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269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ocx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唐莉(兰州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协作关系。

通过对各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比较,总结传统共享模式的不足之处,最终提炼出以地域协作为核心,资源协作、服务协作与技术协作为支撑的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关键词: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G253:

A:

1003-6938(2011)06-0085-06

ResearchinCollaborativeModelof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TangLi(CollegeofContinuingEducation,Lan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Lanzhou,Gansu,730020)

Abstract:

Theprimarytargetof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istoreducewaste,costreduction,andsetupthebalancerelationofeveryelementin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Compareofthelibraries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insomecountries,wefoundthattraditionalsharingmodelshadsomeshartcomings.Finally,weabstractedacollaborativemodeloflibraryinformationresoucessharing,whichincludesdistrcitcollaboration,resourcescollaboration,servicescollaborationandtechnologiescollaboration.

Keywords:

collaborative;library;informationresouces;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CLCnumber:

G253documentcode:

AArticleID:

1003-6938(2011)06-0085-06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信息存储中心的图书馆不得不面临着难以存储海量信息的尴尬,但同时,图书馆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与文献专业化需求愈加明显,寻求一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协作服务便成为图书馆的必由发展之路,于是,(区域)联盟图书馆、总分馆、文献传递等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服务协作模式便应运而生,且因地制宜,国内外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也并不一样。

文章以相关概念概述为基础,通过对各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比较,总结传统共享模式的不足之处,最终提炼出以地域协作为核心,资源协作、服务协作与技术协作为支撑的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1"相关概念

1.1#“协作式”的概念

“协作式”一词来源于协同论(synergetics)以及英文“collaborative”一词。

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

[1]其中,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伺服原理是指从系统内部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问的相互作用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自组织的过程;自组织原理解释了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结构。

“collaborative”在不同的领域中赋予不同的解释,对于“collaborative”一词,很多学者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

如Kagan[2]定义“coolaborative”是在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进行资源、能权力共享的过程;Mattessich和Monsey[3]将其定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中各成员关系明确,且互利双赢的完成某个目标。

Sonnenwald(1995)提出了“竞争合作”[4]的概念,用于分析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特征。

对于信息科学领域,“协作式”一词多用于信息系统构建方面。

协作式的信息系统包含一系列协同活动,其中信息资源共享是这一系列协同活动之一。

1.2#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

信息资源共享是使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其实质是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通过协调信息资源在时效、区域、部门数量上的分布,使信息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从而在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得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5]图书馆出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初形式的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文献的集合体,文献的积累和共享是图书馆产生的根源,通过专职人员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图书馆成为便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专门机构。

[6]自人类社会第一个图书馆产生之日起,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即信息资源共享一直贯穿在整个图书馆发展过程中。

2"各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比较

2.1$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采用渐进共享模式,先建立一个或几个核心网,然后通过核心网吸引本地区乃至外地区的图书馆加盟,最后再通过核心网的互联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7]在我国,图书馆界分为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高校等几个系统,分属不同的行政机构领导和管理,各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支持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文化部和财政部支持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等全国性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分别开展了高校、公共和科研系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一些地区性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中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文献传递、资源存取、书目信息共享、协调采购等内容。

[8]早期出现的文献资源共享活动主要是合作藏书和馆际互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献传递所具有的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的优点显现出来,并成为当代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流模式。

在现代文献信息共享活动中,人们对各种文献包括异地文献或虚拟文献的存取能力,看得比拥有文献更为重要。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普及使得这种资源共享方式迅速发展,联机编目的发展能促进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开展及文献编目数据的标准化,为使图书馆间基于Z39.50协议、OPAC系统开展馆际数据传输及文献互借服务提供方便。

[9]协调采购是图书馆面对书刊价格上涨而采取的协作措施。

这种协调主要以地区联盟方式进行。

为避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资源重复和浪费,促进高校图书馆整体效益的提高,通过政府行政投入等方式,以省、地区、行业集团采购的方式也日渐增加。

综上所述,无论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递、存取或是书目信息共享,还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协调采购,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主要是以地域协作模式式为主,注重各个独立单位的特色(专题)资源,大力推广图书馆联盟,重视网络作用,提供政策、机制保证和技术支持,与时俱进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2.2$西欧四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10]西欧四国图书馆联盟共享的内容如下:

(1)文献资源共享。

从文献的载体形式来看,共享的文献既有印刷型文献,也有视听资料和机读文献;从文献的出版形式来看,共享的文献有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

(2)网络资源共享,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研究数据、技术报告、图像、网上课程等。

从数据资料类型来看,涉及字典、百科全书等,从信息交流的方式来看,涉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灰色信息等;(3)从资源的来源来看,共享的资源包括馆藏(图书、电子图书、印刷的期刊、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地图、旧照片、视听文献、数据库、非书资料等)、联盟成员和用户机构产生的资源(研究数据、科学文献、图象、音视频文件、部门报告和网上课程、迄今未出版的文章、会议文献、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等)、联合购买的电子资源(图书、期刊和数据库);(4)目录共享,目录包括集中目录(联盟目录)、联合目录、地方目录、开放存取期刊目录、联盟成员机构电子出版物的目录及一些网上目录;(5)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共享,包括职工教育、培训、图书馆管理、咨询服务等;(6)数字化馆藏生产制作:

数字图书馆项目、数字文献的合作存档;(7)基础设施共享:

与国家和国际图书馆网络连接;(8)许可证licence:

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电子内容许可;(9)信息技术、服务、能力、通讯与权威著作的共享。

综上所述,西欧四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除了基本的地域协作外,还突出了以资源(主题)协作为主的特点。

资源(主题)协作模式主要是将统一主题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从专题角度查找文献。

2.3$美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谈到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协作联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对其他图书馆实行馆际互借服务,并开始对大约400多家图书馆提供图书目录卡片。

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分为三个阶段:

[11]第一阶段:

从1948年到1970年代由美国政府为主导的建立一个完整的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计划。

在本阶段完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卡片联合目录,确立其国家书目的地位,出版发行书本式目录。

由国会图书馆一家来集中收集和协调编目,统一出版《全国联合目录》向国内的各图书馆提供文献编目服务。

联合编目是美国图书馆大规模合作的早期形式。

但是到了70年代以后美国的图书馆的财政经费大幅消减,资金不足,图书馆间的共享关系逐步发生了变化。

以国会图书馆为主导的时代开始让位于地区性和民间性的多元化信息资源协作网络的时代。

第二阶段:

到70年代初期美国的图书馆协作体开始自发组织、地区性协作,主要以大学图书馆为中心,也包括了一些公共图书馆。

在本阶段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协作模式更加广泛,除了馆际互借以外还有其他协作内容,主要以联机方式联合编目来共享书目资源(图书、期刊)、参考咨询的合作、文献配送服务、文献合作采购、按主题分工收集等等。

这种协作形式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面貌。

第三阶段:

从90年代后期图书馆协作网络进一步向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馆际协作关系、服务合作有了全新的内容,美国大部分图书馆协作体的成员馆通过互联网将信息资源相互链接在一起,正走向图书馆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之路,向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

在本阶段较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协作网与协作网之间再组成为一个更大的联合体,称为协作联合体,或称协作联盟。

这种“网络联盟”(NetworkAlliance)形式,联合了数个区域性图书馆协作组织,旨在全美范围内加强与其他联盟之间的合作,共同购买电子出版物,包括单行版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式咨询服务。

不难看出,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协作模式较为成熟和全面。

在地域协作的基本模式下,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协作模式共同发展的局面。

如馆藏组织协作模式,旨在发展统一组织内部各机构的资源共享;协作采购制度模式,成员图书馆共同协调采购工作,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3"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有效搜索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变得极其重要。

2002年4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截至同年底,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20家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总量就达到200GB。

在某一程度上说,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属于专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领域。

但是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整体规划、团结协作、政策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12]协作式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可以捕获各种显著的信息资源,并为人们提供服务,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协作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势在必行。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应采用多协作共享模式协调发展,以馆藏地域协作模式为核心,、资源协作、服务协作、技术协作模式为支撑。

3.1$资源协作

资源协作模式的实质是对不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主题区分,其目标在于发展基于共享的专题馆藏。

所谓专题馆藏就是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存错,便于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资源协作模式能将同一主题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从专题角度查找文献。

资源协作模式必须是再馆藏地域协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

换言之,资源协作模式也需要集中采购,并存储在相关地点。

这一模式典型的例子是瑞典的联盟模式(ConsortiumModel)。

联盟模式包括瑞典6个主要科技图书馆,这一系统通过协调活动建设国内的科技文献资源。

[13]由于目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急剧增加,因此,仅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各种专题馆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

在资源协作模式下,不仅要对纸质资源进行专题馆藏的建设,还应注重电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建设。

关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协作共享可以通过搭建网络图书馆平台得以实现。

[14]网络图书馆着力于构建一个分布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贮存、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即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图书馆的核心是通过访问统一的网络图书馆界面,用户经友好的引导,通过高速宽带网,经由网络图书馆中心管理平台方便地链接各种信息资源,得到高效跨库、无缝链接的电子信息资源。

图书馆知识资源是指在目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一定形式,如购买、租用、自行开发、建立镜像、链接等提供给用户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既可存储在馆内,也可存储在馆外,通过网络为本馆读者获取和利用,可以是现实馆藏,也可以是虚拟馆藏。

[15]图书馆知识资源共享的核心是建立“知识资源池”,知识资源池不仅包含了显性知识、专家联络地图以及嵌入在个人头脑和组织机构中的隐性知识的动态集合。

[16]

3.2$服务协作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内容除有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编目、联合采购等外,还包括馆际间的个性化服务、针对特色资源的共享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以及各图书馆联合活动服务(如大型书展)等内容。

针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中不同的信息资源,应建立其对应的服务协作模式。

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已有多年,所涉及的信息资源主要以传统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为主。

关于知识资源共享也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热点问题。

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协作模式可根据现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情况分为两大类(见表1)。

表1中所列并非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全部服务内容,在此仅列举较为关键的几种服务内容。

其中,针对传统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服务已较为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类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馆际间的共享服务;针对知识资源各种服务已在部分图书馆中得到应用,但却为上升到知识资源共享的层次,知识资源的共享服务是由用户向某一图书馆提出信息需求,在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借助另一图书馆的资源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

因而知识资源的共享服务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直接对话(见图2)。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协作模式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传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已得到广泛应用,无需详细说明。

知识资源共享的协作服务有:

(1)个性化服务。

旨在通过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

个性化服务的实质是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能帮助用户以最小的努力获得尽可能最好的服务。

(2)特色资源服务。

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其特有的馆藏特点,而将这些特殊的信息资源服务于具有特殊信息需求的用户的过程就是知识资源共享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3)专业咨询服务。

要求联盟图书馆应共建共享图书资源、人才资源、知识库、网络资源等4种资源,共同开展数字咨询服务。

[17](4)教育培训服务。

图书馆联盟不仅提供面向用户的宣传教育活动,而且对联盟图书馆员也进行在职教育,强化联盟馆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实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共建共享,并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

[18]

3.3$技术协作

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协作模式下,虽然在地域间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编目以及图书、电子文献联合采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方面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协作模式。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协作旨在整合图书馆资源,提供共享服务,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最有效利用。

(1)建立公共网站和网络协作系统。

[19]网站内容包括技术协作子系统、网络协作系统、文献传递子系统,馆际互借子系统,通用借阅证管理,等等。

并通过网络协作系统实时交流,实现技术系统的实时交流。

实现各馆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进行实时交流,实现网上文件传递,召开网络会议。

技术人员可以在网上就一些技术难题及时向技术协作小组其他成员咨询,真正做到文献、设备、人才、技术的资源共享。

(2)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协作标准。

目前,我国图书馆所用的信息服务平台,读者服务管理系统等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开发,在协作式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下,要实现资源协作和服务协作,就必须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各种平台和系统的建设。

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以地域协作为核心,资源协作、服务协作和技术协作为支撑的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4"结语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旨在最大利用现有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开发潜在的无限信息资源,成功转化信息资源为知识资源,最终为信息用户提供及时、有效、有益的服务。

同时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还可以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利用,降低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效率,最终实现人、财、物的效率最大化科学利用。

参考文献:

[1]哈肯(HermannHaken).协同学引论[M].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1984.

[2]Kagan,S.T..Unitedwestand:

collaborationforchildcareandearlyeducationservices[M].NewYork:

TeachersCollegePress.1991.

[3]Mattessich,P.,Monsey,B..Collaboration:

whatmakeitwork[M].StPaul,MN:

AmherstH.WilderFoundation.1992.

[4]SonnenwaldDH.Contestedcollaboration:

Adescriptivemodelofintergroupcommunicationininformationsystemdesign[J].INFORMATIONPROCESSING&MANAGEMENT,1995,31(6):

859-877.

[5]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杨思洛,罗卫.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新论[J].情报资料工作,2006,(4):

16-19.

[7]黄长,霍国庆.中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3):

3-11.

[8]张冬梅,王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

(1):

81-82.

[9]赖毅,方英.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6

(2):

39-41.

[10]杨丽,高波.西欧四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

39-42.

[11]王亚平.美国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EB/OL][.2011-08-17].http:

//

[12][13]李安.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

(1):

100-102.

[14]李兰.网络图书馆建设与信息资源共享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3):

64-65.

[15]王南.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12):

53-56,88.

[16]陈搏等.知识资源池:

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宏观机制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6,24:

274-279.

[17][18]马江宝,高波.台湾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9,53(5):

137-141.

[19]李治纯.图书馆技术协作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5,25(3):

127-128.

作者简介:

唐莉(1976-),女,兰州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