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980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docx

广文四百首之100首古文130首

文广初中学生必背四百首之100首古文篇

(1-30首)目录

 

一、劝学荀子

【原文】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说: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原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原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于】青,取之于蓝:

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语气助词,表陈述

骐骥一跃:

数词,一

用心一也:

形容词,专一

【利】非利足也:

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

形容词,锐利

二、《郑板桥开仓济民》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

①谴:

谴责,责备。

②任:

承担责任。

【译文】

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

“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

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三、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

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

自--从。

3。

遽--急忙,立即,匆忙。

4。

契--用刀雕刻。

5。

是--指示代词,这儿。

6。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

坠--掉下。

8。

若--像。

9。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

求--寻找。

12。

之--代词,代“剑”。

13。

其剑自舟坠于水,其:

他的。

14。

遽契其舟,其:

(指示代词)那。

15。

从其所契者,其:

他。

16。

是吾剑之所从坠,之:

助词,不译。

17。

止:

动词,停止。

18。

行:

前进。

19。

亦:

也。

四、《以虫治虫》宋沈括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出处】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

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五、柳宗元《黔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心想到:

“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六、《靳秋田索画之二》清郑板桥

  【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译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因此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

那些平常的客人不过来,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

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注释】

  1修:

长。

  2没没墨墨:

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

  3仄径:

狭窄的小路。

  4适适然:

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七、赵普《宋史》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八、治水必躬亲请钱泳

【原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piánzhī)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hèn)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因为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塘有浅有深,河道有弯有直。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探访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劳动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

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管理的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须要像这样而后才能办成事情。

如果贪图安逸而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修不好了。

九、郑人买履韩非子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十、《祖逖北伐》资治通鉴

【原文】

  初,范阳祖逖

(1),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2),同寝(3),中夜(4)闻鸡鸣,蹴琨觉(5),曰:

“此非恶(6)声也!

”因起舞(7)。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8)。

逖居京口(9),纠合骁健(10),言于睿曰:

“晋室(11)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12)也,由宗室(13)争权,自相鱼肉(14),遂使戎狄(15)乘隙,毒流中土(16),今遗民既遭残贼(17),人思自奋(18),大王诚能命将出师(19),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20),群国(21)豪杰,必有望风响应(22)者矣。

”睿素(23)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24),给千人廪(25),布三千匹,不给铠仗(26),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27)百余家渡江,中流(28)击楫(29)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30)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31),起冶铸兵(32),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33)。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

“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

“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

“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注释

  

(1)祖逖(tì):

(266—321)东晋名将。

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

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

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

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

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3)寝:

睡。

  (4)中夜:

半夜。

  (5)蹴琨觉:

踢醒刘琨。

蹴(cù),踢,蹬。

  (6)恶(è):

不好。

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7)因起舞:

于是起床舞剑。

因,于是。

舞,指舞剑。

  (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

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

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

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9)京口:

地名,今江苏镇江。

  (10)纠合骁健:

集合勇猛健壮的人。

纠合,集合。

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11)晋室:

晋王朝。

  (12)怨叛:

怨恨反叛。

  (13)宗室:

皇帝的宗族。

  (14)鱼肉:

比喻残杀、残害。

  (15)戎狄:

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6)中土:

指中原地区。

  (17)遗民既遭残贼:

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

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

残贼,残害,伤害。

  (18)自奋:

自己奋起(反抗)。

  (1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大王,指司马睿。

诚,假如。

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20)统之以复中原:

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

复,收复。

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21)群国:

指全国各地。

  (22)望风响应:

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

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23)素:

平素,向来。

  (24)豫州刺史:

豫州长官。

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

刺史,州的长官。

  (25)廪(lǐn):

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26)铠仗:

铠甲武器。

铠(kǎi),铠甲。

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27)将其部曲:

统率他的部下。

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28)中流:

江心。

  (29)击楫:

敲打船桨。

  (30)济:

渡。

  (31)屯淮阴:

驻扎在淮阴。

屯,军队驻扎。

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32)起冶铸兵:

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33)进:

进发。

十一、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原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

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

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

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

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

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

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十二、《道旁李树》世说新语

【原文】

道旁苦李①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③走④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字词注释】

①选自《晋书》。

②尝:

曾经。

③竞:

争着。

④走:

跑。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十三、人琴俱亡南朝宋刘义庆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

“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十四、文言文《阿豺折箭》《魏书》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及老,临终谓子曰:

“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

“汝取一只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

又曰:

“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延不能折。

阿豺曰:

“汝曹知否?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言终而死。

  【翻译】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

年老了,临终前阿豺对他们说:

“你们每人拿我的一支箭来,把箭折断后放在地上。

”过了一会儿,阿豺对他的同母的弟弟慕利延说:

“你拿一支箭折断它。

”慕利延折断了。

阿豺又说:

“你再拿十九支箭把它们一起折断。

”慕利延折不断。

阿豺说:

“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一支箭容易折断,很多箭就难以摧毁了。

你们同心协力,这样以后国家就可以巩固。

”说完阿豺就死了。

  【注释】

  

(1)选自《魏书·吐谷浑传》。

作者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

北齐时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

在北魏和北齐都担任过重要官职。

撰写的《魏书》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

今天看到的是由刘恕、范祖禹据《北史》补成的。

  

(2)阿豺:

吐谷浑的国王。

吐谷浑,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名,在今青海及四川的松潘一带。

  (3)谓曰:

对……说

  (4)奉:

  (5)俄而:

不久,一会儿

  (6)母弟:

同母的弟弟

  (7)汝曹:

你们。

曹,辈

  (8)摧:

折,毁灭、崩坏

  (9)戮力:

合力,协力

  (10)社稷:

古代帝王和诸候所祭的土神社和谷神稷,后来代指国家

  (11)只:

现代汉语作“枝”

十五、《许仲平义不苟取》《元史》

【原文】

本文选自《元史·许衡传》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

“世乱,此无主。

”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原文、注释与翻译对照】:

(说明:

黑色字为原文、蓝色字为注释、红色字为翻译)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①人也。

①怀之河内:

怀州的河内。

许衡字仲平,是怀州的河内人。

尝①暑中②过③河阳④,渴甚,道有梨,众争取⑤啖⑥之,衡独危坐⑦树下自若⑧。

①尝:

曾经。

②中:

路过。

③过:

经过。

④河阳:

古县名,今河南孟州市西。

⑤争取:

争相摘取。

⑥啖:

吃。

⑦危坐:

正襟而坐危:

正。

⑧自若:

安然如常、毫不动心。

他曾经在酷暑的时候路过河阳(今河南孟西县),当时非常口渴。

道路旁有一棵梨树,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正襟而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毫不动心。

或①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②。

①或:

有人。

②非其有取之,不可也:

不是我拥有的东西去拿来是不可以的。

其:

代词,自己。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说:

“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去拿,是不可以的。

人曰:

“世乱,此无主。

”那人说:

“现在世道这么乱,这梨树没有主人了。

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①?

①吾心独无主乎:

我的心难道没有主人吗?

独,难道,反问语气词。

许衡回答说:

“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