错误。

15.A

解析:

根据微观模型信息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而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A正确;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物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B错误;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C错误;“

”用A原子表示,“

”用B原子表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2+3A2=2A3B,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是1:

3,D错误。

16.B

解析:

该反应的生成物的两种分子都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生成物则为氧化物,A正确;反应前乙物质为单质,乙中元素的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乙中的元素分别与其它的元素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化合物,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故反应前后乙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B错误;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都是1个,则分子个数比=1:

1,C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D正确。

17.A

解析:

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A正确;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2,C错误;图中四种物质中,只有N2分子属于单质的分子,而其它三种物质的分子都是化合物分子,D错误。

18.D

解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未测值为a,则可列式:

20+2+1+37=a+32+1+12,解得a=15;物质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由分析知,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B正确;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32-2)g:

(37-12)g=6:

5,C正确;X、Q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因此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D错误。

19.解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答案:

(1)C+O2

CO2;

(2)NaHCO3+HCl=NaCl+H2O+CO2↑;(3)2H2O

2H2↑+O2↑。

20.解析:

物质X的1个分子由1个A原子和2个B原子构成,属于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X属于化合物,其化学式为AB2;物质Y的分子由A原子构成,物质Z的分子由B原子构成,都属于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Y、Z的化学式分别为A2和B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2=A2+2B2,则反应生成的Y和Z的分子个数比是1:

2。

答案:

(1)X;

(2)1:

2。

21.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Cr,4;O,37;S,4;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H,18;Cr,4;O,33;S,4;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4;故X的化学式为CO2;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在该过程中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答案:

(1)CO2;

(2)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

22.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硫化氢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反应的方程式是:

2H2S+3O2

2SO2+2H20,由此可知:

该反应的从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共有二氧化硫和水两种化合物。

答案:

(1)不属于,2;

(2)2H2S+3O2

2SO2+2H20。

23.解析:

(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都属于单质.所以,属于单质分子的有2种;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对比反应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这是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答案:

(1)2;

(2)化合反应;原子。

24.解析: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决定了金属Na、Mg性质不同;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的结构不同,决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

(2)由图1反应可知,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由图2微粒的变化可知,图2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答案:

(1)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分子的结构不同;

(2)2H2+O2

2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5.解析:

(1)由图①中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构成A、D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由图②甲、乙的容积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分别是110g、60g.在t℃时,两个装有100g不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g,充分搅拌.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乙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44.4%;(3)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由图③可知,表示可燃物容易着火的点是d。

答案:

(1)AD,置换;

(2)乙,44.4%;(3)d。

26.解析: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产生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为:

2Mg+O2

2MgO;

【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知,2.4克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4.0克、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4.0克的氧化镁和0.6克的碳;而2.4克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Mg3N2为3.33克,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比反应前的固体质量减轻,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②造成的;

【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只和氧气反应而不产生新的气体分析选择;而木炭和硫粉都和氧气反应产生新的气体,故选择红磷;

【实验结论】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知,2.4克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4.0克,而2.4克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Mg3N2为3.33克,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比反应前的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产生氧化镁和氮化镁的混合物的缘故;

【评价与反思】由镁条能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氮气、二氧化碳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够支持燃烧等。

答案:

2Mg+O2

2MgO;【猜想与假设】②;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知,2.4克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4.0克、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4.0克的氧化镁和0.6克的碳;而2.4克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Mg3N2为3.33克,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比反应前的固体质量减轻;【实验探究】B;红磷只和氧气反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实验结论】氧化镁和氮化镁;【评价与反思】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氮气也能够支持燃烧等)。

27.解析:

(1)本题探究的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是否平衡,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无论结果如何,都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由于实验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没有收集称量,所以,反应后质量会减轻,而A组数据不变,D组数据增加,故AD两组数据有问题;

(2)图2实验的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最终天平的状态是保持平衡。

答案:

(1)Na2CO3+2HCl=2NaCl+H2O+CO2↑;AD;

(2)C。

28.解:

设用去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56

  x          280g

解得:

x=500g

所以需要石灰石的质量为:

500g÷80%=625g

答:

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500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62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