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811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docx

六509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doc

 

迎难而上  扎实工作

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

——在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会上的讲话

潘圣明

(2004年9月3日)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的时候,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抓好防灾预案的落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省厅决定召开这次现场会。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战演练的观摩会,又是一次14号台风(云娜)、18号台风(艾利)防台抗灾工作的总结会,也是一次进一步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动员会。

上午,我们实地观摩了诸暨市次坞镇徐坞扬村大路山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

在市政府的精心组织指挥下,在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当地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所在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应急预案演练获得了圆满成功。

刚才,台州、温州等市全面汇报了抗台救灾工作情况。

下面我就认真总结抗台救灾工作,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进一步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讲三点意见。

一、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做好防台抗灾工作

受14号、18号强台风袭击,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雨,其中最大降雨的乐清砩头,降雨量916.0毫米,突破了我省历史实测记录最高值。

高强度的降雨在我省的天台、黄岩、三门、玉环、永嘉、乐清、青田、江山等县(市)诱发了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8月13日凌晨4时,乐清市龙西乡、仙溪镇、福溪乡等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共造成34人死亡,8人失踪。

在两次台风期间,全省共计发生地质灾害51起,其中成功预报、避险15起,成功避险522人;造成人员伤亡的7起,死亡35人,失踪9人。

这7起导致人员伤亡的灾害均是新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原有掌握的地区灾害隐患点由于撤离避让工作做得好,无1人伤亡。

面对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正面袭击,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紧急行动起来,万众一心,抗台救灾,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一)紧急动员部署

在接到14号强台风紧急警报后,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汛指挥部关于防御14号台风的工作部署,8月11日下午到12日下午,王松林厅长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连续主持召开了三个会议,紧急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1日晚上8时,省厅及时发出了《做好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县国土资源局紧急动员起来,把防御14号台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成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减少人员伤亡为主要目标,落实好准备工作。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临灾险情,应立即要求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抢险和调查监测工作。

8月12日一早,省厅三个指导组,分赴温州、台州、丽水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发布预报,通过手机短信将因台风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信息,迅速传递给各市、县国土资源局领导。

12日晚,王松林厅长、张延华副厅长和我都在办公室通宵值班,与各地保持联系,坐镇指挥。

(二)全力撤离避让

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市县国土资源局也立即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抗台救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

防灾抗灾工作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人员到岗到位,坚持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8月12日上午,各市、县国土资源局均集中全局力量,由领导带队,分若干组,全力以赴地对辖区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在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巡查,做好人员撤离的准备工作。

据统计,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14号18号两次台风登陆前,共组成1599个检查组,出动6492人,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5329处,将15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61112人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威胁。

台州市国土资源局12日上午派出40个检查组450人,冒着狂风暴雨对全市16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将3066人及时撤离出地质灾害隐患点。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了65个检查组458人,对30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检查,11153人紧急转移避让。

杭州市组织了126个检查组438人,对86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地检查,3616人紧急转移避让。

绍兴市派出57个检查组227人,赴各地质灾害点检查,50个地质灾害点1004人紧急转移。

丽水市组织了121个检查组318人,对17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地检查,2503人紧急转移避让。

大范围的撤离避让工作,有效地避免了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伤亡。

如12日下午3时,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上会村出现山体开裂,山坡上下住着的93名村民面临山体滑坡的危险。

当地立即组织力量转移村民。

下午4时,93人全部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又如温州市永嘉县黄南乡西山村发生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倒塌。

由于33人已经及时组织撤离,避免了人员伤亡。

类似这样成功避让的例子很多。

(三)迅速应急调查

8月13日得知乐清北部山区发生特大洪灾和泥石流灾害后,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立即组成应急调查组,在交通道路及电力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徒步最早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安抚受灾群众。

当晚又打着手电筒爬山涉水赶回住地,连夜撰写调查报告。

8月14日,我厅向省政府领导及省防汛指挥部提交了第一份有关乐清北部山区发生特大洪灾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查明灾情,8月16日,省厅又组织专家进入灾区,开展调查,以最快的速度拿出灾害现场土石方开挖清理建议方案,为当地政府组织指挥泥石流灾害现场清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为了帮助乐清市政府做好灾后安置与地质灾害避灾搬迁工作,省厅又从全省各地勘单位紧急调集了十多位地质专家三进灾区,每天早出晚归跑野外,走村串户查情况,全面调查这次台风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帮助当地政府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提出防灾避灾对策措施。

在此次应急调查过程中,省地勘局、第十一地质大队等有关地勘单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四)合力抗台救灾

为了积极支援灾区抗台救灾工作,我们一方面,及时向国土资源部汇报灾情,争取支持。

另一方面发动全厅干部职工捐款救灾。

8月17日下午,省政府关于尽快向国家部委汇报我省防台抗台工作并请求支持的会议结束后,我厅高度重视,在杭的厅领导马上召开专题会议并研究决定:

一是成立了由我担任组长,土地利用规划处、地质环境处、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的赴京工作小组;二是准备好汇报材料,就灾后重建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经费支持等提出具体意见,并很快形成了向国土资源部的汇报材料和请求支持的文件。

8月18日赴京向国土资源部汇报我省防台抗台工作。

8月18日下午和19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鹿心社、贠小苏两位副部长分别接见了我们,并听取了情况汇报。

两位副部长代表国土资源部对我省这次遭受14号台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表示慰问。

国土资源部一直高度关注浙江的灾情,认为浙江这次防灾救灾非常成功,一是气象预报比较准确;二是省委、省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三是国土资源系统反应快,行动迅速,采取措施有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要很好全面系统地总结经验。

对浙江省的灾后重建工作,国土资源部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

同意按《土地管理法》中有关“抢险救灾”条款的规定,对确属急需的抢险救灾用地,可以先用,待土地审批“解冻”后,再补办相关的报批手续。

并明确要求:

一是要搞好重建规划,在规划中,特别要重视吸取这次灾害的教训,选址要合理;二是要体现集约用地,不占或尽量少占耕地和好地,条件允许的尽量利用原房址重建。

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尤其是整理过的标准农田。

三是要严格控制农居占地标准。

四是其他项目千万不能“搭车”。

国土资源部还将在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中,支持我省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防治工作。

在杭的厅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纷纷捐款资助灾区人民的抗灾救灾工作,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就捐款131120元。

二、理性思考,认真总结抗台救灾工作经验

(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是抓好抗台救灾工作的关键所在。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抗台救灾的重要指示,把抗台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头等重要大事,全力以赴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领导都亲临第一线,指导抗灾工作。

他们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保证了各项防台抗灾措施的落实。

广大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奋不顾身,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反应迅速、部署恰当是抓好抗台救灾工作的根本保证。

我厅接到14号台风紧急警报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迅速召开专门会议,紧急部署全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方面通过电报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通报台风移动情况,另一方面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分赴各地检查指导防灾工作。

同时调集专业技术人员和车辆,作好应急准备。

加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密度,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当乐清北部山区发生特大洪灾和泥石流灾害时,我们国土资源部门最早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安抚受灾群众,向当地政府提交应急救灾建议方案。

(三)全面检查、坚决撤离是抓好抗台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方法。

在这次抗台救灾工作中,我们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坚决撤离。

我们许多干部冒着狂风暴雨,挨家挨户地动员群众撤离。

面对着一些不理解防灾工作群众的责难,我们的干部任劳任怨,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撤离。

正是由于我们的撤离工作做得果断坚决,从而避免了五百多名群众可能因地质灾害造成伤亡。

(四)重点地区,直接指导是抓好抗台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

受14号台风直接影响的台州、温州以及地质灾害重点地区丽水,省厅在台风登陆之前,派出三个指导组赶赴三市,直接指导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市国土资源部门也派出工作组到重点县(市、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指导防灾工作。

工作组直接组织协调驻地的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应急调查,及时提出防灾对策建议,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次14号、18号台风的袭击,对我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检验。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上的差距:

一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还不够完善。

应急预案的实施程序不到位。

特别是象这次乐清北部山区发生特大山洪与泥石流灾害,在交通、电力通讯中断,指挥联络不通畅的情况下,如何协助政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还有许多重要的细节问题没有考虑到。

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调查、核实、上报险情和灾情,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组织险情监测与灾情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抢险救灾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需很好地总结检查,这些职责完成得怎么样?

这次抗台救灾过程中,我们已明显地感觉到应急人员的素质、应急车辆、通讯工具等难以适应应急的需要,应急调查报告的内容、上报程序、险情监测的手段与方法等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是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这次抗台救灾中,省厅加强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通过互联网、电视台气象预报、手机短信提示等方式,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由于目前所能获得的气象数据和比例尺的限制,预报的精度和准确度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落实到县、乡(镇)一级的点上就比较困难。

对预警预报中三、四、五三个等级区域内,市县(市、区),尤其是县这一级到底应当做好哪些防灾工作,要求还不够明确。

由于预警预报的准确度还不高,使我们的防范工作,特别是群众的撤离避灾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是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很不适应工作需要。

面对着当前繁重的地质环境管理和众多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相当一部分市、县机构和力量不能适应,在这次抗击14号台风过程中显得更加突出。

温州市局有地质环境处,但没有地质环境监测站,缺少技术支撑;台州市局既无地质环境处,又无地质环境监测站,这方面的工作难度更大。

目前大多数县局也只有二、三个同志兼管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工作还不够深入。

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通过近几年来的宣传教育,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在偏远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还有空白区,群众的防灾知识缺乏,防灾意识也还比较淡漠。

山区个人建房,削坡填沟,把房子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一旦遇上像14号台风这样的强风暴雨,就容易发生家毁人亡的灾害。

三、迎难而上,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

我省原本就是一个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

14号、18号台风又给我省留下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给我们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迎难而上,切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全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一)立即开展灾后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与排险工作。

今年第14号、18号两个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在我省特别是沿海地区引发了特大山洪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我省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同时还留下了众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开展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工作。

据刚刚完成的乐清市北部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8处,本次台风过后,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59处。

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半。

其他受灾地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因此,尽快开展灾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排险,及时地排查台风留下的“定时炸弹”,提出防治对策措施,已成为今冬明春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省厅将积极组织专业队伍,配合各地政府做好这项工作,争取在明年汛期前完成这一任务。

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依靠发动群众来自查报案,因为群众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最熟悉,通过这次台风,对地质灾害危害的认识也有新的提高,可以为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二是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请他们深入现场核查认定,并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建议;三是要尽快落实监测措施,实行动态监测,使这些隐患点始终处于我们的监控之下。

四是对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点,要及时向政府报告,落实治理资金,及早实施应急排险工程。

(二)坚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从源头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

目前,不少地方正在开展灾后村镇重建工作和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要避免像14号台风引发的特大山洪与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危害,杜绝因人为选址不当造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必须坚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村镇规划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村镇建设和工程建设,在规划和选址阶段必须依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审批的必备材料。

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用地申请和规划报告不得受理与审批。

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关于开展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计规划〔2002〕389号)的要求,各市、县在今年完成本行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工作,同时在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前,完成所有乡镇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的编制。

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镇规划区,由当地政府组织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尽早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查明新址的地质环境条件,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正确的评估,严防再把村镇新址选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

从源头上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

(三)抓紧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好演练。

省、市、县三级的应急预案今年都是第一次编写,缺乏经验。

这次14号、18号台风是对我们预案的有效性的一次实战检验。

对这次检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反思。

重点是围绕国土资源部门在应急预案中的有关职责,一一细化予以分解落实,并适时地组织演练。

进行预案演练,是检验预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演练,熟悉应急处置程序,及时发现问题,查遗补漏,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进而提高应急能力,真正发挥预案的防灾抗灾作用。

对预案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可应变性。

要加强预案的宣传,把预案告诉群众,让群众了解预案,提高群众的防灾抗灾意识。

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诸暨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抓紧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各项准备工作。

9月底前,各市都要选择1-2个重点地灾害隐患点,开展一次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认真落实好这次现场会的精神。

地质灾害隐患点比较多,防治工作任务重的县(市、区),也要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以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四)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努力提高预报的准确度和避灾的成功率。

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系统试运行,在上半年和这次14号、18号台风的防灾救灾工作中显示了较好的面上指导作用。

由于工作精度和比例尺的限制,其预报(警)效果的发挥还有待于各市、县的全力协作和配合。

各地在台风期间要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手机短信系统的提示,及时上网查询本地的地质灾害预报情况,查明本地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与易发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并把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案,反馈给省厅预报中心。

永嘉县国土资源局在这次14号台风防灾抗灾中,将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警)的有关信息及根据预报等级需采取的防御措施,及时通过传真发送给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当地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学习借鉴。

有条件的市、县可借鉴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警)模型,结合本地的相关资料,组织精度更高、比例尺更大的本地地质灾害预报(警)工作,以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度和避灾的成功率。

今后在这方面,我们将重点加强市、县一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警)工作,在已研发的LAPS基础上,尽快建设和形成覆盖全省、响应及时、应用方便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警)信息发布、接收和应急处置网络。

(五)进一步完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加强地质技术力量。

在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设立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建立直属的地质环境监测站,是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保证。

14号、18号台风的防灾抗灾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一支专业队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处于被动。

我们要乘这次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之机,总结这次抗台工作的经验教训,积极主动地向政府提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尽快建全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和监测机构。

同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必需的装备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赤手空拳是无法做好防灾工作的。

我们将研究制定一套防汛抗灾的标准化装备,把必需的通信设备、监测仪器、应急车辆尽快地配备起来。

该配的不配,该有的没有,到时出了问题,首先要追究领导责任。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特别是地矿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培训,掌握基本的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的业务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六)加强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准确掌握防灾动态。

按报告制度要求,及时报告本地区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灾情、发现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和成功预报的实例,准确提供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对于我们更好地履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至关重要。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地报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在每次防台工作中,要建立一个工作日志,如实详细地记录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要精确到小时,这样做将有助于我们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七)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防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力法规武器,是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

这次14号台风引发的特大山洪灾害和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惨痛教训,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

同时通过加强防灾科普知识的宣传,运用这次14号台风的实例来帮助更多的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提高自身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从而更好地配合和支持我们的防灾工作。

(八)做好防台抗灾的总结表彰工作,鼓励先进,激励斗志。

在这两次防台抗灾工作中,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表现出了团结战斗,迎难而上,奋力拼搏,连续作战的精神,涌现出一批迎难而上不畏险,奋力拼搏不怕苦,连续作战不喊累的先进人物,我们要认真总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并予以表彰奖励,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全系统的干部职工。

省厅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防台抗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总结表彰工作。

同志们,做好地质灾害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平安浙江”的建设、事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认真履行职责,再接再厉,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出我们新的努力和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