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445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docx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教师随笔

  【篇一: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

  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是陶行知,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令人敬仰。

  他坚强有毅力。

幼年时的陶行知就是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1902年,陶行知家境十分贫寒,11岁的陶行知失学了,在家中帮助干活。

父母不忍耽误孩子一辈子,请人介绍陶行知到歙城上路街程郎斋门下求学,半工半读继续学业。

陶行知每天挑柴至城里卖掉再上学,下午被特许提前回去,赶到南山砍一担柴回家,每天来回路程20里。

  这艰辛的半工半读也随着家贫日剧而中断了,陶行知只有一边劳作一边自学。

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航埠头曹家任教。

曹府是宰相门第,父子两代大学士,候门似海,陶行知鼓起勇气,带着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其好学聪颖,使王藻老先生破裂收其为门生。

两村相距15华里,平常陶行知五六天去一次,不能劳作的雨雪天就天天去旁听。

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航埠头,途中路难行,到时王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

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先生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批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

艰苦环境对他的磨炼使他比别人懂事更早。

坚强的意志、毅力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他重视平民教育。

1917年,26岁的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

“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郭沫若评价陶行知是一个“人民意志,觉醒得比任何人都快而且彻底”的人民教育家。

  他极具奉献精神。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中度过的。

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一名海归学者,没有用自己的学识换取显赫的官位,没有为自己谋取舒适的生活,而是扎根农村,排除种种困难,筹集基金,创办学校。

把在国外学得的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改革、创新、规范教育,从没想到改善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与状况。

他这种真正为民族大众着想、为国家教育着想的精神,让每一个人敬佩。

现在如果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像陶先生这样踏实干事、勇于奉献的人,我们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干不好呢?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

  【篇二: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我之所以崇拜陶行之,还在于他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对于一名教师,一名校长,他不仅爱每一个学生,而且还理解学生,能让学生在温柔的批评中接受教育。

陶行知“教好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作法,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家长的郑重承诺。

  陶行知说: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就说明教育以及教育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至关重大。

孩子们是中国未来的脊梁,改革开放的开拓者,由此,我想到了当代教育的责任,特别是小学这一基础教育对学生人生的奠基作用。

我们的学校培养的人才仅仅是考得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德育先行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此在教书的同时,我们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甚至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

纵观当今社会,一些高智商的犯罪现象屡屡发生,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品质教育更为重要。

它关系到学生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会走上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的问题。

难怪陶行知先生这样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记得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讨教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

“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那么,我想说:

“我们的学生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和大写的学生,最后自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实现“六大解放”,播撒“爱”的种子,收获明天的希望。

  【篇三: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作文】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主张教学合一。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

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

1931年春,他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

7月,正式宣布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

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

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

为抗日救亡、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行知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后,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

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55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学说,集中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精华,奠定了我国人民教育家的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生活教育”学说,内涵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

陶行知逝世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

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篇四: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

  陶行知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令人敬仰。

十几年前,我曾在朋友处看到《陶行知文选》、《学陶师陶一百题》,就如获至宝,借来阅读,受益匪浅。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人民教育家,感受他的伟大与崇高。

  他坚强有毅力。

幼年时的陶行知就是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1902年,陶行知家境十分贫寒,11岁的陶行知失学了,在家中帮助干活。

父母不忍耽误孩子一辈子,请人介绍陶行知到歙城上路街程郎斋门下求学,半工半读继续学业。

陶行知每天挑柴至城里卖掉再上学,下午被特许提前回去,赶到南山砍一担柴回家,每天来回路程20里。

  这艰辛的半工半读也随着家贫日剧而中断了,陶行知只有一边劳作一边自学。

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航埠头曹家任教。

曹府是宰相门第,父子两代大学士,候门似海,陶行知鼓起勇气,带着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其好学聪颖,使王藻老先生破裂收其为门生。

两村相距15华里,平常陶行知五六天去一次,不能劳作的雨雪天就天天去旁听。

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航埠头,途中路难行,到时王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

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先生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批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

艰苦环境对他的磨炼使他比别人懂事更早。

坚强的意志、毅力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他重视平民教育。

1917年,26岁的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

“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郭沫若评价陶行知是一个“人民意志,觉醒得比任何人都快而且彻底”的人民教育家。

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晓庄师范,在中国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适合本土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用他的理论教育影响着贫苦的孩子们,把真善美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里。

  他极具奉献精神。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中度过的。

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奉献终生。

  一名海归学者,没有用自己的学识换取显赫的官位,没有为自己谋取舒适的生活,而是扎根农村,排除种种困难,筹集基金,创办学校。

把在国外学得的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改革、创新、规范教育,从没想到改善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与状况。

他这种真正为民族大众着想、为国家教育着想的精神,让每一个人敬佩。

现在如果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像陶先生这样踏实干事、勇于奉献的人,我们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干不好呢?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

  【篇五: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

  在我刚踏入社会的这一年,我十分幸运的开始了我梦寐以求的教学生涯。

坦白的说,我的经验不多,只能依靠自己摸索和向前辈请教,刚开学这一段最忙碌的时间过去了,我只是读了一点点书,是在偶然的机会下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虽然只是读了那么一点点,却让我收获到了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笔宝贵的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无可比拟的瑰宝之一,而在这一次影响到我的是:

  一、他的师德观

  1、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

我认为这是教师素养中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对孩子充满了爱,他才会善意的对待每个孩子,才会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会有各方面大大小小的差异,每个学生对我们教师来说不是一个名字,更不是一个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特点的人,所以我认为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关爱、关怀,你才能帮助他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2、爱岗敬业。

这一点更不用说,不论我们身处哪个岗位,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只有热爱你这个工作,你才会有无尽的精神头去为你自己的事业去奉献,去奋斗,去灌溉更多的小花朵,无私的去呵护他,培养他。

  二、差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教育好,所以并没有所谓的差生,只存在“困难学生”或者“难教育的学生”。

这个观点,我认为从我们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够体现。

因为每个班级里都有后进生的存在,有的是因为习惯不好,有的是因为学习不好等等,他们可能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如果老师再不好好的引导他,久而久之他心里原有的上进心也会被消磨掉,这样他们在班级中也会有了低别人一头的感觉。

打个比方,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后进生和优等生身上,我们处理时可能会不自觉的不平等了。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是特别必要的,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或缺点去区分他们,真正的爱源自于尊重,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他们不是我们呵斥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的等着我们去灌输知识的小书呆,如果教师引导得好,我想这个班级后进生不会存着或者说不会占一定的比例,因为教育的基础源于我们平等的对待。

  在之后的教学生涯里,我会认真去拜读他的每本书,每句话,去热爱每一个孩子,关心并尊重他,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向好的方向成长。

  【篇六: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

  一名教育家之所以受你尊敬,首先应是喜欢,再则受他影响,继而才能谈得上最尊敬。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涌现出无数教育家。

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到近代教育家张伯苓;从古西腊的教育家柏拉图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第一位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从德国十九世纪有着“科学教育之父”美称的赫尔巴特,到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们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育出了很多人才,为后来的教育者们树立了榜样,其中很多宝贵的经验仍可给予我们以借鉴。

而在这些灿烂如群星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中,我最尊敬的教育家却是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

  最尊敬的就想知道他的一切,就好像他的铁杆粉丝一样,各方面都想知道。

  陶行知,汉族,出生于1891年10月18日。

出生在安徽歙(shè)县的一个清苦农家,原名文浚。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

早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曾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座右铭。

他自幼聪明好学,曾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

后又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

在他留学回国后,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创办了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之后,他又创办了育才学校,使之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陶行知的教育教育理论成果被后人编辑成《陶行知选集》在国内外出版发行。

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

郭沫若曾赞道:

“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安徽、南京、上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

  之所以最尊敬,就在于他在担任校长期间与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

他把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

他把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仍然有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正是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新课程设置了综合实践课,使中小学生能够到生活实践中学习、锻炼,增长才干。

  之所以最尊敬,还在于他所倡导的“六大解放”这一民主的教学方法,即“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摔掉无形手套,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让孩子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使大家有空思考,学习、干事和娱乐。

”“六大解放”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要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之所以最尊敬,还在于他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对于一名教师,一名校长,他不仅爱每一个学生,而且还理解学生,能让学生在温柔的批评中接受教育。

这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的一个故事。

一次,陶行知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

“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

“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

“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

“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

”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陶行知用“四块糖果”感化教育了王友,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而同样的事件如果发生在我们一些教师身上,难免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训斥、一顿挖苦。

正是陶行知“教好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作法,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家长的郑重承诺。

  陶行知说: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在教室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就说明教育以及教育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至关重大。

孩子们是中国未来的脊梁,改革开放的开拓者,由此,我想到了当代教育的责任,特别是小学这一基础教育对学生人生的奠基作用。

我们的学校培养的人才仅仅是考得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德育先行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此在教书的同时,我们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甚至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

纵观当今社会,一些高智商的犯罪现象屡屡发生,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品质教育更为重要。

它关系到学生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会走上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的问题。

难怪陶行知先生这样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记得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讨教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

“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那么,我想说:

“我们的学生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和大写的学生,最后自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重拾陶行知先生的言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油然而生一股崇高的敬意,升腾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更应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生命谱写奉献之歌,铸照伟大师魂。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热忱的爱心与和善的耐心,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倾注毕生的精力。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实现“六大解放”,播撒“爱”的种子,收获明天的希望。

  【篇七: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

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

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

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

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

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

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

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

难怪有人会说:

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

他当之无愧!

  魏书生曾谈到: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

大的环境人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只能在既成的环境中用自己的主观努力,来适应环境。

魏书生在一次演讲中说:

人不要埋怨境遇。

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这一点对我来说有不小的启发。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商量!

”他做班主任,凡是和同学们商量,没有一件事是他主观臆断的。

他们班上的班规班纪,没有一条是他定的,都是全班开会,然后同学们讨论,最后全体通过,就定下了。

联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班中也有班干部,而且班干部所占的比例还不小,可为什么他们凡是还都来问我:

“老师,这件事该怎么做?

那件事该怎么做?

”当他们问我的时候,还搞得我心情烦躁,心想呀,你是班长,是班干部,怎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来问我呢?

殊不知,这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给过学生权力,在班级管理中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民主。

自己只抱怨:

班主任真累呀,真操心呀,那为什么不把权力还给学生,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的效果呢?

  总之,我们要像魏书生老师那样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也希望魏书生老师崇高的思想和淡泊的心,能影响我们,让我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宁静,让我们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信心,最后希望大家不断勉励自己:

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工作,育好人,教好书,立足本岗,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