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708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docx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试题(2014.9)

汉语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解剖(páo)辐射(fú)埋没(mái)扼杀(è)

B.彷徨(fáng)亵渎(xiè)教诲(huì)媲美(pì)

C.迷惘(máng)挑衅(pàn)迁徙(xǐ)收敛(liǎn)

D.俨然(yán)接触(chǔ)牟取(mú)履行(l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袖手旁观不知所错一帆风顺不可思异

B.断章取意一事无成出乎意料平淡无奇

C.万无一失避而远之因地治宜克敌制胜

D.无言以对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全军覆没

3.划线词能用句后括号内词语代替的一项是()

A.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奇怪)

B.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观看)

C.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不屈不挠)

D.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循规蹈矩)

4.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1)躺床上

(2)昏睡过去(3)进卧室(4)喝醉酒回家(5)推开门

 A.4—3—5—1—2B.4—5—3—1—2

 C.4—3—5—2—1D.4—1—5—3—2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2)我们不能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3)它们似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汁,显示出一种非常强烈的意识,纷纷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大群,开始时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到处乱窜,就像出发之前的乱忙.正在做着各种准备似的。

A.体会死板迁徙B.领略盲目迁移

C.领悟盲目迁移D.领略死板迁徙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我们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因怀疑而思索。

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A不管……但……即使……都……B不但……而且……只有……才……

C即使……也……尽管……但……D虽……也……无论……都……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______________。

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A.还会发现价值连城的钻石B.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C.还常常会发现粗糙的砂砾D.也不免会发现令人遗憾的败笔

8.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不能去掉的一个是()

因为挨了批评,所以今天他的心情不太好,甚至有点儿难过。

ABCD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10.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

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

”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

“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

“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11—15

继19世纪的报纸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向公众开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在我国,1998年年底网民达210万,除传统媒体纷纷办电子版外,各网站的新闻也越来越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

专家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

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

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合为一体:

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

对于21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版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仅有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择、组织。

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

  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

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止电子版。

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斯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

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

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现在所能做到的是为传统媒体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

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的关键的受众而努力。

11.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四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B.在10~20年内,“我的报纸”将成为主导媒体

 C.一些小报停止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受众”数目不足生存所需的关键数目

 D.第四媒体尚不能实现赢利,就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12.1998年5月提出的“第四媒体”是指()。

 A.多媒体B.网络计算机C.“我的报纸”D.网上报纸

13.关于第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人不是通过网络了解克林顿案的

 B.因特网在目前的传播中并不占大比例

 C.因特网是在满足个性要求前提下提供交互式服务,以满足共性要求

 D.第四媒体正在努力发展

14.“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时效更快”的优势

15.对于第二段所强调的意思概括恰当的是()。

 A.第四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能满足个性要求

B.第四媒体是21世纪起主导作用的传媒

 C.因特网综合了传统媒体最主要的优点

D.因特网将全面影响21世纪的人类生活

16—20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

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

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的父母还健在。

16.作者为什么说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的苦孩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

 A.他太重学业而让父母付出沉重的代价,没能尽一份孝心

 B.在对待自己的利益上,过于计较分分秒秒的时间了

 C.把自己的幸福未来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不道德

 D.大公无私不仅要运用在工作上,对亲人同样适用

17.关于“孝”,作者在短文中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

()

 A.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具体行动

 B.弘扬中华孝道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C.如今社会,人们对孝道越来越淡漠了

 D.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

18.“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A.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B.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年迈,子女尽孝养之责,天经地义

 C.不论以什么方式、用什么内容行孝,只要真心真意,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

 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关爱今天的老人,就等于关爱明天的自己

19.对全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父母的挚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

 B.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C.短文专门对求学的苦孩和断然离开重病在床的父母的游子所发

 D.通过议论,将“孝心无价”的观点展现在人们面前

20.短文用形象而又富有哲理的议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为人自私,难成大业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D.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21—25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

一个瘦瘦的男子走进来。

他华贵的变色镜由于屋内昏暗的光线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更显出脸色的苍白。

他张了张嘴,没有出声。

像一个剜去了肉的河蚌,干燥地敞着唇。

院长回答说:

“没有,还没有。

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走进来,问同样的话。

院长都用同样的答案使他转身出去。

相似的过程使院长先不好意思,抢先说。

“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

”小伙子问。

好像空气中有一条鞭子抽了他的脸,脸稀薄地红了。

“不知道。

你明白这不是天气预报。

就是天气预报也常常搞错,在预报晴天的时候下雨。

”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

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

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

没有人比你们更有经验了。

”年轻人固执地说。

他平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

院长知道这种人一旦开始说了,他就会问个水落石出。

“是的。

我们是比一般的医院有些经验,但它毕竟不是定律。

生孩子是有规律的,比如月份减三加七。

但死没有。

你母亲的各项生命指征都正常。

就是说,她虽然是架旧马车了,可还在缓缓地运行。

等着吧。

有些时候我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等待。

”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

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

“等到什么时候?

”小伙子急切地问。

“等她的精神突然好起来。

眼睛会像涂了油似的发亮,说话充满感情。

假如你的母亲是个文化人,还会有诗意。

她会突然说她想吃某种东西,嗅觉突出的好,会听见很遥远的声音……到这种时候,就快了。

依我们无数次的经验,从那时候起,大约还有一天的时间。

”院长谆谆告诫。

“那就是……”小伙子思索。

“是的,那就是回光返照。

”“可是我刚看了。

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

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

”小伙子失望地说。

“那是她在同你打招呼。

别埋怨她,她只有这么多的劲,全使出来,只能动一动睫毛。

你记住我的话,将来你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了。

提眼皮的那块肌肉,距大脑最近又最轻巧。

它是人类随意活动最后的屏障。

”院长解释。

“院长,不要同我说我老了以后的事情,我不愿意听这个。

我会老,我们每个人都会老。

在老还没有到来之前,让我们抓紧时机干点事。

既然我们都会摊上那个结局,没有必要说来说去。

我们的道德总是太注意结局而忽视过程。

我还没有向您介绍过我自己……”年轻人激动起来。

“我认识你,你不是21床的儿子吗?

”院长道。

“我是博士。

在英语里博士和医生是一个词,可我不是医生是博士,是我的母亲把我培养成博士的。

我马上要到德国去学习,这也是我母亲清醒时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这是我的护照、签证,喏,还有一星期以后飞往法兰克福的机票……”小伙子把一大摊东西铺在桌面上,棕色的护照像一大块巧克力饼,斜插其中。

院长不由自主地向后躲闪了半步。

东西太杂乱,要是碰掉一星半点,说不清。

21.文章记述的对话发生的地点是()。

A.综合性医院B.儿童医院C.康复医院D.临终关怀医院

22.男子向院长询问的是()。

A.他母亲将什么时候去世B.他母亲的精神状况

C.他母亲的生活情况D.他母亲的经济状况

23.男子迫切地希望()。

A.医院治好他母亲B.他母亲在他出国之前去世

C.带他母亲回家D.带他母亲出国

24.男子的母亲()。

A.神志不清B.精神好起来了C.回光返照D.毫无知觉

25.文中“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意指()。

A.这个人显老,其实很年轻

B.这个人显年轻,其实不年轻

C.这个人其实不年轻,院长觉得自己老所以认为他年轻

D.这个人其实很年轻,院长觉得自己老所以认为他也不年轻

26—30

在采访一位著名的长跑老教练时,他谈了这么一件往事:

有一次,他到某市去物色新苗子,其中有个男孩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他叫那个男孩当天下午给他打那个专用电话。

电话铃响了。

可是响了六下就没了。

电话铃又响了。

可是响了七下又没了。

第五次,电话铃只响了一次,教练就把电话拿起来,一听,果然是那个男孩打来的。

教练问前几次电话是不是他打的,他说是。

于是,教练决定不招这个孩子做自己的队员。

他说电话铃一般是响十五下之后才断,可那个男孩拔了五次电话,前四次都是半途挂掉,再重拨,很没有耐心。

头几次,教练故意不急着接,就是想考查一下对方的耐性。

结果他很失望,因为耐性对一个长跑运动员来说,尤其重要。

其实,何止是这些运动员需要耐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执著的人,他一定会比一个因心急而半途而废的人受人欢迎。

有了时间和耐心,桑叶就会变成丝绸裙。

26.老教练对一件往事难以忘怀,是因为()

A.那个男孩是他寻找多年的长跑苗子

B.好的长跑苗子,因为缺乏耐心,没有培养的价值

C.男孩连打电话都不会

D.教练一直没有接到男孩的电话

27.电话铃响了,教练却不急于接电话原因是()

A.他来不及接电话B.教练想考验一下男孩的耐心

C.他不知电话是否找他D.小男孩半途挂掉了电话

28.小男孩打通了电话,响了几声,没有人接,又重拨,是因为()

A.他心里非常着急B.他害怕失去这次机会

C.他认为教练不在房间D.他缺乏耐心和耐性

29.耐心和耐性是人们可能成功的必备条件,因为()

A.它能防止做事半途而废B.耐心和耐性反映人的执著和毅力

C.它是体能和智能的表现D.它决定了人的信心和力量

30.选拔人才,不仅要从才能上,而且还要在品格上进行选拔,是因为()

A.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品德B.人才应该各方面都是优秀的

C.优秀的品格是才能不断完善的保证D.品格优秀的人更容易培养

 

答案

10.C[分析]A用语不礼貌;B“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D用语不看对象。

  11.D【解析】由“广播问世38年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可知A项正确;“专家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

”选项B正确。

由“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以及末句“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的关键的受众而努力”,可见第四媒体不成功的原因在于受众人数少,因此C项正确;文章介绍了因特网的优势和不足但没有“第四媒体尚不能实现赢利”的叙述,因此本题答案为D。

  12.C【解析】“对于21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因此C项正确。

A、B两项中,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不同于网上报纸。

而D项没有明确“第四媒体”的特征,即个性化。

本题的答案为C项。

  13.C【解析】由“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斯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

”可知A项正确:

第三段中“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可知选项B正确:

第一段显示第四媒体正在崛起,D项正确。

第四段“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现在所能做到的是为传统媒体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C项的表述与此相反。

  14.C【解析】由第三段首句“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以及文中“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并不占较大比例”。

可知“第四媒体”在传播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A、B、D三项不是文中的观点。

  15.A【解析】第二段指出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优点,排除C项。

选项B、D在第二段中没有反映。

  16.【答案】A。

解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

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

”是对“一个自私的学子”的说法的解释,即他太重学业而让父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A项的解释正确。

B项阐述的是对待自己的利益的态度,由此不能得出他“自私”;C项从道德的层面评价苦孩的行为,措辞过于严厉,与“自私”不符;D项“大公无私”的说法文中并未提到,故排除。

本题答案为A。

  17.【答案】D。

解析:

短文中苦孩求学的故事,第二段“时间的残酷”、“人生的短暂”等字眼,以及接下来的三段,都在强调时间不等人,要及时行孝。

故本题答案为D。

  18.【答案】C。

解析:

短文最后一段的排比和对比,旨在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

C项的解释符合句意,本题答案为C。

  19.【答案】A。

解析:

短文整体讲述的是“孝”,而B项则着重讲“自私”,故排除。

C项“专门对……所发”的说法有误,短文以两种人为例,不仅是对这两种人,也是对每一个人所发的感慨,故排除C。

D项主要体现在短文的最后一段,通过排比与对比将“孝心无价”的观点展现在人们面前。

本题答案为A。

  20.【答案】D。

解析:

短文阐述的核心是“孝”,故排除A、B项,C项“万恶淫为首”的说法在文中并未体现,故排除C。

本题答案为D。

21.【答案】D。

【解析】从文中“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

”可知,文章记述的对话应该发生在临终关怀医院。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A。

【解析】从文中“‘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

’小伙子问。

好像空气中有一条鞭子抽了他的脸,脸稀薄地红了。

”“‘等到什么时候?

’小伙子急切地问。

”以及从后面小伙子与医生的对话可以看出,他向院长询问的是他的母亲什么时候去世。

23【答案】B。

【解析】从第42题分析及最后一段男子摊出自己的护照、签证等,可知,男子迫切希望自己的母亲在他出国前去世。

24【答案】D。

【解析】从文中“可是我看到了,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

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

”以及下文院长的分析,可知男子的母亲毫无知觉。

故正确答案为D。

25【答案】C。

【解析】文章特意描述了“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

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由此得知院长觉得自己老,才把眼前的男子当做年轻人看的。

故正确答案为C。

  26.B 27.B 28.D 29.D 3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