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0038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docx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2019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xxxx初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陈涉太息曰:

“嗟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迹板桥霜。

  ④巧笑东邻女伴,____。

  ⑤,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日高人渴漫思茶。

  ⑦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攮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依情境默写。

  ①《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意思一致。

  ②《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③李清照《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诸葛亮《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诗言志,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在诗词中抒发情趣抱负。

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________”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陆游的“________,只有香如故。

”赞美了不管世事如何,始终保持高洁、坚贞的品行;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抒发了对报君恩、建功立业的渴望。

  ⑥建国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写:

“,”。

  2.在拼音后的括号中写出汉字,在画线字后的括号中写出意思。

(4分)

  中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这种观念即使在现在的我们心中也是根深dì固的。

回首自己上学时老师们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他们为了自己的学生所付出的心血是无法衡量的,他们经历的艰辛也是不言而喻()啊。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要学习老师们的那种qiè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做人。

  3、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分)

  日前,①《老鼠爱大米》这首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在香山中学吃了“闭门羹”。

因为担心歌词低俗,对学生有不良导向,学校禁止在校传唱此类歌曲。

②此举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①

  ②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3分)

  A、委曲求全无与伦比两全齐美化为乌有

  B、不二法门怒不可遏莫明其妙声名狼藉

  c、心无旁骛涕泗横流重蹈复辙断章取义

  D、谈笑风生恪尽职守怨天尤人不省人事

  5、下面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雨说》中副标题点明了这首诗特别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达了对中国儿童的期望和祝愿。

  B、《傅雷家书》这两封信是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这两封信集中地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既胜不骄,败不馁;也表达了他的一片爱子之情。

  c、《心声》中李京京的心声一是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这篇小说,二是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D、《敬业与乐业》中“业”的意义,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种有价值的事情,不只

  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可以说,这里“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

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从,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C.④③①②D.②④①③

  7.综合性学习。

(6分)

  班上综合性学习小组在开展对“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一内容的学习研究时,收集到下列图案:

依次是秦朝半两钱图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徽标。

他们进行了一番比较探究,懂得了秦半两钱外圆内方是取天圆地方之意,它在钱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你的知识积累.请继续探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徽标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

  你到其中的一家银行办理一笔28467元的存款业务,请将金额的大写完整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答:

  8、名著考察:

  

(1)《水浒传》的作者是。

小说中人物性格鲜明,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二、

  古诗文阅读。

(25分)

  

(一)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9、概括诗人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心境。

(3分)

  10、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二)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下列画线词表示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与臣而将四矣前人之述备矣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画线词。

(4分)

  ⑴秦王怫然怒  ⑵以头抢地耳

  ⑶仓鹰击于殿上⑷长跪而谢之

  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4、从文中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个怎样的人?

(4分)

  1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

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哆里哆嗦地抖出你的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

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学到了忍耐,学得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

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6、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

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

  17、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18、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人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

简要说明理由。

  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19、傅雷在家书中提出了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

请你归纳几点

  20、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或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二)我的叔叔于勒(12分)

  她说完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

“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

“吃了3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

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有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19.文段中“我”、他、父亲、母亲的名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2.本段文字中对“我”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对“他”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2分)

  23.“我又看了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一句中“狼狈”一词的意思与下列选项的哪一项相同?

()(2分)

  A.父亲神色狼狈,低声嘟哝着:

“出大乱子了!

  B.他们狼狈为奸,作恶多端,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

  c.从贫困山区走来的李华,衣衫褴褛,神情狼狈。

  24.我心里默念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4分)

  25.母亲是个既可鄙又可怜的人,请从选文中找出表现了母亲既可鄙又可怜内容的相关语句。

(2分)

  可鄙:

  可怜:

  (三)发现自己(15分)

  ①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

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

直到4岁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

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

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②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

  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

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

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

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④发现自己需要勇气。

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

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

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

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干,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2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

  27、按要求答题。

(4分)

  第②自然段在全文的论述中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

  第③自然段列举孙中山弃医从政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答:

  28、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4分)

  29、传统观点认为,成就事业时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而本文却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

对此,你的观点如何?

请说出你自己独到的思考。

(4分)

  答:

  四、作文(50分)

  30.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

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

请以“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诗歌除外)。

②可以记叙自己的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叙写、改写。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

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

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

  要求:

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相关推荐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初中>初三>语文>语文试卷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