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087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教改3—8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时限: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亲爱的同学,通过半期的学习,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

这次考试只是检测你半期学习掌握的情况,请轻松自信地迎接挑战吧。

1-18题和26题依顺序答在机读卡1-19题上,其它题答在答卷上,交卷只交答卷,请保留好其它试卷。

现在开始答题,请注意看清题号和题目要求,也别忘了保持卷面的干净整洁,谢谢。

祝你好运!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根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澎湃(pài) 应运而生(yīng)夙愿(sǜ)永葆(bǎo)

B.岿然不动(guī)拘囚(qíu)  吆喝(yāo)逶迤(yí)

C.恩宠(chǒng)磅礴(bó) 成年累月(lěi)雄浑(hún)

D.嗟来之食(jiē)施舍(shě)以强凌弱(nín)与日俱增(yǔ)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同舟共济伸张正义气势磅薄贫溅之交

B、砥柱中流呷浪之鳞醉翁之意树林阴翳

C、应运而生与日具增斩露头角积贫积弱

D、引觞满酌林溪而鱼默得遁隐环除皆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C、大家断定他大概是生病了。

D、我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人们被陈道明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

B、他填报高考志愿时,既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浅尝辄止,拿不定主意。

C、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D、对于商贸欺诈行为,我们工商管理干部不能放任自流,当然,更不能随波逐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际局势处在最为深刻的变化,需要各国人民冷静思考、认真对付。

B、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C.只有农民富裕了,农村进步了,农业发展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D.近年来,我国公民因私出国和从事出入境中介服务的机构逐年增多。

6、填到下列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的7-10题:

说"疑"

  ①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

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

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

"疑"才有所发明。

  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

"这个

"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

"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气的力量,"挂灯摇摆的幅度无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

"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

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所见。

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

  ③"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见"疑",决不是"讳疑",而应当"解疑"。

见疑不疑,主观臆断,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

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

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是"氯化碘"。

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

这件事对利比息的教育很深。

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时说:

"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根据,我再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④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

亚里士多德曾断言:

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

这个断言,流传了1800年。

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再检查它是否是真理。

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

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

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碍,打开真理的大门。

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克尼就不可能不用导线把信号送到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完全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真理;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行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对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

  ⑤"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被陈规旧章束缚头脑,不随主观臆想乱下判断,不因权威之言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

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

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学技术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B、"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

D、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技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8、第②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A、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B、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C、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D、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9、文章第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和文章最后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意思一样吗?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样,都是"怀疑"的意思。

B、一样,都是"疑问"的意思。

C、不一样,前者是"怀疑"的意思,作动词;后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

D、不一样,前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后者是"怀疑"的意思,作动词。

10、和下面例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

A、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

B、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

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

D、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是"氯化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

①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②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③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④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

⑤当然要观察。

⑥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⑦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

⑧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⑨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

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

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11、对这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⑨/⑩--

C.①②/③-⑩/

D.①②/③--

12、选文举游泳的例子直接证明的是:

()

A.想和做联结起来必须从实际出发。

B.想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必须去接触实际。

C.接近实际要靠观察。

D.接近实际要靠观察和行动。

13、选文的论点是:

()

A.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

B.从实际出发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C.从实际出发必须观察和行动。

D.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1—13题。

(甲)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陈轸谓楚王曰:

“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

秦王谓轸曰:

“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

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之变,或谓救之不便。

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陈轸曰:

“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

楚王甚爱之。

病,故使人问之曰:

‘诚病乎?

意亦思乎?

’左右曰:

‘臣不知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

’今轸将为王吴吟。

”(《战国策•秦策》)

(乙)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于之地。

陈轸谏曰:

“张仪必负王,商于不可得而齐、秦合。

是北绝齐交,西生秦患。

”其言可谓善矣。

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若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不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

及秦负约,楚怀王欲攻之,轸又劝曰:

“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_________。

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

有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洪迈《容斋随笔》卷九)

14乙文虚线上应填上的一句话是:

()

A.此策尤乖谬不义B.此策却乖廖不义

C.此策尤得不偿失D.此策却得不偿失

15下列对“陈轸答秦王问”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轸身为楚使者,碍于当时的环境,故用讽喻之法向秦王表明自己将为秦效命的心迹。

B.陈轸出使秦国是想争取秦王的帮助,用讽喻之法既能达到之目的,又不辱楚国的尊严。

C.陈轸对秦王未能明确在齐楚相伐一事上的立场有所不满,借讲典故告诫秦王应善待楚国。

D.陈轸对秦王的要求,既不能明确答复又不好拒绝,故岔开话题,让秦王不好再问下去。

16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看,下列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轸主张赂秦绝齐,是他充当秦在楚国的内奸的表现。

B.陈轸主张“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是为绝齐耍弄的权谋。

C.陈轸主张“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意在为秦谋。

D.陈轸主张赂秦绝齐,是他错误估计形势的疏失之举。

17、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一件事,有人建议他去道歉。

从语言的得体的角度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这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

B、这事难道你没有错吗?

赶快去认个错。

C、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的,最好还是向人家说清楚。

D、这件事你确实做错了,就应该向人家赔不是。

18、下面对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这是递进复句)

B、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征。

(这是递进复句)

C、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

(这是条件复句)

D、既然主人盛情邀请,我们就不要推辞了。

(这是因果复句)

第Ⅱ卷(96分)

二、阅读题(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9分)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9、解释加点的词语:

(3分)

(1)胜:

_________________

(2)备:

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

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在此不准备详尽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原因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翻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题(6分)

山中寡妇

杜苟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释:

①纳税:

缴纳丝税。

②征苗:

征收育苗税。

22、⑴诗人在一、二两句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第三、四句中用______和_______两个字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

(3分)

⑵诗人在最后两句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5分)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苦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阳、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的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里,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

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象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在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象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晚辈。

它,就是都江堰。

注:

余秋雨近年出版散文集《文化苦旅》等,内容多是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称为“文化散文”。

23、

(1)第二段首先概述长城的伟大,“伟大”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因为它

(2)本文中“站远了看”和“味道”分别指的是:

和(4分)

24、第三段中从哪三个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

(3分)

(1)

(2)

(3)

25、第五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这可以概括为:

(2分)

长城

都江堰

26、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以反衬的手法贬长城褒都江堰,满怀激情地赞美了都江堰的千古功绩。

B、开始不写都江堰而写长城,是为下面更好地写都江堰做铺垫,因为二者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C、本文在评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时融进了自己的文化认识和感受,抒写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D、作者赞美都江堰,主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长城只是它的小弟弟,是它的后辈。

E、作者着眼于造福人民大众的角度,鲜明的提出了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都江堰热爱和崇敬的感情。

三、默写背诵(9分)

27、《己亥杂诗》中,暗示作者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虚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杜甫身处漏雨的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情思,发出:

呼喊。

30、同学们,不要因暂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

(填写《行路难》中的句子),我们只要努力,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31、我们过了太多的好日子,就需要居安思危,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上孟子的话)

四、理解和运用(7分)

3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加利福尼亚一家提供软件的公司走到了一起。

福特公司有三万多家零配件供应商。

今后,它同大部分供应商的联系将通过因特网进行。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同一家上网公司合作的目标是:

减少库存,供货时间从40天缩短到7至10天。

因特网也正在使全球易腐食品的交易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网上交易不仅能够减少繁琐的文书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缩短交易时间,而确保水产、农产品和鲜花更快地抵达目的地。

(不超过15个字)(3分)

33、根据下列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4分)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云;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五、作文(34题和35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50分)

34、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如今,互联网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它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密切的程度。

那么在未来,网络将会发展到什么样?

它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它将会把人类的文明带向何方?

请你就“网络”这一话题,尽情发挥想象,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只要与“网络”有关就不算走题。

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3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自卑,有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自卑是怯懦的同义词,自卑者盲目绝望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对事物做出不客观的判断。

也有人认为,这仅仅道出了自卑心理的表象。

如果仔细认真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自卑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自卑只要不是盲目的,它不但不会使人堕落消沉,反而会成为催人进取的动力。

请以“自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只要与“自卑”这个话题有关,都符合题意。

②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600字。

 

教改3—8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答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19、(3分)

(1)胜:

_______

(2)备:

__________(3)然则:

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在此不准备详尽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原因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翻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⑴诗人在一、二两句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第三、四句中用______和_______两个字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

(3分)

⑵诗人在最后两句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第二段首先概述长城的伟大,“伟大”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1分)

因为它

(2)本文中“站远了看”和“味道”分别指的是:

和(2分)

24、第三段中从哪三个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

(3分)

(1)

(2)(3)

25、第五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这可以概括为:

(2分)

长城

都江堰

三、背诵(27-31题每空1分)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

29、,。

30、,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2分)

33、(4分)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云;

,。

34-35、作文(50分)

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