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865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

(第三章3、5、6第六章1、5、6、7、8第八章1、9题答案不齐全)

第一章

1、固体废物定义(P1)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有哪些特有的性质(P1)

产生量大,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来源分布广泛,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不易恢复性。

|

3、固体废物对环境有哪些危害(P7--8)

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性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能形成病原体型污染。

a、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及其淋洗和渗透液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不仅有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而且还会在植物有机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雪淋融、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毒水或其他反应,能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丧失腐解能力,导致草木不生;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还可能在土壤中发生积累。

b、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堆积的废物中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废物填埋场中逸出的沼气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填埋场上层空气的氧,从而使种植物衰败。

c、对水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随降水或地表径流污染地面水;随渗滤液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废渣的排入造成水体污染、河床淤塞、水面减少,甚至导致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减少或废弃。

4、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固体废物可分为哪些类型(P2)

a、按化学性质分为:

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

b、按污染特性分为:

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反射性固体废物;

c、按固体废物来源分为:

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

5、什么是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P13)

固体废物本身是污染的“源头”,对其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理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每一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

分为五个连续或不连续的环节进行控制:

第一阶段:

产业活动中的清洁生产(通过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换产品等来减少或避免固废的产生)

*

第二阶段: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进行系统内的回收利用;

第三阶段:

对已产生的固废进行系统外的回收利用;

第四阶段:

无害化、稳定化处理;

第五阶段:

固废的最终处理。

3C原则:

clean(避免产生);cycle(综合利用);control(妥善处理);

3R原则:

reduce(减少产生);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

6、“三化”原则包含的内容有哪些(P12)

三化:

资源化(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加快物质循环,包括物资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

无害化(通过采用适当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不污染环境,不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减量化(实施适当技术,减少固废的排放量和容量,既减少固废的数量和体积)

7、我国有哪些管理制度与固体废物管理相关有哪些固体废物管理标准8、固体废物管理标准的

判断(P14--15)

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1)分类管理;2)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

4)排污收费制度;5)限期治理制度;

6)进口废物审批制度;7)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8)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9)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固体废物管理标准:

1)分类标准: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试行)》等;

2)方法标准:

《固废浸出毒性测定方法》、《固废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工业固废采样制样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分拣技术规范》、《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固废检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检测技术标准》等;

3)污染控制标准:

是固废管理标准中最重要的标准;

a、废物处置控制标准:

《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等;

b、设施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

'

4)综合利用标准:

如电镀污泥、磷石膏等废物综合利用的规范和技术规定。

第三章

1、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方法有哪些(P47)

预处理是以机械处理为主,涉及废物中某些组分的简易分离与浓集的废物处理方法。

预处理的目的是方便废物后续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操作。

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压实、破碎、分选和脱水等。

2、什么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压实处理它有哪些作用(P47)

]

压实又称压缩,指用机械方法增加固废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固废经压实后可以增加容量、减少固废体积,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3、什么是城市生活垃圾的破碎处理它有哪些作用(P51)

利用外力克服固废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称为破碎;

 

4、物料破碎方法有哪几种(P53)

湿式破碎;半湿式破碎;

干式破碎:

a、机械能破碎:

、劈碎、剪切、磨剥、冲击(动冲击和重力冲击)等;

b、非机械能破碎:

低温破碎、热力破碎、低压破碎、超声波破碎等;

5、常见的破碎设备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利用什么破碎方法进行物料破碎的(P55)

鄂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剪切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粉磨机()

6、什么是低温破碎它适合于何种性质物料的破碎举出两个利用冷冻破碎法进行破碎的例子

(P59)

低温破碎是利用物料在低温变脆的性能对一些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废进行有效破碎的过程,也可利用不同废物脆化温度的差异在低温下进行选择性破碎。

7、什么是城市生活垃圾分选(P63)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就是将固废中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组分采用适当技术分离出来的过程。

补:

分选分为:

重力分选(密度差异)、风力分选(阻力差异粒度差异)、磁力分选(磁性差异)、电力分选(电性差异)、摩擦分选(摩擦性差异)、弹跳分选(弹性差异)、光电分选(光电性差异)

8、筛分的原理是什么筛分设备主要有哪些(P64;P66)

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无料留在筛面上,完成粗、细粒物料分离的过程。

整过过程分物料分层(完成分离的条件)和细粒透筛(分离的目标)两阶段。

筛分设备:

固定筛(格筛和棒条筛)、滚筒筛(转筒筛)、振动筛(惯性振动筛和共振筛)。

考虑因素:

颗粒大小形状、颗粒尺寸分布、整体密度、含水率、黏结或缠绕的可能、筛分器的构造材料、筛孔尺寸形状、筛孔所占筛面比例、转筒筛的转速、转筒筛的长与直径、振动筛的振动频率、振动筛长与宽、筛分效率与总体效果要求、运行特征(能耗、日常维护)、运行难易、可靠性、噪声、非正常振动与堵塞的可能等。

9、什么是重力分选常见的重力分选方法有哪些(P68--74)

重力分选是根据固废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利用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在活动的或流动的介质中按颗粒的相对密度进行颗粒混合物的分选过程。

重力分选可分为:

重介质分选、跳汰分选、风力分选、摇床分选和惯性分选。

10、"

11、什么是磁力分选有哪些类型(P74)

磁力分选是利用固废中各种物质的磁性的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处理方法。

磁力分选分为传统的磁选和磁流体分选法两种类型;

a、传统的磁选:

用于供料中磁性杂质的提纯、净化以及磁性物料精选;

b、磁流体分选法:

用于城市垃圾焚烧厂焚烧灰以及堆肥厂产品中铝、铁、铜、锌等金属的提取与回收。

12、什么是电力分选光学分选(P78;P80)

电力分选:

利用固废中各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而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

光学分选:

利用物质表面光放射特性的不同而分离物料的方法,用于回收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

13、根据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冶金工业废物、农业固体废物)中各组分的

性质,如何组合分选工艺系统

 

14、|

15、固体废物中水分主要包含几类采用什么方法脱出水分(P83)

主要包含:

间隙水(70%;浓缩法);毛细管结合水(20%;高速离心机机、负压或正压过滤机);表面吸附水(7%;加热法);内部水(3%;生物破坏法破坏细胞膜、高温加热法、冷冻法);

方法:

浓缩脱水(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机械脱水。

16、污泥含水率%降至94%,求污泥体积的变化(P90)

当污泥含水率大于65%时,污泥的体积与含水率之间有下列关系:

V1/V2=(100-P2)/(100-P1)

V2=V1/*()/(100-94)=

[

第五章

1、简述有机废物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在厌氧消化的三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各是哪些

(整个过程)(P136)

厌氧发酵:

有机物在无恙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并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的生物学过程。

阶段

主导细菌

产物

~

 

水解阶段

 

不产甲烷细菌

发酵细菌

~

(纤维素分解酶、蛋白质分解酶)

糖类

单糖或二糖

蛋白质

氨基酸

有机酸和氨

脂肪

<

甘油和脂肪酸

 

产酸阶段

 

醋酸分解菌

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乙酸、丁酸、长链脂肪酸等);

中性化合物(醇、酮、醛等);

CO2;H2等

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细菌

H2;CO2;甲醇;甲酸;CH4

CO2;CH4

两段理论:

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发酵阶段;

2、影响厌氧消化的因素有哪些(P138)

]

1)厌氧条件:

(氧化还原电位Eh维持在-300mV左右);

2)原料配比:

a、碳氮比(20—30):

1过小,细菌增值量降低,氮变成游离NH3,抑制产甲烷菌活动;过高,反应速率降低,产气量下降);

b、磷含量为有机物量的1/1000;

3)温度:

40—65。

C(代谢速率高峰出现在35—38。

C,50--65。

C);

4)pH:

—(最佳—,低于产甲烷菌失活);

5)添加物和抑制物:

a、提高产气量和原料利用率:

少量硫酸锌、磷矿粉(最佳)、炼钢渣、碳酸钙、炉灰等;

b、提高产气率:

少量钾、钠、镁、锌、磷等;

c、抑制甲烷发酵:

过多含氮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分解成铵盐);

6)接种物:

开始发酵时,菌种数量达料液量5%以上(有效提高消化液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从而提高反应器的消化处理能力,加快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提高产气量,提前开始产气时间)

7)搅拌:

使消化原料分布均匀,增加微生物与消化基质的接触,使消化产物及时分离,防止局部出现酸积累和排出抑制厌氧菌活动的气体,从而提高产气量。

3、什么是堆肥化技术(P127)

堆肥化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过程;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分为好氧与厌氧两种。

4、分析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技术的异同点是什么

 

5、好氧堆肥的工艺流程是什么(P133)

主要由前处理,主发酵,后发酵,后处理、脱臭、贮存等工序组成;

1)前处理:

包括分选、粉碎、筛分和混合等预处理工序,还包括养分和水分的调节;主要除去大块和非堆肥

化物料,提高发酵仓的有效容积;

2)主发酵:

仓内或露天,强制通风或翻堆搅拌;约4—12d;

3)后发酵:

将2)中未分解的易分解有机物和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得到完全腐熟的堆肥制品;约

~

20—30d;使有机物稳定化和减量化;

4)后处理:

除去1)中未完全除去的塑料、玻璃、金属、小石块等杂物;可加入N、P、K等作为复合肥;

5)除臭:

有氨、硫化氢、甲基硫醇、胺类等;可用化学除臭剂、碱水和水溶液过滤,熟堆肥或活性炭、沸石

等吸附剂;

6)贮存:

干燥透气。

6、简述堆肥的肥效及其评价指标(P134)

腐熟度是衡量堆肥进行程度的指标,堆肥腐熟度是指堆肥中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最后达到稳定的程度。

:

评价标准一般可分为物理学指标(直观)、化学指标(堆料成分和性质的变化)、生物学指标和工艺指标。

物理学指标:

①气味(有到无);②粒度(疏松的团粒结构);色度(逐渐变黑);

化学指标:

①pH;②有机质变化指标(BOD、COD、VS);③碳氮比(10--20:

1);④氮化合物;⑤腐殖酸(↑)。

11、废物混合最适宜的C/N比计算:

树叶的C/N比为50,与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混合,活性污泥的C/N比为。

分别计算各组分的比例使混合C/N比达到25。

假定条件如下:

污泥含水率为76%;树叶含水率为52%;污泥含氮率为%;树叶含氮率为%。

 

/

第6章热处理:

焚烧、热解(裂解)、焙烧、烧成、热分解、煅烧、烧结等。

1、热解处理的原理是什么P175

热解是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况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可燃物质的化学分解过程。

2、热解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3、热解反应器有哪些类型

 

4、各种热解反应器的工作过程和特点如何

 

5、¥

6、什么是垃圾焚烧处理它有哪些作用(P154)

固废焚烧处理是将固废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

减量化效果显著、无害化程度彻底

7、垃圾焚烧处理后的产物主要有哪些

8、垃圾焚烧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P154)

垃圾焚烧过程分为干燥、热分解、燃烧三个阶段。

:

干燥:

热分解:

燃烧:

9、影响垃圾焚烧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垃圾焚烧过程的

影响因素:

焚烧炉类型,固废性质,物料停留时间,焚烧温度,供氧量,物料的混合程度等。

3T+1E(主要因素)即是停留时间、温度、湍流度和空气过剩系数,也是焚烧工况的重要技术指标。

 

;

 

10、试述机械路焚烧炉、旋转窑式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的特点

焚烧炉:

固定炉排焚烧炉、水平链条炉排焚烧炉、倾斜机械炉排焚烧炉、回转式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立式焚烧炉、气化热解炉、气化熔融炉、电子束焚烧炉、离子焚烧炉、催化焚烧炉等。

机械路焚烧炉:

分为预热干燥区(干燥段)、燃烧区(主燃段)、燃烬区(后燃段)。

材质要求高,炉排加工、制

造复杂,设备造价昂贵,一次性投资大。

不适合经济不发达地区和中小城镇。

旋转窑式焚烧炉:

干燥段、燃烧段、燃烬段。

适应性广、故障少、可连续运行、可焚烧液体和气体废物、窑身较长、占地面积较大、热效率低、成本高。

'

流化床焚烧炉:

固废焚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宽、污染物排放小、热强度高、适合燃烧低热值物料。

适合中小城镇和热值相对偏低垃圾。

11、焚烧效果评价指标

目测法(颜色:

烟气越黑,气量越大,效果越差)、热灼减量法(灰渣热灼减量越少,焚毁越彻底)、二氧化碳法(CO2相对浓度越高,焚烧效率越好)、有害有机物破坏去除率等。

第8章

1、什么是垃圾的卫生填埋它有哪些作用

课件:

卫生填埋技术是一种按照工程理论、土工标准和环保要求,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控管理的综合性工程方法。

它采用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对固体废物进行填埋处理和对填埋气体、渗滤液等进行利用。

|

书本:

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的污染,使整个填埋作业及废物稳定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置废物方法。

2、卫生填埋场的功能有哪些

①储留垃圾;②隔断污染;③垃圾处理;

•储留垃圾:

是指利用自然地地形或人工构筑物形成的空间,将垃圾储存在其中,待空间充满后封

闭,再恢复其原貌。

•隔断污染:

卫生填埋场设有完善的防护衬层和渗滤液、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以避免垃圾及其

降解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这点也是称其为“卫生”填埋的原因。

•]

•垃圾处理:

垃圾填埋后,在微生物的活动和其他物理化学作用下,垃圾被分解转化,产生渗滤液

和填埋气体等,最终使填埋场达到稳定化。

3、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原则是什么选址是考虑哪些因素

a、原则:

①环境保护原则;

②经济合理原则;

③工程学及安全生产原则;

环境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原则是填埋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应确保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

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等的安全,尤其是防止垃圾渗滤液的释出对地下水的污染,是场址选择时考虑的重点。

经济合理原则:

合理、科学的选择,能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但场地的经济问题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场地的规模、征用费用、运输费等多种因素。

工程学及安全生产原则:

必须符合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场址抗震防灾要求

等安全生产各要素,以及交通运输、覆盖土土源、文物保护、国防设施保护等因素。

b、选址时主要考虑一下因素:

①垃圾特性;②地形土壤条件;③水文地质条;

④气候条件;⑤交通条件;⑥环保要求;

⑦经济因素;

~

4、防渗层的材料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P254)

a、防渗系统的组成:

①渗滤液收集导流系统;②防渗层;③保护层;

④基础层;⑤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b、防渗系统的防渗材料分为:

①天然黏土材料;②人工改性防渗材料;③人工合成防渗材料

天然黏土材料:

黏土、亚黏土和膨润土等,是岩石风化后产生的次生矿物,颗粒极小,多有蒙脱石、伊(天然防渗)利石和高岭石组成。

造价低廉,施工简单,分布均匀,厚度大于2m,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30%颗粒可通过200目的筛子,液限大于30%,塑性大于,pH大于7,能抵抗渗滤液的侵蚀,不应与渗滤液的接触而使其渗滤性增加。

人工改性防渗材料(改良型衬里):

有机、无机人工添加剂,黏土—膨润土改良型衬里;黏土—石灰、

(特点P255)水泥改良型。

人工合成防渗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异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乙丙橡胶、氯

(特点P256)丁橡胶、热塑性合成橡胶、氯醇橡胶。

5、填埋气体主要有哪些气体成分填埋气体的产生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组分

体积分数/%

组分

体积分数/%

硫化物

0~1

CH4

45~60

NH3

~

CO2

40~50

H2

0~

N2

0~10

CO

0~

O2

0~2

微量化合物

~

a、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分为两类:

①填埋场主要气体:

填埋场气体LFG的典型特征为:

温度43

-49℃,相对密度,为水蒸气饱

和,高位热值为kJ/m3;

②填埋场微量气体:

主要是VOC;

b、根据微生物的活动变化可将填埋过程分为:

①适应阶段;

③酸化阶段;

⑤稳定化阶段。

②好氧至厌氧的过渡阶段;

④甲烷化阶段

6、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1、质量平衡理论产气量模型2、动力学模型

IPCC统计模型:

Monad模型:

式中:

Ct为第t年垃圾的产气量,m3;

W为所填埋垃圾量,t;

Co为单位质量垃圾理论产气量,m3/t;式中:

MSW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T;k为垃圾的产气系数;t为年份,a。

H为垃圾填埋率,%;

DOC为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碳的含量,推荐值为发展中国家为15%,发达国家为22%;

r为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碳分解百分率,推荐值为77%;

比值16/12为CH4和C的转换系数;

为CH4中的碳和总碳的比率。

7、填埋气体的利用途径有哪些

对填埋气进行收集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置的重要部分。

利用方向:

①发电;②作为汽车燃料;③民用燃气;④燃料电池的燃料。

8、渗滤液主要包括哪些污染成分渗滤液的性质有何特点

a、渗滤液的性质:

•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含量与成分取决于垃圾的种类和性质、填埋时间、填埋结构及降水量等

•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它含有多种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成分,水质相当复杂,化学成分

的变化范围也很大。

b、渗滤液的特点:

①污染物种类多、水质复杂;②水质与水量变化大。

9、渗滤液来源于哪些方面如何控制渗滤液的产生量

a、渗滤液的产生:

①降水;②垃圾含水;

③有机物分解生成水;④覆盖材料中的水分

10、渗滤液的估算方法有哪些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水量平衡法、经验公式法和经验统计法。

11、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的作用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监测内容

填埋场环境监测是填埋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填埋场正常运行和进行环境评价的重要手段。

卫生填埋场的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渗滤液、地下水、地表水和填埋气体的监测;

填埋场的监督性监测的项目和频率应按照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结果应按规定报送当地环保部门,并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

补:

1.危险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浸出毒性、易爆性等一种或几种危害特性。

2.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主要包括:

接受与储存系统、分析与鉴别系统、预处理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控制系统、

监测系统、应急系统等。

3.危险废物来源:

从行业:

工业(废渣)、农业(农药)、生活(荧光灯、电池、过期药)、其他(实验废水)。

4.危险废物的收集:

写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日期、类别、数量、危害说明等。

带塞钢圆桶或钢圆罐:

废油、废溶剂;

带卡箍盖钢圆桶:

固态或半固态有机物;

塑料桶或聚乙烯罐:

无机盐液;

带卡箍盖钢圆桶或塑料桶:

散装的固态或半固态的危险废物;

储罐:

可通过管线输送方式输送的散装液态危险废物。

5.危险废物的储存:

6.危险废物的清运:

清运车辆、船只和飞机等须经过主管单位严格查验审批,签发危险废物清运许可证,同时清运人员也应进行相关培训;

清运车辆、船只和飞机须有特种危险物标志或危险符号,利用人们辨别,并引起注意;12种;

清运车辆、船只和飞机执行任务时,需持有清运许可证,其上应注明废物来源、性质和运往地点。

为了保证危险废物清运的安全无误,必须实现规划科学合理的清运方案,并且必须对万一危险废物放生泄露、倾泻等情况,做出各种应急措施(紧急计划)。

危险废物清运过程应该采取周密的监督机制和制度。

如果在清运过程发生泄漏、倾泻等意外情况,应当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并尽快通知当地环保、公安部门。

7.危险废物鉴别方法:

①名录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②特性:

高危险性、难消除性、专业性、转移性

③试验

8.危险废物处置方法:

焚烧、热解、生化、固化、浸出

9.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目的:

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少它在贮存或填埋处

置过程中污染环境的潜在危险,并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

10.稳定化:

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

分为化学和物理稳定化。

11.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