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607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0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

2021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

班级:

任课教师:

单元

课程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2.怎样移动重物

3.斜坡的启示

4.拧螺丝钉的学问

5.国旗怎样升上去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

2.搭支架

3.建桥梁

4.造房子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3.我是怎样出生的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2.认识矿物的性质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

2.神经

3.感觉

第六单元

交流与质疑

1.交流

2.质疑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

【教学难点】

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器材备】

老师器材:

木板、钉子、起钉锤、钳子、筷子、螺丝刀、勺子、小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谈话: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猜猜里有什么?

(二)展示百宝箱里的物品:

木板、钉子、起钉锤、钳子、筷子、螺丝刀、勺子、小刀、订书机等。

(三)教师请两位学生上来操作。

(四)一位学生用订书机订,一位学生用手订。

(五)二名学生操作后并谈感受。

(六)接着教师再请两位同学上来进行操作切菜。

(七)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谈操作后的感受。

(八)师生总结:

像这些能够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叫做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究

(一)认识简单机械

1、教师提出问题:

在百宝箱中,哪些东西是简单机械?

2、学生辨认、操作并说明道理。

3、学生活动:

4、同学分组探究,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展示,并得出结论。

6、师生总结:

机械是能起到省力、方便、省时、降低工作难度作用的物品。

(师板书作用)

(二)认识复杂机械

1、谈话:

我们吃面条时,用到简单机械——筷子,喝汤时,用简单机械——勺,同学们能否想一个办法,让我们在吃面条时,同时喝到汤。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简单机械可以组合成复杂机械,复杂机械又可称作机器。

4、师生交流讨论各种机器及其好处。

5、学生找出身边的复杂机械。

(三)了解了解机械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历史

1、课件展示古代的机械:

石刀、石锤,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介绍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说明机械在不断发展。

(四)总结回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它们是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的?

板书

什么叫机械

简单机械

机械:

省力、方便、省时、降低工作难度

复杂机械(机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是英教版小学《料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1课。

简单机械是人类在生产芳动实践中创造的些简单生产工具发展演变而来的。

它除了包括课本中介绍的杠杆、轮轴、滑轮外,还包括斜面、劈、螺旋等。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各种用具的分析从机械有什么基本特点的角度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将学生引入对机械的探究和认识。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一些不同的机械,对一些机械有某些方面的了解,只是这些认识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有比较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因此,本课載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科学认知活动的规律,力求通过“活动一一交流活动一一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轻松而又直接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中我要紧紧围绕机械给入们帯来的益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在材料准备方面,我为学生准备一些他们知道但并不了解的用具,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分别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益处。

同时,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简单机械的信息资料,为分析、对比认识机械的特点、作用儆好准备

不足之处

本课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讨论归纳出机械的特点、作用,进一步说明什么是机械。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要是安排学生使用瓶起子、指甲刀、刀具、钳子,螺丝刀的活动以及通过转球棒、滑轮拔河比赛等实际操作活动的话教学效果会更好。

改进地方

我认为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亲自参与对自然现象、规律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接触现实,发展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想家力,扩展思维,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

在科学学习中快乐地生活是科学教育的追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设置、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让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科学。

 

1.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和原理,认识杠杆的三种类型。

3.通过实物、图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

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会寻找支点、距离,分析杠杆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木棒、砖头。

学生材料:

平衡尺、钩码、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量比赛,导入课题

1.谈话:

你们班谁的力量比较大?

来一次力量比赛好不好?

2.活动:

角力比赛(一根铁棒,架在一根砖头上,一边长,一边短,2名学生演示,力气大的同学按短的一边。

结果:

力气小的同学获胜)

3.提问:

他力气小,怎么会赢呢?

(发现两边的距离不一样)

4.谈话:

力小的同学轻松胜了力大的同学,说明利用这个装置有什么好处?

假如面对你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有没有办法将其移开。

板书课题:

怎样移动重物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特点

1.谈话:

你打算怎样移动这块大石头,除了这根棒还需要什么?

(支点)怎样撬?

(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

2.结合PPT,说明支点、杠杆概念、结构、用力点、阻力点

3.过渡:

用这个方法是否能将石头移开呢?

我们通过平衡杆来研究杠杆中的秘密。

三、平衡尺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平衡杆,问:

是杠杆吗?

支点在哪?

介绍挂钩处,说一说离支点几格(描述距离)。

2.阅读试验要求(PPT)

具体要求:

在平衡尺的左边离支点2格处(10号位)挂两个钩码,(注意左边的钩量的数量和位置不能再改变)试着在平衡尺右边挂钩码。

目标是:

“使平衡尺保持平衡”,并把每一种方法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讲解记录单),完成后思考从中你能发现杠杆的哪些特点。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从你的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具体分析过程中,着重抓住关键之处设问。

如在杠杆左边2格处挂了2个钩码,右边挂了4个,为什么杠杆还能保持平衡?

从而引发学生对距离的思考和认识。

进而分析三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

5.讲述:

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

那它们分别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叙述)

四、认识并分析杠杆在生活中运用

1.PPT;给撬动石块的杠杆增加支点。

使其分别成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

2.找一找镊子、秤上的支点。

3.直接出示实物:

老虎钳、火钳,判断杠杆的类型(省力、平衡、费力)

4PPT:

找钓鱼竿的支点,判断杠杆的类型

五、课后延伸

阿基米德定律(把教参P17的参考资料复印给学生)

【板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

杠杆省力

费力

支点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的前半部分“认识杠杆”,我主要以讲授为主。

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杠杆的三个作用点:

阻力点、支点、动力点。

其中,对于书中介绍的几种工具,学生自行找出它们的三个作用点,有利于学生对这三个部位的熟悉,也有利于后面杠杆尺的研究中,学生关注这三个作用点之间的联系。

本课的重点是“研究杠杆的秘密”。

难点是怎样判断这种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意识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了杠杆工作的原理,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从实验中围绕如何“把讲台抬起来”进行,通过创设学生常见的又充满趣味的情境来引出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启发引导,鼓励猜想。

在上面的“把讲台抬起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在课本的两张图片中发现秘密,并猜想杠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省力?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费力?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省力又不费力?

可能是什么原因?

在这一环节中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的研究,来判断什么时候杠杆是平衡的,什么时候是不平衡的.从而学习到杠杆的省力与省时间。

三、悉心辅导,设计实验。

主要让学生用平衡架来进行实地研究。

因为平衡架是在两边各挂钩码使其平衡,学生对把平衡架的实验结果与杠杆原理联系起来有一个思维的转化过程,并且让学生找到支点、阻力和动力这三个点,充分地预测,进行实验验证,获得一组正确的数据。

四、组织讨论,获得结论。

在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组科学的数据后,组织学生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杠杆原理。

1.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难点:

发现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教学准备:

实验用的小车、塑料板、木块、测力器、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认识斜面

1、请看屏幕(出示金字塔),问:

知道这是什么吗?

介绍: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胡夫大金字塔。

据一位英国考古学者估计,它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

2、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3、是啊,这么巨大而笨重的大石头古人是如何运到上面去的?

这个问题相当有价值。

4、那你们猜猜看,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来搬动这些巨石的呢?

5、学生猜想。

6、其实古人如何搬动这些巨石至今还是一个谜,科学家们的解释各不相同,不过有一种解释最让人信服,请看这张图,它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示。

7、看了这张图,你觉得古人可能是怎样来搬动这些巨石的?

8、他们有可能是把巨石沿着一个斜坡搬上去了。

(板书:

斜坡)

9、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你有什么样的猜测?

二、探究斜坡是否省力。

1、斜坡是否能省力呢?

如何才能知道?

2、那么你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搭一个斜坡吗?

介绍:

斜坡就是一块平面,放置时一高一低,所以,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3、那你们是否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斜面确实能省力呢?

4、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5、小结:

对,我们只要做个对比实验:

先用测力计把这辆小车直接从下面提到和斜面的最高处一样的高度,看用了多大的力,作好记录。

再用测力计拉住一辆小车沿着斜面往上拉,看用了多少力;然后把测得的两个力再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6、那么,实验时还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老师提醒同学们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出示:

1、在使用测力器前,看一看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2、在小车运动中,指针稳定时读数,读数时眼睛与测力计指针对齐;3、测力计与斜面尽量平行。

4、组长分好工,并做好记录)

7、要求明白了吗?

下面请同学们先将斜面按照要求重装好,然后分组开始实验。

实验时安静,有序。

8、汇报: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测得的结果是怎样的?

9、各组交流数据,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填写各组数据。

(填汇总表格)

10、分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数据,请大家前后比较一下,看看斜面能不能省力?

11、得出结论:

看来,斜面确实能省力。

(板书:

斜面能省力)那么你认为斜面是机械吗?

板书(简单机械)

三、探究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1、不过从刚才的数据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发现同学们各个小组得出的数据相差比较大,(可以找出拎的力相同,可拉的力不同的组)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跟什么有关?

2、追问:

可能跟斜面的高度有关?

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你会怎样猜测?

3、我明白了,你刚才所说的斜坡搭得平还是陡,我们称为斜面的坡度,(示范:

这样搭坡度大还是小?

这样呢?

)(板书:

坡度)刚才他说斜面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如果坡度不同,省力的程度也不同,是这样吗?

你的猜测是?

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4、那你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再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测吗?

引导用多个木块改变坡度。

5、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哪些条件?

引导只能改变坡度,其它条件保持不变。

6、汇报研究方案:

你们打算怎样研究?

7、小结实验方法:

通过讨论,大家都觉得可以用测力计拉住同一辆小车在坡度大小不同的几个斜面上往上拉,看各用了多少力来进行研究。

8、学生分组实验。

9、汇报实验结果: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研究结果是怎样的?

通过研究你发现小车在不同斜面上行驶用的力一样多吗?

在哪种坡度的斜面上行驶最省力?

10、得出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斜面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的斜面越费力。

(板书:

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小结:

看来同学们是非常出色的,因为大家能通过自己动手探究证实了科学家们提出的问题。

由此可见,金字塔上的这些巨石有没有可能是沿着斜面运上去的?

四、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斜坡,通过研究你从斜坡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板书设计:

斜坡的启示

斜面可以省力(一种简单机械)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教学反思:

《斜坡的启示》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斜坡的定义及作用、通过探究知道斜坡的省力情况、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斜坡省力多少的因素、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

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兴趣盎然

导入这块,还是以具体的问题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搬东西(不是移动,强调搬字)为例子,让学生想出各种可能可行的方法,而后教师来个汇总,从而过渡到用斜坡来解决问题,进而为下面的探究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按科学探究的思路诱导学生加入共同设计实验探究

按照科学的探究思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来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因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已经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在设计和进行实验环节上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实验,主要的是实验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实验的注意事项一定要讲解到位。

第二个实验在提出问题后作出猜想前,可以给学生一个例子,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猜想,简化要探究的问题,明确坡度的意思。

三、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讲完斜坡的启示实验内容,多列举相关实例,让学生辨认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斜坡。

最后以扬中汽渡为例,让学生们思考车是如何从船上开到岸上来的,鼓励他们课后有条件的去观察一下。

四、缺陷与不足

本课所需的测力计,在实验室拿的时候要看清规格,要拿5N的,不能把2.5N的混在里面,否则就影响教学过程和效果了。

 

1.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2.知道轮轴也是一种可以省力简单机械。

3.通过观察,知道轮轴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4.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

【教学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每组大小不同的螺丝刀各1把、螺丝钉若干、木块1个、测力计1把、钩码1盒、轮轴1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操作竞赛:

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

获胜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1)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2)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

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

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

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坐汽车时你发现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3.学生交流。

4.小结:

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

大轮子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5.讲解:

像汽车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板书课题)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

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1)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2)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3)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4)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

轮轴能省力。

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

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1)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

动力点在哪里?

阻力点在哪里?

(2)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

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

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

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因为汽车的方向盘比方向杆大许多倍,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很小的力来控制一辆庞大的汽车。

四、拓展应用

(观察课自行车和辘轳的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1.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

轴是什么?

2.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设计】

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可以省力。

轮带动轴时,轮越大越省力。

【教学反思】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轮轴的定义及作用、通过亲手体会知道轮轴的省力情况、通过对比实验找出影响轮轴省力多少的因素、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

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课堂之初就体验拧螺丝的环节

开始上课后,简介生活中的两种螺丝和螺丝刀后,由教师示范拧螺丝以及讲解拧螺丝的方法后,就直接开始让学生体验“拧螺丝”的环节,分组实验,每个人都参与。

学生在这一过程兴趣盎然,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几乎每个人都学会了如何拧螺丝。

在这一亲手体验的带动下,下面的学习就变得轻松多了。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做准备

由于上述实验所需木块,学校实验室没有,所需螺丝钉,实验室也没有,实验室有的只是螺丝刀。

教师课前从生活中准备了拧螺丝所用的木块以及螺丝钉,虽然有了小投入,但是为了上好这节随堂课还是值的。

三、缺陷与不足

实验室的轮轴及支架仪器,即使在上面挂5个钩码,也只能用手摇手柄,不能用测力计直接测出所需力的大小。

这节课只能定性的对比,不能定量的对比。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滑轮、铁架台、钩码、测力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教师谈话:

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一都要举行大型的升旗仪式,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除了心头涌出爱国之情外,你们有没有想到国旗是依靠什么装置升上高高的杆顶呢?

板书《国旗怎样升上去》

2.我们一起通过视频看看这其中究竟含有什么样的科学秘密。

师放视频

3.看过这段视频,你有什么发现?

4.你说的真棒!

国旗就是利用旗杆顶上的那个小小装置——滑轮升上去的,滑轮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二、讲授

活动一:

了解滑轮分类

1.老师在每组的实验器材盒里都准备了一个滑轮,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看看滑轮有什么特征。

2.同学们观察真仔细。

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绳子边上有槽子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3.老师这也有两个滑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这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之处?

4.思考:

不动的滑轮叫什么?

移动的滑轮又叫什么?

大家快速从书中找到答案吧!

5.小结

活动二:

探究滑轮的作用

1.现在有甲、乙两个人分别想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相同的重物,你觉得甲和乙哪个用的力气小?

用力方向又如何?

小组内推测一下。

2.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面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我们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滑轮二个、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来验证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出示实验目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实验要求。

 实验一: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量。

(注意:

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2)将一个单滑轮挂在支架上,线绳穿过滑轮,线绳一端勾上钩码,一端勾上测力计竖直下拉。

(制作一个定滑轮)

(3)用手匀速拉测力计,记录读数。

(4)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实验二:

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在滑轮的挂钩上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一个单滑轮和钩码的重量。

(2)线绳的一端系在支架上,另一端穿过滑轮后连上测力计竖直拉起(制作一个动滑轮)。

(3)匀速向上拉测力计,观察测力计读数。

(4)通过实验:

我们的结论是:

4.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既省力,又要改变方向的滑轮,科学家们又发明了滑轮组,这样在生产生活中就能扬长避短了,真是两全其美!

5.欣赏图片:

滑轮组的作用。

三、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呢?

2.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科学小秘密你们还想知道吗?

那么就和老师学好每一节科学课。

下节课老师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定滑轮:

固定作用:

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

移动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尽力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感知建模,联系实际,指导探究,开放活动,自主实践的探究过程来逐步丰富对滑轮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体现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

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搜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