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710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5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XXX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3、建设地址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县XXX乡XXX村、XXX村。

4、建设规模与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一座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观光农业及现代旅游业开发为宗旨,集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健身、科研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验区,总面积约为6400亩,其中游客服务中心30亩,休闲娱乐区50亩,研学旅行基地6320亩。

项目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7200平方米,建设旅游公路8公里,游步道15公里;景观长廊2座,旅游公厕12个,研学旅行基地1个、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景区标识标牌及导览、供水供电、消防安防、应急救援、绿化亮化工程等配套设施。

5、建设期限

总建设期为2年,即2015年12月~2017年12月。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1500.0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9597.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354.83万元,基本预备费为547.62万元。

资金来源为申请银行贷款及建设单位自筹。

7、社会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

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较好,平均年营业收入3480万元,总成本费用为2634.4万元,利润总额650.72万元,上缴所得税为162.68万元,年净利润为488.04万元。

全部投资收益率为4.2%;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47%,高于设定的基准值;全部投资投资回收期(pt)为15.4年(含建设期2年);财务净现值为1665万元(所得税后),均大于零。

(2)社会效益:

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引导农民致富以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对促进XXX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2项目提出原由

XXX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观光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全力推动,出台了许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0年和2011年,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乡村旅游专题工作会议。

尤其是2010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签署《关于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后,XXX省以此为契机,在2011年7月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联合承办,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深化发展乡村旅游。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赣府厅发[2011]39号)、《关于促进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厅发[2012]21号),明确多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实施《XXX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省财政出资组建省旅游产业担保公司和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为乡村旅游企业及从事旅游业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各地注意部门协作与政策联动,做到乡村旅游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及林业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紧密结合。

旅游、农业、林业等部门强化协作,创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林业厅、省旅游局联合召开推进森林旅游工作座谈会,引导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融合发展。

近年来,XXX省各地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成效显著。

据统计,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接待游客8678.7万人次、收入510.8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的35.5%和32%。

截至目前,XXX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78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8个,星级农家旅馆200多家,涌现出婺源、南昌凤凰沟、新余昌坊等一批发展典型。

XXX县利用其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把特色产业与新村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探索走出一条建设生态旅游新农村示范片和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拟建场址位于XXX县东部,XXX乡XXX村、XXX村境内,宁会公路边,距XXX县约5公里。

项目区域内有农户1715户、6649个农业人口,有耕地6452亩,林地35500亩,区域内以种植水稻、白莲、西瓜、脐橙等为主。

XXX村、XXX村自然环境独特,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茂盛,山村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宜人,溪水清澈甘甜,可以说,XXX村、XXX村所在地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

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对旅游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本项目的实施是既有利于充分利用XXX乡XXX村、XXX村的旅游资源,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打造旅游扶贫试验区,又能解决当地群众的交通出行、农副产品及农用物资的运输销售、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编制依据及原则

1、项目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5)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

(6)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7)《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

(8)《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12月)

(9)XXX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赣发[2009]10号)

(11)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赣府厅发〔2011〕39号)

(11)《XXX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2)《XXX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7)

(13)《关于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赣发(2013)2号);

(14)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版);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编写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6)《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0—2015年);

(17)《X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8)《X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9)《XXX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0)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及其他基础性资料。

2、编制原则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3)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4)运行经济、合理,投资节省,规模经济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5)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3、研究范围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市场分析及预测、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工程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并制定了该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区经济发展和项目区现状进行调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2)确定项目地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

(3)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建设初步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5)分析项目带来的的效益;

(6)从技术、经济、环保、社会等各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1.4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省、市、县各级旅游规划要求。

(2)本项目位于XXX县XXX乡XXX村、XXX村境内,距XXX县城区约5公里,全程已通水泥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3)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的生产生活污水、废气、垃圾等,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了其处理措施,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4)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能更加有效地保护XXX村、XXX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还能改善XXX县旅游环境,提升XXX县区域性旅游资源上一个新台阶,扩大游客容量,带动XXX县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5)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大于零;上述分析说明项目从财务上讲是可行的。

2、建议

(1)建议认真按照建设程序要求搞好各阶段的工作,特别要搞好招投标工作和工程质量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2)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公用、环保、安全的配套建设,与施工建设同步进行。

(3)工程建设中,切实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

(4)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议政府各级相关行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以便项目早日实施。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县城概况

2.1.1区位概况

XXX县位于XXX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县接壤。

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版图面积居XXX省第三,赣州市第一。

县城驻地梅江镇,地处北纬26°28′,东经116°00′,系赣东北至赣西南的交通咽喉,又处闽、粤之要道。

县城距省会南昌市320公里,距赣州市160公里。

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7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物流信息中心。

319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昌厦公路纵贯南北长达69公里,与319国道在县城梅江镇交汇,县城距京九铁路兴国火车站80公里,鹰(潭)~瑞(金)、石(城)~吉(安)两条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由东至西穿过XXX县。

根据《X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中提出,县城城市规划范围为:

南至高坑,北至七里,规划面积远期(2030年)40平方公里,XXX县城人口规模远期(2020年)23.5万人。

2.1.2自然概况

1、地形地貌特征

XXX县属赣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境内一般高程300-500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凌云山,海拔1454.9米,最低点是南部黄石镇下车坪村,海拔154米。

2、地质情况

XXX县地质构造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东段北侧,地质基础系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以震旦系和白垩系分成最广。

岩石主要有花岗石、变质岩、紫色页岩,以花岗岩居多。

土壤类型以酸性紫色土、冲积土和红砂岩、红色粘土发育而成的棕红壤为主,多呈中性和酸性反应。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区》,区域内属地震动参数0.05g(地震烈度6度)区。

3、气象情况

XXX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地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

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

4、水系水文

XXX县降水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

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

XXX县北部初霜早,终霜短,霜期料南部长,无霜期较南部短。

根据县气象局观测记录:

山顶出现霜的次数较少,山间盆地出现霜的次数较多。

2.1.3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

1、人口

XXX县辖24个乡(镇)299个行政村,2014年年末总人口81.6万人,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极小部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

2、城区常住人口预测

XXX县城区人口为20.2万人,根据《X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出,远期2020年城区人口预计23.5万人。

3、资源

(1)水土资源

XXX县域土地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折合607.9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482.34万亩,占总面积的79.4%,耕地面积66.92万亩,占总面积的11.01%,有园地土壤1.69万亩,占面积的0.28%。

耕为冲积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以红色土壤为主,间有紫色土分布,土地肥沃。

XXX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200km2以上支流6条、100km2以上支流13条、50km2以上支流34条。

梅江河发源于XXX北部的肖田乡境内,是赣江(贡江)源头之一。

梅江地处贡江最北端,梅江流域面积7121km2,其中XXX境内流域面积达3727.36km2。

境内多年平均产水量约为38亿m³,约占贡江总径流量的17%,人均水量5000m³,比全省人均水量3700立方米高出1300m³。

XXX县是千里赣江源头的重要区域,为涵养赣江水源,保护赣江水质作出重大贡献。

(2)生物资源

XXX县气候优越,土质肥沃,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山地面积广,林木品种多,分布宽,蓄积量大。

全县乔灌木树种约有一百余科,一千二百余种。

大部分代山、丘附分布着马尾松和杉木群落。

森林资源虽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边缘地带,其蓄积量占全县蓄积量的70%。

此外,有开发优势强的果茶品种资源;珍贵的药材资源;珍稀银杏、水杉资源;鲜美的花卉资源和很有开发前景的猕猴桃、山渣、山梨等野生植物资源。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品种繁多的薯类、豆类、瓜果、蔬菜类等21个科,61个品种。

XXX县森林面积大,植物资源丰富,是各种动物良好的栖息地,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豹虎、猕猴、穿山甲等。

其他野生动物有600余种。

(3)矿产资源

地下矿产资源主要品种有:

稀土、瓷土、钴砂、钨砂、水晶石、石英石、石灰石、云母、铜矿、铀矿及少量的金砂等22种。

据分析,稀土总储量可逾百万吨,磷矿石十万吨,石英石二千万吨,其他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4)旅游资源

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翠微峰旅游风景区,凌云山原始森林和XXX起义指挥部旧址,“易堂九子”遗址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常年平均旅游人数达30万以上,境内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之一。

4、经济

2014年XXX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2.5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3.67:

40.21:

36.12调整为23.06:

40.46:

36.48;财政总收入9.2亿元,增长1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14.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5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0元,增长10.5%。

2.2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XXX乡位于XXX省赣州市XXX县,东邻固厚乡,西连XXX县城,北接政府驻XXX圩,距县城11公里。

全乡总面积183.91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97个村小组,全乡总人口3.08万人,5883户。

XXX乡具有如下区位优势:

1、交通便捷。

国家一级公路昌厦公路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实现硬化,乡村公路硬化工程有计划展开,乡村组公路网络纵横贯通,已实现组组通公路。

2、毗邻县城,区位优势明显。

圩镇驱车至县城大约只需10分钟。

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陂头、武朝昌夏经济走廊为县城近郊是理想的工业园建设地。

3、可开发资源丰富。

境内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全乡有8座水库,水资源丰富,为水产养殖提供了条件;森林覆盖率64%,立木蓄积量达19万立方米。

4、脐橙产业开发被列为县重点开发乡镇。

全乡有宜果山地6万亩,多为缓坡丘陵,土层肥厚,气候适宜,最适宜种植脐橙、柑桔等果树。

2002年以来被列为县发展脐橙产业重点乡镇,有特别优惠的政策,自2002年以来全乡共开发脐橙面积16000余亩,2004年有一个占地3000亩的精品脐橙园正在建设中,发展势头正旺。

5、人力资源丰富,服务网络健全。

经过多年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乡已形成脐橙、白莲、西瓜、香芋、商品蔬菜、三黄鸡“六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同时造就了一大批种养能手、产业农民和流通大户。

并在政府引导、扶持下建立了集技术、资金、销售于一体,较为健全的服务网络。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1项目建设背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存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同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同等发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

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

种植项日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足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晕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别吃穿以外追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问。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体现在人民生活中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旅游的平民化。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84万元,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

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

乡村旅游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

“十二五”期间,实施“千万亿乡村旅游工程”,即建设1000个特色旅游乡镇、10000个特色旅游村,力争到2015年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71亿人次。

总地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良好。

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城郊休闲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1国家、地方政策及发展规划背景

1、《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正式出台,《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一项关乎赣南人民千秋福祉的重大战略决策,凝聚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赣南人民的深切关怀,《若干意见》鼓励赣南苏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以广大农村为基本区域,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还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将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意见》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发展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依托赣南苏区农村和农业良好的生态、生活和生产资料发展乡村休闲与乡村度假,推进田园游、垂乐游、科普游、赏乐游、观光游、购物游和采摘游,形成以“赏花、赏荷、赏枫、赏梅”等为主题的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季节性品牌,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2、《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

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地现代化、优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特编制《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

纲要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

到2015年,目前规模基础上,实现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指标翻一番的目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力争到2015年实现:

接待人数达到7.71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145亿元,直接就业989万人,间接就业368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使乡村旅游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大目标,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大格局,形成连通城乡的大旅游市场,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支撑体。

纲要提出的主要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在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等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突出打造景区依托、城市带动、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等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为重点,在全国创建1000个旅游小镇,建设10000个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旅游特色村,带动和促进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农村旅游产品体系,初步架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示范区(镇、村)和示范户,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标准及规范、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指导体系。

3、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赣府厅发〔2011〕39号)。

为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2011年8月6日,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赣府厅发〔2011〕39号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分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5部分。

《意见》提出的目标是:

用五年时间,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示范景区,培育一批精品目的地,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培养一批高素质从业人员,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丰富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到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6亿元,带动直接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