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704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4.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docx

杨梓塘小学书法教材

 

杨梓塘小学国学经典编写委员

顾问:

唐天光(零陵区教育局局长)

陈仲庚(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工会主席)

主编:

尹静

副主编:

欧武国

责任编辑:

唐海华陈钢

编写委员会委员:

唐爱国龚金金

 

前言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我们杨梓塘小学地处西山,与永州最高学府湖南科技学院相邻,西邻朝阳岩,北接文化圣地柳子庙,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本着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文化兴校,校园文化一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艺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校师生文化艺术素质,我们编写了这套书法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编排:

1.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分上下两部编写(软笔、硬笔)。

小学低年级:

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小学中年级:

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

小学高年级:

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中高年级可以尝试软笔书法。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

文化层面、技艺层面、精神层面,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书法教学实验。

当前,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对电子产品过分依赖的现象,已经到了提笔忘字的程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素养。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书法技艺的课堂,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汉字的时候,一方面去感受汉字的演变之丰富,造型之奇美,内涵之厚重广博;另一方面,其丰富的造型变化与内涵魅力,也足以开启人们的心智,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

对于中国人而言,写好中国字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每一个汉字如同鲜活跳动的生命,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书写汉字的同时,本身就是在传承中华文明,增进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从而更能增强其对祖国的热爱。

3.突出地方特色。

永州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往今来,有大量的文人墨客曾在永州留下过许多的摩崖、墨迹,如:

唐代的怀素、颜真卿、元结、清代的何绍基等。

为此,我们在编写本书时也编写了部分永州本地书法鉴赏内容。

本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书写练习为主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的内容,适当地融入了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容量适当,难易适度。

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编入了一些有趣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书法小故事。

参加选编的作者都是热爱书法的教师。

由于编写组学识的单薄,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的仓促,可能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有疏忽,恳请各位专家教师批评指点。

杨梓塘小学校本课程编写组

2017-5-21

 

目录

绪论

1.什么是书法?

2.书法的演变过程

3.文房四宝

上部(硬笔书法)

第一章书法入门

1.什么是硬笔书法

2.书写习惯

——坐姿、握笔

3.工具运用

第三章硬笔基本笔法

1.基本笔画及其运笔

2.汉字结体规律

楷书结构比例关系

楷书结构规律

3.常见笔画病笔及纠正办法

第四章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1.钢笔字书写章法

2.钢笔字书写技能评价标准

3.优秀作品欣赏

下部(软笔部分)

第一章书法入门

1.什么是软笔书法

2.书写习惯

——姿势、握笔

3.运腕训练

第二章临帖

1.选帖与读帖

2.临摹方法介绍

3.基础笔画用笔方法训练(“永”字八法)

4.楷书间架结构

5.楷书章法要领

6.摩崖碑刻、名人墨迹欣赏

  附录1 汉字笔画名称

  

附录2 汉字笔顺基本规则

  为了方便、流畅地书写汉字,根据汉字结构特征、常用书写工具、书写姿势、书写时的肢体动作及书写笔程,人们从历代书写经验中总结归纳出了汉字笔顺基本规则。

该基本规则适用于绝大部分汉字的书写,有少数汉字的书写笔顺不尽一致,教师可以灵活把握。

行书、草书的书写笔顺变化较多,但也有规律可循,教学中需结合经典碑帖予以指导。

 

第一章论绪

第1节什么是书法

1.书法的定义

书法艺术应有两个最基本、定义式的标准,其一是书法,其二是艺术。

一、首先是书法。

书法在古代就叫“书”,如传为王羲之的《书论》。

书法家叫“书人”或“能书人”。

到了宋代,董迪率先提出“书家”的称谓,他说书家贵在得笔意,也未称“书法家”。

古代的“书法”多指“写”的方法技巧。

现在的“书法”也包含书写的方法技巧,但更多指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书也好,书法也好,必须是书写汉字,书法也不是画。

既然是书写汉字,那么汉字就必须标准。

甲骨、大小篆、隶、楷、草,都要符合标准。

二、再谈艺术。

其实书法本包含艺术的成分,书法不等于写字。

谈艺术,即突出其艺术成分。

凡物若仅求形式上的美,那是不是艺术还成问题,若是艺术,也是浅薄的,其美仅是一种花样而已。

2.书法的性质

写字:

识、读、写,是汉字的独特现象;其它文字不具备的。

规范、正确、美观。

书法:

以汉字为表现载体、以书写为表现技巧、以工具材料为表现媒介、以点画、线条为表现空间等来表达情感、精神、思想等。

第2节书法的演变

1.书法书体的演变

中国书法是一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也是一门与中国文化人的身心修为须臾不可离的独特学问。

而在中国汉魏之前,书法的形态和风格与其相应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风尚密切关联,相互表里,从而促进了书体的演变。

大致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第3节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

笔、墨、纸、砚。

一、毛笔

1、按性能分:

软毫、硬毫、兼毫

2、按大小分:

小楷笔、中楷笔、大楷笔、提斗笔

3、按笔锋长短分:

长锋、短锋、中锋

4、选择毛笔:

尖、齐、圆、健。

选湖笔为好。

二、墨

1、松烟墨

2、油烟墨

3、油松烟墨选徽墨为好。

三、纸

1、硬性纸:

道林纸、胶版纸等。

2、宣纸:

(1)按原料分:

净皮、绵料

(2)按大小分:

三尺——丈二匹

(3)按纸性分:

生宣、熟宣、半熟宣

(4)按厚薄分:

单宣、夹宣

四、砚

1、按材料分:

石砚、陶砚、瓷砚、玉砚

2、产地分:

端砚、歙砚、鲁砚、洮砚

3、用墨汁练字可用碗、碟等代用

 

 

第1章书法入门

第1节什么是硬笔书法

 一、硬笔书法的定义 

硬笔书法是指用硬质笔尖的“工具”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形式,并包括一定的的书写规则。

 书法就是书写的方法,也就是书写时须注意用笔和结构。

二、区别硬笔字、硬笔书法、硬笔书法艺术的不同概念 

硬笔字:

就是用硬笔书写的汉字,既不讲方法,也无规则的约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好比学龄前的儿童随便涂写一样。

 

硬笔书法:

就是用硬笔按汉字的书写方法和结字规律书写,而书写方法和结字规律的掌握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硬笔书法艺术:

 

三、硬笔书法的产生:

 

硬笔书法产生公元七世纪,欧洲人发明了鵝毛笔,开始了用硬笔书法文字(我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算得上是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文字。

有人说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硬笔书法产生的萌芽。

但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子和锥子刻出来的,真正意义上说,甲骨文刻在龟甲上的文字)。

十八世纪英国人发明了铅笔,十九世纪美国人奥特迈发明了钢笔,不久便传入到我国。

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派克笔,日本廉价的钢笔纷纷传入我国。

一九二八年我国开始制造钢笔。

解放后,随着人们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 1984年庞中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举办了硬笔书法讲座,学习硬笔书法热情不断升温。

各地纷纷举办了各种活动、比赛、展览;建立了很多民间的团体,并且和日本、东南亚、港澳台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1993年得到了文化部的批准,成立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标志着中国硬笔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四、学习硬笔书法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要认真,练习书法时要认认真真一点、一横、一竖按要求去写,或者按照一定的结构、章法来书写,不得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其次,要持之以恒不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要写一定的量,任何事特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了,练习量跟不上去,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地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最后,要循序渐进,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书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书熟练,再写行草书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2节书写习惯

——坐姿、握笔

一、坐姿

写字姿势要求: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二、握笔

执笔方法:

三指执笔法

三、钢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有起有止;有轻有重;有快有慢;

方向明确;练习线条。

四、临摹方法和步骤:

选贴、看贴、临摹、比较、记忆、即背临

现代硬笔书法字帖推荐田英章、庞中华的字帖!

第3节书写工具

一、硬笔

首先,硬笔书法是指用硬质笔尖的“工具”书写汉字。

所谓硬笔就是除了毛笔以外所有一切坚硬的书写工具。

包括钢笔、铅笔、元珠笔、记号笔、签字笔、蜡笔、水彩笔、粉笔„„以及刀子、锥子等。

一切用坚硬的木、竹、塑料、陶瓷、钢铁等制作出来的书写工具都叫做硬笔。

二、纸

米字格

田字格

第二章硬笔基本笔法

第1节基本笔画及其用笔方法

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

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

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

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

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

弯与折。

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

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

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

长与短。

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

如:

横画。

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下笔时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

如同:

(长横)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

笔即收。

笔画稍向右上仰。

如图:

(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见下图

(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

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

如图:

(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如图:

(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

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领笔。

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

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

如图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

提画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

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如图:

(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

如图:

(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

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如图:

(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

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

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

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如图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钩长一些。

如图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

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

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

如同: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

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

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如图:

(十六)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

如图:

(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

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

如图:

(十八)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

如图:

(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

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

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

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

如图:

(二十一)竖折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

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

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

注意竖钩既

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

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

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

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

如图:

(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

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

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

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右写短橫,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

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捺出尖。

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

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第2节汉字的结体规律

一、笔画的长短比例

上短下长;

左短右长;

横高竖底;

横长竖短;

横长竖短,撇振化点;

竖长横短,撇捺伸展;

横长撇短,右捺化点;

凡字中有左右对称伸展的撇捺,则撇捺是字中最宽的部分;

字底的鹅钧最宽;

字头的宝盖要宽;

横画作主笔时要宽

二、字的外形比例

笔画少而形体小的字,在书写时宜稍小于其他的字,切忌写得过大,当然也不能太小,要写得宽绰丰满,小中见大。

笔画多的字,不要写得过于局促,应占足地步,但也忌笔画松散,因写得过大而溢出字外。

字形扁的字,千万不要写长;

字形长的字,切忌写扁。

三、偏旁部首的比例

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说:

左窄右宽;

左右相等;

左中右相等;

上中下相等;

上下不等;

包围结构要内紧外松。

二、楷书结构规律

间架结构讲的是一个字组合搭配的方法,形式方法和规律

(一)结构形式

独体结构:

独体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不能分解为两个以上部首的字。

如:

王、本、人、中、甲。

合体结构:

由偏旁部首组成的字,主要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

(二)结构规律

横平竖直;

间距均匀:

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在字中的一个小结构单位内,平行排列的笔画之间,间隔距离要保持基本相等,不能忽大忽小,忽疏忽密;第二,在一个的整体上,不管其笔画多少,结构繁简,容纳在一个方块中后,看上去没有特别疏特别密的地方。

重心平稳;

我们写出的字,笔画有长有短,有疏有密,有正有斜,在人的感觉上好像是有重量的,这些笔画的重量的中心就是一个字的重心。

一般说来,字的重心都在字的中线上,所谓中线,即以字中的某个笔画为标准作一条假设的垂直线,垂成两边的行画要大体上对称,均衡,这条垂线就是字的中线,重心是否稳主要看是否对称和均衡。

①以上之为中线标准:

主永定家亭文空

②以上中竖为中线标准:

不来中出水本华

③以撇捺交点为中线标准:

个大金会命春

④以两笔画的中间为中线标准:

非业首草艺父开共总

均衡:

2平称物式均衡:

的以好政服敌

②中国秤称式均衡:

对动明叫矿知取积

突出主笔;

在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它不仅能使字显得潇洒、精神,而且也起着稳定重心的作用。

所以,主笔重要作出,要写得较其他的笔画长大些。

作主笔的笔画通常有:

①撇捺作主笔

撇捺为顶盖

撇捺在中腰

撇捺为支架

捺画为底托

②鹅钩作主笔

③戈钧作主笔

④盖头作主笔

⑤横画作主笔横为顶盖

横在中腰横为底托

⑥竖画作主笔

作主笔的竖画均为贯穿全字

偏旁避让

由几个偏旁和部分组字时,偏旁之间要互相避让,切忌各自为政,你拥我挤。

一般原则:

①左、让右;

②笔画穿插:

意即在一个字中,不要使上下或左右的笔画首尾相接,互相冲突,而要充分利用笔画或部分间的空隙,穿插笔画,使笔画间的避让关系更加合理,使笔画得以舒展,又使各部位间紧密联系,笔势连贯。

第3节常见笔画病笔及纠正方法

钢笔楷书病笔举例分析

垂尾

收笔画拖沓、笔锋离纸不利索

无脚

行笔至捺脚处,没有停顿

添足

收笔时,回锋过于突出而拖泥带水

尖钩

欲钩之前无顿挫,出锋过点

垂钩

收笔出锋欠干净利落

长钩

书写草率,出钩无停顿未能控制笔

内钩

出锋的方向错误

圭角

行笔过快,转折无顿挫

棱角

行笔至折处、折笔过于夸张

耸肩

向右上倾斜过度,行笔失措

形成原因:

1、是对基本笺画理解不透,落笔前,胸中无数;2、是执笺方法不当;3、行笺过干草率;4、有不良书写习惯。

纠正方法:

1、对所临字形,认真观察其落笔行,收笔过程;2、边练边对照字贴,认真领会,反复练习。

点的病笔:

尖角:

落笔着纸过重,收笔过迟而无出锋;斜角:

落笔、行笔无提按、顿挫、收笔不出锋;空腹:

收笔回锋过分,与原笔不能闭合。

横的病笔:

长喙、柴担、垂尾、空尾

竖的病笔:

拐、木棍、竹节

撇的病笔:

钉头、垂尾、弧状

 

第3章硬笔书法作品的形成与欣赏

第1节硬笔书法的章法

一、理纸定字

量纸定字就是先将要写字的纸幅的尺寸大小、开式、形状,以及写多少列,怎样排布,款式如何落法预先斟酌筹划一番,再下笔书写。

二、四边留白

四边留白就是要上留天,下留地,左右让出空位,使四周气息相通。

元朝饶自然《绘宗十二忌》中的头一忌就是“布局迫塞”,局促沉闷,毫无潇洒风致。

三、首字领篇

首字领篇就是要注意开头第一个字,让它起到管领全篇的作用。

第一个字有很大的制约力。

孙过庭《书楷》说: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凡作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

四、行气贯通

行气贯通指一行之首尾以及行与行之间的安排要疏密得体,虚实结合,字与字间上下承接,左右顾盼,相互奔逐,彼此照应,搭配得当,不刻板,不涣散,一气呵成。

五、款式与印章

款,指作品中正文以外说明性的交代文字。

一般来说,落款中的字体应与正文中的字体相呼应和协调。

如作品是楷书,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作品是行书,落款可用行楷或行书。

字应比正文小1/3。

印章在整个作品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书法作品用印一般有三种;一是引首印,二是腰印,三是名章。

用名章时,不能超过正文底字,印章“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

第2节硬笔书法书写技能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得分

执笔方法正确,写字姿势正确

10

文字书写笔画、结构正确,笔顺正确

10

起笔、行笔、收笔方法正确

20

笔画准确、美观、有力

20

结构得体、美观、生动

20

篇章布局合理、整体和谐美观

20

合计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