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876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docx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项目

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分析报告(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一、区域概况

泉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西南部,中抱云龙湖、云龙山,因境内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

泉山区内有江苏省江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拉犁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等自然人文景观。

泉山区是徐州的经济、教育、医疗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

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江苏省人才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泉山区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9973.24公顷,耕地面积81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0%,下辖庞庄街道、桃园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及徐州建成区等14个街道办事处,110个社区。

(一)自然概况

1.地貌

泉山区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河流为一体。

金山街道、翟山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等街道办事处为低山、丘陵区,其他为平原、岗地。

泉山区除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山脉外,区内大部分地形为平原。

2.气候

泉山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温秋暖,冬寒夏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5度,年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度的天数为59天,年日照时数为2280-2440小时,年无霜期约为210天,年降水量在802.4mm左右。

3.水文

泉山区境内故黄河、丁万河、拾屯河、拾新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另有排灌沟渠和桥、函、闸等设施,为泉山区的水产养殖产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良好的排灌条件,泉山区水域养殖总面积340公顷。

4.旅游

泉山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

位于南郊、占地370公顷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集了温带及亚热带植物,有“春花、夏荫、秋实、冬雪”四季佳景,目前正在加快开发建设。

早期开放的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融彭祖文化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彭园、四季常青景点连缀的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

与杭州西湖的“姊妹湖”—云龙湖襟连互映,青山绿水之间建有汉代画像石馆、金山古塔、拉犁山汉墓、“水上世界”等今古文化景观,加上城内的云龙公园和泉山人亲手建造的黄河水上公园、“世界奇观”以及依山傍水的别墅山庄,这些人文绘制和天造地设的景观,使泉山区成为一个风景大区、旅游大区。

(二)社会经济概况

2015年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83亿元,同比增长9.7%,是2010年的1.79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3亿元,增长8.4%,是2010年的1.8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17亿元,增长12.1%,是2010年的2.48倍;“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0.6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2倍。

全区经济总量和增幅保持主城区领先。

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96.1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3.4%,比2010年提高8.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迅猛;建成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9个,居全市第一,初步形成以“三大商圈”、“八大园区”、“九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十座千万楼宇”为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

(三)土地利用概况

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泉山区2015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全区土地总面积9975.56公顷,耕地面积715.40公顷,园地的面积为26.57公顷,林地的面积为701.99公顷,草地的面积为19.5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589.5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为1201.69公顷,其他土地的面积为50.4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6670.34公顷。

2.土地利用特点

就目前泉山区土地利用现状来看,其特点如下:

(1)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泉山区属于徐州市市辖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比重较大。

(2)耕地以旱地为主,其次为水田,水浇地比重小。

(3)建设用地扩张过快,供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较快,城镇扩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加速了泉山区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土地城市化速度大于人口城市化速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也明显升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表1.1泉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一级地类

面积

比例

二级地类

面积

比例

1

耕地

715.40

8.20%

11

水田

155.14

1.62%

12

水浇地

27.43

0.30%

13

旱地

532.84

6.28%

2

园地

26.57

0.27%

21

果园

24.07

0.24%

23

其他园地

2.50

0.03%

3

林地

701.99

7.15%

31

有林地

664.99

6.68%

32

灌木林地

1.42

0.01%

33

其他林地

35.58

0.46%

4

草地

19.57

0.20%

43

其他草地

19.57

0.20%

10

交通运输用地

589.55

5.88%

101

铁路用地

74.34

0.74%

102

公路用地

471.09

4.71%

104

农村道路

43.72

0.43%

107

管道运输用地

0.40

0.00%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201.69

12.26%

111

河流水面

197.69

2.00%

112

湖泊水面

729.18

7.31%

113

水库水面

8.76

0.09%

114

坑塘水面

175.36

1.94%

116

内陆滩涂

3.24

0.03%

117

沟渠

46.58

0.48%

118

水工建筑用地

40.87

0.41%

12

其他土地

50.44

0.52%

122

设施农用地

31.68

0.34%

123

田坎

1.37

0.01%

127

裸地

17.39

0.17%

20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6670.34

65.49%

201

城市

5114.33

49.98%

203

村庄

505.78

5.02%

204

采矿用地

1013.29

10.12%

205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36.95

0.37%

合计

9975.56

100.00%

合计

9975.56

100.00%

(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

1.二级指标区确定

本次耕地质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二级指标区在2011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确定的二级指标区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乡镇级行政区划图,主要针对跨两个及以上二级指标区的乡镇进行适当的调整,重新确定各二级指标区包含的区域范围。

调整原则为:

(1)二级指标区不打破乡镇边界;

(2)二级指标区不打破重要地貌界线(水系、山脊线等);

(3)由于乡镇合并导致镇级行政区跨两个以上二级指标区的情况,根据乡镇在两个二级指标区的面积分布情况,将合并后的乡镇划至面积占比大的二级指标区。

根据以上调整原则,泉山区的耕地质量分等二级指标区分为徐淮平原区。

2.标准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指定作物确定

在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上,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确定了江苏省本次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标准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指定作物,见表1.2。

徐淮平原区标准耕作制度为:

复种类型为一年两熟,作物组成为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基准作物为水稻;指定作物为冬小麦、一季稻。

表1.2江苏省各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及指定作物

分区

标准耕作制度

基准作物

指定作物

复种类型

作物组成

徐淮平原区

一年两熟

小麦-水稻、小麦-玉米

水稻

小麦、水稻、玉米

其他指标区

一年两熟

小麦-水稻

水稻

小麦、水稻

3.分等因素及指标权重确定

本次工作遵循继承性原则,在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更新调查泉山区2016年(即2015年度)内减少耕地,新增耕地以及质量建设耕地等别更新状况。

原农用地分等确定的全省六个二级指标区自然分等因素有:

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侵蚀程度等共九个因素指标。

以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的分等因素及权重为基础,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确定了各个二级指标区参评因素指标及指定作物权重。

本次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采用徐淮平原区的参评因素指标及权重,具体见表1.3。

表1.3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参评指标及指定作物权重

指标区

徐淮平原区

指定作物名称

水稻

小麦

玉米

表层土壤质地权重

10.9

10.6

10.6

土壤有机质含量权重

17.8

17.4

17.4

土壤PH值权重

5.5

5.6

5.6

耕作层厚度权重

10.3

10.4

10.4

障碍层距地表深度权重

5

4.8

4.8

土壤侵蚀程度权重

5.4

6.1

6.1

土壤盐渍化程度权重

11.8

12.7

12.7

灌溉保证率权重

22.9

19.8

19.8

排水条件权重

10.4

12.6

12.6

4.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确定

(1)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确定

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是耕地质量分等的基础,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等别即在这两个潜力指数的基础上进行逐步修正得到的。

从理论上讲,有灌溉条件的水田、水浇地用光温生产潜力评价,地形、地貌及水源等限制因素导致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用气候生产潜力评价。

但这样评价,使用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旱地自然质量等时要剔除指标体系中有关水分状况因素,水田和旱地要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必须重新调整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之后的指标体系要重新设定权重,这涉及到评价的可比性问题,使得结果不易参比。

泉山区地处北温带、鲁淮区,受半湿润气候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雨水较为充沛,旱地也较有水分保证,因此本次工作全部采用光温生产潜力进行评价。

水分状况对区域农业种植的影响体现在指标体系的灌溉保证率及排水条件两个指标上,不同作物使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具体到指定作物分别为:

水稻、小麦、玉米。

本次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采用的光温生产潜力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确定,其中水稻光温生产潜力为2071、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1172、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为2253。

(2)产量比系数确定

产量比系数在于刻画相同光、温、水、土资源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之间的当量关系。

因此,在相同的生长季节内播种生长的作物,产量比系数可以直接用作物单产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基准作物最高单产/指定作物最高单产

对于不同生长季节内播种生长的基准作物、指定作物,由于它们生长发育所处光、温、水尤其是光、温条件不同,因此作物产量比系数βj不能简单地采用该公式计算得到。

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将指定作物或基准作物最高单产,调整成基准作物或指定作物生长发育所对应光、温、水尤其是光、温资源条件下的最高单产,然后再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作物产量比系数。

依据上述方法,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了江苏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本次工作中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比系数仍沿用上一轮成果,其中水稻为1.0,小麦为1.30,玉米为0.8。

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主要由土壤pH值、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盐渍化程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及土壤侵蚀程度等耕地自然条件所决定。

泉山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共有六等和七等两个等别,六等地所占比例较大,占全区耕地面积达52.61%,七等地所占比例较少,占全区耕地面积达47.39%。

耕地的利用质量等别与指定作物单产及指定作物区域最高单产密切相关。

泉山区耕地利用质量等别全部为七等地,面积为817.56公顷。

耕地的经济质量等别与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及指定作物区域最高“产量—成本”指数密切相关。

泉山区耕地经济质量等别全部为九等耕地。

表1.4泉山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

单位:

公顷

等别

国家自然等

国家利用等

国家经济等

合计

6等

7等

7等

9等

面积

387.47

430.09

817.56

817.56

817.56

合计

52.61%

47.39%

100%

100%

100%

 

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耕地质量管理已成为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是中央的一贯要求,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强调耕地必须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要求在做好耕地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

而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是落实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耕地质量调查评定成果已被要求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深化该项成果的应用。

《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规划土地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评定土地等别。

为满足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需求,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现势性成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因此急需要对2013年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进行更新调查评价。

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陆续下发了《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以下简称60号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于2016年4月下发了《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93号)文件,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

按照文件要求,泉山区将以2014年度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为基础,结合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全面开展2015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明确指出要健全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和监测体系,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和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1.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徐州市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泉山区2015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形成与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相匹配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保持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泉山区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泉山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2.工作任务

在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实施方案》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开展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对2015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开展更新评价,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

主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包括:

(1)对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减少的耕地进行核减,相应的耕地图斑灭失;

(2)对开发、复垦、整理等途径新增的耕地进行质量评定。

依据2015年度泉山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确定新增耕地数量、类型及位置,按照《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实施方案》确定的方法及参数体系,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的指导调查相关数据,评定泉山区内新增耕地的质量等别;

(3)对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区域的耕地质量进行更新评价。

按照《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实施方案》确定的方法及参数体系,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的指导补充、更新相关数据后,更新评价相关区域内的耕地质量等别;

(4)形成泉山区1:

5000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并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编制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成果图件、成果表格等;

(5)将2015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上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进行检查、验收,形成验收意见,并根据验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工作依据与原则

1.工作原则

本次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遵循“评价方法不变、基本参数稳定、适当补充调查”的原则,具体要求为:

(1)严格遵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的基本思想、技术路线和方法步骤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2)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对象以外的耕地质量等别一律不得调整,即原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不得更改。

(3)项目区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必须与原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具有可比性,即除项目建设改变的因素属性值外,其他因素属性值一律不得调整。

2.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

(4)《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2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3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7)《国土资源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3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4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9)《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

(10)《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93号)

(12)《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14〕78号);

(13)《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14)《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07);

(15)《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实施方案》;

(16)《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制图规范》(试行);

(17)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4年度)。

(三)工作组织

1.成立领导机构

徐州市人民政府对于开展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非常重视,政府办专门发文成立了徐州市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由分管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发动和协调工作,配合项目组做好资料的调查和技术培训工作。

2.成立项目工作组

由徐州市国土资源局抽调2名技术骨干和中国矿业大学3名技术人员组成项目核心组。

项目核心组主要负责业务培训和外业调查指导与实施、质量检查、资料验收、内业处理、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成果整理等技术工作。

(四)工作进度安排

1.前期准备(2016年9月1日-2016年9月8日)

(1)成立县级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

(2)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2.技术培训(2016年9月9日-2016年9月13日)

项目工作组对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全面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3.资料收集与调查((2016年9月14日~2016年9月30日)

(1)更新评价单元确定。

根据要求与部署,收集2015年12月31日为节点的1:

5000泉山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作为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从工作底图上提取所有的耕地图斑(不包含可调整地类),作为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评价单元。

(2)基础资料收集。

2015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是在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基础上开展的,因此资料收集调查主要针对2015年度耕地数量、质量发生变化的相关资料,所涉及的部门包括国土、农业、规划、水利、环保、统计部门等,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变化耕地以及质量建设资料。

(3)数据审核。

对县级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校验审核,对于缺漏数据补充调查,对于失真、异常数据重新核对调查。

4.内业分析与处理(2016年10月1日~2016年10月20日)

根据年度内减少耕地、新增耕地、质量突变耕地和质量不变耕地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年度更新评价。

(1)对因占、毁、调、退而减少的耕地直接进行核减,耕地图斑灭失;

(2)对开发、复垦、整理等新增的耕地,根据不同新增耕地来源类型及其特点,调查收集新增耕地参评因素数据,进行质量等别的评定;

(3)对因实施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引起质量突变的耕地,识别发生突变的评价因素,通过外业补充调查,收集突变因素相关数据资料,并更新突变因素原始数据,进行质量等别的更新;

(4)对质量不变的耕地,直接提取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的质量信息。

5.县级成果编制与初审(2016年10月20日~2016年10月30日)

(1)编制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分析报告、数据表册、图件、数据库,形成初步成果;

(2)由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县级成果进行初步审核,并将初步成果反馈技术单位进行核实与确认。

6.县级成果核查上报(2016年11月中旬)

(1)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对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预验收,根据省厅验收意见,将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

(2)根据要求将修改完善的最终成果提交至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五)工作经费安排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参照类似相关项目的收费标准,根据相关工作内容测算工作量和工作条件,对2015年度徐州市区(包括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所需经费进行了预算,按照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安排,并最终由徐州市财政局拨付并统一安排,主要用于资料收集调查、内业处理、成果验收上报等。

三、年度更新评价情况

(一)技术路线与方法

1.技术路线

围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实施方案》,在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基础上,以泉山区为单位对2015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开展更新评价,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形成省、县级年度更新评价成果。

工作流程见图3-1。

 

图3.1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路线

2.方法运用

根据工作需要,采用的技术方法有几下几种:

(1)特尔斐法:

特尔斐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它是一种客观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管判断的技巧,故又称专家打分法,可用于各种领域的决策和判断过程。

该法之所以在系统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关键在于它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要素作出概率估算,使分散的评估意见逐次收敛,最后集中在协调一致的结果上。

因此,其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是系统工程中一种很重要的测定方法。

特尔斐法有专家单独表示意见、多次反馈和统计汇总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