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634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docx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设计

守财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对金钱的无比贪婪和疯狂的占有欲。

  2.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即他展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能通过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写作中人物描写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每个中学生都需有正确的金钱观、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葛朗台的社会意义及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

  1.自学法。

引导学生自行研习课文,如小说情节结构等,老师再相机点拨。

  2.讨论法。

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的理解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而求得。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录音机;

3.课文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人间喜剧》及作品有关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3.具体研习,感知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恩格斯曾说:

“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的笔下就有这样一个资产者的典型,这便是世界上四大吝啬鬼之一的葛朗台。

 

  二、解题

  1.简介“人间喜剧”

  出示投影: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总汇。

意在表明它的内容不仅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而且是对当代法国社会的揭露与讽刺。

“人间喜剧”忠实地记录了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政、波旁王朝复辟,直到七月王朝的法国历史。

它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兴起与封建贵族的没落沉沦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围绕这一阶级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金钱如何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争夺;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命运的捉弄,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这种社会的“合理性”和“永久性”的怀疑。

《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一部代表作。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

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将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送查理去印度经商。

元旦那天,葛朗台发现女儿把6000法郎的积蓄送给查理,怒不可遏,立刻把女儿囚禁在冷室,只给她冷水和面包。

他的妻子一病不起,生命垂危,但吝啬的葛朗台因怕破费,竟不肯请医生。

当他知道妻子一旦死去,母亲的遗产按法律将由女儿继承时,心惊胆战,因为真的如此,便要了他的命。

他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课文便从这里开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

  2.学生思考:

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展开情节的?

主要写了哪几个故事?

每个故事又分几层来写?

  明确:

课文以葛朗台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为中心展开情节,通过展现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对妻子、女儿残酷无情的态度,揭露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故事:

抢夺梳妆匣(从开头到“高声对自己说”)、诱骗继承权(从“不久”到“觉得很高兴”)、看守密室(从“话虽如此”到“兑成金子”)。

第一个故事分发现梳妆匣、抢夺梳妆匣、交回梳妆匣三层;第二个故事分提出继承权、诱骗继承权、骗到继承权三层;第三个故事又分葛朗台训练女儿理财、看守密室、临终抓取法器和嘱咐女儿三层。

 

  四、具体研习,感知葛朗台形象

  1.学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葛朗台形象。

  2.把学生分为三组,进行口头作文比赛。

  要求:

①分别以《我的父亲葛朗台》《我的丈夫葛朗台》《葛朗台自述》为题。

②内容忠实于原文。

③突出性格特点。

④学生互评。

  (解说:

通过作文比赛,学生可深刻地把握葛朗台的形象,而且参与积极,思维活跃)

  3.提问:

如何形容葛朗台的家庭关系?

  学生甲:

葛朗台一家缺乏温情,不是人们所向往的美满幸福的家庭。

  学生乙:

葛朗台与妻子、女儿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金钱关系。

  教师可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精辟论述总结: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

 

  五、课堂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刻画葛朗台,紧紧扣住他贪婪、守财奴的性格特征,精心安排了矛盾冲突,以爱财——骗财——守财的完整情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节组成了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竟还有一种这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反复品味小说细节,试分析葛朗台形象。

  2.课外阅读果戈理的《死魂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行动描写,把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说精彩的动作描写

  1.学生浏览课文,把自认为精彩的动作描写的句段勾画出来。

  2.学生根据投影上的内容,分析句段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出示投影:

  ①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

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②“别多嘴,克罗旭。

——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③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④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

①“纵、扑、撬、放、摆、推”等动词写出了葛朗台动作之神速、之利落、之强劲,堪称绝妙之笔。

这哪里可以看出是一个“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头儿的行为,哪里可以看出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哪里可以看得出一场家庭争执,分明是弱肉强食的残酷。

这些动作夸张式地展现了葛朗台攫取金钱的丑态,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

②这一“抓”一“拍”就“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③“搀”字一般用在青年人扶持老年人,健康者扶持体弱者的语境里,用于此处有悖于常理。

但也恰恰如此,小说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独特心理:

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的欢心。

为了守财,他不惜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任。

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

“望”“瞅”传神地表现了老箍桶匠在妻子死后,面临财产转让时的木然、震惊之状。

④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

原来葛朗台把十字架上的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就不要命地“抓”了起来。

这最后一下努力送了他的老命,这个一生为金子的“奴隶”,最后也终于死在了“金子”上。

作者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的典型特征。

  3.教师小结:

行动描写,是对人物行为和动作的描写。

人物的行动,受其思想意识的支配和制约,因而要对一个人做出正确的评价,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观其行”了。

可以说,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行动描写,正是揭示他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欣赏小说精彩的语言描写

  1.古人云:

“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

描写好人物语言,不仅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思想感情,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让学生找出能体现葛朗台身份与性格特点的句段来,并反复朗读,揣摩它的含意。

  明确:

①符合葛朗台身份的语言有:

“两讫了”“这交易划得来”“正应该补偿你”“向我交账”等。

②符合葛朗台性格特点的有:

如“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

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等等。

  2.品析下列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1)“那简直是抹脖子!

  明确:

这句内心独白非常个性化,将葛朗台爱财甚于性命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本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2)“噢,是真金!

金子!

”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

有两斤重。

啊!

啊!

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明确:

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着的金子时所发出的惊喜的狂喊。

原来他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非常不满,这回变为狂喜,认为女儿做了一笔交易,“这交易划得来”,充分暴露了这个投机商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做是金钱交易的肮脏灵魂。

  (3)(甲)葛朗台太太对女儿说:

“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乙)葛朗台对女儿说:

“把一切都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明确:

甲、乙同是对话描写,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不同的是,母亲担心女儿受苦,父亲担心失去自己的财产;母亲是对自私自利世界的否定,父亲是对金钱的迷恋。

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人物个性。

  3.教师小结:

巴尔扎克描写人物语言的技巧,已经达到了极为高超的地步。

鲁迅先生说:

“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的确如此。

 

  三、根据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让学生自行概括葛朗台的人物形象。

  明确:

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

他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丝毫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潭冰水,一个“自私自利的世界”,一个“苦难的家庭”。

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除了占有金子,不知道人间还有别的什么幸福,在黄金与独生女儿的生命之间他也掂量不出轻重。

盯着金子,他便觉得心里暖和。

他根本想不到金钱乃身外之物,死不能带走,他的灵魂为金钱所迷失。

 

  四、概括小说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概括小说主题。

  明确:

小说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原始积累期间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五、课文总结

  巴尔扎克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变态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可信。

这个可憎可鄙的人物是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土壤成就的。

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文明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砥砺品格,远离铜臭,与时俱进!

 

  六、布置作业

  1.平素人们一提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都以“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来评判。

根据历史学或人际关系学或者从电视等媒体所看到的听到的,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试用行动、语言描写方法,刻画一位慷慨大方的女商人形象。

 

  ●板书设计

守财奴

 

  ●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文后问题。

程序控制的丈夫

               (前南斯拉夫)伊·布德洛

  清晨五时,佩塔尔被闹钟唤醒,他似乎被毒蛇咬了一口,急忙从床上跳下来。

他必须去度周末。

决不能误了火车。

妻子和儿子昨天已经走了,倘若他不能按时赶到,他们定会惊慌不安。

  佩塔尔按了一下闹钟的按钮,钟表下面放着妻子留给他的字条:

“亲爱的,打开录音机。

  佩塔尔立即遵照妻子的指示打开了录音机。

霎时间,欢快的流行歌曲在屋间荡漾起来,音乐停止后,录音机里传来妻子的声音:

“早晨好,亲爱的!

睡得怎么样?

  “这与你何关?

”嘟囔了一句,抽起烟来。

  “马上把烟灭掉!

”妻子从录音机里命令道。

“到冰箱里取出早餐用的木瓜酱。

注意,不要吃起来没完。

  他刚刚吃完早饭,妻子的命令又从录音机里飞出来:

“看看阳台花盆下面的字条。

  妻子在字条里提醒他别忘了浇花,详尽地说明如何进行这一美化环境的工作。

  厨房里的字条警告他及时洗刷碗。

贴在衣柜前门的字条要求他如何打扮自己:

穿灰色的西装,不要忘记扎领带。

  佩塔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正欲动手收拾旅行包时,在包底又发现了一张条子:

别忘了带刮脸刀。

  佩塔尔顺从地将险些忘记的刮脸刀放到旅行包里,便向门口走去,可是,房门上的字条威风凛凛地命令道:

回去!

烟灰缸里还有一只没有熄灭的烟卷。

  在房门的另一面上,妻子留下了最后一道命令:

检查一下,你是否把门锁好了?

  佩塔尔拉了拉门柄,一切符合要求,门已经锁好。

  在火车站,他走到售票口,把钱递给了售票员。

  “我买一张票。

”佩塔尔说。

  “去哪儿?

”售票员问道。

  “去哪儿?

”佩塔尔迷惑不解地自言自语,下意识地转过头去,寻找妻子。

然而妻子不在身边。

  “你是否能告知去何处?

难道这也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售票员挖苦道。

  这时佩塔尔方恍然大悟,是妻子忘记告诉他去何处。

他张大嘴吸了一口气慢慢地吐着气,把钱收回衣袋里。

  回到家里,他砸碎了录音机,打开了鸟笼,放走了囚禁在笼中的金丝鸟,然后拿出一瓶酒,连鞋也没脱就躺到床上,嘴对着瓶口畅饮起来,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

(赵立春 译)

  1.对小说中画横线句“他似乎被毒蛇咬了一口”,你是怎样理解的?

  2.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欢快的流行歌曲在屋间荡漾起来”,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你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回到家里,他砸碎了录音机,打开了鸟笼,放走了囚禁在笼中的金丝鸟,然后拿出一瓶酒,连鞋也没脱就躺到床上,嘴对着瓶口畅饮起来,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

  4.小说结尾,丈夫“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这一表情,与上文对他的一些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请找出三处。

  参考答案:

  1.预示了被控制的丈夫将要遇到的一系列被“控制”、被束缚的经历。

  2.这与小说中被控制的丈夫那种无奈、焦躁、痛苦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反差,以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情感。

  3.这位被程序控制的丈夫只有在抛弃了妻子的命令时,才找到了自由,找到了自我,“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

  4.①“他似乎被毒蛇咬了一口”;②“立即遵照妻子的指示打开了录音机”;③“嘟囔了一句,抽起烟来”;④“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⑤“顺从地”。

(写出三项即可)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还债逼写《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1799~185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的庞大而繁复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是对19世纪法国众生相的细致生动的描绘,其广阔的视野、恢宏的气势无人能及。

他由于出身平民家庭,虚荣心使他沾染了奢靡的恶习,经常债台高筑,不得不拼命写作赚取稿费还债。

  巴尔扎克经常向出版商预支稿费,贝歇夫人就是其中一个。

她的一个雇员另立门户,把巴尔扎克也带走了,使得她恼羞成怒,逼令巴尔扎克交出许诺的稿子。

巴尔扎克这时四面楚歌,到处都是文债,但都拖了过去。

然而贝歇夫人从法院弄来一纸判决,勒令巴尔扎克在24天内交出他《风俗研究》中的两部未竟之作,否则每拖延一天,将处以50法郎罚款。

巴尔扎克无计可施,只好认命,决定在24天内写出作品,偿清债务。

巴尔扎克虽然是为了还债写作,但绝不肯草率敷衍,他觉得自己必须同时做到两件事:

“我必须履行我的合同,除此之外,我一定要写出一部第一流的作品。

  巴尔扎克完美地达到了这个艰难的目标。

8天里他打好整部书的腹稿,并写出第一部分。

他一天写15个小时,太阳刚刚升起,就开始废寝忘食地工作,只喝点咖啡。

靠了这惊人的毅力,他按时交了稿。

这就是《幻灭》。

  这部为支付文债和避免罚金而赶制出来的作品,是《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是文学史上不多见的杰作。

那个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年轻诗人吕西安·吕宠泼莱,带有巴尔扎克自己的影子。

他想马到成功,他要金钱,要荣誉,要女人的欢心,要政治权力,终于在邪路上毁灭了自己。

作者围绕这个人物,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幅逼真的图画,揭示出人物的灵魂和环境的影响。

在法国当时的文坛上,还没有哪一部作品在广度、深度和现实性上能与之相比。

  

  二、课文析读

  《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形象分析(李书章)

  提起世界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夏洛克(《威尼斯商人》)、阿巴贡(《吝啬鬼》)、泼留希金(《死魂灵》)等形象,而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更是可以毫无愧色地加入这一阵营中。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这是葛朗台在临终之际对女儿的唯一嘱托,作者对此不无嘲讽地评述说:

“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在葛朗台那里,所谓夫妻恩爱和父女亲情简直狗屁不如,他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他可以不把妻子的病放在心上,但当听到妻子病逝欧也妮有权分享遗产时,便马上向女儿屈服;为了保住自己名下的财产,他竟然在妻子刚刚亡故就硬逼着女儿宣布放弃遗产继承权;临死前,看到神甫镀金的基督圣像,葛朗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想把它抓到手,结果,这最后一下努力送掉了他的老命。

确实,对金钱的疯狂追逐构成了葛朗台生活中的唯一乐趣和至上目标。

  吝啬是葛朗台的首要性格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选取了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场景来表现他的这一特征。

尽管他家财万贯,但他从不买蔬菜,吃的蔬菜都是由佃户送来的;如果想吃肉,那也不是去买,而是到野外去猎取;再看看他家的老房子吧:

褐色的大门开裂着,门顶上长满了野草,墙上到处有渗水留下的痕迹,一幅破败景象,甚至连楼梯也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因此摔坏,但葛朗台却责怪女仆走路不长眼睛,不会挑结实的地方落脚;就连每一顿饭要吃的食物、每天要用的蜡烛,他都要亲自分发;女儿过生日,葛朗台心血来潮,要在女儿过生日那天“大放光明”,也不过是多点了1支蜡烛;葛朗台太太给他带来了数十万的财产,但葛朗台给她的零花钱绝对不会超过6法郎!

对金钱的占有欲吞噬了他的一切嗜好,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钱的奴隶。

  但应该注意到的是,葛朗台因吝啬出名,但他的发家致富绝不是因为他的吝啬,而是由于他深深地懂得商品流通和投机买卖的全部秘诀:

他看到干草的行情看涨就砍掉树木种植饲草;看准公债行情低买高卖;作为箍桶匠,他对每年酒桶的需求量算计得准而又准;他的葡萄酒总能卖上一个好价钱……总之,他懂得经济运行的规律,同时,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挣钱的机会。

作者这样写道:

讲起理财的本领,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蹲在那里,把俘虏打量半天再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然后安安宁宁地睡觉,好像一条蛇吃饱了东西,不动声色,冷静非凡,什么事情都按部就班……整个索漠城,几乎没有人没有被这只巨蟒的巨尾扫过。

这表现了他的精于算计。

  这一切表明,葛朗台并不仅仅是一个极端吝啬的土财主,他既是一个大片土地所有者,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金融资本家。

在他身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切特征,具有极高的典型意义。

  与葛朗台相映照,欧也妮则是一个纯洁善良、忠于爱情的女性形象,如果说她父亲嗜钱如命的话,那么,欧也妮则根本不把金钱放在心上。

虽然生活在豪富之家,但作为葛朗台的女儿她却一点也没有享受到自由和欢乐,她的见识范围只是家庭、教堂和修道院,20年来过着一种近乎修女式的凄凉生活。

  查理的到来,唤醒了欧也妮内心深处的激情,使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这位堂弟。

尽管她知道此时此刻的堂弟一无所有,但她看重的并不是金钱,她看重的是查理这个活生生的人,于是她暗下决心:

为了他,千刀万剐我也忍受。

在爱情意志的激发下,她的反抗精神与日俱增:

她先是暗许终身,继而私下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给了查理;当父亲要毁掉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这个一向柔弱的女孩以死抗争:

“你的刀子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

”最终迫使贪婪的父亲让步,这表现了欧也妮对爱情的坚贞。

  但更令人惊异的是欧也妮身上的献身精神。

当她的忠诚与查理的背叛相遇的时候,她并没有呼天抢地地发誓报复,而是毅然独自一人承受了失恋的打击,并且以德报怨地还清了查理父亲的债务,以成全堂弟与侯爵小姐的婚事。

同时,她热心于公益事业,办了不少养老院、学校和图书馆,在作者的眼里,欧也妮正挟着一连串的义举善行向天国行进。

欧也妮的爱情悲剧是对资本主义时代金钱罪恶的有力控诉。

(选自《语文周报·高中版》2001年8期)

  三、类文荐读

写到天堂的信

         (英)哈格斯

  英国一座小城有位叫弗雷德的邮局职员,是个送死信的高手,凡地址不详或字迹不清的信,经他之手投送无一不中,死信就变成了活信。

弗雷德每天下班回到家,总是喜形于色地把一些新发现告诉妻子。

吃过晚饭,他总是点了烟斗,牵了小儿子、小女儿的手到院子里讲故事,他像一个成功的侦探那样快活。

  可就在一个不幸的日子里,他的小儿子病了,送进医院抢救无效,竟就死了。

  弗雷德的灵魂也死了,他每天早早起床,梦游者似的上班,默默地办公,下班回到家,默默无闻地吃饭,然后早早上床。

只有他妻子知道,他是整夜整夜地望着天花板,但是家人所有的安慰和劝说都无济于事。

  圣诞节将近,周围的欢乐气氛也不能冲淡这一家的悲痛。

弗雷德的小女儿玛丽安本来是和弟弟一起从年初就盼着节日的,但现在她不了,她不想过节了,因为爸爸会在节日更加想念弟弟,也会更加悲痛。

  这天弗雷德在办公桌前分发信件,他捡起一个深蓝色的信封,只见上面写着“寄交天堂——奶奶收”几个大字。

他想这真不是凡人所能把它投寄到的,即使比利时大侦探波洛先生来也会一筹莫展的。

弗雷德摇摇头,正想把它放到一边,又想何妨打开看看呢,也许我能帮上忙。

他拆开信,里面写到——

  “亲爱的奶奶:

弟弟死了,我和爸爸妈妈都很难过。

妈妈说,好人死了会到天堂,弟弟跟奶奶在一起,弟弟有玩具吗?

弟弟的木马我也不骑了,积木也不玩了,怕爸爸看了伤心。

爸爸烟也不抽了,话也不说了,我爱听故事也不要爸爸讲了。

有一次妈妈劝爸爸别太难过了,爸爸说只有主才能救他。

奶奶,主在哪里呢?

我一定要找到他,请他来解救爸爸的痛苦,叫爸爸重新抽烟斗,重新说话讲故事。

孙:

玛丽安写”

  这天下班后,街灯已亮了。

弗雷德快步回家,他没有再注意到自己在地上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因为他已把头抬起来向前看了。

他踏上家门前的台阶,没有立刻推门,他站着,摸出烟斗,装上一袋,点燃了,这才推门进去。

他向迎上前来的妻子和女儿像以前那样笑着,徐徐吐出一口烟,那种久违了的温暖气息重又回来了。

  阅读提示:

这是一首人间真情的讼歌。

主人公弗雷德的“灵魂”随小儿子的病故而“死”去,他生活变形,悲痛欲绝不能自救。

他期盼的能救他的“主”没有也不会降临,而小女儿玛丽安的一封“寄交天堂”的信却使他的“灵魂”“死”而复生。

这与其说是一封“写到天堂的信”,不如说是对重温人间真情和温馨的执著呼喊。

信上,运用的是稚气的语气,诉说的是天真的想法,但流淌的是爱的急流,奏响的是美的心曲,听来如诉如泣,感人肺腑。

文章启示我们,心灵的伤痛只能靠感情疗治。

小女儿的挚爱真情才是解救父亲的“主”。

玛丽安询问“天堂”里的奶奶,“主在哪里”,实际上,“主”就是情溢纸面的询问者自己。

小女孩用稚语真情为父亲唤回了爱心,唤回了信念,唤回了憧憬,唤回了“灵魂”。

文章显示的这一立意,真切自然,给人丰富的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