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193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填空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3.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二、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咏志   

三 、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

五、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六、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八、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九、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词语注释

⑴王昌龄:

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

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

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

柳絮。

子规:

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

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

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3]

⑷与:

给。

⑸随风:

一作“随君”。

夜郎:

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节奏划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阅读理解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赏析本诗的后两句。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3分)

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9、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10、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11、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

12、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1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14.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注释

1.次:

2.北固山:

3.客路:

9.潮平两岸阔:

10.风正:

11.悬:

12.海日:

13.残夜:

14.归雁:

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

同步练习答案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3.动景: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二、.①登上 ②来 ③多么 ④耸立 ⑤银河 ⑥好像 ⑦庆幸、很 ⑧诗

三、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五、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六、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七、C八、D

九、示例: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子规(如果答“扬花纷纷”“子规悲鸣”类的答案只可得1分。

2.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3.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深地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4.明月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5.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7、答案: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8、BC

9、答案: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10、答案:

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挽留不舍之情。

11、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12、忧虑和愤懑。

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3、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4、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旅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顺(而和)。

海上的旭日。

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三、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四、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五、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

“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主题。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

深秋,夕阳西下。

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

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