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915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梅川高中2015年5月份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国家航天局近日表示,旨在寻找地外生命的太空船——“旅行者一号”已经离开太阳系,正在飞向别的恒星,继续完成人类寻找外星人的任务。

37年前,人类科学家将一张收录了地球上声音的金色铜质唱片放入这艘飞船中,随后将飞船发射进宇宙,希望地外智慧生命能发现这艘飞船,并找到其中的唱片。

这张金色的铜质唱片被命名为“旅行者金唱片”。

里面装有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美国黑人音乐家查克·贝里的音乐、用各种人类语言说出的问候、婴儿的哭声、火车呼啸的声音、蟋蟀的鸣叫,还有鲸鱼发出的叫声等。

该唱片还配有一张图示,说明该如何播放这张唱片。

  科学家表示,“旅行者一号”正在以每天100万英里的速度飞离太阳系,现在已距地球110亿英里,是迄今为止人类飞行最远的太空船。

从1977年成功发射至今,尽管已过去了那么多年,这艘飞船已经飞离地球那么远,但还在向地球传回数据。

甚至到2025年该飞船的所有能量耗尽后,它还将继续以惯性飞行,承载着人类最大的希望——与地外智慧生命接触——继续在外太空中探索。

这也是“旅行者金唱片”诞生背后的意义。

但也有人质疑,10年前的唱片到了现在就都很难顺利播放了,这张唱片在太空中旅行了近40年,就算存在外星人,唱片也有幸被他们找到,并知道如何播放,那还能顺利播放吗?

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他们表示,虽然“旅行者一号”需要40000年后,才会靠近最接近的一颗恒星,但这张铜质磁盘唱片经过了特殊的处理,有12英寸厚,镀金表面,内藏金刚石留声机针,即使十亿年之后,其音质依然和新的一样。

除此之外,“旅行者金唱片”还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

它被放置在华氏零下110度的铝质容器中,该容器不仅耐高温、抗氧化、防水,还可以防尘、阻隔宇宙射线。

数据显示,这个铝质容器在飞船到达木星时曾受到了强烈的宇宙辐射,并且在土星光环处被高压破坏,但其仍保护着唱片。

 虽然美国航天局已在2008年成功使用无线电,直接向431光年外的北极星发送了一首“甲壳虫”乐队的歌,但当年科学家们还是热烈地争论过金唱片中到底应该放入什么音乐和声音,才能代表地球。

他们认为,应该放入公认经典的音乐,并放入人类问候的声音,以表示人类是为友好、和平的目的而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

最终磁盘上的声音涵盖了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

另外,磁盘上还有115幅影像,包括太阳系各行星的图片、人类的各器官图象及说明等。

人类用这种方式向深空中的未知生物们表明,在广袤的宇宙之中,还有一种称之为“人类”的生物。

正如唱片中记录的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一样:

“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

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

我们正努力从我们的时代,进入你们的时代。

(选自2014年9月25日《环球科学》,有增减)

1、下列不属于“旅行者金唱片”诞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A、承载着人类想要与地外智慧生命接触的希望。

B、向地外智慧生命展示人类友好、和平的态度。

C、寻找地外生命,完成人类寻找外星人的任务。

D、向地外智慧生命表明宇宙中“人类”的存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磁盘上的内容涵盖了用多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以及太阳系的图片、人类的图像及说明等。

B、当年的科学家们认为,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美国黑人音乐家查克·贝里的音乐是公认的经典,能代表地球。

C、用来保护“旅行者金唱片”的铝质容器受到强烈的宇宙辐射,被高压破坏,但仍完好无损地全方位地饱和着唱片。

D、这张铜质磁盘唱片被命名为“旅行者金唱片”,因为它搭载在“旅行者一号”上,有镀金表面,内藏金刚石留声机针。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现在人类已经可以使用无线电直接向太空发射声音,“旅行者金唱片”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B、“旅行者金唱片”可以应对太空长时间旅行,这意味着无论过去多长时间,只要地外智慧生命找到它,它仍能顺利完成使命。

C、为“旅行者金唱片”配上一张播放说明图示,是因为人类担心地外生命无从了解这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

D、2025年,当“旅行者一号”所有能量耗尽后,它还将继续以惯性飞行,承载着人类的最大希望,最终完成寻找外星人的任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明右佥都御史江公传

[清]魏禧

公名东之,字长信,歙县人。

少为诸生,性刚,有大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中万历丁丑进士。

初授行人司行人,擢监察御史,巡视皇城。

锦衣卫指挥徐爵者,司礼监太监冯保假子也,与江陵①相为腹心,气势熏灼,公卿皆由关说。

爵尝乘驴擅出入东安门,一日与公遇,执其驴付所司,罪状爵,□以撼保。

疏入,上震怒:

收爵论死:

而保亦寻诛窜。

先是巡抚王宗载与御史于应昌等合谋窜杀直臣刘台以媚江陵,公露章劾之,公严服捧疏升堂。

宗载迎为公曰:

“江御史何言?

”公曰:

“言公杀人媚人耳。

”宗载失气反走。

于是上大怒,戍宗栽、应昌于边。

已,公奉玺书督屯牧畿辅间,豪贵敛手。

会小阿卜户率百余骑袭破黑峪关,杀数十百人去。

边臣总督蓟辽副都御史周泳等惧失守当坐法,因瘗灭诸尸,诈□功上。

为巡按御史李植所劾。

至是朝议遣给事中一人往勘,上素知公忠直,特命撤屯务往。

而执政有诣公为边臣地者,公以手指心曰:

“东之亦欲仰承公命,奈此中不肯负天子何?

”公至,廉得其情。

顾未有以显服泳等乃间行关外见新莳蔬圃疑之立命吏士发蔬深入得九尸尸皆中创。

于是诸将胆落,皆叩头输服。

公报命,副将陈文治等坐死,督抚以下降罚有差。

时张、冯余党复用事,批报正人。

公力求罢,上遣中使至皇极门论留。

寻病免归,遭母丧,治葬并葬期功不能举者十余丧,筑室瑞阳以望丘墓。

足不入城市者八年。

初,公为行人时,有同榜、刑部郎中舒邦儒,江西人也。

阖门病疫死,遗孤一岁。

人不敢过其门。

公为经纪后事,自著官服往抱其孤归,乳之。

人咸戒曰:

“君四十始举子,不惧其游历耶?

”舒氏卒有后。

吏部侍郎某负时名,趋附政府,尝与遇太常少卿沈思孝所,相揖,某伛偻谢过。

已,起视公,□足出罘罳②外矣。

江西人为御史者感公义,交章荐公为御史,诸科臣又荐公当在六科。

上询科道官:

“东之何为?

”具以舒邦儒事对。

上曰:

“从江西请。

”故公擢御史云。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江陵:

指明朝宰相张居正,因其为湖北江陵人,故称之为张江陵。

②罘罳:

古代的一种屏风,设在门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澄清:

肃清B.公至,廉得其情廉:

查访

C.宗载失气反走反:

转身D.君四十始举子举:

中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未有以显服/泳等乃间行/关外见新莳蔬圃疑之/立命吏士发蔬/深入得九尸/尸皆中创

B.顾未有以显服泳等/乃间行关外/见新莳蔬圃/疑之/立命吏士发蔬/深入得九尸/尸皆中创

C.顾未有以显服/泳等乃间行关外/见新莳蔬圃/疑之立命吏士发蔬/深入得九/尸尸皆中创

D.顾未有以显服泳等/乃间行/关外见新莳蔬圃疑之/立命吏士发蔬/深入得九/尸尸皆中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东之处理周讠永等人边关失守、士兵被杀却谎报军功之事,拒绝了别人的说情,最终查明了实情,获得了证据,并惩处了失职人员。

B.江东之性情刚直,担任监察御史,上疏列举徐爵的罪状,弹劾杀害正直大臣取媚于人的王宗载和于应昌,而这些人都受到了惩罚。

C.江东之不顾病疫的危险抚养舒邦儒的孤儿,对趋炎附势的吏部侍郎不留情面,因德义得到了其他官员的推荐,最终被任用为御史。

D.张、冯余党掌权,打击正直之人,江东之竭力请求免职,不久因为疾病免官回家,遇上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八年未踏进城市一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疏入,上震怒,收爵论死,而保亦寻诛窜。

(2)至是朝议遣给事中一人往勘,上素知公忠直,特命撤屯务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访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8、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

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母亲的勋绩

(西班牙)狄森塔

骄阳似火,无情地烤灼着宽阔的马路。

偶尔有一群小鹌鹑从割过的庄稼地里振翅飞起,扬起一团灰尘;大鹌鹑叫得很响,在空中一翻就不见了,而灰尘仿佛被阳光照穿了似的,像金雨一般落到路上。

  一小队穷苦的行人在缓缓地行进着,成员是一个女人,三个孩子和一头毛驴。

  那个女人嘴巴似张非张,喘着大气,疲劳地缓缓向前走着。

她衣衫褴褛,满身灰尘,光着脚,抱着一个吃奶的婴儿。

婴儿给抱在一块打过补丁的破布里,两只小手揉着妈妈的乳房,拼命想挤出奶来,哪怕一滴也好。

在那个女人后面有气无力地走着的,是一头皮包骨的老毛驴。

搭在驴背上的两只筐里,在破布堆上,躺着两个孩子。

小的脸色红润,头往后仰着,睡得很香,在睡梦中不知笑什么。

大的五岁光景,发着烧,在那不舒服的床上翻来翻去,常常痛苦得嘴唇歪斜,睁着大而红肿的眼睛紧盯着母亲。

  这是一家无依无靠的吉卜赛人,他们在欧洲到处流浪,沿途乞食。

刚经过附近的一个村子,这个不幸的女人不敢在那个村子里歇一下脚,甚至也不敢舀一灌水。

因为农民们吓唬说,如果她不立即离开他们的村子,就要把她这个女乞丐、巫婆、吉普赛女人痛打一顿。

因此她没有讨到一块面包,没有弄到一滴水,就带着生病的孩子走了。

这会儿她转过身来,打老远又伤心又气愤地望着那清晰地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灰色钟楼。

那个生病的孩子,在当作床的筐里吃力地支起身子,把手伸向那个女人,轻轻地唤道:

“妈妈……”那个吉卜赛女人浑身抖了一下,向孩子扑过去。

 “怎么了,亲爱的?

”她低声说道,把吃奶的婴儿放在睡着的哥哥身旁,用双手搂住病孩的脖子。

 “水!

给我喝吧!

我很想喝……这儿在火烧。

孩子用小手指指自己,难受地挺起的胸部。

“水?

”母亲惊恐地重复说了一遍。

 “我到哪儿去弄呢,孩子?

她白白地朝瓦罐看了又看:

瓦罐里空空如也。

她瞧了瞧天空,天空里一小片云彩也没有;又急切地望望像荒漠一般的大路、田野、草地、平原,一直到天边都看不到一条小溪,也看不到一口水井。

母亲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发狂似的反复说着:

“一滴没有,我一滴也没有……我到哪儿去给你弄到水呢,孩子?

”可怜的母亲!

在这种荒野里只有一个水源———那就是满含泪水的眼睛。

  吉卜赛女人蓦然满怀希望地露出了笑容:

在不远的地方她看到了一所修路工的茅屋。

那个年轻的妇人奔到茅屋门前,疯狂地用拳头把门擂得砰砰直响,可是白敲,没有人答应。

她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没有力气敲,也没有气力喊了,步履艰难地沿着墙走去,拐过屋角,出乎意料地看到地上满满的一钵子水,真是又惊又喜。

她又看了一次,高兴得喘不过气来。

她没有发觉有一只很大的牧羊狗正走近那个钵子。

狗毛倒竖,龇牙咧嘴,眼睛里露出凶光。

它一见女人,就发出呜呜的叫声。

她抬头一看,猜到狗的意图,就扑上前去,与狗同时来到钵子跟前。

在一刹那间,他们都愣住了,敌对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那个女人已经把手伸过去,可是牧羊狗抢在她前头一跳,趴在钵子上面,恶狠狠地露出牙齿。

她根本没有想到退缩:

她准备把水争夺过来。

“嘿,你也想!

”她恨恨地嚷道。

“瞧着吧,你得不到水的!

”她朝着狗脸上打去。

狗一下子站立起来,咬住她的肩膀,把她弄翻在地。

她又怒又痛,禁不住叫了一声,可没有惊慌,也没有退缩;她抓住敌人的喉咙,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狠命地握紧了。

狗牙齿咬得愈来愈深了,可吉卜赛女人使出浑身力气,紧紧地卡住它的喉咙。

这场搏斗时间很短促,没有声音,却很可怕:

两个敌人在地上翻滚,极力要战胜对方。

可就在这时狗呜呜叫着松开牙齿,身子软了,倒在吉卜赛女人身旁。

吉卜赛女人放开了手指。

她脸色苍白,气喘吁吁,从地上爬了起来。

她身上的衣服一块块地挂了下来,裸露的胸部和肩膀上很深的伤口裂了开来。

她并没有感到痛,踢开了敌人的尸体,拿起夺得的钵子,就向儿子奔去。

她并没有理会肩膀上流下来的鲜血,把水凑近病孩子的嘴巴,又亲切又温柔地笑着说道:

“喝吧,孩子,喝吧!

亲爱的!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用冷静客观的第三人称叙述人物的经历、事件,更能在艰辛中表现母爱的温暖,在残酷中突显母爱的伟大。

B“这个不幸的女人不敢在那个村子里歇一下脚,甚至也不敢舀一灌水”,结合全文看,文中侧重表现了这个吉普赛女人的胆小。

C首段的环境描写,描绘出一幅空旷、酷热的画面,为下面情节的推送提供了背景,侧面表现出女人生活的艰辛。

D作品以要水、找水、得水为叙述主线,塑造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反映吉普赛人悲惨的流浪生活,目的是表达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E作者善用动词写人。

病孩要水,女人“扑”过去;与狗争水,女人“扑”上去。

两个不同情境下的“扑”,生动表现了女人的坚强英勇。

(2)作品第三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作品中女人被逐出村子后,她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作品的结尾很有感染力,请紧扣结尾结合全文,从人物、情节、主旨、手法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探究,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陈从周先生

梓室,乃赵朴初先生为陈从周书斋起的名字。

典出于厚的《梓人传》。

盖先生工木

土,故赵以梓人称之。

陈从周喜甚,晚年以梓翁自喻。

梓室,实为陋室。

“陋”到仅七平米方圆,但文房四宝俱备,书香充盈。

“文革”期间,陈从周白天要进“牛棚”,扫厕所、打杂,晚间归来,家人怕他太累,又担心他写文章再遭横祸,劝止。

但陈从周却常背着家人,半夜起床,挑灯展卷,或夜读或挥毫,将他对古园林事业的研究心得,用蝇头小楷倾洒稿笺。

穷十年之功,完成皇皇八十万言的《梓室余墨》。

这是他国林小品之集大成者。

他的《说国》先后被译成英、日、德、法、西班牙等多种文字。

仅日本,就有六家出版社同时翻译了他的这本著作。

陈从周以古园林专家名世。

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其散文有晚明风格、诗词清丽可诵、书画秀润清逸,还擅昆剧。

他交友极广,与建筑大师梁思成、贝聿铭,书画名家张大千、王蘧常,以及京昆大师梅兰芳、俞振飞等社会名流过往甚密。

他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把中国古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是匠人。

土木匠,教书匠。

作为土木匠,他走出梓室,考察、修建古建筑及园林工程,事必躬亲,足迹遍踏大江南北;作为教书匠,“传道、授业、解惑”,他把梓室作为教室,常把研究生带回梓室,让学生们看他大学时代的作业、笔记,看他的书画作品,看他那《梓室奈墨》的蝇头小楷长卷……为他们上一堂无言的“勤奋课”。

“板凳要坐十年冷”。

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德,有德者,虚怀若谷;想做事业,惟勤是途。

他反对文、理分科太死,倡导文理应互通,提倡多读书,读与专业相关、甚而是专业以外的书。

由博返约。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

为让学生融通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出奇招,上世纪50年代便把昆曲引进课堂,建议学校开办昆曲研究班,并请昆曲名家到校园进行传授。

为陶冶学生的情操,他自掏腰包请学生去听昆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

在他的启发下,昆曲大师俞振飞也请他到昆曲学校讲授古园林建筑。

他讲“园境与曲境”,提倡“曲师知园,园师懂曲,园中拍曲,曲中寓园”,建议戏校学生到苏州园林中体昧古典戏剧之美,去感受“游园”“惊梦”中一招一式的源泉。

他在谈到大园林与小园林的区别时说:

“大园林宜动观,如浏览水墨长卷,小园林宜静观,如把玩扇子和册页”;在论述园林应由艳丽而素雅时说,如女孩子“小时候喜欢红皮鞋,大了喜欢白皮鞋”;在讲授园林造型收头处理的重要性时说,“比如旧时相亲,‘男看皮鞋,女看头发’;称赞朴素的空间效果是“贫家勤扫地,贫女勤梳头”;在阐述保护古建筑与营造新建筑两者的关系时,以“土要土到底,洋要洋到家”一言概括。

他游刃雅俗之间,以至他的众多学生在缅怀先生时都说:

“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课的生动情景。

他在《苏州园林》中写道: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958年,他向苏州市政府呼吁抢救网师园。

市政府很重视,立即行动,予以修葺。

在这非常年代,全国大炼钢铁,有人要拆苏州城墙,用墙砖砌小高炉。

陈从周坚决反对,尽管他振臂疾呼,但无人回应。

当时北京批判梁思成,陈从用也被作为中国营造社的外围分子加以批判。

为江南园林,陈从周吃足了苦头,但他并没有接受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苏州修复名园。

陈从周认为苏州曲园的文化含量最高,是晚清学者俞樾的故居。

于是他联络叶圣陶等八位社会名流提议修复。

苏州政府请他审核行将开放的“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他顺便考察了艺圃、环秀山庄和拙政园等景点,发现了不少问题,回沪后在媒体上发表《苏州园林今何在?

》一文,严肃地批评了苏州园林商业化的世俗之风。

1991年他考察有“江南华厦,水乡名园”之誉的同里的退思园,发现固旁有座水塔,大煞风景。

所幸苏州有关方面对陈从周的意见十分重视,对他提出异议的地方都及时地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清理,使苏州园林大有改观。

1978年,他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整体园林出口项目,以苏州网师园的园中国——殿春簃为蓝本,按照苏州园林的风格,建立一个独立的庭院,并起名为“明轩”。

方案得到美国认可后,于1980年5月把“明轩”搬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让美国人一睹中国园林的风采。

1999年苏州古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人尊重、热爱陈从周,聘他为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顾问。

他欣然接受,并题“述古还今”四字,表达他古园林应继承和发扬并重的理念。

陈从周热爱苏州园林,把她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且看他对苏州园林的一段描述:

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

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俗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断;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来去无踪,则是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怡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而得之……

(摘编自张昌华《纪念陈从周先生逝世五周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从周先生不仅是园林建筑专家,还擅长书画、诗词、散文和昆曲等,学养丰厚,多才多艺,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

B.作者回顾陈从周先生撰写《梓室余墨》的经历,意在赞颂他安贫乐道、不以被迫害为苦的淡泊情怀,凸显他在园林艺术方面的成就。

C.从陈从周对“园境与曲境”的阐述看,他认为古园林建筑与昆曲艺术可以取长补短,习昆曲者也应有一定的古园林常识。

D.陈从周先生为保护苏州园林奔走呼号,并通过“明轩”这一作品展示了苏州园林的魅力,苏州园林最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E.陈从周以诗词比喻苏州园林,典雅生动,颇具见识,表现出苏州园林风格迥异、境界各一,或清新空灵、或浑然天成等特点。

(2)从文中看,陈从周先生作为“教书匠”,在教书育人方面有哪些特点?

(6分)

答:

17.文中较多地叙述了陈从周与苏州园林的往事,这对表现传主形象有何作用?

(6分)

答:

18.你认为陈从周在园林艺术方面最有价值的观点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阐述充分,有一定说服力。

(6分)

(1)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

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

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

(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2)昆明滇池是我国主要的名胜风景区之一,滇池四周不少地方被填平,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有一年,陈从周应邀参加滇池之畔一个高级宾馆的落成典礼。

有关部门再三恳请陈从周题词留念,他踌躇再三,在一张展开的宣纸上,大写了“回头是岸”,在场人不解其意,只知出自名家手笔,当属殊荣。

陈从周每每忆及此事,感慨万千:

“哪能一切向钱看,我写‘回头是岸’,潜台词是滇池再这么填下去必将是‘苦海无边’,破坏生态平衡,乱建筑,必遭大自然的报复,将子孙饭提前吃了,到时后悔也不行了。

”(尚虞人《“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这是王选一边地吸收新知识,一边地深入研究的时期,人生处在这样的时刻,就是将要萌生发明创造的前夜了。

软环境建设绝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各地区要深刻认识到软环境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百年工程、百年大计。

目前看,我国重工业增速仍低于轻工业增速,工业成品产销率下降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年内出现工业增长拐点的可能性。

A.如琢如磨如饥似渴一蹴而就微不足道

B.如琢如磨如饥似渴一挥而就微乎其微

C.如饥似渴如琢如磨一蹴而就微乎其微

D.如饥似渴如琢如磨一挥而就微不足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古代诗人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又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B一座城市全民阅读的水平,能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软实力,也是衡量其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

”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D代表安徽省出战首届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是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他们在复赛时的精彩表现已深得安徽人民所赞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成长的乡间,几乎人人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

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

_____  ,仿佛它的种子早已填满了大地之腹,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最佳时间里萌芽破土而出。

  ①苦艾在乡间几乎被人们视而不见,或者见了之后,时常嫌其与庄稼、蔬菜争抢肥力和空间,便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

  ②但苦艾并不因此而在乡村显得珍贵起来,更多的时候,它和乡间农人一样,显得普通而卑微

  ③可以说,在乡间苦艾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是闲置的土地,它就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挤占

  ④无论在田边、地头、路旁和屋舍周遭,都有苦艾繁茂生长的影子

  ⑤不过,对于苦艾来说,你任其生长也好,你限制其生长也罢,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即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

  ⑥苦艾与人的亲和力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彰显

  A.②③④①⑤⑥  B.⑥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③⑥①⑤   D.④③②⑥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甲、乙、丙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前人有诗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   

   ,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行则轻车肥马,    

    ,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未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