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地质编录.docx
《原始地质编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始地质编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始地质编录
第一章原始地质编录
一、探槽地质编录
探槽工程(TC)的素描,通常绘一壁一底展开图,探槽两壁地质现象相差较大时,则须绘制两壁一底展开图。
在探槽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隔,以便于注记。
1、探槽素描图的展开方法
(1)坡度展开法:
槽壁按地形坡度作图,槽底作平面投影。
此法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探槽的坡度变化及地质体在槽壁的产出情况,因而被普遍地采用。
(2)平行展开法:
在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平行展开,坡度角用数字和符号标注。
使用此法者极少。
2、探槽编录步骤
(1)素描前,首先应对探槽中所要素描的部分进行全面观察研究,了解其总的地质情况;
(2)在素描壁上,将皮尺从探槽的一端拉到另一端,并用木桩加以固定,然后用罗盘测量皮尺的方位角及坡度角。
皮尺的起始端(即零米处)要与探槽的起点相重全;
(3)用钢卷尺,沿着皮尺所示的距离,丈量特征点(如探槽轮廓、分层界线、构造线等)至皮尺的铅直距离及各特征点在皮尺上的计数。
当地质体和探槽形态比较简单时,控制测量的次数可以减少;相反,对形态比较复杂的地质体则应加密控制;
(4)根据测得的计数,在方格上按比例定出各特征点的位置,并参照地质体的实际出露形态,将相同的特征点连接成图;
(5)测量地质体产状,并将产状要素(一般是倾向、倾角)标注在槽壁相应位置的下方;
(6)槽底的素描可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
即将槽壁底界的地质界线点垂直投影到紧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然后根据地质体的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的关系,绘制槽底素描图;
(7)在进行探槽素描的同时,应进行文字描述,采集标本,划出采样位置,并将标本和样品位置及编号标注于图上;
(8)进行室内清绘。
要求素描图内容要齐全。
3、注意事项
(1)当地形坡度大,探槽延伸又较长时,如按坡度展开,则图面上探槽未端的槽壁与槽底分离太远,既费纸又不美观。
此时应采用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错动素描为好。
槽壁分段错动后,应使各分段之间的地质现象及槽壁轮廓严格地吻合。
(2)当探槽转弯时,可以拐弯处为界,分段素描;亦可将槽底按实际延伸方向画,而在槽壁的拐弯处画一铅垂线,并标出拐弯后的探槽方位。
当采用后一种方法素描拐弯探槽时,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A、地质体在槽壁上所表现的视倾角,将随着探槽方位的改变的而发生变化。
因而在拐弯处的岩层视倾角线现现为折线。
B、以壁投底时,应将拐弯后的槽壁底界上的分层界线点及槽壁底部端点,垂直投影到拐弯前槽底方向的延长线上,然后量取自槽底拐弯处至这些投影点的长度,并以此长度确定这些投影点在拐弯后槽底上的位置。
二、浅井地质编录
浅井地质编录应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每掘进1-2米后,及时进行。
浅井工程(QJ)的素描一般是作四壁素描展开图。
如果地质情况比较简单,也可只画相邻的两壁,甚至是一壁。
井底素描图一般可以不作。
1、浅井素描图的展开方法
(1)四壁平行展开法:
将浅井从工程起点处折开,四壁按逆时针方向并立展开。
如需作井底素描时,应将井底图形画在第一壁的下方。
此法能比较直观且完整地表示浅井四壁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图面紧凑而美观,素描及利用资料都比较方便,因而被普遍地采用。
(2)四壁十字展开法:
井底在中央,四壁分开,呈十字状。
此法缺点是,四壁的地质现象被人为地分割开,图件既费纸又不美观,因此,很少采作。
2、浅井编录步骤
(1)选择某一井壁角顶作为工程起点,将皮尺的零点与工程起点重合,使皮尺在井中处于铅直状态;
(2)测量井壁方位,丈量各井壁的宽度;
(3)在方格纸的适当位置用四壁开行展开方法作出四壁轮廓的图形,上端注明各井壁方位,并在第一壁(一般是把平行勘探线的一个长壁作为素描图中的第一壁)的外侧画上垂直的长度分划线;
(4)以皮尺作垂直标尺,钢卷尺作水平标尺,从上到下逐一测量各井壁地质界线的出露位置,并按比例将其画在图上;
(5)采集的标本、样品按实际位置标在图上;
(6)测量产状,添绘岩石花纹及有关注记,进行文字描述以及室内整理和清绘工作。
穿脉、暗井、天井等垂直坑道的编录方法与浅井相同。
三、坑探工程地质编录
坑探工程地质编录,是指探槽、浅井、石门、穿脉、竖井、斜井以及老硐、采场和一些有意义的工程场地的地质编录。
坑探工程所提供露头较直观且宽广,地质现象被揭露得比较充分,所以,坑探工程所揭露的部位是观察与研究地质体的好场所。
坑探工程地质编录的主要成果是工程素描图及相应的文字描述。
素描图的比例尺,依矿床地质条件和任务要求而定,一般为1:
50——1:
200。
图的水平比例和垂直比例尺应一致。
对一些规模较小的特殊地质现象,应作更大比例尺的特征素描,如1:
1—1:
50,甚至更大。
为了便于制图,素描图多用方格纸绘制。
素描图上除详细表示地质现象外,还应有下列内容:
矿区名称、工程名称及编号、工程坐标、工程方位角、比例尺、长度分划线、样品、标本的位置及编号、图例、平面示意图、图签。
坑探工程的地质编录,应从工程起点开始,地质描述的内容庆包括:
矿体、岩层(体)时代,岩(矿)石名称、岩性、矿化蚀变特征、产状及形态变化、接触关系、构造及其它地质现象。
(一)、穿脉地质编录
穿脉(CM)及石门(SM)编录通常画两壁一顶展开图
1、穿脉素描图的展开方法
(1)压平法(压顶法):
展开时两壁向外掀起,顶板下压,好象把坑道压平似的。
此法所示地质现象互相衔接,作图和阅图都比较方便,所以最常用。
2、编录步骤
(1)素描前,应对坑道进行安全检查,然后对地质情况作总体了解。
必要时可清洗坑壁,使地质现象显露出来,以便于观察和素描;
(2)将皮尺挂在顶板的中线上,测量坑道的方位角及坡度角,丈量顶板宽度及坑壁高度;
(3)在方格纸上用压平法按比例尺画出坑道两壁及顶板的轮廓,标注坑道方位,画出长度分划线。
坑道的轮廓既可按实际形态画,也可画成规整的长方形,但同一矿区心须统一;
(4)以皮尺作水平标尺,钢卷尺作垂直标尺,测定坑壁和顶板上的地质界线,按比例尺绘于图上。
(5)将样品、标本的位置及编号标在图上;
(6)测量产状,添绘岩石花纹及有关注记,进行文字描述;
(7)室内整理与清绘。
3、几种特殊情况
(1)当坑道弯曲较大(大于15度)时,应以拐弯处为界,分段素描。
当坑道弯曲不大于(小于15度)时,其展开格式有如下两种:
A、顶板按实际的弯曲方位保持完整,相向弯曲的坑壁出现重叠,背向弯曲的坑壁发生拆开。
B、背向弯曲的一壁保持连续完整,相向弯曲的一壁及顶板发生拆开。
(2)当顶板因坍塌出现较大拱形时,所看到的地质现象是一弧段。
素描时,应将弧段内的地质现象点顺其倾向投影到顶板素描图上来。
(二)、沿脉地质编录
沿脉素描通常只画顶板和掌子面,矿体倾角较缓,在顶板和一壁出露时素描一壁一顶,素描方法和穿脉相同。
沿脉掌子面的素描:
在掌子面顶部中点悬挂皮尺做为垂直标尺,以钢卷尺作为水平标尺,控制测量掌子面的轮廓及地质界线的位置,按比例画在图上。
掌子面形态一般画成梯形,置于顶板素描图上方,按次序系统编号,同时与顶板素描图画一直线以表示其具体位置。
(三)、斜井素描与平面一样,只需在素描图中注明坡度即可。
三、钻孔弯曲及校正
钻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的和技术的原因,往往使钻孔的倾角(或天顶角)、方位角发生弯曲而偏离原设计的位置,特别是斜孔更容易发生,所以,在编制钻孔剖面图时,必须先校正孔斜与方位,如果未经过孔斜和方位校正,用原设计的钻孔轴线画地质界线和矿体,则编绘的地质界线和矿体,在空间位置上会产生很大误差,这不仅影响了所圈定的地质界线的可靠性,而且也歪曲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其空间分布,影响储量计算的可靠性和以后的开采,开拓巷道的设计。
钻孔弯曲有两种基本情况:
1、钻孔倾角或天顶角弯曲,钻孔倾角是指钻孔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γ)而钻孔天顶角则是钻孔轴线与铅垂线的夹角(θ),即钻孔倾角的余角。
钻孔倾角弯曲一般是向上或向下弯曲,这种弯曲在编制剖面图时,需要校正。
2、钻孔方位角偏移,即钻孔离开了原设计的方位角,而发生了左右的偏移。
这种偏移在编制剖面图时,需要将偏移的轴线投影到原设计的剖面上来。
以上两种钻孔弯曲往往同时产生,这是钻孔弯曲的大多数情况,特别是深孔钻进时,更是如此,这种弯曲既需要作倾角校正,又需要作方位角的校正,否则会影响勘探成果的质量。
钻孔倾角(或天顶角)的校正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
(1)用相邻两个测点的平均值,控制两个测点之间的线段,即钻孔折线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的天顶角或倾角,均等于该两点天顶角的平均值;
(2)用一点测得的天顶角或倾角数据,影响本点至上一测点间的线段,也就是说用两测点中的下一个测点的天顶角或倾角控制两点间的线段,当钻孔不深,角度变化不大时,此法是简便而实用的。
(3)使一个测点的天顶角或倾角向上下各影响与相邻测点距离的一半,此法一般常用。
现以表10-3的测斜资料,具体说明天顶角校正钻孔轴线的过程。
测点编号
测点深度(米)
天顶角(度)
方位角(度)
0
0
17
90
1
120
19
110
2
230
39
119
3
350
55
122
在编制钻孔中轴线剖面图时,首先根据测斜数剧求出制图时的钻孔天顶角转换点的深度,如图10-13中的A、B、C、D及各转换点的控制长度,然后根据各测点的钻孔天顶角及角度转换点和控制长度进行作图;连接OA、AB、BC、CD等折线为平滑曲线就是天顶角校正后的钻孔曲线。
钻孔方位角的校正,是在钻孔轴线天顶角校正的基础上,根据钻孔轴线的方位角和地质体的产状要素,选择不同的投影方法,作出钻孔轴线及地质体在勘探剖面上的投影图。
兹将不同投影方法介绍如下:
1、投影制图法
(1)法线投影的图解法
以表10-3的资料为例,以图10-13为基础,在钻孔轴线的下方绘一水平线,(此水平线应视为勘探线剖面的方向线),将O、A、B、C、D、各折点垂直投影到小水平线上,(图10-14),得O′A′、A′B′、B′C′、C′D′等线段,然后从孔位O′起,在90°方位上取线段长等于O′A′,得点1(在本例中1与A′重合);从点1起在110°方位上取线段长等于A′B′,在122°方位上取线段长等于C′D′,得点4。
将点O′、1、2、3、4连接起来的折线,就是钻孔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图(图10-17)自1、2、3、4各点向上作垂线与水平线交于1′(在本坐例中1与1′重合)2′、3′、4′,与剖面上通过A、B、C、D各点的水平线交于1″、2″、3″、4″这些点连起来,就是法线投影的钻孔轴线(图10-14上部)。
地质界线点的投影方法,是将天顶角校正后的钻孔轴线上的地质界线点(如图10-14中的θ),沿水平方向投影到钻孔法线投影线上,(如图10-14中的θ)。
通过这种投影方法做出的钻孔轴线为一折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时,人为的将其圆滑为曲线。
偏曲校正计算表
孔口座标:
X=
Y=
Z=
设计方位角:
设计钻孔倾角:
偏曲测量
相邻两测点的中点测深(米)
测点影响的
钻孔方位与
剖面线夹角
沿横剖面方向的
沿纵剖面方向的
测
点
深
度
(米)
钻
孔
方
位
角
钻
孔
倾
角
斜
长
(米)
铅
垂
长
(米)
累
计
铅
长
(米)
水
平
长
(米)
水
平
长
(米)
累计
水平长(米)
水
平
长
(米)
累
计
水
平
长(米)
β″
α
L
Z=LSinα
Z
γ=LCosα
β=β″-β′
X=γCosβ
X
Y=γSinβ
Y
计算:
校对: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