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526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版+最新知识点第四章安全评价

 

第四章安全评价

 

大纲要求:

安全评价——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进行安全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提出防止

 

事故发生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第一节安全评价的分类

 

2007年,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批准颁发了《安全评价通则》(AQ

 

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AQ8003-2007)。

根据上述标准,安全评价是指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一、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它是以拟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

 

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要求的结论。

 

二、安全验收评价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内容主要包括:

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

 

三、安全现状评价

 

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

 

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

 

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

 

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

 

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

 

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

 

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

 

第二节安全评价的程序

 

一、安全评价的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具体程序如下图所示。

 

(一)前期准备

 

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二)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三)划分评价单元

 

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四)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五)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六)安全评价结论

 

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作出评价结论。

 

(七)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一)安全预评价内容

 

1、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

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

 

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

 

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

 

2、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

 

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3、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

 

条件、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4、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

 

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

 

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

 

价方法。

 

5、为保障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安全运行,应从评价对象的总图

 

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术对

 

策措施;从评价对象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料管理、应急救援

 

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其他安全对策措施。

 

6、评价结论

 

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否安全运行的结论。

 

(二)安全验收评价内容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等。

 

安全验收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评价对象前期(安全预评价、

 

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等)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

 

的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

 

的具体设计、安装施工情况有效保障程度;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在

 

试投产中的合理有效性和安全措施的实际运行情况;评价对象的安全管

 

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际开展和演练有效性。

 

1、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明确评价对象及其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

 

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安全预评价报告、

 

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工程监理报告、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件,各项

 

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检测报告和交工报告,现场勘察记录、检测记录,

 

查验特种设备使用、特种作业和从业等许可证件,典型事故案例、事故

 

应急预案及演练报告、安全管理制度台账、各级各类从业人员安全培训

 

落实情况等实地调查收集到的基础资料。

 

2、参考安全预评价报告,根据周边环境、平立面布局、生产工艺流

 

程、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场所特点或功能分布,分析

 

并列出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存在部位和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监控情况。

 

3、划分评价单元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

评价单元可按以下内容

 

划分:

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

 

全性;物料、产品安全性能;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配套性;周边环境适

 

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充分性等。

 

评价单元的划分应能够保证安全验收评价的顺利实施。

 

4、根据建设项目或工业园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同时,要做符合性评价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

 

符合性评价:

检查各类安全生产相关证照是否齐全,审查、确认主

 

体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

 

章、规范的要求,检查安全设施、设备、装饰是否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否到位,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

采用科学、合理、适用的

 

评价方法对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实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

 

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预测性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依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

 

章、规范的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具有针

 

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6、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应包括:

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评价对象运行

 

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

 

备安全验收的条件,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

 

施建议。

 

第三节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l3861-2009),

 

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的因素。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l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

 

20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

 

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

 

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

 

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

 

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

 

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

 

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

 

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

 

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

 

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

 

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

但尚待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52种)、化学因素(375种)、物理因素(15种)、放射性因素(8种)、生物因素(6种)、其他因素(3种)等6大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

 

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

 

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尽管现代企业千差万别,但如果能够通过事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修改设计、增加安全设施等),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

 

漏项,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

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及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工艺过程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2)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

 

(3)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4)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

 

2、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

 

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

 

程进行分析、识别。

例如,原劳动部曾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冶金、电子、

 

化学、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塑料、纺织、建筑、水泥、制浆造纸、

 

平板玻璃、电力、石棉、核电站等一系列安全规程、规定,评价人员应

 

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

 

行分析和识别。

 

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

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

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

 

(六)生产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七)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八)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

 

第四节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按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等。

 

(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

 

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评价

 

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

 

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

 

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

 

价法(格雷厄姆一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

 

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

 

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

 

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

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3)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指数评价法是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眭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

 

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即从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开始,逐渐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最终分析到可能的事故。

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即从事故开始,推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再分析与直接因素相关的间接因素,最终分析和查找出致使事故发生的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

 

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

 

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事故

 

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由事故推论最基本的危

 

险、有害因素或由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推论事故的评价法。

该类方

 

法适用于识别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分析事故,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法。

 

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是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给出系统危险性的安全

 

评价方法。

该类方法适应于系统的危险性分级。

该类方法可以是定性安

 

全评价法,也可以是定量安全评价法。

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直接

 

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给出的事故后果可以是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