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470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

1.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

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

丁:

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甲、乙、丁B.甲、丙、丁C.乙、丙、丁D.甲、乙、丙

2.下列四个句子:

(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

(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为某一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行进路径。

保持入射光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射向P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应向右平移

B.调整平面镜后反射角和入射角不再相等

C.平面镜应逆时针转动

D.第二次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

5.变式题  今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

(1)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

(2)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

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几种物质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

甲苯

酒精

水银

甲苯

酒精

-39

-102

-117

80

357

110

78

218

A.酒精、水银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D.酒精、甲苯

6.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 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

7.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

8.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

9.如图5所示,是敲击音叉发声时,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波形。

其中图5(a)、(b)波形疏密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______(选填“(a)”或“(b)”)波形对应声音的响度大;图5(b)、(c)波形幅度相同,______波形对应声音的音调高(选填“(b)”或“(c)”)。

10.小群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花坛周长L=______;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

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

11.请在下面的数值后面加上合适的单位,或将常用单位换算为国际单位。

①中学生的一拃长约18______,合0.18米; ②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

③做一套完整的眼保健操大约需要5______。

12.春秋季节,晚自习教室窗玻璃的______ (选择“内”或“外”)侧会出现一些水珠,它是由______(选填“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水蒸气发生______而形成的。

13.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

14.

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AOM=60°,已知∠NOB=30°,∠NOC=45°,∠NOD=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_(选填“OB”、“OC”或“OD”)射出;反射角为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度;平面镜使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5.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米/秒,一人用锤子敲击一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1.5秒后听到第一次声响。

(1)由以上信息可知,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这段铁路有多长?

(3)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16.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国庆长假期间,王爷爷带孙子驾小轿车从沂源到淄博站,然后乘高铁去北京,8:

00开车从沂源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车次

发站--到站

发时--到时

运行距离

G180

淄博--北京南

09:

08-12:

03

607km

G472

淄博--北京南

09:

49-12:

38

607km

G182

淄博--北京南

10:

10-12:

58

607km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7.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8.

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里的像S′。

19.如图,有一三角形物体ABC,请作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

20.

如图所示,夏天的一个傍晚,有一个小孩站在池塘边看到了水中有一轮弯弯的月亮。

请你运用光学知识作图说明这个小孩为什么能看到水中的明月。

(保留作图的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8.0分)

21.学会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仪器你“会认”、“会读”吗?

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得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cm。

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如图3中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

22.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AB段的路程为______cm,如果测得小车由A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为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1=______m/s;

(2)实验时测得小车由A到C的时间为3s,计算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_m/s;

(3)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2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放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经调整后,如图(a),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方向射出,这说明了______

24.如图1,小明和小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然后在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______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看去它好像______似的,并记下蜡烛B的位置,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2)观察发现蜡烛A的像与B的大小相等,可以得出:

______。

(3)图2(a)、(b)所示为小明和小华同学完成的实验记录单。

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______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

______。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

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100

1.02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______(能/不能)。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______(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

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______cm和横截面积______mm2。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______(两根/三根) 琴弦实验较合理。

理由:

______。

26.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卖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

(1)小海分析图象得出了水沸腾的特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①______。

 ②______。

(3)小海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2甲、乙所示,其中______图是表示水在沸腾前的情况,乙图中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

______(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4)做上述实验时环境温度(即室温)在______℃左右。

(5)根据描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

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______,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______(填“①”或“②”)方法效果好。

27.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______。

(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

甲: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乙:

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指示灯闪烁,却听不到声音。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丙:

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改变了哨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快慢发生了变化,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

丁:

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故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甲,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是乙、丁。

故选:

A。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探究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两个方面去考虑。

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把小实验与识点要联系起来。

2.【答案】C

【解析】

解:

(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

(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

(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

故选C。

解决此题要掌握: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辨别问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B

【解析】

解:

①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②大气中水蒸气遇冷凝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露珠,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③雾是液态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态小颗粒,是凝华现象,故②③物态变化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要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学会用物理语言来解释身边现象,这是一种基本技能。

4.【答案】D

【解析】

解:

(1)若平面镜向右平移,入射点和法线的位置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变,所以反射光不能射到P点,故A错误;

(2)调整平面镜后,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仍然相等,故B错误;

(3)保持入射光不变,连接OP即为第二次的反射光线,作∠AOP的角平分线OM,即为新的法线,作OM的垂线即为第二次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平面镜应顺时针转动,且两次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为∠AOM>∠AON;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的大小关系为∠POM>∠BON,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D。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此题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5.【答案】A

【解析】

解:

A、中的酒精的凝固点低于零下50摄氏度,即能测出北方冬天的最低温度;水银的沸点是357摄氏度,高于萘的沸点,即其也能测出萘沸腾时的温度,故A正确;

B、由于水银的凝固点高于零下50摄氏度,即用其做温度计内部的液体测量时,还没等测出最低气温来,水银就凝固了,即不能测出北方的最低温度,故该选项错误;

C、由于酒精的沸点是78摄氏度,故不能测出萘沸腾是的218摄氏度,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D、甲苯的沸点是110摄氏度,即也不能测出那沸腾是的218摄氏度,即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故选:

A。

我们知道北方高寒地区的最低温度在零下50摄氏度左右,而萘的沸点是218摄氏度,即若想北方高寒地区的最低温度,即所选的液体的凝固点必须低于零下50摄氏度;若想测出萘的沸点,所选液体的沸点必须高于218摄氏度,所以利用上述知识,对下面的选项逐个分析即可。

读懂表格中的数据,能正确的理解各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

解:

A.由s-t图象知,甲车的路程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甲车是静止的;乙车路程随时间的变大而变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所以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误;

C.由图象知,经过6s,甲在10m处,乙在12m处,甲乙相距12m-10m=2m,故C正确;

D.由图象知,经过5s,乙在10m处,甲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

C。

(1)通过s-t图象知,如果路程和时间比值一定,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时间变化,但是路程保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从图上读出经过6s,甲乙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多少;

(3)从图上读出经过5s,甲乙的路程。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s-t图象的理解与掌握,分清图象表示的含义是关键。

7.【答案】A

【解析】

解:

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

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

由于铁管长20m,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据V=

可知,t=

=

≈0.00385s;

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

t=

=

≈0.0588s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故选:

A。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2)知道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即利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来比较即可。

知道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8.【答案】振动 大于 3×108

【解析】

解: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光速是3×108m/s,光速比声速大,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故答案为:

振动;大于;3×108。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本题考查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以及光速,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相同 (b) (c)

【解析】

解:

比较(a)(b)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波形疏密相同;即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

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不相等,故(a)(b)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b)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大于(a),则(b)波形对应声音的响度大;

(c)波形更密,即频率更快,则c波形对应声音的音调更高。

故答案为:

相同;(b);密;(c)。

(1)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可以比较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

10.【答案】NπD 1mm 14.72cm

【解析】

解:

(1)铁环是一个圆,所以测得其直径为D时,其周长为πD.滚动铁环绕花坛转动,只要数出转动的圈数N,两者相乘就可以得出花坛的总周长了,则L=NπD;

(2)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观察五次测量结果,14.8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是错误的;

物体长度的平均值为:

≈14.72cm。

故答案为:

NπD;1mm;14.72cm。

(1)知道圆的直径可以利用数学法求出它的周长,再将周长累加N圈,便是要测的花坛的周长了;

(2)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

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1)知道直径或半径来求周长,这是基本的几何计算;而用累加法求长度也是物理上常用的测量方法,我们都应熟练掌握;

(2)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11.【答案】cm cm min

【解析】

解:

①中学生的一拃长约18cm;

②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③做一套完整的眼保健操大约需要5min;

故答案为:

cm;cm;min

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12.【答案】内 教室内 液化

【解析】

解:

春秋季节,晚上室外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滴。

故答案为:

内;教室内;液化。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液化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液化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能力。

13.【答案】60 不会 60

【解析】

解: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故答案为:

60;不会;60。

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液体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液体沸腾及沸腾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液体沸腾的特点。

14.【答案】OB 30 60 120

【解析】

解:

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AON等于3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30°,

已知,∠NOB等于30°,则反射角是∠BON,所以反射光线将沿OB射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0°;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角度为18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0°,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180°-60°=120°。

故答案为:

OB;30;60;120。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